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不知道去了多少次,游覽了美景,見證了歷史,話說了故事,目睹了遺存。
我在玄武湖曾經(jīng)看到了郭璞墩,就是東晉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科學(xué)家郭璞的衣冠冢。參看我的文章(看玄武湖的景,說玄武湖的歷史故事)說的是郭璞的傳說故事。
有一次去看到了宋熙寧八年(1075年), 江寧 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的故事傳說。也是有意思。這王安石圍湖造田,說是為了百姓,哪想到這一造田不但沒有給百姓帶來什么利益好處。還帶來了天災(zāi)人禍。參看我的文章(游玄武湖,說泄湖為田的歷史故事)他的這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卻給 南京 城帶來了災(zāi)難性的影響,不久 南京 便陷入了“雨則澇,旱則涸”的尷尬境地,城內(nèi)河道更是因為缺水而逐漸淤塞,原本三面環(huán)水的 南京 城就此變成了一個缺水城市。南宋時期,《景定建康志》便曾指責王安石“田出谷麥,所利者小;湖關(guān)形勢,所利者大”。
這個事作為百姓也不好亂說亂評價。好歹也是給有些百姓帶來了一些好處。就是這么一折騰,玄武湖消失了兩百多年,還帶來了那么多災(zāi)害。
在梁洲看到過一塊指示牌,第十七路軍長城抗日烈士紀念碑遺址的牌子。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要去找找看看,說的是1933年3月,中日軍隊在古北口長城沿線爆發(fā)激戰(zhàn),歷時2個多月,史稱長城抗戰(zhàn)古北口戰(zhàn)役。一九三五年五月,徐庭瑤(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長)倡議,在玄武湖梁洲建造了“陸軍第十七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俗稱“四方碑亭)。一九六五年 ,此碑被炸毀 .現(xiàn)在陸軍第十七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舊址處設(shè)立此石碑, 以告將來,抗戰(zhàn)忠烈,永垂千古,謹以紀念。參看我的文章(看玄武湖的景,說抗戰(zhàn)的故事,尋找陸軍第十七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舊址)
說了這么多,自認為玄武湖的景看的差不多了,歷史傳說故事也了解的差不多了。說實話玄武湖有太多的歷史和故事,原諒我孤陋寡聞。那一日我在玄武湖溜達。發(fā)現(xiàn)了一塊宣傳牌。上面有這樣的介紹。古武廟閘和古閱武臺的宣傳。這個我原先還真不知道。這不我一定要去看看。
說到這先簡單說說武廟閘, 史前時期,秦淮古河道從此處經(jīng)過。(后面還要說到,秦淮古河道和古玄武湖的關(guān)系)公元239年,孫權(quán)詔令開鑿潮溝,北連玄武湖“以引江潮”,南北水系由此貫通。公元267年,吳后主孫皓建昭明宮,開城北渠,引湖水巡繞殿堂,并在此設(shè)置了武廟閘的前身——北水關(guān)?!敖鸬罘謥碛衿隽?,黑龍湖撒鳳池頭。”(宋·楊備《北渠》)。玄武湖與建康宮城的水系融為一體。
武廟閘是玄武湖主要的出水口,也是 南京 最早的水關(guān)。它最先出現(xiàn)在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后主孫皓引湖水進入宮城。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建造 南京 城的同時設(shè)計建造了此閘,時稱“通心大壩”。清同治年間,由于將府學(xué)舊址(今 南京 市政府大院內(nèi))改作武廟,此閘更名為武廟閘。1971年,為疏通涵道,將一百多節(jié)明代金屬管全部拆除,更換為水泥涵管,武廟閘閘體原件及部分拆除銅管,現(xiàn)保存在 南京 博物館內(nèi),玄武湖黃冊庫內(nèi)存有一節(jié)銅管。
說到這里多說點內(nèi)容,這里說到武廟閘最早出現(xiàn)在吳寶鼎二年。人們說到 南京 都會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到六朝古都,這六朝指的東吳(孫權(quán)在 南京 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吳,開始了 南京 的建都史),東晉(五胡亂華, 永嘉 之亂,然后衣冠南渡,然后司馬睿到了 南京 建立了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齊,梁,陳。
上面說的吳寶鼎二年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東吳,接下來的西晉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 中國 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nèi)亂之一,使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加劇了西晉的統(tǒng)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qū),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guān)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 洛陽 形成包圍之勢。