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暖肝煎,出自《景岳全書》。具有溫補肝腎,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臨床常用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睪丸炎、附睪炎、鞘膜積液、腹股溝疝等屬肝腎不足,寒凝氣滯者。
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姜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組成 當歸二至三錢,枸杞子三錢,沉香一錢,肉桂一至二錢,烏藥、小茴香、茯苓各二錢
用法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現(xiàn)代用法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效 暖肝溫腎,行氣止痛
主治 肝腎虛寒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臨床常用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睪丸炎、附睪炎、鞘膜積液、腹股溝疝等屬肝腎不足,寒凝氣滯者。
方解
肝,血藏也,肝藏血。肝主筋,其華在爪。而其筋,又分兩種,一者骨骼筋肉之筋膜;二者臟腑之筋膜,臟腑之筋膜,亦有以膏肓、膜原名之者,其運動骨骼肌系統(tǒng)統(tǒng)領(lǐng)于陽蹺脈,其臟腑之內(nèi)臟平滑肌系統(tǒng)統(tǒng)領(lǐng)于陰蹺脈,凡筋膜無故之攣縮痛急,有芍藥甘草湯治療。凡寒邪牽引作痛,則有暖肝煎治之,以其溫暖血中之寒也。
本方治證乃因肝腎不足,寒客肝脈,氣機郁滯所致。陽虛則不能御邪,寒從下受。
寒為陰邪,其性主凝斂收引,寒邪內(nèi)盛,肝脈失和,氣機運行不暢,故見睪丸冷痛,少腹疼痛諸癥。治宜暖肝溫腎,行氣止痛。
方中肉桂辛甘大熱,溫腎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兩藥合用,溫腎暖肝散寒,共為君藥;當歸辛甘溫,養(yǎng)血補肝,枸杞子甘平,補養(yǎng)肝腎,兩藥以補肝腎之不足,烏藥、沉香皆辛溫之品,行氣散寒而止痛,均為臣藥;陽虛陰盛,水濕不化,故用甘淡之茯苓滲濕健脾,諸藥相伍,溫補肝腎以治其本,行氣祛寒以治其標,使下元得溫,寒凝得散,氣機通暢,則睪丸、少腹疼痛諸癥自解。
本方溫補肝腎以治其本,行氣逐寒以治其標,標本兼顧,溫陽散寒,則疝痛可愈。
加減化裁
若寒甚者,加吳茱萸、干姜等以增其溫中祛寒之功;腹痛甚者,加香附青皮行氣止痛;睪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氣等。
本方補養(yǎng)、散寒、行氣并重,運用時應(yīng)視其虛、寒、氣滯三者孰輕孰重,相應(yīng)調(diào)整君臣藥的配伍關(guān)系,使之更能切中病情。
禁忌 溫?zé)嵯伦?,陰囊紅腫熱痛者不宜用。
重要文摘
景岳全書卷33: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氣逆,宜先用荔香散。氣實多滯者,宜寶鑒川楝散或天臺烏藥散。非有實邪而寒勝者,宜暖肝煎主之。
醫(yī)學(xué)舉要 卷5:此治陰寒疝氣之方,疝屬肝病,而陰寒為虛,故用當歸、枸杞以補真陰之虛,茯苓以泄經(jīng)腑之滯,肉桂補火以鎮(zhèn)濁陰,烏藥利氣而疏邪逆,小茴、沉香為疝家本藥,生姜為引,辛以散之,如寒甚者,吳萸、附子、干姜亦可加入。
醫(yī)案精選
陰囊冷痛
陳X,男,42歲, 農(nóng)民,1999年2 月就診。
患者平素常有涼風(fēng)吹拂少腹之感。三月前因遭雨淋后,當日即咳嗽、流涕、頭痛、惡寒,:陰囊及少腹部有冷感。經(jīng)治:服用西藥二天后,頭痛、咳嗽消失,但陰囊與少腹冷感逐漸加重。近一月來陰囊收縮,寒涼作痛,遇寒更甚,熱敷、火烤則減輕?;颊咄纯嘀翗O,前來就診。
刻見其舌質(zhì)淡,苔白潤;切其脈沉而弦。此乃寒侵厥陰經(jīng)脈,陽氣不能暢達肝脈所過之陰部,陰部失其溫養(yǎng)而致陰囊收縮、冷痛諸證。治宜暖肝散寒,溫經(jīng)通脈。
處方:肉桂10克、當歸15克、小茴香12克、沉香5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臺烏15克、枸杞20克、吳茱萸9克、生姜15克、淫羊藿12克、甘草3克水煎服,7劑,每日一劑。
二診,陰囊冷痛減輕大半,原方加附片10克,繼進二劑,諸證全消。其后癥投當歸四逆湯加良姜、吳茱萸,取其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之功以善后,再進三劑。追訪年余未復(fù)發(fā)。
少腹冷痛
何某,女,54歲。
2005年7月初診:訴3個月前在某醫(yī)院做宮頸息肉切除術(shù),術(shù)后覺少腹部疼痛,并覺腹部明顯畏冷。幾經(jīng)治療,其少腹部疼痛已見減輕,但少腹部畏冷卻有增無減,且陰部尤其畏冷,成天猶如冷風(fēng)所扇之狀。陰部不僅畏冷,而且伴有拘縮之感。來診時除上述癥狀外,小便清長,口不渴,兼有腰酸痛。舌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寒滯肝脈。
治法:溫肝脈、散寒氣。
主方:暖肝煎。
處方:當歸15克,肉桂10克,烏藥15克,沉香10克,小茴香6克,茯苓10克,枸杞10克,制黑附片10克。7劑,水煎服。
二診:訴少腹部畏冷減輕,尤其是陰部如冷風(fēng)所扇之狀明顯減輕。詢其口不渴,小便不黃,舌苔仍薄白,脈細。擬原方再進7劑。
處方:當歸15克,肉桂6克,烏藥10克,沉香10克,小茴香6克,茯苓10克,枸杞15克,制黑附片6克。10劑,水煎服。
三診:訴陰部畏冷顯減,其如冷風(fēng)所扇之狀已基本消失,但腰部尚酸痛,兼時有腳攣急,近日略感口渴。舌苔薄白,脈細。改擬暖肝煎合芍藥甘草木瓜湯加味治之。
處方:當歸15克,肉桂6克,烏藥10克,沉香8克,小茴香6克,茯苓10克,枸杞15克,白芍20克,木瓜20克,甘草10克,炒鹿筋10克,杜仲15克。10劑,水煎服。
四診:訴少腹及陰部畏冷感已完全消失,腳攣急已止,腰部酸痛已顯減。但覺精神較顯疲乏,口微渴。舌苔轉(zhuǎn)薄黃,脈細。改擬歸芍地黃湯加參,滋補肝腎兼以益氣,善后鞏固之。
處方:西洋參10克,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山藥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山茱萸10克,澤瀉10克,杜仲20克,烏藥10克。10劑,水煎服。
注 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