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 第1122期】
“一支鉛筆8( )”。這是一道小學二年級的考題,要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一個小朋友填“元”,被老師判錯。因為“標準答案”是“角”。小朋友覺得被判錯很冤枉,因為媽媽不久前就給他買過10元一支的鉛筆。(4月15日 人民日報)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yīng)用于生活。我們教小學生學數(shù)學,目的不是為了讓他們答題,而是為了讓他們能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圈子的不同,生活經(jīng)驗也就不盡相同。一支鉛筆多少錢?8分、8角、8元還是80元,都是現(xiàn)實的可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上小學時,一支鉛筆3分錢或者5分錢,帶橡皮頭的花鉛筆也只有1角錢;進入二十世紀,小學生的鉛筆一般是每支1角錢或幾角錢;當下,在這個物質(zhì)極大豐富,品種極度繁多的時代,幾角錢一支的鉛筆仍然存在,但幾元錢一支的鉛筆也很尋常,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一支鉛筆也并不會令人瞠目。
小學對于人民幣知識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要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元、角、分”值大小及與生活中物品買賣值的對應(yīng)概念,要他們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guān)系,掌握它們的比率換算。如果說“1元等于幾角”這樣的題目是有”標準答案“的話,但“一支鉛筆多少錢”這樣問題,卻是開放的,是不會有“標準答案”的。
教師不能僅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就輕易判定學生答案的對錯。教師沒見過8元錢的鉛筆,并不代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沒有?就算假定現(xiàn)實生活中8元錢一支的鉛筆很少見,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輕易否定之。因為,這道題目的要求僅是“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并沒有明確其背景是“當下的現(xiàn)實”,對于沒有“潛規(guī)則”意識、想象力又極度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很可能在答題的時候就會天馬行空,將其對未來的想象寫在了答案上。因此,對于此類題目,小學生答案再奇葩,我們也不能一味否定,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走進他們內(nèi)心,讓他們闡釋一下,之所以寫下這個答案的理由。
當然,如果老師不是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而是僅憑考試給定的“標準答案“來判斷對錯,那情況就更糟糕了,這種不動腦筋,唯“標準答案”是瞻的老師,說輕了是機械教條,說重了,是不負責任,不合格!
作為家長,對于類似問題,當孩子做錯的時候,不要把關(guān)注點僅放在“錯了”“失分”上,更是要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一下,弄清孩子的想法,在這類“開放性”的題目上,無須為一個“對錯”“得分”而耿耿于懷。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由”,就當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畢竟,孩子的思維、想象比分數(shù)更重要。你的肯定和鼓勵會激發(fā)他們思維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他們的后續(xù)學習。反之,如果家長只把目光聚焦在考試答案對錯、分數(shù)得失上,對孩子大發(fā)雷霆,將孩子逼進“標準答案”的考試小圈,就會把孩子的學習引向“應(yīng)試'的岐路,扼殺孩子的想象力,阻滯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讓他們把考試當作學習的目標,把做題當作學習的全部,一切為了分數(shù),放棄自己的思考,去附合教師、考試的想法——猜“標準答案”,失去思考力、學習力,使大腦異化成“知識硬盤”,這極不利于他們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
試想,一個沒有自己思維的孩子,他以后的學習會好嗎?成績會高嗎?注定會越學越笨!將來更妄談什么創(chuàng)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