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中國人,工作中是儒家,生活中是道家;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時是道家。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我們中國人一輩子,好像就被這兩家折騰了,反正不是儒家,就是道家。如果那一天實在覺得膩了,不想老是這家出、那家進的亂竄門子,那就只剩下出家了,于是便成了佛家。
所以,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基本上就是“儒釋道”三家的精髓。而“儒釋道”三家的精髓,其實就是3個字。
儒家最看重的,其實就是“仁”。
這個仁字很有意思,一個單立人加一個二,意思就是說,只有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存在的時候,才談得上仁。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是無所謂仁不仁的。
由此可見,儒家說的仁,是在與人接觸、與人交往中,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那么仁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用孟子的一句話概括,就是“仁者愛人”。
具體的體現(xiàn)就是:愛自己,愛家人,愛鄰居,愛親友,然后一直推而廣之。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家國天下”情懷的由來。
佛家講究的是一個“空”字。所謂“緣起性空”,一切都不過是因緣和合之下,而產(chǎn)生的一個假象,出現(xiàn)的一個幻覺。實際上世間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從本質(zhì)上來講都是空的,也終究會歸于空。
這就是佛家說,“色即是空”的原因。
既然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虛幻,那人活一輩子,豈不就是白忙乎一場?
是,也不是。
因為“見空知空”,這只是有悟性;悟了以后,還需要“知空不空”。因為只有這樣,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才會有價值,也才會有意義。
這也是為什么,佛家既講“出世”,也講“入世”?
其實就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道家談論的“隱”,其實并不是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躲起來一個人修煉。
其實道家的“隱”,是相對于“顯”而言的。
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善惡相伴,美丑共存。所以當我們崇尚發(fā)揚善和美的時候,反而會使惡和丑隱藏得更深,更難以察覺,從而造成的危害更大。
與其這樣,倒不如不崇尚善,也不發(fā)揚美。
這就是為什么老子會說: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p>
所以,道家所謂的“隱”,其實就是隱善而不顯惡,隱美而不顯丑。
最終達到一種無善惡、無美丑的狀態(tài)。
以上,就是我對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釋道”三家精髓的一點淺見。
由于個人所學、所見、所知的局限,難免會有不到之處。
望頭條的各界先進不吝賜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