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的油印機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寒冬臘月的夜,特別漫長。收工回到知青屋,已是伸手不見五指,舉目四望,也很難得見到一絲光亮。沒見過電燈的村民們,點煤油燈也十分節(jié)省,若不是必須,絕不會讓燈芯多燃一分鐘。
如此寂靜的漫漫長夜,對于我這個生長在國企煤礦,從小看慣了礦山的燈火輝煌、聽慣了生產(chǎn)的機器轟響的知青來說,的確十分煎熬。
好在,公社給了我們一臺油印機,就安放在我知青屋的堂屋吃飯桌子上,讓我有了歡樂和夢想,寒冷的孤獨寂寞驅(qū)散了,山村的冬日有了暖陽。
那是1975年的冬天,公社成立了宣傳隊,叫我當隊長,只管節(jié)目的編排和演出,學校的張老師當領隊,負責組織工作和對外聯(lián)絡。宣傳隊22個隊員,絕大多數(shù)都是知青,況且,我們煤礦的知青就占了一半。隊員們集思廣益,很快敲定了100分鐘左右的十多個節(jié)目。
接下來,就是要盡快把排練節(jié)目所需的歌單、腳本打印出來??晒鐚W校只有一臺油印機,正值期末考試前夕,特忙,不可能借給宣傳隊使用。經(jīng)張老師請示,公社送給我們一臺油印機,還有鋼板、蠟紙、刻筆、白紙等配套材料。
隊員們?nèi)绔@至寶,小心翼翼地調(diào)試安裝,兩個寫得一手好字的男隊員,毛遂自薦刻鋼板,其他隊員也不閑著,裁紙,調(diào)油墨,在張老師指導下,很快就把歌單和一些節(jié)目稿子刻印出來了。
當時,學校能騰出教室給宣傳隊排練節(jié)目的時間只有星期天,我們只能在那一天集中排練大節(jié)目,其他節(jié)目就把油印出來的資料分給演員,讓他們自己組合、分散排練。
這臺油印機,為我們的宣傳隊立了大功,還催促了我的文學夢。宣傳隊成立之初,我常常挑燈夜戰(zhàn),按照公社提供的學大寨典型、計劃生育先進等事跡材料,編寫單口相聲、方言小品、三句半等小節(jié)目。寫完一個,就交給隊友刻印,再交給演員排演。每到一個大隊,還要根據(jù)該大隊的情況,進行一些小改動。所以,成天忙忙碌碌,再沒空閑來為鄉(xiāng)村的寒夜多愁善感了。
一個多月后,宣傳隊就開始到9個大隊巡回拜年演出,歡歡喜喜地演到春節(jié)前幾天,就圓滿結束了。
伴陪我下鄉(xiāng)第一個冬季的油印機,完成了為宣傳隊服務的使命,就要還給公社了,真的十分不舍。就在這時,我收到了縣文化館寄來的《隆昌文藝》樣刊,刊發(fā)了我為宣傳隊寫的一個快板書,還有一位隊友的一首新詩。聞到熟悉的油墨芳香,我腦海突閃靈感:我們也辦一個油印刊物。
說干就干,在公社干部支持下,我馬上聯(lián)系了宣傳隊幾個文學青年和擅長刻鋼板的隊友,組稿、編輯、刻印,不到一個星期,一份以公社團委名義創(chuàng)辦的《紅星青年》(我們公社叫紅星公社)就刻印出來了。雖然只有4頁,但印了100多份,趕在年前的三干會上,發(fā)到了公社各個生產(chǎn)隊。
萬萬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油印紙刊,在我們這個連廣播都沒有的蔽塞山村,引起了很大反響。春節(jié)一過,就有很多文學青年主動與我們聯(lián)系,有投稿的,有提供素材的,還有志愿來幫忙排版刻印的。
但是,緊張的春耕開始了,緊接著又是夏種秋收,我們辦刊相對集中忙活的時候,還是在小雪以后的冬季。
可這一忙活,油印機受不了了,一會紗網(wǎng)壞了,一會油墨不聽使喚了。熱心的張老師聯(lián)系學校油印技術好的師傅來幫我們換了紗網(wǎng),還教給我們許多維護油印機的技術。我們非常小心地呵護著油印機,讓它伴陪著我和我們的《紅星青年》在寒冷的冬季越走越遠,相鄰幾個公社的愛好者都主動聯(lián)系,交流投稿。我的文學夢隨之越做越實,作品累累推送《隆昌文藝》,還上了《四川日報》。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我考進了衛(wèi)校,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那臺油印機。4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常常想起它,感謝它溫暖了我下鄉(xiāng)的三個寒冷冬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