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dāng)下這個時代,好像孝順這個詞變了一種意思,至少在一部分年輕人身上是這樣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住在我對門的一位阿姨,平時都是和老伴一起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看到她的女兒來看過她,直到有一天,對門突然熱鬧起來,尤其是多了孩子鬧騰的聲音。
后來在和阿姨聊天時才知道,原來最近女兒都把兩個孩子帶過來給她帶,一開始阿姨還是挺高興的,畢竟很多人在老年時都喜歡膝下兒孫滿堂,若是能陪伴著自己,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三個月之后,阿姨就越顯得沒精神,就連她自己都說太累了。有一次阿姨甚至說道,她女兒起初還會在她家待著,幫忙看看孩子,可是現(xiàn)在幾乎都是把孩子送過來之后直接走人,實在是頭疼。
有時候晚上也會接回家睡覺,但是也有些時候,把孩子寄放在姥姥姥爺家里睡。阿姨的老伴身體原本就不這怎么好,所以平時都是阿姨在照顧孩子。
因此也就變成阿姨照顧三個人,一個老伴、兩個孩子,有時候女兒過來了,還要負(fù)責(zé)照顧女兒的起居。
但女兒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也時不時提著補(bǔ)品過來,鄰里們看到了全都在夸她懂事、孝順,養(yǎng)了這樣一個女兒真值得。
可是最近阿姨病倒了,醫(yī)生說是過于了勞累,沒休息好。這下她女兒才反應(yīng)過來母親是照顧孩子給累倒了,自己實在是不應(yīng)該這么做。
你看,人人都夸阿姨的女兒乖巧、懂事、孝順,不論是在阿姨面前,還是阿姨不在場的情況,都會夸她女兒,但只有阿姨自己清楚,這樣的孝順并非是真孝順。
其實現(xiàn)在有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有些可能是無意,但有些確實有意,借著探望父母的名義,把孩子甩給長輩來帶,但有沒有想過,老人家是否真的愿意呢?
1、 老人家是否愿意
有些年輕人,并不在乎父母是否樂意帶孩子,甚至還有一部分認(rèn)為父母就應(yīng)該幫忙帶孩子,這樣理所當(dāng)然的想法不知從何而來。
一部分老人有自己想要的理想老年生活,不愿被孩子打擾,尤其是在思想越來越開放的今天,他們更傾向于孩子們一周來看望他們一次,而不是每天都來,否則也會成為一種負(fù)擔(dān)。
因此,年輕人需要先與老人家商量,是否愿意幫忙照顧孩子,有一部分老人也不好意思拒絕自己的孩子,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但最好搞得雙方都不開心,這樣也很難收場。
2、 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如何
有一部分老人就算愿意幫忙帶孩子,但是他們的身體狀況并不適合帶孩子,畢竟孩子們的精力較為充分,喜歡到處跑、跳,老人家的身體在不方便的情況下,肯定跟不上他們,如果強(qiáng)行去配合孩子的活動方式,那么只會拖垮他們的身體。
因此,如果老人家身體不方便,就算他們愿意幫忙帶孩子,個人也不建議年輕人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就讓他們安享晚年,而不是在晚年時還要操勞你的孩子。
3、 孩子是否有意愿
一部分家長只考慮到老人家的問題,壓根就過問孩子的想法,只要自身方便即可。實際上,有一部分孩子寧愿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也不愿跟著父母去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
一方面是他們與老人家不知道怎么交流,會覺得十分無聊,還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是排斥去,對于這部分孩子,家長們就要再另想辦法了。
可能當(dāng)下一部分年輕人覺得自己經(jīng)常帶著孩子去看老人家就是孝順,實際上,當(dāng)你到了父母家里之后,基本都是手機(jī)拿在手里,有時候孩子都是由老人來照顧,做飯也是老人家來做,這真的是“孝順”嗎?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確實是迫于生活的壓力,畢竟想要承擔(dān)起一個家庭,夫妻兩人都要出去外面賺錢,又不可能額外花費錢財去請保姆來照顧孩子,只好讓父母幫忙照顧孩子。
確實,很多問題都不是那么好定性的,說到底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老人家的想法、家庭條件、年輕人自身的想法等等來綜合判斷。
但本質(zhì)上仍是應(yīng)該當(dāng)前的條件下遵循“孝順”原則,不能只是做做表面樣子,要讓老人家感到真的心暖才說明你們做到位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