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黛西。
于是我決定早起跑步。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跑30分鐘,不管公里數(shù)。
最初的幾天,我能做到次次跑5km,每次跑完都成就感滿滿。 但是半個月后,我突然不想跑了。 我逼著自己繼續(xù),但是接下來每次出門前,我都是拖拖拉拉的。 跑步距離一次比一次短,速度也越來越慢,最后幾乎和老大爺散步?jīng)]什么區(qū)別。
不知不覺中,出門變成了一種應付,只是為了滿足我空洞的成就感。
最后,除了「連續(xù)打卡」帶來的微弱喜悅,跑步甚至已經(jīng)讓我感到痛苦。
每次跑步前,真實的我和理想的我,都會展開一場自問自答的激烈拉鋸。
如你所料:
死死掙扎半個月之后,我放棄了偉大的跑步事業(yè)。
選擇不折騰多睡一會兒,醒了就橫躺在床上,舒服地玩手機。
說實話,不跑之后,我一直在備受「墮落感」的煎熬。
我知道跑步的好處,但是內(nèi)心又在抗拒跑步帶來的痛苦。我一個月沒有再穿上那雙黑色跑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句話:
很多時候,你是真的想努力,還是為了努力而努力?
于是,我問了一句自己:
你是真的想跑步,還是為了跑步而跑步?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了問題出在了哪里。
為了自律而自律,我變成了一個積極的廢人,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幫大家正確認識「自律」這件事,希望你們看完之后,能夠走出這個自律誤區(qū),讓生活更加明朗。
01.
避免墮落第一步:
停止超水平努力
最開始,因為身體的實際狀態(tài),我初期最適合的節(jié)奏,應該是30分鐘跑4公里。我卻把那幾次5公里,當成了我的平均水平去要求自己。
為了保證每次都上5公里,我只能不斷地逼自己,結(jié)果對跑步越來越抗拒。
就像“一天高效學8小時,連續(xù)不中斷,就能取得好成績”。
很多人聽到這個就會兩眼發(fā)光,大喊哇塞,聽起來真牛逼,想也不想的開始嘗試。
而最開始飽滿的狀態(tài),他們也確實能做到8小時連著學好幾天,讓成就感瞬間拉滿。 但是當狀態(tài)逐漸減弱,有部分人還硬逼自己達到這個高水準,不良的影響就出現(xiàn)了。
誤把狀態(tài)最好的結(jié)果,當成每次必達的目標,讓自己超負荷持續(xù)努力。是我們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時,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這種錯誤帶來的甜頭,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
連續(xù)學習帶來的滿足感,在初期會是一種動力,但一旦把這種動力變成壓力,長遠來看并不會是一件好事。
持續(xù)努力是件好事,但是持續(xù)逼自己超水平努力,就會容易失控。
很多高三學生,在高考結(jié)束后,報復性的熬夜,打游戲,就是如此。
在持續(xù)的壓力下,突然釋放的他們感到迷茫、焦慮,恐懼,只能用游戲來麻痹自己,對自己進行心理補償。
所以,比起逼自己超水平努力,找到適合你的節(jié)奏,游刃有余帶來的從容,會讓你的成長更優(yōu)質(zhì)。
02.
