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與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有著不同尋常的淵源。為了追尋這段歷史,在 2016 年 9 月 27 日,由澳大利亞上海商會錢恒裕會長率領代表團一行 15 人,其中包含了身為猶太裔的維多利亞省影子部長 David Southwick(Shadow Minister for Innovation, Shadow Minister for Energy and Resources, Shadow Minister for Renewables),來到了位于上海城市東北的虹口區(qū)長陽路 62 號的猶太人難民紀念館。進入紀念館,我們來到了第一展室——摩西會堂,摩西會堂又稱華德路會堂,是上?,F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它始建于 1907年,1927 年遷至現址,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二戰(zhàn)期間是在滬猶太難民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出了會堂,一堵由德國政府等捐建的“上海猶太難民名單墻”映入眼簾,墻面印刻著由當年三個猶太女孩作難民登記時記錄下的 13732 位原上海猶太難民姓名。墻面用 26 塊銅板雕刻蝕刻文字,長 37 米,寬 2.5 米?,F在,這些猶太難民或者他們的親朋好友可以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名單墻上找到他們的名字,以紀念他們曾經經歷過的那段在上海的艱辛生活。David Southwick 也饒有興致的在其中找到幾個姓氏,很可能是澳洲現今幾大猶太裔家族的先輩,他們也曾經在此處逃避戰(zhàn)火的吞噬。
1937-1941 年,大批從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逃出的猶太難民輾轉逃到日本神戶,因日本政府拒絕接納,想去美國、加拿大的猶太難民先后來到了上海。這里曾給過兩萬多顛沛流離的猶太人最溫暖的收留,這里曾見證了中國人特別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寬容,“摩西會堂”已像“辛德勒”、“瓦倫堡”、“杉原千畝”等一樣,一樣,成了“拯救”與“避難地”的代稱。對全球猶太人來說,“上?!边@個單詞被記錄進以色列和猶太人的歷史文化里。二戰(zhàn)后,盡管大批猶太人遷居世界各地,但對上?!澳ξ鲿谩钡母心钜焉钌畹乩釉谒麄冃牡?。
匆匆拋棄世居的土地和房子,提著薄薄的行李,被求生愿望逼迫著的這些猶太難民匆匆踏上了擁擠的輪船,穿越了半個地球,終于某一日,輪船緩緩???,一座完全陌生的東方城市出現在眼前,這座城市是否能接納自己?未來的命運會是怎樣?
當時的上海是個非常獨特的城市,是二戰(zhàn)中世界上唯一不用簽證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門連同自己的心扉向他們打開,熱情接納并幫助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重建戰(zhàn)時的家園。當時,曾有兩萬余名猶太難民居住在虹口地區(qū)的長陽路、霍山路、高陽路等地方,摩西會堂成了難民經常聚會的場所,支持著他們的信念,使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中迅速振興。他們開設學校、醫(yī)院、商店、工廠等,繼續(xù)播種著生活的希望,并通過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堅持反法西斯斗爭。上海成了他們在遠東最溫暖、最安全的避風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戰(zhàn)爭結束后還逗留了許多年。
許多曾居住在虹口區(qū)的猶太人近年來攜帶子女來此舊地重游,緬懷那段難忘的歲月及與虹口人民之間結下的患難之交。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在每年大約有 5000 人通過各種途徑前來參觀摩西會堂,其中包括:現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以色列前總統(tǒng)赫佐克、前總理拉賓和前外交部長佩雷斯。許多猶太人來參觀摩西會堂時,一般會在門口的捐款箱放些錢,并對中國人說很多“謝謝”。在虹口區(qū)度過童年時代的美國前財政部長布魯門撒爾在再次看到那熟悉的歷史場景時,思緒無限,老淚縱橫,對中國人民連聲致謝!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參觀摩西會堂后留言:“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上海人民卓越無比的人道主義壯舉,拯救了千萬猶太人民,我謹以以色列政府的名義表示感謝!”以中友好協(xié)會主席考夫曼先生曾說:“從歷史上看,當年居住在上海虹口的猶太人達兩萬余人,這在猶太民族發(fā)展史上和猶太民族與中華民族的交往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這次參觀活動,團員們感受深刻,發(fā)生在 70 多年前的這段歷史,讓上海的“海派文化”多了一層與世界文明的關聯(lián)!也加深了在澳大利亞上海商會與澳洲猶太裔商人之間的友誼。澳大利亞上海商會錢恒裕會長也表示希望在今后的長期交流中,雙方能碰撞出更多火花,為中澳經貿合作的加深起到橋梁的作用。上海商會未來將學習猶太人的經營理念,與猶太商會攜手并進、互相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