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君語-
比大熊貓還生動!
世人常說:“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陜西?!?/strong>的確,從文物出土數(shù)量、文化遺址分布來看,陜西、山西在“全國文物大省”中平分秋色、一時瑜亮。
然而,如果論及哪里的文物最鮮活生動,哪里的遺址穿越千年仍然生機勃勃,答案就指向了與陜西隔著秦嶺相守的另一座文化大?。?/span>
四川
▲ 四川歷代典型文化遺址、遺產分布圖。繪圖/伍攀這里有2200多年前的“超級工程”都江堰,千年以來穩(wěn)住了四川的“農業(yè)基本盤”,至今仍然澤被一方。
這里還有近2000年前東漢崖墓的擊鼓說唱俑,一人縱情演繹,喜笑顏開,活潑詼諧。
這里更有傳承697年的釀酒技藝、不間斷持續(xù)釀造448年的釀酒老窖池群,讓歷史成為可以品味的存在。
為什么偏偏是四川?
在這片自古以來被稱作“天府之國”的沃土上,似乎總有一種力量,讓文化變得鮮活,讓傳統(tǒng)歷久彌新。
四川眾多“國寶”中,最古老而又最鮮活的,首推廣元三星堆出土的器物。
三星堆,是古蜀文明的一個重要階段,與寶墩文化以及十二橋文化構成了復雜的文明體系。而這里出土的青銅器造型之獨特,讓初見者以為這不是中華文明的產物,甚至不屬于地球文明。
一尊身高一米八的青銅人像,站在高達0.8米的臺座上俯瞰眾生,如同群巫之首、神國之王。
而在至高統(tǒng)治者的目光下,一張張橫眉縱目、鮮活生動的青銅面孔一一浮現(xiàn),有的配金面罩,有的戴簪筓發(fā),有的頭戴頭盔或冠帽,將千年前的場景在目前重現(xiàn)。
其中最奇特的當屬“縱目人”面具——面帶迷之微笑,一對招風大耳,雙目突出,即便在今天也是個“后現(xiàn)代藝術品”。
還有中原從未出現(xiàn)過的青銅樹,上棲有三只太陽神鳥,仿佛是一條直通蒼穹的天梯;頗有“穿越感”的青銅太陽輪,長得就像是今天的方向盤……這一些,都展示出古蜀人浪漫的宇宙觀和蓬勃的想象力。
從一開始,四川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們就是浪漫的,他們善于為器物注入靈魂,把對自然的崇拜和對人間的記錄描摹得栩栩如生。
而當三星堆古國在商代晚期衰落以后,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金沙人,又打造出一個黃金璀璨的王朝,即是今天的“金沙遺址”。
3000多年前,古蜀人順岷江而下,在今天成都市區(qū)的西北部,建起了一座龐大城池,他們以“金烏負日”為圖騰,用0.2mm厚的金箔,打造出象征蓬勃生機的“太陽神鳥金飾”;又用黃金塑造了高鼻闊目、威嚴肅穆的金色面具。
▲ 商代金面具,藏于金沙遺址博物館。 攝影/見書
除此之外,今天沒有野生大象的成都平原,卻在金沙遺址中出土了世界上最多的象牙;比象牙和金器更多的,則是這里出土達2000余件的玉器……
古蜀人在金箔上雕刻出一個精妙的世界,用潔白的象牙和玉琮裝點,直到今天看起來還是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如果說精湛的工藝、超前的審美,只是讓古蜀國的地下文物在視覺上“活起來”;那么沿用至今的“超級工程”,則讓四川的地表遺跡真正擁有了生命力,遠隔千古,依然有著造福蒼生的偉力。
▲ 古蜀道示意圖。 制圖/Paprika
首先是蜀道的開通。傳說中秦惠王以五頭“金?!彬_取蜀王開鑿了最初的蜀道之一,金牛道。此后,蜀地的大門逐漸打開,隨著不同時期蜀道的開發(fā),來自中原地區(qū)的技術和文明不斷輸入,逐漸讓四川盆地從封閉走向開放。
這些古老的道路,至今依然在地圖上熠熠生輝,一條條“大國基建”帶來的“新蜀道”,沿著先民的步伐逐漸建成——從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1956年通車的寶成鐵路;到號稱“三小時三千年”,打通秦嶺天塹、連接兩大古城的西成高鐵。
蜀道不再難,但蜀道依然鮮活炙熱。
青城山下的都江堰,則更是在水中、風中、雨中屹立了兩千年。
公元前270年左右,來自秦國的李冰父子修筑了那個時代的“超級工程”——都江堰,先后筑起了金剛堤(魚嘴)、飛沙堰等水利設施。這些精妙的堤、堰,如同一道道金箍,鎮(zhèn)鎖住了喜怒無?!搬航瓙糊垺薄?/span>
蜀道既通,水患已平。成都平原乃至整個四川盆地,成為了千里沃土,古人稱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年荒”。“天府之國”這頂為四川量身打造的桂冠,終于穩(wěn)落在她的頭上。
▲ 成都平原上,都江堰油菜花開。 攝影/張銓生
時光流轉兩千年,閱盡千帆的都江堰,依舊聳立在岷江之上,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蜀地文化延續(xù)更典型、更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則是今天依舊在飄香的釀酒古窖池。
▲ 瀘州老窖,天然洞藏,自然陳釀。 供圖/瀘州老窖