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于是中原大亂,在百余年間先后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shù)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quán),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316年—439年)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quán)對峙的時期。五胡亂華時期處于 中國 被外族侵占、北方淪陷時期,對 中國 歷史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永嘉 之亂以后,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tǒng)治下,長期陷于戰(zhàn)爭,民生經(jīng)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 西北 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
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quán)和經(jīng)濟架構(gòu),加深了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的文化經(jīng)濟交往。
然后有了“衣冠南渡”。漢族從 黃河 流域進入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增進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漢族的文化經(jīng)濟聯(lián)系。史稱“衣冠南渡”,實際上是北方胡人大肆屠殺漢人,連年戰(zhàn)爭,到處都是胡人政權(quán)。怎么辦?跑吧。也就是所說的南渡。往 江南 跑,往南方跑。然后皇帝帶著部分臣民,往南遷。然后到了 南京 ,然后在建鄴建都,然后成立東晉,然后西晉滅亡。接著有錢的,有能力的,能跑的都往南跑。(中原漢族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皇帝士族都到了 南京 ,皇族嗎,為了在建立政權(quán)。臣民嗎為了活命。不過話說了,如果沒有這次南渡,華夏的文明,漢民族的存亡就難說了。
這就是所說的六朝時的南朝的東晉。接下來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歷史都很短。這是插的一段說明,說的是和 南京 和玄武湖有關(guān)的六朝,話歸正傳。
1986年5月,玄武湖管理處重新打造武廟閘景點。新景點為一座古韻風(fēng)雅、頗有 江南 園林特色的小院,它由方亭、觀景軒、三曲走廊、赑屃(bìxì)馱碑組成。赑屃馱負的 大理 石碑上書“武廟古閘”四個大字。2003年,武廟閘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武廟閘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水利建設(shè)技術(shù)具有重要價值。
歷經(jīng)一千七百多年的運轉(zhuǎn),武廟古閘至今仍在 南京 城市調(diào)蓄、溝通 南京 主城水系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武廟閘外圍的景。
外圍的景
外圍的景
。。
外圍的景,這是城墻,明以前還沒有。
外景
墻上鑲嵌了一塊清同治年間的石碑。
碑
墻磚文字
那個年代的文字,仔細看還能看出點端倪。
墻上的磚,那個年代的文字
外景
這就是傳說中的武廟閘
。
這水流還是蠻有氣勢的。
。
。
武廟閘
這里有塊石碑,記錄了一段傳說。
據(jù)《續(xù) 江寧 府志》載:清代,武廟閘口置有一尊鑄鐵赤身和尚,面湖而立,以鎮(zhèn)水怪。相傳,很古的時候,有一水怪藏身在玄武湖底,常在凌晨時浮出水面興風(fēng)作浪,危害黎民百姓,攪得金陵城不得安寧。于是百姓只得去雞鳴寺焚香,祈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 菩薩 。是夜, 菩薩 顯靈,將水怪制服并鎖于湖中,約定五更三點將其釋放,水怪信以為真。但它哪里知道,從此金陵城只打五更不敲三點。為防止水怪掙脫鎖鏈,再次危害百姓,于是又鑄了一尊赤身鐵和尚置于閘口,永鎮(zhèn)水怪。
。
。
武廟閘旁邊還有小閘。
1986年5月,玄武湖管理處重新打造武廟閘景點。新景點為一座古韻風(fēng)雅、頗有 江南 園林特色的小院,它由方亭、觀景軒、三曲走廊、赑屃(bìxì)馱碑組成。赑屃馱負的 大理 石碑上書“武廟古閘”四個大字。2003年,武廟閘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武廟閘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水利建設(shè)技術(shù)具有重要價值。
這里面就是新修的一處景點,一座小院,里面有些與玄武湖和武廟閘有關(guān)的介紹,文物。
。
。
文字介紹。。。當時,武廟閘區(qū)域存在許多功能不同的碼頭設(shè)施,供游船,渡船,戰(zhàn)船等各類船只停放。
江南 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始覉@林。
南朝詩人謝朓寫的玄武湖游玩時的一首詩,描寫了當時的情景。
赑屃(bìxì)馱碑
武廟古閘
。
墻磚
應(yīng)該是武廟閘的遺物吧。
傳說
