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歷史,往往是以正史為藍(lán)本,否則就會陷入無邊無際的想象之中。但是,如果光看正史,卻因為史料太少,而忽略了很多重要情節(jié)。比如我們看唐文宗,暫時忽略他的治國能力,光看他的后妃傳,我們會以為他是一個專情的皇帝。因為他繼位后,放歸了三千宮女,后妃之中只有王德妃傳。
其實,如果多讀史料,會發(fā)現(xiàn)王德妃的存在感并不強,后宮之中的厲害角色,是一位叫做楊賢妃的女子。因為楊賢妃沒有單獨的傳記,也沒有發(fā)現(xiàn)她的墓志銘,所以關(guān)于她的身世,我們知之甚少。唐武宗曾經(jīng)說宰相楊嗣復(fù)寫過信給楊賢妃,并稱其為姑母,還勸她以皇太后身份攝政。
按照這種說法,楊賢妃就應(yīng)該是楊嗣復(fù)的祖父縣官楊太清的女兒。不過,唐武宗還說過楊玄思是楊賢妃的弟弟。這就有所矛盾了,因為楊嗣復(fù)的父親是名臣楊于陵。照此推論,楊玄思和楊于陵就是兩兄弟,而他們的名字沒有相同之處,這似乎不符合當(dāng)時的習(xí)慣。
不管楊賢妃的出身怎么樣,她獲得唐文宗的寵愛是不可否認(rèn)的,甚至這種寵愛是專寵。唐文宗一共才兩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永是王德妃所生,而李永被立為太子后,唐文宗始終不愿意加封王氏,讓她一直停留在昭儀,與時為昭容的楊氏平級。直到五年之后,唐文宗才讓太子生母王氏成為德妃,而同時卻也升并沒有子嗣的楊昭容為賢妃。雖然德妃的地位要在賢妃之上,但兩人還是幾乎平級的。
至于說唐文宗的另外一個兒子李宗儉的生母,則被忘到九霄云外了,史書上甚至沒有關(guān)于她的半點記載,仿佛李宗儉就是撿來似的。
唐文宗因為“甘露之變”得罪了宦官,形同軟禁,是一位徒有虛名的傀儡皇帝。此時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繼承人的身上,惟愿太子能夠成器,挽救唐朝于危亡之中。從道理上來說,楊賢妃并沒有自己的兒子,李宗儉又早夭,因此她應(yīng)該與王德妃一起,齊心協(xié)力教育好太子李永。
然而,不知她們經(jīng)歷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楊賢妃與王德妃的關(guān)系非常糟糕,兩人勢同水火。盡管王德妃的地位更高,而且還有太子,但并不得唐文宗的寵愛。相反,楊賢妃卻很受寵,唐文宗對她是言聽計從。
于是,楊賢妃一次又一次向唐文宗敬獻讒言,說太子無才無德,還包藏禍心。唐文宗聽得多了,也聽信了楊賢妃的話,偏偏太子一天到晚就是宴會娛樂,貪圖享樂,完全不像唐文宗本人。在多次對他的功課考核中,太子的回答總是不讓唐文宗滿意。因此,唐文宗甚至召集群臣,商量廢立太子的事情。
群臣自然惶恐,勸告唐文宗,一來他再也沒有其他兒子做太子,二來太子也只是貪玩,并沒有大惡,三來儲君是國之根本,不能輕易廢立。好說歹說,這才讓唐文宗暫時放棄了廢立的打算。
不過,這樣一來,楊賢妃就將矛頭又對準(zhǔn)了王德妃。在一通讒言過后,王德妃被唐文宗處死,這讓太子李永又驚又懼,當(dāng)年就病逝了。有人說很可能是楊賢妃暗中派人下的毒手。李永死后,楊賢妃不停推薦安王李溶為皇太弟,而宰相強烈反對,并極力推舉唐敬宗的兒子李成美為太子。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唐文宗沒有過過幾天好日子。外面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上黨政不斷,宮廷中宦官專權(quán),他想改變這一切,恢復(fù)唐朝的威儀,可他卻連一個現(xiàn)實也改變不了。偏偏楊賢妃還讓他逼死了自己的妃子和唯一的兒子,弄得雞犬不寧。
在滿腔無奈和憤懣之中,唐文宗走完了他短暫的人生。他臨死之前,本來是讓李成美為太子,然而宦官們卻擁立唐文宗的弟弟潁王李瀍。李瀍就是唐武宗,他還沒有登基,就下令處死了攪亂后宮不得安寧的楊賢妃。真不知道這位女子,忙里忙外,到底得到了什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