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想“如意”事,少想“煩心”事。這兩類“事情”會伴隨每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只想“煩心”事,即使成功人士也會患“憂郁癥”;如果多想“如意”事,即使歷經(jīng)磨難的人也會是一位“樂天派”。
二、看重“身內(nèi)”之物,看輕“身外”之物。“上進”是人的本性之一,但更應(yīng)看重自我修煉和成長,求知欲會激發(fā)人的興趣,收獲會帶來充實感和成就感;至于金錢、地位、名利這些身外之物,如過于追求則只會患得患失,甚至增添人際關(guān)系上的煩惱和麻煩。
三、多“成人之美”,少“損人利己”。多做“助人”之事,多為“成人”之舉,自然會將自己置于友善的人際氛圍之中,愉悅心情便由然而生,正所謂“助人為樂”;對有良知的人來說,做出損人之事,自然寢食難安,又哪來好心情?
四、多“溝通交往”,少“孤芳自賞”。多與同事、朋友進行溝通和交往,增進彼此間的友誼會其樂無窮,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是良好心態(tài)的基本來源;如果孤芳自賞,與他人格格不入,將自己封閉起來而游離于社會人群,只會更加孤獨、郁悶,心情不可能開朗。
五、多“向前”看,少“往后”想。人活著就要向前看、向前走,不能總活在“回憶”之中。如果總是回憶走過的路,想起取得的成就可能會固步自封,想起有過的失敗可能會懊惱沮喪;只有多向前看,才能看到希望,才能看到活著的意義,也才能保持一種“奮進’的心態(tài)。
六、追求生活“多元化”,避免生活“單一化”。“五彩”人生才是快樂人生,只有文化、物質(zhì)、社交等各方面活動都能積極參與者,才能從中獲取無窮的樂趣,擁有良好的心境;如果愛好單一、活動單調(diào),生活必然枯燥無味,不可能有積極、充實、樂觀的心態(tài)。
七、善“節(jié)制”,不“放縱”。無論精神上的苦惱,還是身體上的痛苦,往往都是生活上失去節(jié)制、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失去分寸的結(jié)果。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決不能放縱自己,而應(yīng)善于用意志和理智來節(jié)制自己,才能保持一個平穩(wěn)、祥和的心態(tài)。
八、多“給予”,寡“私欲”。清心寡欲才會有好心境,俗語說,“無欲則剛”、“欲寡精神爽”就是這個道理。一己的欲望太多、太高而不能實現(xiàn)則會導致精神落差,不當?shù)挠麆t會導致不良后果;如果無欲無求,多想他人的利益,多給他人幫助,自然會心清氣爽,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
九、做人“自我”,做事“無愧”。做事無愧于心,心情自然會好。說“我”想說的話,做“我”想做的事,活的自由一些、自我一些,才會真正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如果有愧于他人的事情做多了,自然會有欠債、欠情、欠人的沉重心理負擔。如果說話做事都要由他人或外界左右,失去自我、自主,在社會的舞臺上時時處處在演戲,實在是太緊張、太疲勞,自己的尊嚴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好的心態(tài)。
十、對自己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希望”。自信可以增進奮進的勇氣、旺盛的斗志、飽滿的情緒;希望可以帶來對前途的樂觀和愉悅的心境。希望來自自信,只有對自己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才會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