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位老人年輕時的時候十分重男輕女,獨寵小兒子,對兩個女兒則十分刻薄。一直以來,兩個女兒幫扶了弟弟,出了不少錢,可在父親這里還是得不到任何肯定,還是被叫做“賠錢貨”。后來兒女的母親去世,加上兩個女兒的小家庭也越來越忙,兩個女兒也就不愿意再管只會打罵自己的父親。
至于老人一直疼愛的小兒子,因為從小就被寵壞了,對老人的態(tài)度十分惡劣,只想著從老人那里討要好處,至于贍養(yǎng)老人的事卻從沒干過,甚至還說“人老了就該死,別拖累我”這樣的話。看見老人孤老無依靠的樣子,大家心里既不好受,一邊又覺得是他自己自作自受,不能全怪孩子。
百善孝為先,尊敬和贍養(yǎng)父母是一個人的基本責任,不孝順父母的人往往會遭到大眾的唾棄。但也有一部分人雖然不孝順父母,卻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這就是因為,不孝順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很多家長卻只看到了眼前,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溺愛孩子。在生活上,從不給孩子自立的機會,把孩子照顧成一個四肢健全的“廢人”;在物質上,總是過分地滿足孩子,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在品行和學習上,不忍心認真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學習能力和成績差,道德感淡薄。
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習慣了索取,而當父母不能再為他們創(chuàng)造價值時,他們也會將父母棄如敝履而沒有絲毫的愧疚感。
除了對孩子太好,另一個極端則是對孩子不好,自己趕走了自己的孩子。此前抖音上有一次非常轟動的尋人事件——一對年邁的父母尋找自己出國留學后就了無音訊的女兒。
一開始,大家都擔心是不是老人的女兒在外遇到了危險或者過得不好,但最后女兒現(xiàn)身,表示自己現(xiàn)在過得很好,是自己選擇和父母斷絕聯(lián)系。原來從小她就在父母非常嚴厲的管控下長大,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各種心靈上的控制和傷害更是讓她患上了抑郁癥,最后才決定用這樣的方式來自救,挽救自己的生活。
老話說“生而不養(yǎng),斷指可報”,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對孩子的養(yǎng)育是非常大的責任和恩情,但偏偏有的父母非常不負責,并沒有盡到養(yǎng)育子女的責任,這樣養(yǎng)大的孩子,以后也很難真心盡孝。
家里有一位親戚,在她小時候父母兩人嗜賭成性,經(jīng)常用鐵鏈子將她鎖在屋里,有一次她因此被燙傷,留下了大面積的疤痕。之后兩人又紛紛出軌,對她漠不關心,甚至連生活費都很少給。后來她長大成人遠嫁到其他城市,很少給自己父母盡孝,但親朋好友無不支持她的。
父母和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父母關系不好,家庭氛圍差,那么孩子也只想逃走。有的家長盡管為了孩子沒有辦離婚手續(xù),但實際上可能過得還不如離婚,兩人三天一架,兩天一吵,給孩子的帶來的傷害非常大。
高中有一位同學從高一便開始在外面租房住,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總是在家里打架吵架摔東西,讓他只想逃離那個所謂的家的地方。而高考后填志愿時,他也表示,自己只想考到遠一點的城市,再也不想回家了,至于贍養(yǎng)父母的問題,他表示最多也就是到時候給父母一些生活費。
最后就是家長本身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孝文化盛行的社會,沒有人希望子女,不孝順。但偏偏有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孝順,從而也給孩子做了錯誤示范。
身邊一位朋友和父母的關系一直很差,他忙于工作,加上心里對父母有所怨恨,因此對父母的態(tài)度也不太好,結果一次孩子的話讓他幡然醒悟。原來孩子對他說:“爸爸,您別這樣對奶奶了,以后我要是這樣對您,您肯定會難過的?!?聽見孩子這么說,他才意識到自己如何對父母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以后如何對自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在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上顯現(xiàn)的淋漓盡致,很多時候大家都只看到了不孝順的“果”,而沒有看見其實“因”早就已經(jīng)種下了。如果父母從小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德育,那么以后闔家歡樂,享受天倫之樂其實很簡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