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對父母的要求、建議時,“言傳身教”一直以來幾乎是共識,即便是那些本身不懂教育、不會教育的人對此往往也沒有任何異議。
即便是孩子們目前正在接受這史無前例的教育“內(nèi)卷”,但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愿意相信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報再多的班、上再好的名校都更重要。
可能是因為說得多了,看得也多了,所以慢慢很多人就會把“言傳身教”掛在了嘴邊,甚至也有人會把它當成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主要方法、萬能方法,尤其是在對父母說教的時候。
也不是說一定不要這樣,但我認為在看重“言傳身教”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對它多一些了解。
因為據(jù)我觀察,我認為有很多人對言傳身教的認識是存在不足的,可以說“言傳身教”是我們很多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在“言傳身教”的問題上,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傳”和“教”的上面——一切改變、表演等都是為了盡快完成這兩個目的。
當然,這是由一些不得已原因的,畢竟作為父母大都很難接受放置孩子的問題緩緩圖之,反而更多的父母希望能夠及時、盡快地把問題解決掉。
但我還是認為關(guān)于“言傳身教”真的能夠做好、做到位,作為父母更應該關(guān)注的還是“言”和“身”。
這里的區(qū)別或者說前者和后者的關(guān)系其實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關(guān)系。
放在教育子女這件事情上,言傳身教指的就是我們不但要通過言語教育、教授孩子,也要通過行為上的以身作則去給孩子做榜樣、做模范。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在做父母、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是沒有什么經(jīng)驗的,很多人即便是有一些理論儲備,但實踐經(jīng)驗往往也是極少的。而且就算是一些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也同樣會面對教育自己孩子和教育其他孩子的大不同問題。
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很多“言”其實也就是沒被記錄下來。
如果真的都記錄下來,對比之后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我們針對某些事情上的“言”,會隨著時間的推進、環(huán)境的不同、認知的不同等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通常這種變化都會變得更好、更深刻。
但其實這些“言”在每一個時刻可能都是我們都會覺得是我們所能給出的最好、最有道理的。
可事實上當回頭再看的時候,往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有些事情上的言行我們并沒有做得那么好,甚至有一些還是錯誤的。
言傳身教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句我們經(jīng)常說說就能做到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總是難免會遇到了“教不了”“管不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講出來的道理不是不深刻,我們給出的分析可能也往往是非常有道理的。
甚至我們自身確實也做得非常好,比如孩子不愛學習、不愛讀書、不愛思考等,他們的父母未必也是不愛學習、不喜歡讀書的父母。
父母的言和身都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但孩子卻未必會“照單全收”。
再比如說一個更具體的問題,就拿“不努力學習就會考不上高中”以及考不上高中就會如何如何等這件事情作為例子。
無數(shù)父母都能夠把這件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徹,尤其是對“不努力”本身的壞處或者“努力”必要性旁征博引闡述得非常清晰……
但大多數(shù)父母也僅限于此——什么道理都能講明白,但唯獨解決不了“怎么做?”這個問題。
更多時候其實父母的這些努力不過就是想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認為只要孩子獲得了這樣的感受、認知,他自己就能做到了……
會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情況則是父母磨破嘴皮子也無法通過“言”來解決這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更別提“身”的教育了。
出現(xiàn)這個非常普遍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更容易關(guān)注的是“傳”和“教”這種輸出,但對“言”和“身”的提升卻關(guān)注不夠。
仔細想想我們都應該知道,輸出的前提是我們自身本就有一些值得輸出、可以輸出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其實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它們很容易受到我們通過不斷地輸入、補充而變得更加完善、豐富,并且最終影響我們輸出的效果。
所以,言傳身教的道理固然是對的,但要真的把言傳身教做好,父母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不斷自我提升。
而這些提升是非常廣的。
所以看似“言傳身教”不是很難,但其實真的做好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