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亭在什么地方,是個什么模樣,我一無所知。只所以對此有些感慨,一是著名的西楚霸王的事跡太震撼人;二是因兩個大文學家寫的《題烏江亭》詩。
楚國青年項羽,帶領八千江東子弟,花了兩年多時間,奪下秦朝天下,真是太了不起了。僅過了不到五年,卻自刎烏江,又真是天大的遺憾了。烏江亭就是后人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修建的。后世的人們游覽烏江亭都不免會發(fā)思古之幽情,表述各自的感慨。其中唐代的杜牧和宋代的王安石的感慨最具代表性。
杜牧《題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題烏江亭》詩曰: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杜牧的意見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一敗就羞愧難當而自刎呢?這不是男兒的英雄氣概,一定要再拼搏一次,說不定能卷土重來呢!王安石反駁杜牧,當時那么大的氣勢,都逃不過失敗的命運。雖然還有江東子弟,但誰還愿意跟著項羽再干一場呢?中原一敗是不可能卷土重來的。對同一歷史事件,兩個同樣有見識的大文學家卻是兩種完全相反的看法。誰對誰錯呢?從勵志啟迪的角度看,杜牧的對。作為一男兒,應屢敗屢戰(zhàn),愈挫愈勇,決不去自刎,愛拼才會贏。從邏輯推理的角度看,似乎王安石對。強時都失敗了,現(xiàn)在孤身一人,再怎么可能卷土重來呢?
我的感慨是:人生啊,如何做才對呢?看來是一個說不準的事情。只要無違于命,無背于理,無愧于心,自適其感,就可以了。項羽兵敗,受不了屈辱,憤而自刎,無比悲壯;蔣介石兵敗,忍辱負重,圖謀再起,終生未成,無可指責。
2010.05.0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