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絡通痹藥
(1)蟲蟻蛇類
蜈蚣、全蝎、地龍、地鱉蟲、僵蠶、水蛭、虻蟲、露蜂房、蜘蛛、蛇類、蛇脫、蟬脫、螻蛄、將軍干、鼠婦、斑蝥、蜣螂、蟑螂。
(2)動物類
守宮、五靈脂、穿山甲、鱉甲、龜板、烏賊骨、瓦楞子、麝香、虎骨、鹿角片、鹿角霜、鹿角膠、水牛角、牛角腮、雞內(nèi)金。
(3)草木金石類
當歸尾、桃仁、紅花、川芎、元胡、三棱、莪術(shù)、丹參、郁金、雞血藤、香附、旋復花、小茴香、吳萸、青蔥管、柏子仁、川楝子、烏藥、絡石藤、牛夕、細辛、生姜、木通、路路通、檀香、鉤藤、天麻、澤蘭、茺蔚子、蘇木、山查、威靈仙、貓爪草、留行子、麻黃、附子、川烏、蓽菝、伸筋草、透骨草、南星、防己、槐角、槐米、乳香、沒藥、血竭、白術(shù)、半夏、白斂(泄任脈濕熱,又有收斂之功)、琥珀、花蕊石。
2、填補奇經(jīng)藥
鹿聳、鹿角膠、鹿角霜、阿膠、龜版、鱉甲、紫河車、蛤蚧、雀卵、鮑魚汁、魚鰾膠、當歸、白芍、生地、熟地、萸肉、杞子、杜仲、山藥、巴戟、鎖陽、豬牛羊脊髓、黃芪、肉桂、蓮子、五味子、菟絲子、人參、紫石英、龍齒、龍骨、牡蠣、禹余糧、小茴香、復盆子、烏賊骨、桑螵蛸、川斷、狗脊、韭子、甘草、芡實、金櫻子、五倍子、潼蒺藜、胡蘆巴、柏子仁、棗仁、磁石、白石英、女貞子、首烏、桂枝尖、補骨脂、天冬、人乳、胡桃、羊內(nèi)腎、羊肉、白斂。
萸肉、龍骨、龍齒、牡蠣、烏賊骨、桑螵蛸、五味子、金櫻子、復盆子、蓮子、蓮須、芡實、禹余糧、五倍子、白果、紫石英、白石英、龜版、鱉甲、糯稻根、白斂、韭子。
其中糯稻根,能斂浮陽以治絡。
鹿角:能通督脈,補命補精補氣,督以養(yǎng)陽。
鹿聳:溫通督陽。
鹿角霜:通督脈之氣。
鹿角膠:補督脈之血。
牛羊豬脊髓:補督脈之精,通陽直入奇經(jīng)。
其它入督藥:羊腎 龜版 紫河車 杞子 肉桂 黃芪 肉從蓉鎖陽。
寒從背起,督陽虛也。
龜版:通補任陰,滋陰益腎,入任脈以靜攝。
熟地:滋養(yǎng)任陰。
坎炁(音“氣”):交通任督,納氣歸根。
柏子仁:補任督,益心腎,治陰虛心痛。
白斂:泄任脈濕熱,兼有固攝之力。
白果:補任脈虛,斂精止帶。
鹿角龜版合用:通督任,栽培精血,交通陰陽。
其它入任藥:紫河車、復盆子、丹參。
付青主:黃柏清腎中之火,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
經(jīng)水后期不爽,帶下綿綿不斷,乃任脈不主擔任,帶脈失其約束。脊膂腰髀痿墜酸疼,膝骨跗脛易冷無力,都因產(chǎn)后八脈交傷。
當歸:能入沖帶二脈,為宣補帶脈經(jīng)氣要藥。
白芍:主帶脈腹痛。海螵蛸(烏賊骨)白芍固帶脈。
歸須、赤芍、天仙藤、香附、澤蘭葉、馬鞭草,宣通帶脈經(jīng)氣。
當歸貝母苦參丸:宣灑帶脈郁熱,清化下焦瘀濁。
甘姜苓術(shù)湯:溫脾化濕,寬帶強腰。
白術(shù):利腰臍間血,主沖脈為病、逆氣里急、臍腹痛,能宣通帶脈經(jīng)氣,為寒濕腰痛要藥。
其它帶脈藥:熟地、龍牡、蓮子、五味子、禹余糧、烏賊骨、人參、菟絲子、韭子、桑螵蛸。
《得配本草》:當歸、白芍、川楝、龍骨、艾葉、升麻、甘草,均入帶脈。
熱起心胸,沖脈病也。中焦為脾胃所居,氣血生化之源,胃脈下行與沖脈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素有沖脈隸于陽明之說。
白術(shù):主沖脈為病,逆氣里急。詳帶脈藥。
當歸:入沖帶之脈。
川芎:行沖脈。
酒炒黃柏知母:治沖脈逆氣上沖(腎火旺者)。
李根白皮:降逆氣。
人參、萸肉、蘇子:補腎斂沖。
生赭石:鎮(zhèn)沖降逆。
紫石英:溫營潤枯,暖宮鎮(zhèn)沖,入沖脈以為鎮(zhèn)逆。
白薇:納沖滋腎。
吳萸:入沖脈降逆氣。
生山藥:固脾腎斂沖逆。
磁石、牛夕:降逆安沖。
山萸、煅龍牡、烏賊骨、棕炭、五倍子:固斂沖血。
化沖脈瘀阻:烏賊骨、茜草。
塞中寓通,化瘀固沖:牛角腮、烏賊骨、龍骨。
化沖任瘀阻:桃仁、歸尾、雞內(nèi)金、三棱、莪術(shù)、穿山甲、琥珀、地鱉、水蛭、烏賊骨、茜草。
吳萸汁炒桑皮:肅肺降沖以定沖咳。
其它入沖藥:紫河車、鱉甲、蓯蓉、杞子、杜仲、丹參、巴戟、甘草、白石英、附子。
鱉甲、白石英:補沖脈。
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里。若二維脈氣空乏,則營衛(wèi)失調(diào),衛(wèi)陽不能主表,營陰不能主里而病心痛諸疾。
李時珍認為桂枝湯、黃芪建中湯、八珍湯等類方,是治療維脈“營衛(wèi)卑而病寒熱”的代表方,葉天士每用當歸桂枝湯,王旭高治產(chǎn)后或崩漏損及奇經(jīng),寒熱不調(diào)者,又多用十全大補諸方。
川斷:補肝腎兼助蹻維。
其它入陽維藥:白芍、桂枝、黃芪。
其它入陰維藥:龜版、鱉甲、萸肉、五味子。
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
蹻脈病,目閉,目不瞑。衛(wèi)氣滯留陰分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陽虛陰盛故目閉而嗜臥。反之,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常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陽盛陰虛,故目不瞑而失眠。多飲以半夏湯,暢其壅塞的營衛(wèi)之道,通其陰陽。半夏秫米湯和胃通蹻。
《得配本草》:虎骨入陰陽二蹻脈,能健筋骨。
2014-6-2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