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家仇英人物介紹
仇英(約 1498-1552 年)字實父,號十洲,是江蘇太倉人,與沈周、文徵明、唐寅成為“吳門四家”,均為明代著名畫家,又被稱為“明四家”,在明代以水墨寫意被人們崇尚的情況下,仇英以“青綠山水”而聞名畫壇。
仇英的傳世之作不僅有畫工精細著色艷麗的“大青綠”,還有工筆嚴謹雍容雅正的“小青綠”,也有飄逸不羈的“水墨寫意”,其中最被人們所稱贊的就是“大青綠”?!短以聪删硤D》、《桃花源圖》絹本屬于“大青綠”,現(xiàn)藏于天津藝術博物
二、《桃源仙境圖》
《桃源仙境圖》中,作者運用純熟的技法,面面俱到地勾畫出世外桃源般的綺麗景象。山體用石青石綠大面積勾廓暈染,著色既大膽濃郁,又清雅俊逸;淡墨細筆勾描縈繞山間的云氣,線條婉轉綿延;亭臺樓閣刻畫精致細膩;人物衣紋線條勻勁流暢,刻畫生動傳神。
《桃源仙境圖》常被歸類會“桃源圖”系列畫作,即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題材。這類題材多為《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內容為境。
“吳門四家”廣泛取法諸家,把繪畫當作展示自己文人身份的名片,進而把自己的修養(yǎng)、趣味在畫作中體現(xiàn)出來,他們渴望像前輩們那般回歸山林。
在仇英的繪畫作品中,古摹和仙境題材是很常見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深處對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文人精神十分向往。
青綠色是《桃源仙境圖》的主色調,在刻畫人物方面借鑒了元朝畫家的筆法。在桃花掩映中,臨流而坐著三位高士,這很接近元朝的畫風,其服飾又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畫中一個文人在撫琴,另一個在俯首傾聽,仿佛在思考著什么,還有一個人依靠在石巖上,沉浸在對琴聲的欣賞之中。
畫中高士身著白衣,在周圍多彩環(huán)境的映襯下,給人以飄飄欲仙的感覺。這幅畫中的山石突兀,淡赭石色是其主基調,再以石青與石綠夾雜其中,通過暈染的手法使這兩種色彩交融在一起,山石的立體與層次感就會更加突出的顯現(xiàn)出來,這也使得整體的色彩濃度有所淡化,讓畫面給人一種更加秀麗端莊的感覺。
畫中以淡墨渲染樹的枝干,樹干的蒼勁挺拔呼之欲出。枝葉則采用了花青色,平染起來給人以厚重的感覺,以樹叢的繁茂也因此被鮮明的體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厚重感,與山石的色彩交融在一起。畫中的高士使用了白色作為主色調,把他們超凡脫俗的神態(tài)刻畫的惟妙惟肖,也把整個畫面的亮度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如同處于仙境之中。
三、《桃花源圖》
此大青綠山水《桃花源圖》卷是明代畫家仇英的作品。畫作題材取自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描繪了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畫卷大致可分為五個場景:發(fā)現(xiàn)桃源、桃源見聞、源中閑聊、桃源暢飲、離開桃源,卷前有清乾隆兩處御題。此卷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這幅畫卷以武陵漁夫的行蹤為主線,貫穿全篇,畫中繪有四十多個人物,他們形態(tài)各異、表情豐富,惟妙惟肖。其中有劃船的漁夫、打柴的樵夫、扛鋤的農夫、聊天的村民,每個人都快樂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怡然自得,展現(xiàn)出田園生活的無限樂趣。畫中山水和人物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營造出景致優(yōu)美、悠閑自得的人間仙境。
第一段:由卷首至山洞口。起首處雙松喬立,河流兩岸,桃花落英繽紛,崇山連綿起伏,白云冉冉升起,河流盡頭處,為岸邊的一處洞穴,洞前停一舟,洞中見一人,即為武陵漁夫。
第二段:山洞口之后到山頂涼亭。過此洞仍見一水流,水上有一艘捕魚的小舟,畫面到這里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河岸上,稻田、人物往來其間,遠山白云橫鎖繚繞。
第三段:山頂涼亭之后到雙層大宅院之前。在山林密蔭處,可以看到這位外來的武陵漁夫與村中人會面、村人聞訊前來的情景。
第四段:一雙層大宅院到宴客所。其間可見鄉(xiāng)人愉悅地往來于路途,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第五段:宴客所之后到卷尾。畫山石密林,崇山溪澗,武陵漁夫獨自眺望。
四、《桃花源圖》高清大圖欣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