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平安》《何如》是兩封書信,《奉橘》原是《何如》附書。三帖書寫時充滿筆鋒、快慢、方圓等變化,單字結(jié)構(gòu)嚴謹而富奇趣,無處不展現(xiàn)出創(chuàng)造力,為后世立下不朽典范。
獲悉,7月26日,《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qū)更新的“人氣國寶展”展出,與之一并呈現(xiàn)的還有清康熙二十三年的《御筆書萬世師表》及肉形石等清代工藝精品。據(jù)悉,此次換展將持續(xù)至2023年1月29日,國寶《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則限定展期為2022年10月4日—10月30日。
妍美遒麗: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臨沂人,后來移居浙江會稽。為名門之后,曾任右軍將軍,所以又有“王右軍”的稱號。王羲之初學(xué)衛(wèi)夫人,后來又博采眾長,研習(xí)張芝、鐘繇、蔡邕、張旭等人的書法,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麗的書風,有“書圣”的美譽。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雙鉤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紙覆于原作上,先雙鉤字的輪廓,再逐筆填墨)的方法,摹寫在硬黃紙上。其中《平安》《何如》是兩封書信,《奉橘》原是《何如》附書。三帖皆唐人雙鉤廓填,復(fù)制精美。書寫時充滿筆鋒、快慢、方圓等變化,單字結(jié)構(gòu)嚴謹而富奇趣,無處不展現(xiàn)出創(chuàng)造力,為后世立下不朽典范。
《平安帖》:“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日,諸人近集,存明日當復(fù)悉來,無由同,增慨?!薄逗稳缣罚骸棒酥祝翰粚徸痼w比復(fù)何如?遲復(fù)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fù)白。羲之白?!薄斗铋偬罚骸胺铋偃倜?。霜未降,未可多得。”
第一則為“平安帖”,是一件行書兼草書的作品。第二則“何如帖”和第三則“奉橘帖”都是用行書書寫。三帖中,“平安帖”的運筆提按頓挫變化較多,一些牽絲引帶的草書筆法,十分靈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變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較端整。
晉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根據(jù)帖上留存的信息推測,此三帖最早收藏于梁武帝內(nèi)府,由鑒識藝人徐僧權(quán)、唐懷充押署。到了隋代有姚察的押署,以及在三帖之后其他另外的署款:“隋開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參軍學(xué)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xué)士柳顧言釋智果?!?/p>
唐代褚遂良編纂的《右軍書目》中包括了三帖,但何如、奉橘帖和平安帖是分開的。顯然當時并沒有裝裱在一幅手卷上。后來唐太宗讓人將收藏的法帖制作摹本,用以賞賜。流傳至今的三帖可能就是這類摹本。
直到宋代,有十六學(xué)士一起觀賞,其中十人在帖后親筆署款,然后是另外六個人的名字和“癸卯正月廿四日同閱”。又因收藏印“李維圖書”是手卷上最早的印章,此時可能由李維收藏。
幾十年后,此帖進入徽宗內(nèi)府收藏卷首有徽宗題簽“晉王羲之奉橘帖”還有“政和”和“宣和”兩枚印。另外還有一枚北宋方形大玉璽在帖后十六人名字旁邊。南宋時有高宗“紹興”印與其皇后吳氏的兩枚印。
宋朝之后,此帖歷經(jīng)輾轉(zhuǎn),帖上有蒙文印、八思巴文印。明朝監(jiān)察御史張鵬的印,還有一些無法辨識的印。明代中期此帖輾轉(zhuǎn)于各收藏家手中,收藏家項元汴在帖后用篆書題寫:“宋御府珍祕晉右將軍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明嘉靖甲子中秋哉生魄,檇李墨林山人項元汴鑒賞?!痹谔┧o錄:“宋御府珍祕晉右將軍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明檇李墨林山人項元汴鑒賞。才字號,其值貳百金。”除此之外,他還在此帖上鈐印十六枚。
在項元汴記錄邊上張覲宸紀錄:“萬歷四十七年季冬十有五日以三百金購之項玄度張覲宸識?!笔詹丶覐埿⑺紕t在北宋十六人名后記錄:“潤州懶逸張孝思則之甫珍藏。”后來他又跋道:“夫不跋卷后而記之于書其矜重可知余何幸為獲睹此也耶敢敬識其歲月云時戊戌仲秋之八日京口懶逸張孝思。”同年,收藏家孫承澤在他騎縫處題:“北平孫承澤曾觀”。
晉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收藏家笪重光也落款并鈐印兩枚。清代此帖被收入乾隆內(nèi)府,乾隆將其視為摹本,沒有在此帖上留下任何題跋,僅讓人鈐印四枚。之后除了嘉慶、宣統(tǒng)二朝鈐有鑒賞印外,此帖很少再題跋或鈐印。1911年清王朝覆滅,宮廷收藏于1924年轉(zhuǎn)入“故宮博物院”的前身(“古物陳列所”)。直到1948年被帶到臺灣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國寶人氣:從萬世師表看到松鹿長春
