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99篇文章)
一提到下江南,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兩代帝王,一個是康熙帝,一個是乾隆帝??墒窃凇队赫醭分校€有一個帝王也下過一次江南,他就是雍正帝。
按照劇中的說法,他一共去了兩個地方,一是河南,二是江蘇,并最終到了南京巡撫衙門,南京也在長江以南,可以說雍正帝也算是下了江南。
那么他這次下江南,到底因為何事呢?
雍正王朝解密199:雍正王朝:雍正帝唯一一次下江南,其實他是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一、
跟真實的歷史不同,清朝下過江南的皇帝只有康熙帝和乾隆帝,而在《雍正王朝》中,編劇硬是給雍正帝也安排了一次南巡,可以這么說,此舉背后寓意深刻。
康熙帝在位之時,很多問題并沒有完全暴露,但等到雍正帝即位,馬上就面臨了三大難題:
首先就是得位正不正的問題,按照劇中說法毫無懸念,康熙帝就是明確傳位給雍正帝的。但是在其他皇子眼中,就不是這么簡單了,尤其是老十四胤禵,不止一次質疑雍正帝是不是篡位,并聯合太后烏雅氏對雍正帝百般刁難。
其他的兄弟中,老八、老九、老十也是處處跟雍正帝作對,但凡能使下絆子,絕不會腳下留情。
其次便是國庫空虛問題,這個問題在康熙帝在位的時候就存在了。國庫空虛就得從兩點下手,一是開源,二是節(jié)流,開源比較難,這涉及到稅收政策,也就是新政問題,但節(jié)流倒是立竿見影。
所以,雍正帝即位之初,就是大力追繳戶部欠款,并取得成效,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有類似于諾敏案出現,著實惡心了一下雍正帝。
第三件事則是西北戰(zhàn)事了,這也是決定帝國命運的大事,所以,這一時期雍正帝壓制住自己對兄弟們的不滿,全心全力供年羹堯打贏那場戰(zhàn)役。
后來的年羹堯確實辦到了,雍正帝那是相當的高興,要知道即位之時他主抓了三件事:
一是追繳戶部欠款,結果自己送出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牌子給諾敏,打了自己的臉;二是開科取士,結果就出了一場科考舞弊案,顏面盡失;三是貨幣改革,鑄造新的銅錢,結果被孫嘉誠揭了短,改革失敗。
此時的雍正帝急需一場勝利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失落,這才有了年羹堯進京的戲份。
二、
只是年羹堯這次進京讓雍正帝略感失望,倒不是因為他接受百官跪迎,也不是因為他所說的“軍士只知軍令,不知皇上”,亦不是年羹堯掏出的一份名單,被人戲稱“年選”,而是因為年羹堯對待新政的態(tài)度。
在雍正帝眼中,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的,此時他已經坐穩(wěn)皇位,下一步就是全力推行新政。可惜當時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席間提出三個請求,包括裁軍,消減開支,推行新政等,均被一一拒絕。
也就是這個時候,雍正帝采取了一箭雙雕之計,也就是派孫嘉誠去西北協助年羹堯推行新政。
但是這種安排,將會面臨兩種結局,一種結局是年羹堯默許孫嘉誠推行新政 ,兩個人相安無事,這是上上策。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年羹堯殺掉孫嘉誠,到那時候,雍正帝該怎么辦?
不要覺得雍正帝是一個多么果斷的人,實際上他經歷過兩次轉變過程,每一次都比較坎坷:
在他遇見鄔思道之前,他是單打獨斗,做事比較果斷,比如揚州賑災,追繳戶部欠款,追查刑部冤案等。但在接下刑部冤案之后,他跟鄔思道有一次長談,這次長談之后,他發(fā)生了根本轉變。這之后的熱河狩獵、舉薦新太子、舉薦大將軍王等等事情,他都要咨詢鄔思道之后,才下決定。
最明顯的例子就在于舉薦大將軍王上面,老四胤禛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一開始自己一身戎裝,想自己當大將軍王。后來發(fā)現不行,自己的箭術實在糟糕,于是又改為舉薦老十三胤祥。再到后來跟鄔思道一商議,最終才改成舉薦老十四胤禵。
即位之后的雍正帝,身邊沒有了鄔思道,做事又草率起來,比如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比如幣制改革,增加鑄錢銅含量;比如行刑張廷璐,卻逼著張廷玉前來圍觀……
但是很快,現實就打了雍正帝一記響亮的耳光,即位后干的幾件大事,沒有一個是圓滿辦好的。等到了年羹堯進京這次,貌似自己賺足了面子,實際上由于年羹堯的飛揚跋扈,反而導致雍正帝臉上無光,顏面盡失,尤其是年羹堯當面拒絕三個請求,這讓雍正帝著實擰巴了一陣。
有了這個前提,才有了雍正帝一下江南,他此行目的完全是為了年羹堯!
