一個人想要變好,首先要有強烈的愿望,同時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光有愿望沒有方法,人們的欲望就會變成焦慮;而知道方法但欲望不強,人們的行動也會變得干枯,陷入為做而做的境地。
所以,只有愿望和方法同時具備才能讓一個人快速進步。
然而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愿望有余而方法不足,他們強烈地希望自己變好,但卻總是苦于自己能力缺失,諸如:
缺少獨立思考;凡事缺乏主見;沒有人生目標;學習效率低下;情緒波動無常;遇事逃避退縮;總是急于求成;無法做成事情,等等。
這些困境就像一個個怪圈,使人們無論怎么努力都像在原地打轉。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困境其實不難打破,因為它們背后的解決方法都涉及到兩種基本能力——“敢假設”和“看現(xiàn)實”。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掌握并運用這兩種能力,就可以將類似的困境一網打盡。
這聽起來有些夸張,畢竟“假設”和“現(xiàn)實”這兩個關鍵詞看起來并不起眼,但我可以先告訴你結論:它們威力巨大。
如果你不信,那就聽我細細解說,相信它們一定會成為你快速改變自己的有力抓手。
假設,是一切進步的開始
每次反思復盤的時候,想不清問題的原因怎么辦?
進行每日規(guī)劃的時候,總有不確定的干擾怎么辦?
尋找人生目標的時候,怎么都找不到方向怎么辦?
反思的時候想不清問題的原因,那就本著極度坦承的態(tài)度,先假設一個自己認為最可能的原因就好;
規(guī)劃日程的時候如果有很多隨機干擾,那就以最大可能的概率,先假設一個具體的計劃即可;
找不到人生目標的時候,那就將所有選項列出來,并將那個目前認為最可能的選項假設為目標即可。
如果你覺得別人講的道理有理有據(jù),而自己暫時無法反駁,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這件事時,那就相信他們說的是對的,然后篤定地行動。 在實踐途中,你自然也要保持思考,用行動反復驗證他們的理論,不適則改,適則用,直到自己真正做到為止。?
毫無疑問,“敢假設”和“看結果”就是促使我們快速進步的能力。
如果你愿意深入實踐它們,那我建議你再看看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因為或早或晚你會碰上它們。
一是學會將觀點與情緒分離。
這一點主要是指,當我們在“借用他人假設”的時候,不要因為對其本人的主觀偏見而否定他的有益思想。
比如,很多人都認為李笑來是一位“韭菜收割者”,認為羅振宇是一位“焦慮制造者”,于是覺得他們人品不行,進而對他們的思考也一并嗤之以鼻。
如果抱有這種心態(tài),我們將會錯失很多成長進步的機會,因為這顯然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出去了”。
事實上,如果去深入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品行未必真的是“洗澡水”。
比如我就從來不認為李笑來和羅振宇兩位老師屬于上述標簽,所以自始至終,我都能從他們的思考中受益,哪怕只是微小的一兩個點。
如果你確實很難做到將觀點與情緒分離,那我建議你改變一下表述。
比如你可以不說自己是李笑來的粉絲,但可以說自己是“李笑來思想”的粉絲,這樣你的認知就會變得更加冷靜和客觀。
同理,當你讀到一本口碑很差或評分很低的書時,也不要鄙夷地將它拒之門外。
更好的做法是,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去翻一翻、讀一讀,或許書中有那么一兩句話觸動了你、改變了你,那也是很有價值的。
就算沒有什么收獲,自己也不會有什么特別的損失,至少你知道不應該把文章寫成什么樣,或者增加了識書選書的經驗。
學會將他人觀點與主觀情緒分離,那么在你眼中就不會有所謂的“爛書”,而你也能從萬事萬物中學習。
二是學會接收一些“相反”的現(xiàn)實。
比如跑步真正的好處不是馬上就能體現(xiàn)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以一兩天或者十幾天的現(xiàn)實結果來斷定跑步這件事沒用。
很多活動,諸如早起、冥想、閱讀、寫作、斷食等,都是需要一段相對長的持續(xù)行動才能真正看到它們的好處。
所以,在行動量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要輕易相信眼前的現(xiàn)實結果,因為長期做到的結果才是真正的現(xiàn)實結果。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持續(xù)成長,他可能真的會變好并獲取成功。
而此時如果他的潛意識不愿意相信和接受這種變化,那他就會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的結果,然后在生活中不自覺地搞砸一切,回到原來的自己。
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現(xiàn)實限制,也要保持覺知,看到現(xiàn)實突破。
時常對自己的現(xiàn)實成長階段做出新的假設,并主動進行心理建設去適應新的自我。
這樣,我們才不會陷入無端的內耗,才能邁上新臺階繼續(xù)進步!
在你前行的路上,請一定要記住這兩句話:假設是一切進步的開始,現(xiàn)實結果是最好的評判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