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主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
自家的狗狗似乎不怎么愛出門,或者出門后不愿意與陌生人親近,有些狗狗更是連同類也不愿意搭理。
任其它狗狗在一旁玩兒得開心,它就兀自站在角落瑟瑟發(fā)抖,像是感染了傳說中的“社交恐懼”。
那么這是正常的嗎?主人要不要幫助它們融入“集體”呢?
請讓我安安靜靜的當個“社恐”
在考慮要不要幫助自家的狗狗“開朗”之前,主人首先應該摸清自己狗狗的脾氣性格。
曾經的經典理論認為,狗狗起源于狼,有著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們先天性格開朗,善于交朋友,喜歡群居。
那些性格內向的狗狗,可能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譬如膽小,焦慮等心理問題。
不過,隨著動物行為學的發(fā)展,如今也有許多專家認為,狗狗和人類一樣,它也是一個會思考的獨立個體,擁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
Jill Sackman 博士曾經舉過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
就像有人喜歡安安靜靜的吃晚餐,有人喜歡去酒吧結交200個朋友。這沒什么值得奇怪的。
事實上,很多狗都是作為人類的伙伴而繁育的,無論是狩獵、護衛(wèi),還是簡單陪伴。
除了少數品種,它們中的大多數必須進行社交的對象是人——而不是自己的同類。
所以如果它們對于其他狗不是那么感興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盡管不同的狗狗品種,是為不同的任務而培育的,它們有可能表現得更獨立,不過這往往和性格本身關系不大。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表明,某些品種先天比其他品種更內向或更外向。
實際上,這世界上也確實存在比較內向的拉布拉多,或者十分開朗,喜歡群居的靈緹犬這樣的個體。
只要狗狗本身健康快樂,并且經過社會化訓練,不會有什么過激的行為,只對家人親昵,對其他事物比較冷漠,也沒什么問題。
主人沒有必要強迫它們變得開朗,必須融入狗群之中——甚至為此非得給它找個伴兒。
心理創(chuàng)傷,該治得治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是狗狗真的有心理創(chuàng)傷,并嚴重的影響到了它們自己以及主人的生活。
有些狗狗它們似乎對什么都感到害怕,而且會先發(fā)制人的采用一些攻擊行為,確保自己的“小空間”不會發(fā)生任何改變。
其實,恐懼情緒在狗狗中是普遍存在的,在野外時,它使動物遠離危險,從而增加了它們的生存機會。
但如果這種恐懼,已經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正常生活以及健康成長,則最好及時進行糾正。
基因、環(huán)境、早期經歷,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會對狗狗的性格產生影響。
而缺乏社會化訓練,通常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社會化訓練,是讓狗狗漸漸熟悉,適應,喜歡和我們人類一起生活在現代化社會的一個過程。
這些什么都怕的狗狗,它們有可能是在幼犬的關鍵恐懼時期,缺乏積極接觸新的人、動物和環(huán)境的機會。
所以它們可能會對周圍任何新的,或不尋常的事物保持警惕——可簡單理解為沒見過世面。
如果狗狗還小,可以及時進行社會化訓練,通常幼犬三、四月齡時,是訓練的最佳時期。
而對于有些狗來說,這種過分的恐懼行為,還可能與特殊的經歷有關。
有時,只需要一次創(chuàng)傷或驚嚇的經歷,就可以讓狗狗產生終生的恐懼反應。
對于這些狗狗來說,它們往往會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脫敏訓練”,才能重新獲得自信心和安全感。
其中的秘訣是找到狗狗真正喜歡的獎勵,然后僅在做脫敏練習時使用它,讓狗狗在一個狗覺得足夠安全的距離,引導它們逐漸接觸它們所恐懼的事物。
有人也將之稱為“在狗狗真正被嚇壞之前,訓練它學會勇敢?!?/strong>
訓練過程中,讓它們保持冷靜和放松很重要。
不過這條讓狗狗覺得“恐懼”的線,是很不好把握的。
如果狗狗表現出恐懼的跡象時,說明主人“過線”了,如果繼續(xù)下去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如果試了幾次都沒有效果,那么還是考慮尋求專業(yè)訓犬師的幫助吧。
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時候在糾正之后,也可能在飼養(yǎng)過程中,因突發(fā)情況重新誘發(fā)。
其實人也一樣,就算暫時克服了曾經的恐懼,它也會在今后的一生中如影隨形。
狗需要很大的勇氣,來解決它們的緊張問題。
而它們最需要的,其實始終是主人對于它們的不離不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