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一些“順手”的小事上,都覺得順手幫孩子做了,再讓孩子動手多麻煩,而且孩子做起事情來還不利索,倒不如自己動手來的實在。
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時間很寶貴,應(yīng)該花在學習上,做這些瑣碎的小事,就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有這時間倒不如讓孩子去多看點書,于是又順手把孩子的事情給做了。
長期以往,家長們就會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任務(wù)”越來越多,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勤快,反倒孩子卻變得越來越懶,而這種情況下,孩子將來也難有出息。
1、 整理房間
現(xiàn)在的很多大學生都不會收拾自己的宿舍,因為他們沒有這一意識,也沒有這一習慣。從小到大,基本都是父母在幫忙收拾,哪里用的著自己動手,以至于沒有養(yǎng)成這一方面的習慣。
先前我去朋友家里,她女兒上初二,當時是周末,她女兒正好想借用周末時間收拾下房間,結(jié)果被媽媽給叫停了,“你別收拾,你現(xiàn)在有時間趕緊把作業(yè)拿出來做了,要不然就看會書,收拾房間多浪費時間,我晚點給你收拾。”
孩子索性也就同意了,不再繼續(xù)收拾房間,而是老老實實把書本拿出來學習。
要知道,父母的這種行為只會弱化孩子的自理能力,以至于影響到孩子的獨立能力與動手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如果只會讀書,那么也不會吃香,畢竟當下社會所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不僅要求孩子有較好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求孩子具備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等等。
但是父母如果在這一方面過于勤快,那么孩子獲得這些能力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小,將來想要變得出息都難。
2、 孩子的作業(yè)讓孩子自己做
一部分孩子在做作業(yè)時,父母總是不放心,一定要在一旁監(jiān)督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一部分父母,干脆自己幫孩子計算、做題,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做的作業(yè)質(zhì)量實在太差,幾乎全錯,倒不如陪著孩子計算,但到最后通常都是自己把答案給做了出來,而孩子還是沒有掌握。
“不對,不對,你這個不是這么做的,應(yīng)該是這么算的?!?/p>
“這答案一看就錯了,是等于……你再看看是不是這個答案?!?/p>
“怎么會是這個答案呢?明顯答案是……你到底懂不懂。”
“你看著啊,媽媽教你做,先這么算,再這么算,然后答案就是這個了,很簡單的?!?/p>
……
很多時候家長們并沒有想直接給孩子答案,但是在操心的過程中,無意間就幫孩子把答案給算出來了,孩子看到正確的答案,也就直接把答案填了進去。如果家長們沒有對孩子強調(diào),讓孩子自己再驗算一遍,孩子們幾乎不會自查,這在無形之中阻礙了孩子的思維發(fā)展與邏輯運算能力等。
因此,家長們應(yīng)當學著放手,做“監(jiān)督者”而不是“掌舵者”,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最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做完作業(yè)之后,父母們檢查作業(yè),在發(fā)現(xiàn)錯題時不告訴孩子具體的錯題是哪里,而是讓孩子自己找,這個過程相當于又讓孩子做了一遍作業(yè),起到鞏固的作用。
3、 孩子能解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甚至在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很多事情明明是孩子能夠自己解決的事情,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自己動手,原因無非就是懶惰。
而父母們寵溺孩子,索性就幫孩子解決,也不認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被越寵越“廢”。
建議家長們對于孩子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應(yīng)當自己盡量解決,而不是由父母替他們?nèi)ソ鉀Q,這不僅會阻礙孩子進步,剝奪他們成長的機會,還會導(dǎo)致孩子滋生出“理所當然”的感覺,到了后來甚至成為不懂感恩、孝順的孩子。
很多時候,做一個“懶父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當然,也要在適宜的事情上懶惰,而不是選擇在“陪伴孩子”、“愛孩子”、“關(guān)心孩子”等等這些事情上懶惰。
不僅要做一個“懶父母”,還應(yīng)該做一個“聰明的懶父母”,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變得相對勤快,將來想變出息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