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
李白和杜甫、高適于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三月,結(jié)伴登王屋山,同年三月十八日李白在陽臺宮寫下此帖。
李白草書《上陽臺帖》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帖紙本,縱28.5厘米,橫38.1厘米。草書5行,共25字,全文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边@是李白唯一傳世的草書真跡,加上后人的題跋,長約3米。
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帖后有宋徽宗趙佶一跋,跋文為:“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p>
趙佶提到的這件李白行書帖,我們已無緣親見。但趙佶自身書畫造詣極深,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書,可見李白的書法水平確實頗高,飄逸雄健,不流凡俗。
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
乾隆皇帝題寫的跋文:
乾隆皇帝的觀款?。?/p>
此外,從元代張晏的題跋中,也可略窺李白的書風(fēng):“謫仙書傳世絕少,嘗云: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積習(xí)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云之態(tài),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當(dāng)時沉香亭待醉,高力士脫鞋,宜矣?!??!?/p>
從張晏的題跋中,很容易看出,此帖的書風(fēng)與影響廣泛的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之風(fēng)格不同。與其人個性奔放豪邁相一致,李白的書法同樣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在觀賞了詩仙李白的此帖后,題詩云:“唐家公子錦袍仙,文采風(fēng)流六百年,可見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煙?!?/p>
后紙還有杜本、王馀慶、危素、騶魯題跋。卷前后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biāo)、安岐、清內(nèi)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yuǎn)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此帖曾入宣和內(nèi)府,后歸賈似道,元代經(jīng)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nèi)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建國后獻(xiàn)給中央國務(wù)院。1958年此帖轉(zhuǎn)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透露,《上陽臺帖》如何從張伯駒手中進入故宮收藏,還有一則佳話。新中國成立后,張伯駒懷著對毛澤東的崇敬,將《上陽臺帖》贈給毛主席。毛澤東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愛,反復(fù)欣賞把玩。1958年,毛澤東自己立下規(guī)矩,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這件《上陽臺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清安岐《墨緣匯觀》、內(nèi)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