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約1066~約1150),字晞古,河南人,南宋畫院“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萬壑松風圖》,為“故宮三寶”之一。
歷經北宋,南宋。宋徽宗趙佶時,以皇家圖畫院第一名,入畫院,北宋戰(zhàn)亂南渡,歷盡顛沛流離之苦,一度落魄,以賣畫為生。后受宋高宗趙構重用,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
李唐的山水,人物,走獸皆精,而山水最佳,創(chuàng)大斧劈皴法。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獨步南宋畫壇。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其人物畫富李公麟遺韻,卻性格刻畫突顯,且多繪文人高士形象。史傳他極擅畫牛,但存世作品真?zhèn)坞y辨。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隱圖》《煙寺松風》《采薇圖》等。《萬壑松風圖》 絹本 188.7X139.8cm 1124年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萬壑松風圖》局部
李唐的繪畫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或者說李唐流派的形成,主要變現在他的山水畫上, 其中又以《萬壑松風圖》為代表。《萬壑松風圖》,“上留天,下留地”,畫中一主峰突兀當中,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云繚繞清嵐浮動。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間,奔躍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襯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巖。其在構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整體看來空間立體感強,層次分明。雙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表現為“萬壑松風”之境。《萬壑松風圖》為簡括畫的表現開了先河,對南宋初期的山水畫具有開派作用。其與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合稱為“宋畫之三大精品”。《江山小景》 絹本設色 39x149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放大才顯示出畫家的一絲不茍?。。。?!
《 松湖釣隱圖》 絹本 25x25.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李唐)《長夏江寺圖》(全卷)絹本 44x249cm (傳李唐)《濠梁秋水圖》(畫心)絹本 22.7x104.72cm
此卷畫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在首陽山餓死的故事。圖中石壁上有題款兩行:“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
圖繪半山之腰,蒼藤、古松之蔭,伯夷與叔齊采摘薇蕨之余,正在休息對話的情景。畫中正坐一人即為伯夷,他面帶憂憤,目光炯炯,注視著叔齊。叔齊一手按地似在說著什么。二人在樹下席地而坐,均束發(fā)系巾,長須,著寬袖粗服,穿草履,正面者領口略袒,著力突出了他們高士的形象。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簡勁爽利,襯托出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他們遠離人世,只與禽獸為伍,林泉作伴,更襯托出“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的決心和氣節(jié)。
圖中用濃厚的背景襯托出兩個淡色衣著的人物,效果尤為突出。藤條纏繞的古松顯示了荒山無人的環(huán)境,樹石筆法粗簡,墨色濕潤。
《采薇圖》 絹本 27.2x90.5cm 晚年作
《采薇圖》局部
《采薇圖》局部
《采薇圖》中線條可看出受李公麟影響,線條方而折,剛而硬,線條本身起止粗細的變化,尤其出現了一些頓挫感,一般稱為“折蘆描”,畫這種線條,心境則不可能完全平和,必具備一定的激情,轉折處尤能傳達作者的情趣。
以下為《晉文公復國圖》,根據《春秋左氏傳》的傳文意思畫出來的。采用璉環(huán)繪圖的形式,晉文公的形象多次出現,每段均有宋高宗趙構手書的《左傅》中的有關章節(jié),北宋末年,趙構經歷的艱苦就頗類重耳。所繪人物形象各具種態(tài),文公的雍容壯重,待臣的恭敬、武士的威嚴、仕女的秀雅、與夫仆役的畏怯,都刻畫得準確生動、細致入微。橫圖處理疏密有致,線條細而勻,圓而轉,畫這種線條心氣要盡可能平和,用力平均,速度不遲不速。該畫為絹本,均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F存的畫有六段:
第一段,畫的是重耳逃到宋國時,“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第二段,重耳逃到鄭國,鄭文公不愿接待他,也不禮遇,畫的是鄭國大夫書詹勸諫鄭文公以禮相待,而鄭文公不聽勸告的情節(jié)。
第三段,重耳逃到楚國,楚國君熱情接待并派軍車送重耳去秦國的場面。
第四段,重耳逃到秦國,秦國君將五個女兒嫁給重耳,畫中五女爭相服侍重耳,為其“沃盥”(澆水洗手)。
第五段,魯僖公二十四年春正月,重耳即將回到晉國,到了黃河邊,跟隨他共患難的舅氏子犯(孤偃)獻璧給他,要求告辭。重耳知其意,發(fā)誓同子犯同心同德。
第六段,重耳接管了晉國軍隊,進入曲沃城,朝見祖廟。
花鳥畫
牧牛圖頁 61X63cm
The End
關注微信公眾號,聯(lián)系后臺免費獲取高清大圖~
【往期回顧】
盡善盡美——王羲之的書法人生
洛神賦與雅歌書——中西方古代的愛情詩
“一出聲便俗”的云林生活:清潔僅次于高潔 | 倪瓚山水畫臨摹賞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