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北京(一) 據(jù)推斷,上古時北京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上述兩個居民聚居點上,在夏、商期間都建立了奴隸主的城堡。這兩地所建城堡,就是后來為封建史家所稱的商代“燕”、“薊”兩個所謂“封國”都邑。后來在周初大封建中所謂的“封召公奭于燕”和“封帝堯之后于薊”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中華書局點校本),就是指的這兩個都邑。周初所封的燕、薊兩個方國,利用了原有的兩個奴隸主城堡作為“都城”。周初燕國的都城還有遺跡存在,但在西周時,由于燕城所在的自然條件變化以及薊國力量衰弱原因,薊國被燕國滅掉,其地并入燕國,燕國的都城也遷到薊城(即今廣安門內外大街及其南北一帶地方),燕都開始廢棄。 薊城在西周春秋時代開始作為燕國都城,其后,歷經戰(zhàn)國、秦、漢、魏、晉、北朝及隋唐,今北京地區(qū)或是封國、或是行政區(qū)的州郡,薊城都是封國的都城或行政區(qū)的治所。這段長時期的歷史中,薊城所在的位置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城的邊界卻時常地有所變動。 從許多文字記載中可知,最早的薊城面積并不大,它的中心大約在今北京廣安門內大街牛街北口一帶的地方。記載中的薊門,位于牛街北口以南約一華里多的地方的街上,在六百多年前還有遺跡??梢娊裉斓呐=?、長椿街是那時穿過薊城南北的一條大街的遺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