實際上當初選年羹堯為西北大將軍,雍正帝是問過周邊人的意見的,尤其是李衛(wèi),當時李衛(wèi)的回答是首選十三爺,次選年羹堯。而且李衛(wèi)明確告訴雍正帝,選年羹堯是鄔先生建議的,這才有了雍正帝選年羹堯為大將軍。
再到后來,也是鄔思道的介入,親自跑了一趟年羹堯處,這才有了西北大捷。
可是現在,為了推行新政,自己把孫嘉誠派往了西北,如果順利也就不說什么了,如果不順利呢?如果年羹堯真的殺了孫嘉誠又該怎么辦?
這就是雍正帝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的答案,所以,他再次想到了鄔思道。實際上,在這之前,因為準備科舉考試的事,老十三胤祥也提到過一次鄔思道,說如果鄔先生在就好了,結果雍正帝不悅。
所以,雍正帝下江南,第一件事就是跑田文鏡處,因為當初李衛(wèi)進京跟他說過,鄔思道目前在河南協助田文鏡。
但是雍正帝畢竟是高傲的,不可能明著說去找鄔思道,所以,這次南巡,實際上有好幾個目的。
首先就是查看新政推行情況,這個問題毋庸置疑,不管是對田文鏡還是對李衛(wèi),都是肯定他們的業(yè)績,并且明確表示,將全力支持他們推行新政。
“拿出點雷霆手段,不要怕得罪人。”
然后是視察災情,畢竟河南在鬧水災,之前他也去南方賑過災,知道這件事很難做。
其次,便是視察“年選”的官員廉政情況,果然抓了兩個人,一個是田文鏡這里的汪道臺,一個是李衛(wèi)這里的黃倫,倆人都是年羹堯舉薦上來的人,也為后來年羹堯被撤,埋下了伏筆。
再有,則是觀察田文鏡跟李衛(wèi)的政治覺悟,畢竟他們的手下都是年羹堯的人,到底有沒有跟年羹堯有聯系,這是雍正帝最在意的事。
最后,才是找鄔思道取經,不過,鄔思道通過觀察朝廷局勢,已經猜到了雍正帝會沖年羹堯下手,為了不惹麻煩,他早早激怒田文鏡,逃之夭夭。
雍正帝在田文鏡這里撲了一個空,也知道鄔思道是故意躲著他,也就不能強求。但是問題還沒有解決啊,他還是不清楚,到底該怎么處理年羹堯,所以才又到了李衛(wèi)這里。
李衛(wèi)的表現也讓雍正帝相當滿意,首先是他對待新政的態(tài)度,那是相當的上心;其次則是對待年羹堯的態(tài)度上,從他追查劉王氏冤案,查出黃倫問題,也能看出,他并不買年羹堯的賬;最后則是故意表露出點小毛病,比如好色,來表達自己的忠心,一個人如果十分完美,那是非??膳碌氖?。
難怪雍正帝訓斥他一番后,說了一句:
“胸無大志!”
甚至我都懷疑,李衛(wèi)見的那個什么歌姬小鳳仙,搞得滿城皆知,且十分神秘,并不露面,會不會就是鄔思道呢?
五、
隨后,雍正帝就跟李衛(wèi)商量新政的事,尤其是面對黃倫該怎么處置的時候,李衛(wèi)試探性的說了一句:
“奴才想革了他的職也就算了,畢竟他是年羹堯的人!”
雍正帝馬上說不行,不僅要革職,還得充軍,而且就發(fā)到年羹堯那里去,給他提提醒!
隨后雍正帝開始給李衛(wèi)洗腦,告訴他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你是府邸長大的人,對你跟對別人是不一樣的。
雍正帝開始抱怨,本來讓你李衛(wèi)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年羹堯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可惜啊……
李衛(wèi)再傻,此刻也明白雍正帝的來意了,馬上驚訝地站起來:
“怎么,年羹堯敢不聽主子的話?”
雍正帝大倒苦水,自己派孫嘉誠去西北,結果推行新政寸步難行,實在是沒辦法,李衛(wèi)馬上給出一個建議:
“干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
這還不過癮,還把鄔思道搬出來了:
“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p>
這還不算,還把最有殺傷力的一句話搬出來了:
“說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zhàn)場?!?/p>
可以說,雍正帝此行就是為了這句話,有了李衛(wèi)的表態(tài),況且還是鄔思道的意思,那么也就不用再跟李衛(wèi)玩打哈哈了,此時的劉墨林馬上掏出一封奏報。
實際上,我猜測,雍正帝早就獲得了年羹堯殺害孫嘉誠的信息,當初在田文鏡處找鄔思道,也是為了此事。后來才退而求其次,找到李衛(wèi),這時李衛(wèi)表態(tài),要撤掉年羹堯,時機一到,馬上掏出了奏報。
李衛(wèi)的表態(tài)也消除了雍正帝心中的疑惑:
雖然年羹堯對李衛(wèi)有恩,但在主子的恩情面前,那個恩算個屁。其次,干掉年羹堯的黑鍋是鄔思道甩出來的,反正他已經跑了,死無對證。
后來小翠還建議李衛(wèi)上書保年羹堯,李衛(wèi)連身都沒轉,就回了一句:
“婦人之見!”
說白了,雍正帝早就有了動年羹堯的意思,跟李衛(wèi)抱怨,不過是找人開口罷了……
這就是,雍正帝一下江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拿下年羹堯,以便順利推行新政!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fā)現不一樣的樂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