蜀中自古多美酒,四川本來是“酒鄉(xiāng)”。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里,就有大量釀酒、飲酒器具;全四川最浪漫的愛情故事——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也有“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開酒館橋段。
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懷玉發(fā)明甘醇曲,釀制出第一代瀘州大曲酒,開創(chuàng)了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史,傳承到今天697年的瀘州老窖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則成為了流動的“活歷史”,帶來穿透數(shù)百年的醉人酒香。
▲ 瀘州老窖的1573國寶窖池群,圖為釀制過程中的起窖拌料。 供圖/瀘州老窖
而始建于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的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至今不間斷釀造了448年,是我國現(xiàn)存建造早、持續(xù)使用時間長、原址原貌保存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落,是傳承數(shù)百年的“活文物”。
▲ 瀘州老窖的1573國寶窖池群。 供圖/瀘州老窖
697年的技藝傳承,448年不間斷釀造的古窖池,組合成了瀘州老窖的“活態(tài)雙國寶”,不僅象征著老窖酒的千年飄香,更是蜀地文化生生不息最好的見證。
四川,處在盆地之中水源充沛、沃野千里,北有秦嶺巴山阻擋寒流,南有長江帶來平原水網,少有霜雪,而且特別適合酒的原材料——軟質小麥和糯紅高粱的生長。這樣的地理條件最適合釀酒不過,因而很多人都說:“中國白酒看四川”。
而四川人也最善于賦予傳統(tǒng)文化全新的元素,他們把金烏負日的圖騰印刻在現(xiàn)代大橋上,把充滿諧趣的擊鼓說唱俑制成伴手禮。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釀酒文化,也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最為典型即是:
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
川酒盛名,瀘州為最。瀘州釀酒業(yè)始于秦漢,至今已有千年。瀘州老窖被譽為“濃香鼻祖”,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fā)源地。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就是瀘州老窖國窖人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龍?zhí)ь^時舉行的感恩先祖祭祀典儀。
四川地區(qū)素有“二月二,龍?zhí)ь^,燒頭香,喝春酒”的習俗,2008年農歷二月初二,瀘州老窖以封藏大典的形式將其固化下來舉行,遵循中華傳統(tǒng)禮制祭祀先祖、封藏春釀原酒。其后每年,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都在“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舉行,綿延了千年的釀酒文化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生機,成為可見證、可追溯、可品味的味覺檔案。
2021年3月14日,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又將在瀘州鳳凰山如約而至,今年大典的主題為“承活態(tài)雙國寶,醞濃香新華章”。其中最重要的“活態(tài)雙國寶”,指的是:傳承697年的瀘州老窖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和不間斷連續(xù)使用448年的1573國寶窖池群,它們分別是“行業(yè)唯一歷經697年、23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行業(yè)唯一持續(xù)釀造448年的物質文化遺產“,是先輩留給世人珍貴的文化遺產。
它們歷經了從不間斷、生生不息的代代傳承,不僅讓世界領略中國白酒的魅力,還讓世人看見中國文化的厚重與歷久彌新。
▲ 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現(xiàn)場圖。供圖/瀘州老窖
697年代代傳承的技藝,是一部流動的釀酒史詩,把文化從活技藝中“拎出來”,呈現(xiàn)在每一位酒客的舌尖之上;全球唯一不間斷連續(xù)釀造448年的活窖池,則是味覺的百年檔案,讓我們有幸能與明清的豪客痛飲同一種風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