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這首《尋陸鴻漸不遇》是皎然禪師的名作,詩中講述的是皎然去拜訪陸羽的情形。陸羽在24歲時結(jié)廬隱居,成為一名隱士,寫出了彪炳千秋的《茶經(jīng)》。
他們一隱士,一僧人,在湖州山水之間相遇,竟然開啟了中國乃至世界禪茶文化的源頭……
名羽,字鴻漸
公元736年,唐開元23年,湖北天門龍蓋寺的住持智積禪師在湖濱撿到一個棄兒。
在禪寺的暮鼓晨鐘中這個孩子慢慢長大。他以《周易》的“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為自己起名陸羽,字鴻漸。
生活成長在禪寺的陸羽,雖然深受到佛家思想熏陶,但并沒有成為一個出世的僧人。相反,年少時的陸羽偏重儒學(xué),渴望入世。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繁榮昌盛的大唐由盛而衰,連年不息的戰(zhàn)亂打斷了陸羽的入世夢想,他不得不渡江南下躲避戰(zhàn)火。
初到妙西的陸羽,正值人生的最低谷。他年幼遭棄,又被迫離鄉(xiāng),有心入世,世道卻毀于戰(zhàn)亂。他時常像魏晉名士阮籍一般,獨行于曠野,到天黑興盡,便嚎啕大哭而歸。
陸羽的草廬在苕溪之畔,毗鄰杼山腳下的妙喜寺。當(dāng)時的妙喜寺住持正是皎然禪師,他所著的《詩式》是唐代詩歌理論的重要著作。
陸羽和皎然相識后很快結(jié)為忘年交。那時的皎然已經(jīng)很有名氣,與江南各地的文人墨客多有來往。
陸羽為人真誠,但貌丑口吃,并不善于和人相處。初來乍到的陸羽,通過皎然和這里的鄉(xiāng)人水土建立起了聯(lián)系。
啜苦咽甘,茶也
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他與皎然一見如故,并與陸羽結(jié)為至交。
妙西有好山好水,并盛產(chǎn)好茶。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此,品茶論道,正是在這種氛圍的激發(fā)下,陸羽開始專注于茶事的研究。
他遍游蘇州、無錫、丹陽、南京、宜興和浙江長興、杭州、紹興嵊縣等地,此后又到江西上饒,對茶葉采制、飲用和茶史作了細(xì)致的考證和實踐。
從茶的品種、器具的分類、烹煮的方法、飲茶的步驟,乃至古人的評述,陸羽將茶的秘密最終都凝煉在了七千余字的《茶經(jīng)》里。
他細(xì)致地描述了烹茶的過程,其中宛然有天地。他看見茶沫在沸水中覺得“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p>
青萍與浮云都是漂泊無根之物,隨聚隨散,世間萬物遷流不停,在佛家術(shù)語里叫“無?!保瑹o常出于偶然,不可預(yù)知,于是成為人們的煩惱。
陸羽一生命運(yùn)坎坷,在歷經(jīng)人生甘苦之后,陸羽在茶水中看到了人生無常。
“啜苦咽甘,茶也?!标懹鹪凇恫杞?jīng)》里寫下了這句千古名言。
陸羽墓
陸羽規(guī)范了茶的物質(zhì)形式,皎然提出了它的精神維度。
皎然是世上第一個提出“茶道”二字的人,他在《飲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詩中,將茶上升到了“道”的高度。
茶作為一種飲品,第一次被直接賦予了接近禪的精神內(nèi)涵。
陸羽系統(tǒng)地總結(jié)和梳理茶事后,中國茶文化具有了相當(dāng)?shù)睦碚摲e淀,憑借著商貿(mào)地利之便兼有《茶經(jīng)》的問世,中國茶文化跨海渡洋,開始大力向海外傳播。
公元828年,新羅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國帶回茶種子,奉詔種植于地理山,開始了朝鮮半島本土茶葉種植的歷史。
一千四百年前,南朝佛寺大興,妙西像一粒種子被埋藏在湖州的山水間。兩百年后,陸羽歷經(jīng)戰(zhàn)亂來到這里,與皎然等人一起完成了中國茶文化標(biāo)志性的著作《茶經(jīng)》。五百年后,一名叫“石屋青珙”的禪師,將茶、禪、詩的意境演繹到極致,真正達(dá)到了“禪茶一味”的化境。
也正是他與太古普愚讓中國禪宗臨濟(jì)宗法脈傳到韓國,在短短15天內(nèi),兩人開始了精妙的禪語機(jī)鋒……
9月7日至8日
紀(jì)錄大時代《茶禪一味》
兩集連播,敬請觀看
編輯:王鼎堯
今日視頻推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