找到你最舒服的節(jié)奏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里,講到自己寫作時,給自己的規(guī)定:
每天寫十頁,即使心里還想繼續(xù)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左右打住; 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十頁,不管如何,每天寫十頁,不多不少。這就是村上春樹的秘訣。
33歲開始職業(yè)寫作的村上春樹,能保持如此高的創(chuàng)作效率,就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輸出節(jié)奏,讓他能持續(xù)良好的輸出寫作。
而我的跑步大業(yè),看似每天都是30分鐘,卻完全沒有任何節(jié)奏可言。
想跑就跑的快一點,遠一些。不想跑,就拖拖拖拉拉,老大爺散步,應付完30分鐘。
既沒有好好的休息,也沒有好好的跑步。
這就是節(jié)奏的缺失。
所以之后,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周就跑3次,每次30分鐘4公里,不多也不少。
因為我知道,沒有節(jié)奏的努力,在爆發(fā)期可以輕易滿足自己的「成就欲」,但是無法做到持續(xù)努力。
事實證明,我的調(diào)整是沒有錯的,每周3跑,反而讓我跑的更高效。
其實像很多人減肥,突然間開始節(jié)食,不僅不會長期保持苗條,反而會有反彈的危險,也是這個原因。
好的學習節(jié)奏,需要自己慢慢去調(diào)整、發(fā)現(xiàn)。這一點其實并不難,只需要你記錄每天的學習時間,畫一張節(jié)奏圖就可以。
當然如果使用Excel,可以更快搞定。
方法很簡單:
1、記錄你每天/每周的學習時間(鍛煉次數(shù)/寫作字數(shù)...同理)
2、一周,或者一個月輸入到Excel
3、生成節(jié)奏圖
4、找到狀態(tài)「斷崖式下跌」和「持續(xù)穩(wěn)定」的區(qū)域
斷崖式下跌:
比如你今天學習了10小時,但是可能因為強度太高,第二天連1小時學習都沒有;
或者你這周連續(xù)學了7天,下周突然只認真學了3天,這些大幅度的波動,都是我們要避免的。
5、避免斷崖,保持在穩(wěn)定區(qū)域。
每個人的狀態(tài),都像一根皮筋。
一直用力扯,容易崩斷;一直放松,容易老化。你要能繃緊,也要學會慢慢松手,讓它松弛一下。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學神吧??雌饋砻刻靹澦~,但是學習就是特別好。
他們看起來也不自律,似乎也是在墮落,但是成績就是特別好。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節(jié)奏,有的放矢。
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浪的時候好好浪,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乘風破浪。
03.
為了更好的繼續(xù)
中斷一下自己
在我跑步的后半段時期,每天出門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打卡中斷。
看著打卡日歷上,連續(xù)的綠色小勾,我痛苦且欣慰。
這些小勾證明了我沒有墮落,證明了我是個自律向上的人。就這樣自己騙自己,我又堅持了一段時間。
即便跑步越來越慢,質(zhì)量越來越低,但這些連續(xù)的小綠勾,成了我最完美的借口:
至少我「連續(xù)」打卡N天了!我沒斷,我沒斷,我沒斷!
事實上,這種想法,到后面已經(jīng)逐漸變成:
我連續(xù)打卡N天了!我不能斷,不能斷,不能斷!
內(nèi)心的抗拒、身體的疲憊,這時已經(jīng)透支了我對跑步的興趣。
當你做某件事,為了完成而完成時,這件事就開始變味了。
因為,你已經(jīng)從主動變成了被動,自我掌控帶來的幸福,已經(jīng)消失的一干二凈。
學了一星期,周六、日不學了,影響很大嗎?
明明已經(jīng)堅持不下去,為了「不中斷」而努力的人,已經(jīng)不是在朝前走,而是為了避免恐懼,在苦苦硬撐。
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學校,實行一周上六天,休息一天,有些甚至連上兩周,休息半天。
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是在不斷透支自己的積極性,收益甚微。
在這條密封,沒有通氣口的跑道里,只會剩下壓抑,讓你的壓力不斷堆積。
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死。生病了,就好好休息;學累了,就好好玩。
約朋友看個電影,逛下街,或者看看課外書,偶爾玩上幾小時手機。
只要把握好度,釋放壓力,反而有利于整體持續(xù)性努力。
人生就像多米諾骨牌,你不必為中斷而焦慮,只要你恢復狀態(tài),繼續(xù)推動下一塊牌,問題依舊會一個接一個被你推倒。
記住,中斷不是逃避,是為了更好的繼續(xù)。
04.
分析具體問題
別總是審判自己
中國有句古話:有志者事竟成。
這句話的本意,是用來鼓勵那些消極的人,但現(xiàn)在反而更多的被用作批判,尤其是審判自己的時候。
你的事成了沒,沒成?那肯定是你的決心還不夠!是你還不夠努力!
但有時候,我們已經(jīng)在努力,甚至已經(jīng)過度努力了。結(jié)果,還是被扣上了不努力的帽子。
潛移默化下,我們都養(yǎng)成了一種慣性思維。
一旦受挫,就開始不斷的分析自己,給自己戴帽子:
我成績不好,是不是我還不夠用功?
