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一生宦海沉浮,遭遇常人難以理解的坎坷,也以常人難以理解的樂觀精神度過一個一個沉淪,給后人留下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歌,留下一道道誘人的美食,留下一個個美景。
公元1074年,37歲的蘇軾到山東諸城任職,修葺超然臺,留下一首《超然臺上作》后,過了兩年,飄然至徐州任職,將治理好的諸城留給他的繼任者孔宗翰,并贈詩五首。其中一首《東欄梨花》,表達了不惑之年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和自己清正坦蕩的抒懷。
到徐州任職后,不忘初心的蘇軾同學(xué),估計早忘了京城被排擠的郁悶,繼續(x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黃河決口,徐州城遭遇洪水圍困,蘇軾帶領(lǐng)軍民全力抗洪,住在城頭,過家門而不入,儼然當(dāng)年大禹治水的精神。修蘇堤、建黃樓、植青松,忙得不亦樂乎。工作之外,繼續(xù)喝酒、游玩、美食不斷,自稱在徐州的生活:“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
兩年后,離開徐州后到湖州任職,遭遇烏臺詩案,開始了他的仕途跌宕?;仡^來欣賞蘇軾離開諸城時,寫給繼任者孔宗翰的那首《東欄梨花》,詩中自詡“人生看得幾清明”,雖然已過不惑之年,但與其后面遭遇的經(jīng)歷相比,哪能說得上看得清人生的紛繁復(fù)雜啊。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在深綠色的柳枝映襯下,梨花如雪花般白潔,柳絮紛飛時,夾帶著梨花落滿全城。心緒惆悵中,感嘆庭院外那一株如雪的梨樹,生在俗世,卻高潔冰清,將這紛繁復(fù)雜的世間,看得清澈透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