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很多爸爸媽媽都疲憊地奔波于工作,孩子和家庭之間。
陪伴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好不容易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還經(jīng)常會失去耐心,與孩子溝通時會敷衍或變得不耐煩。當孩子講的不是自己想要聽到的,還會來一句“不要亂講”。
你知道嗎?有時我們隨意的一句話,或一個批判,可能會變成孩子終生的包袱,一個限制性的信念,影響他們一生。
在工作坊認識了一位馬來西亞的女性朋友,30多歲,單身,非常安靜。
每次叫同學(xué)們發(fā)言表達自己的學(xué)習(xí)和洞見,她都沒有出來分享,工作坊第四天,老師鼓勵沒有分享過的同學(xué)出來分享,她站了出來,她的分享讓我非常觸動和感動,作為我自己,也作為一個媽媽。
叢不敢講話,到不會講話,至不愿講話
她叫阿芬,在一個典型的馬來西亞華人家庭長大,父親開了間雜貨店,她從小就在父親店里幫忙,父親對她很嚴厲,要求很高,認為女孩子講話要很小心,不能亂講話,要有教養(yǎng)。
她經(jīng)常一開口,父親便說:女孩子,不要亂講話。
于是,她從小就對“說話”產(chǎn)生了巨大的恐懼,生怕說錯話,被父親責(zé)罵。不管是她想要的,不想要的,喜歡的,不喜歡的,不公平的,她都不敢表達,選擇了壓抑自己。
一個小女孩,將自己的情緒埋得深深的,將眼淚和委屈埋得深深的。
一個5歲時的畫面她至今都很難忘,在外婆家,外婆用三輪車帶著姐姐和表哥去玩,她站在門口,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快樂地揮手離去,心里卻在哭泣,“為什么不帶上我,我也要去”,但她卻從來沒有表達過,不敢表達她的渴望和傷心。
那種覺得不公平和不被愛的情緒,就這樣一次次地被壓抑下來,直到30多歲的年齡,她還如此記憶猶新,那些童年經(jīng)歷再次涌上來的時候,她眼里依舊含著淚水。
帶著這樣的童年經(jīng)歷,長大后的她,變成一個非常不善表達的人。
每當被別人誤解時,每當大家期待聽到她的解釋時,她雖然很想為自己辯解,但喉嚨總像被什么東西卡住了,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在眾人批判的眼神和話語中,最終變成默認,把委屈和淚水吞到肚子里變成她唯一的選擇。
事情一次次地重復(fù)發(fā)生,她失望而憤怒地選擇了放棄表達自己,也放棄了自己的話語權(quán)和存在感。她變得非常安靜,不愿意和別人連接,她覺得“既然你們都不理解我,都認為我不好,那就這樣認為吧” ……。
無法想象,如此美麗的她,竟從來沒有遇見過愛情。
一個信念,讓她終生體驗“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一次次地不敢表達自己,變成一次次的壓抑,一層層地累積下來,那委屈的小女孩不斷問自己,“肯定是我不夠好,所以才得不到家人的愛”,這信念在一次次的經(jīng)歷中被強大地建立起來。
信念創(chuàng)造實相,這兒時的信念,也讓她一生都在體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爸爸要求很高,樣樣都要做到好。我怕和別人連接,因為我自己不夠好,與別人連接,會被批判和拒絕,我真的好害怕。所以我喜歡一個人”
她回憶說,“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是一個廢棄的樓道和一個臭臭的儲藏室,我喜歡待在那里,獨自享受著黑暗,享受著自己完全擁有那個空間。
在那里,聽不到任何人的聲音,也沒有爸爸的批判。只有我自己,感覺無比安全,快樂和美妙”。
?
她無法與別人連接,那她是否與自己緊密地連接著呢?
?
“我對自己也沒有什么感覺,我用“靈擺”看到,我與自己的連接和愛自己幾乎接近零”,她忍不住淚水直流。(靈擺是一個可以連接自己元神,告訴自己真話的一個工具)
當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的所有一切,包括自己的不好,脆弱和黑暗面,當我們還帶著很多對自己的批判,我們是很難“做自己”和做到真正地與自己連接的,因為自己都沒有看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要與自己連接首先要學(xué)會接受自己,愛自己,你是不會愿意去連接一個你不喜歡和不愛的人的。
從“愛是犧牲自己”到“開始真正愛上自己”
阿芬很感恩自己能夠來到工作坊學(xué)習(xí),感恩自己的勇氣和對生活的渴望,這也給她帶來巨大的跨越,對愛的理解,她有了非常大的轉(zhuǎn)變。
“過去,我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總把自己排在最后面,認為愛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但每次為家人做了那么多,還是得不到理解,最后會變得很委屈,有時還會生他們的氣,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他們都看不到”。
“有一次媽媽病得很厲害,我當時只有10歲,我跪著向上天祈禱,讓上天拿走我10年的壽命來讓媽媽好起來,我覺得犧牲自己是對別人的愛?!?div style="height:15px;">
“我總是把家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時一整天都在忙別人的事情,到了晚上,想想自己,好像什么都沒有為自己做。別人永遠比自己重要?!?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