與玄武湖的一個俗語,明朝天順年間, 南京 大理 少卿楊公復(fù)吩咐家童到玄武湖撈浮萍藻類喂豬,這件事被住在玄武湖附近的 南京 都察院的官員吳思庵看到了,他認為不妥,便命人阻止楊家書童。楊公復(fù)對于此事十分不服,便寫下了打油詩:“太平堤下后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數(shù)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撐船”?!霸紫喽抢锬軗未钡乃渍Z便出自此詩。
“江郎才盡”的江淹夢到’郭仙“郭璞送給他的生花妙筆,然后又重現(xiàn)才華。
玄武湖
江南 園林風(fēng)格的小院
。
。
看完武廟閘在往東走,還有一處歷史久遠的古跡舊址。北湖閱武臺。
。
沿明城墻下臺城舊址沿湖向東,臨水而建有一座六朝風(fēng)格、雄偉壯麗的仿古建筑臺,即古閱武臺。據(jù)史書載:古玄武湖“北至紅山,西限 盧龍 ”,面積是現(xiàn)在的三倍多,是古代水軍操練和閱武之地,始于東吳,盛于南朝陳,所以,玄武湖亦有“練湖、習(xí)武湖,后湖, 昆明 湖”等眾多稱謂。
再說一下玄武湖,上面說到北至紅山,這個大家都知道小紅山。西限 盧龍 ,說的是城北的 盧龍 湖。
更早的記載古玄武湖有多大?據(jù)史書記載:六朝時期的玄武湖“周四十里,東抵鐘山、西限廬龍,北帶大壯觀。”面積約是現(xiàn)在的四倍之多,古玄武湖之大可見一斑。
這是在網(wǎng)上找的一張圖片(照片),這上面說的是古玄武湖的范圍和 南京 古人類最早的居住處(紅點處)看看這玄武湖的面積。
再往前說,原來玄武湖東與鐘山山水相連。西面連通長江??芍^壯觀。到明時,西面修城墻,與長江隔斷,東面修太平門,太平堤。把玄武湖與鐘山隔斷。從而徹底把原先連綿一片的鐘山—玄武湖區(qū)域人為分成兩地,改變了此前這一地區(qū)千萬年以來的山水格局。
說到玄武湖就要說說玄武湖的歷史了。古代玄武湖的周邊是今天 南京 主城區(qū)最早適合人居的空間。早在大約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與 南京 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聯(lián)系。
但是玄武湖的歷史并不是一直這樣壯觀。玄武湖的歷史歲月也充滿了更多色彩傳奇。像 南京 玄武湖這樣命運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見;除了經(jīng)常被迫更換名稱之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時有時無的經(jīng)歷,也不是其它湖泊所能比的。
隋文帝滅了南陳之后,曾下令將 南京 城夷平,玄武湖就在這個政策下首度消失了兩百多年;
宋熙寧八年(1075年), 江寧 府尹王安石奏準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 南京 城遇雨成災(zāi)的惡夢從此揮之不去。
好了,玄武湖的故事暫且到此,不然越說越多,還是回過頭來說閱武。
。
玄武湖最大規(guī)模的閱武發(fā)生在南朝陳太建十一年,是年八月,宣帝陳頊閱軍湖上,桅檣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萬,樓艦五百,雄偉壯觀。后詩嘆曰:“五百樓船十萬兵,登高閱武陣云生。定知戰(zhàn)艦橫瓜步,應(yīng)有軍牙擁石城。湖上秋空絲竹會,江頭潮涌鼓顰聲?!?br>這里就是歷史傳說中的雄兵十萬,樓艦五百,雄偉壯觀的閱武臺的舊址,現(xiàn)在仿建的古閱武臺。
古閱武臺面水傍山,極目遠眺,仿佛“五百樓船十萬兵”之閱武盛景歷歷在目。
這里說的最大規(guī)模的閱武發(fā)生的時間就是 南京 六朝(南北朝時期)最后的一個王朝。實際上陳朝是當時南北朝時南朝最弱小的一個王朝了。也是時間較短的一個王朝,31年,共傳五代,宣帝陳頊是第四代皇帝。557年,陳霸先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 南京 ),控制 江陵 以東、長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區(qū)。不過陳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最弱的國家,這個時候控制地盤明顯不如之前的朝代,國力比較弱小。588年陳國被滅,最后一個國君陳叔寶。
后來的南朝陳, 南京 城, 南京 城的玄武湖的結(jié)果就是前面說過的,隋文帝滅了南陳之后,曾下令將 南京 城夷平,玄武湖就在這個政策下首度消失了兩百多年。
一段文字介紹
景
現(xiàn)在的閱武臺周邊
。
現(xiàn)在這里成了帆船,賽艇的訓(xùn)練或是比賽基地了
。
。
。
再往東走
往東走可以看到一處介紹牌。內(nèi)容是這么說的。
玄武湖在明朝時是黃冊存放地,時為“ 后湖禁地”。進入湖中黃冊庫,非舟莫渡。檢閱堂是明朝,后湖黃冊庫唯一- 入口,選址在明城墻,隨覆 舟山 山勢成弧形直抵玄武湖處,形成一一個半封閉空間。
檢閱堂主要有三部分組成:'“ 南京 后湖”坊牌,位于太平門外 湖口 處;
明遠堂,“ 倚yǐ城而面湖”, 是入口的主體建筑,共前后三楹;
渡口碼頭,建有檢閱廳一座。后湖船只,三年一小修,六年一大修,十年一造,均由龍江船廠負責。
說到這里就要說說皇冊了。1381年,明朝開始實行賦役黃冊制度。為保存數(shù)量龐大的黃冊,朱元璋選定“形勢天造地設(shè)”的玄武湖,作為存放國家級檔案黃冊的處所,時稱“后湖黃冊庫”。
“為貯版圖人罕到,只余樓閣夕陽低”。此后近260年時間里,玄武湖成為了一代禁地。
這是現(xiàn)在這里看到的情景,今天就說這么多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