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師建軍
人上了年紀,總愛對過往的事情和所走過的路程進行反復的回憶,這也許就是一種懷舊。品味童年時候經歷的那些苦、辣、酸、甜,五味雜陳,一樁樁,一件件時不時在腦海中浮現(xiàn)?,F(xiàn)在家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如今的太平盛世里,家家過上了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但是我的心里還是不由得涌起對家鄉(xiāng)苦澀的回憶。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好多事情,坎坷和曲折,苦難和幸福。盡管離開家鄉(xiāng)已有四十五年,但很多往事還是那么記憶猶新,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縈繞在心頭,一輩子也難以忘懷。也許是懷舊的情緒使然,我特意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尋找記憶中的經歷。
在故鄉(xiāng)我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和少年,留下了很多的歡樂與苦痛,也留下了我太多奔忙尋食的足跡,還有那太多的淚水和惆悵。那熟悉的山梁和溝岔,柔情的河水,還有兒時的伙伴,我的思緒也好像穿越了時光的隧道。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段刻骨銘心的饑餓歲月,還有老家那種貧窮和落后的情景。思緒萬千,不由得回到六七十年代……
在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農業(yè)學大寨的運動中,全村人也戰(zhàn)天斗地,頂風雪,冒嚴寒,吃大苦,流大汗,想改變落后、貧窮的面貌,像前面大廣灘的那些村子一樣,能種上水澆地,想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大口井、小口井每年都不少打,但由于人工作業(yè)條件所限最多能打個十多米深,怎么打也打不出水,盡是些黑窟窿,所以人們認定西二道洼就是永遠靠天吃飯的命,窮塌底的窮村子。人們終日勞作,辛辛苦苦刨鬧一年,還是難解溫飽,孩子們頭大缺鈣,骨瘦如柴,大人們面黃饑瘦,萎靡不振。
我老家村中央,有一個三畝見方的大坑,是因為村民年年起房蓋屋、修棚搭圈、壘院墻,為了取土取水方便脫坯,逐年挖成個大坑??优赃吶羌壹覒魬舻募S堆灰堆,人畜糞尿都倒進坑內,到了夏天,要是有個天陰雨下,雨水順下坡把各種雜物屎尿沖進坑內,慢慢變成臭水坑。賴蛤蟆,圪蚪子,臭燒蝳等生存在水坑內外,人們還把死了的貓呀,狗呀,豬娃全部扔進坑內,于是坑里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氣味。緊靠水坑旁是全村人畜共用的一眼水井,常年累月臭水坑的臟水慢慢滲透到吃水井內,導致全村人大部分是大黃牙,腰腿痛,軟骨病,背鍋子(佝僂病),人數(shù)足有二三十個。原來外村嫁到我們村展板板的大閨女,用不了幾年不是得了腰腿痛,就是變成了直不起腰的背鍋子,三十多度(駝背程度)的有八九個,九十多度六七個。
因為村子窮,本村的閨女死也不嫁本村小伙子,外村的閨女也不愿嫁到我們村,所以大光棍、小光棍積存下不少,有幾個三十多歲的大齡青年由于家里窮,再加上人樣長得不怎么樣,娶不過媳婦,有妹妹的只能拿妹妹換親,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他們的婚姻問題,來延續(xù)下一代。當時曾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土地貧瘠村子窮,后山地區(qū)出了名。年輕后生盡光棍,沒有條件娶女人。
1960年也就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從外地搬到這個村,從此扎下了窮根,過著衣不遮體、食不充饑、少穿沒戴、少鋪沒蓋的生活。因為沒有吃的,什么麩皮、野菜、草籽,能添飽肚子的都吃,導致營養(yǎng)不良,身體發(fā)育不太正常,我后來長成個肚大腿細脖子粗、身高只有一米五的身材,七十年代前危險活活被餓死。我七四年參加工作以后離開了那個生活和成長的家鄉(xiāng),之后很少再回去過,因為我不想看到家鄉(xiāng)滿目滄桑和凄涼的情景,也不愿勾起那段痛苦的回憶。
八十年代也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的一發(fā)小被推薦擔任了家鄉(xiāng)大隊書記,為了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他做出了很多努力。他跑公社、旗政府,聯(lián)系旗防疫站對我們村的水質進行取樣化驗,得出的結論是飲水內含氟量太高,又是淺層水,再加上臭水坑的水排滲到吃水井內,不干凈,不衛(wèi)生,導致全村人不同程度患有各種疾病。
原因找到后,防疫站的同志一方面向群眾耐心宣傳長期喝含氟水的危害,另一方面對全村老少進行健康狀況摸底篩查,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使村民們學到了防氟的很多知識。鑒于問題的嚴重性,大隊和公社緊急聯(lián)系旗水利局,水利局派技術員對我村進行了水源勘測,尋找水源,同時帶來旗打井隊在村東的地里打了一眼七十多米深的自流井,從此全村人真正喝上了干凈、衛(wèi)生的清泉水,徹底告別了那眼讓人心驚肉跳的坑邊井。全村人歡呼雀躍,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好事,也從此結束了西二道洼打不出水的歷史。
2006年國家全面取消了農業(yè)稅,對三農問題非常關注,提出了“鄉(xiāng)村振興” “全面小康”“改善人居環(huán)境”等一系列政策,還出臺了退耕還林、還草國家給補貼等各種優(yōu)惠政策,落實到戶。村民除了種好自家的責任田,還去噴灌圈打工掙錢、養(yǎng)羊、收租,這錢那錢統(tǒng)統(tǒng)給你打到卡上,家家戶戶收入都不少。有余糧,有存款,脫了貧,致了富,人人揚眉吐氣。再后來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扶貧力度,實行全覆蓋,幫助村民蓋新房,修棚搭圈,壘磚院墻,修了水泥路。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舍,給村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真正讓農民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美好生活。真的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家鄉(xiāng)舊貌換新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