據(jù)悉,與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一同展出的還有清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御筆書萬世師表》、清金鑲寶石萬壽如意、清掐絲琺瑯太平有象、清乾隆粉彩福祿壽葫蘆瓶、清肉形石、清十八世紀蜜蠟松鹿長春山子等清代書法及工藝美術(shù)精品。
清康熙23年(1684) 《圣祖御筆書萬世師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清康熙23年(1684) 《圣祖御筆書萬世師表》下筆沉著穩(wěn)重,力道均勻,收筆利落爽快,墨色層次清晰,結(jié)字端正嚴謹,線條厚實質(zhì)樸,是目前各地孔廟康熙御筆賜匾的原跡。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到山東曲阜孔廟祭拜,頒贈御書“萬世師表”,并在隔年下詔摹拓此匾頒贈天下文廟。臺灣地區(qū)已于1683年進入清代版圖,臺南孔廟因而也在天下文廟之列,于1685年獲頒此匾。
康熙(1654-1722),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是在位最久的皇帝,有許多重要的功績。為了攏絡(luò)漢人,特別崇尚儒學(xué)、理學(xué),勤于學(xué)習(xí)書法。
清金鑲寶石萬壽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如意”是吉祥的祝福用語,也是眼前這種器物的名稱。這件金如意上面鑲嵌了大量的珍珠、水晶、綠松石與青金石等寶石,點綴成花卉與葉蔓。表面更以綠松石及鏤空的方式呈現(xiàn)代表長壽的卍字,搭配蝙蝠和云紋,傳達著“萬福綿綿”與“吉祥如意”的祝福與敬賀。
清掐絲琺瑯太平有象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溫馴的大象背著一個華麗的瓶子,組成了“大(太)瓶(平)有象”的意思。瓶子正中央插了一支“戟”,戟上掛了一個“磬”,是“吉”與“慶”兩個字的諧音。旁邊是四支如意,掛有“卍字”與“雙魚”吊飾,組合出“太平吉慶、平安如意、年年有余”等意涵,象征著“天下太平”與“國泰民安”。
清乾隆粉彩福祿壽葫蘆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葫蘆諧音“福祿”,這件作品裝飾了滿滿的大小葫蘆,以及連綿不斷的花卉與藤蔓,加上蝙蝠口銜系有“卍字”的絲帶,表示“福祿綿綿”“福祿萬代”。葫蘆瓶腰身系著一條粉紫色蝴蝶結(jié)綬帶。綬為“壽”的諧音,有長壽的意思,綬帶上的如意云紋又為之增添吉祥寓意。全器色彩繽紛熱鬧,造型與紋飾呈現(xiàn)“福祿壽綿綿不斷”的意象。
清萬年青盆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年青是喜慶日子的擺設(shè)植物,諧音“萬年清”,以其“長青不凋”、“萬載清平”的象征意涵,傳達由個人到家國,安康永續(xù)的祝愿。這件萬年青盆景是以玉石珠寶仿造出來的。盆子以紅色雕漆制成,上面的萬年青以碧玉制成,并配上金絲穿綴而成的紅色珊瑚果實。盆內(nèi)還布置了青金石、白玉、碧璽,與不透明玻璃制成的奇石靈芝。整體作品色澤繽紛,富貴華麗,令人感受到節(jié)慶的歡愉喜氣。
清肉形石重要古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肉形石是故宮的超級巨星,它看起來就像一塊入口即化的“東坡肉”。
這件作品是堅硬的玉髓制成。外觀層次分明,表皮密布著毛孔。經(jīng)過工匠巧手雕琢與染色,肌理肥瘦相間,如同經(jīng)過熬煮一般,散發(fā)出Q彈滑嫩的滋味,予人豐盛飽足的幸福感。仔細端詳,可見玉石形成過程中層次豐富的堆疊紋理,由底部天然的原石;至頂部的鉆孔、染色,無不透露出自然與人工生動且巧妙的結(jié)合。
蘇軾在黃州時曾寫過:“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柕米约揖??!钡摹敦i肉頌》;而宋人也有:“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饤,熟軟真堪玉箸挑?!毙稳葚i肉烹調(diào)的詩句。
“肉形石”除反映華夏“人與美石”的關(guān)系外,也充分展現(xiàn)飲食文化的特色,無怪乎蘇東坡曾贊嘆:“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
清十八世紀蜜蠟松鹿長春山子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這是一件以祝壽為題材的蜜蠟山子,器表浮雕松樹、鹿群與靈芝等長壽和祥瑞的動植物,象征“松鹿長春”的美好愿望。
工匠以天然的蜜蠟為畫布,巧妙構(gòu)思,將松、鹿、飛湍瀑流、山崖巖石甚至隙縫都融入畫中,仿佛是一幅山水畫的立體縮影。不僅呈現(xiàn)吉祥富貴的寓意,且兼具濃厚的文人品味。配上鏤空夔龍紋紫檀木座,成為文房陳設(shè)的最佳微物。
(注:本文圖文整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及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相關(guān)資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