我這么幼稚,是不是我的生活還不夠慘?
我想休息了,是不是我墮落了?
我不想鍛煉了,是不是我不自律了?
......
把什么問題,都歸咎到自己身上,是自古的謙虛美德;但是一過度,就是一個非常負面的分析模式。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自媒體,現(xiàn)在能靠著所謂的「自律學」,成功割到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不是說自律不好,恰恰是因為自律這件事太過于完美,反而讓做不到的人,把鍋都背在了自己身上。
你完美的女神不愛你,我們多數(shù)人第一想法肯定就是,我是不是哪里不夠好。
但為什么不能是,女神哪里有問題呢?
回到自律,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么一件事,一個人本來就醒的早,所以能每天做到早起。
是早起讓他看起來很自律,而非自律讓他早起。
而有些人醒不過來,還要逼著自己早起,最后還怪自己意志力不足。這不是很扯淡嗎?
同理,別人能一直學,并不一定是自律,只是他更適合一直學的模式。
而最適合你的節(jié)奏可能是學5天,休息兩天,或是學兩星期休息一天。
給自己扣上「墮落」的帽子,除了帶來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想要真正的改變自己,先放過自己,再對具體問題,給出具體分析和解決方法。
每次出現(xiàn)問題時,拿一張紙,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如果總是出現(xiàn),意志力、毅力、自控力等比較抽象、假大空的詞,就說明你可能又不由自主的開始審判自己,需要重新調(diào)整一下思考的方向。
舉幾個例子,如果你現(xiàn)在覺得自己不想學了,可以從不想學的具體現(xiàn)象去解決問題。
想玩手機,就去解決放下手機的方法,像遠離手機、用app鎖住手機都是很不錯,且簡單的方法。
學習興趣變低了,就可以去先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后再保持這種狀態(tài),回去學你興趣比較低的內(nèi)容。
累了,就中斷一下,讓自己好好放松,再接著學習。
所以,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要去解決具體的問題。
一味審判自己,怪自己墮落了,意志力不足,不僅會讓你的心態(tài)越來越消極,也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05.
正視「間歇性墮落」
殺死惡龍
上面說了這么多,但說到底,「間歇性墮落」其實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就像「間歇性努力」一樣,它們不過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欺騙。
前者,是過于懊悔自責;后者,是過于惶恐不安。
在人生中,總會聽到一些人略帶遺憾和你說:
你當時要是更努力點,學習再積極點,平時再少玩點,現(xiàn)在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不可否認,確實有這種可能。
但與其遺憾這種「有可能」的存在,在我已經(jīng)知道「節(jié)奏性努力」一定會讓我變得更好的時候,我為什么要自責呢?
人生,不就是一場巨大的跑步事業(yè)嗎。
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如果在前期不要命的奮力沖刺,只為了讓自己安心,結(jié)果透支了對后半段生活的激情,以及身體的健康。
說實話,這種交換實在不劃算。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跑步、學習、工作、愛情、人生,都是一段需要有節(jié)奏、持續(xù),才能取得更好結(jié)果的事情。
從那以后,每當我開始出現(xiàn)「墮落恐懼」時,都會問問自己:這一刻的松懈,能否決定我的一生?
事實上,第二天我依舊會興致勃勃的翻開書本,穿上黑色的跑鞋,重回人生這條跑道上,繼續(xù)朝前奔跑。
那一刻,是快樂的,是在成長的,對于整個人生來說,它是連續(xù)的,這其實就足夠了。
在《變態(tài)心理學》里有這么一段話:
當個體對不可控事件產(chǎn)生無助感,并將失敗歸因于自身而非外部因素時,
不僅會導致無助感、抑郁的動機和認知缺陷,而且還伴有自尊的下降。
最重要的是,如果那些非抑郁的個體,具有這種歸因方式, 那么,他們在未來遭遇不幸事件后,患上抑郁發(fā)作的幾率會更高。
這就像開車去自駕探險。我們總要停下來吃飯加油,看看風景,才能走得更遠。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可以選擇他想要的思維模式的。
點個「在看」,讓我們正視間歇性墮落,做到持續(xù)性努力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