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年,70歲的老皇帝唐玄宗聽到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深受信任的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竟然帶著藩、漢聯(lián)軍反了!雖然他打出的旗號是要誅殺楊國忠,為朝廷除去小人,但誰都看得出,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向長安開來,這不是謀反作亂又是什么?
一開始,唐玄宗還真不相信這個事實,他一向將安祿山視為兒子一樣,無論有多少人預言其會造反,老皇帝總是置若罔聞。安祿山其實也是在等,他也不希望與唐玄宗兵戎相見,只想等老皇帝駕崩后再動手,只是楊國忠的步步緊逼,才讓安祿山最終下定了決心。
安祿山起兵說起來嚇死人,這不過是太平年間中的一枚重磅炸彈而已。他號稱20萬兵馬,其實滿打滿算只有15萬,而大唐兵馬人數(shù)超過他數(shù)倍,并不足為懼。
只不過,安祿山起兵勢頭猛,準備充分,迅速打了唐朝一個措手不及。更為要命的是,安祿山采取直搗黃龍的方式,直接往長安方向殺來,讓天下一片恐慌。洛陽就是在這種驚恐的氣氛下失手,被安祿山占領。
洛陽是兩京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誰也知道下一步就是長安了,因此阻擋安祿山繼續(xù)西進成為了當務之急。長安是沒法防守的,最重要的屏障就是潼關。
潼關是一座雄關,它的東門城樓北臨黃河,面依麒麟山角,也是從東面進關的唯一大門,在這險峻的雄關上,才真正可以領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古往今來,圍繞著這座關隘的戰(zhàn)爭不計其數(shù)。
駐守潼關的將領叫做封常清,他也是大唐現(xiàn)在最大一張牌了。當安祿山起兵后,他就奉命去洛陽募兵,與安祿山周旋。但由于招募的新兵不習戰(zhàn)陣,很快被打敗。封常清也不含糊,躲進潼關拒敵,堅守不出。
然而,唐玄宗看到封常清沒守下洛陽,只是窩在潼關,馬上換帥。當時的左金吾將軍高仙芝也募集了五萬士卒。唐玄宗就將高仙芝任命為元帥,將潼關托付給他。
高仙芝的看法和封常清完全一致,他也認為應該固守。叛軍遠道而來,勞師遠征,又不得民心,急于攻入長安休整和安定。只要將他們拒守在關外,再等待各地源源不斷的勤王之師,這場戰(zhàn)亂的形勢就很好控制了。
但唐玄宗真的老了,他再也不復當年英氣逼人,縱橫天下的氣魄。他居然聽信宦官監(jiān)軍邊令誠的胡說八道,懷疑封常清、高仙芝的戰(zhàn)術和意圖。封、高二人不斷上書告訴唐玄宗戰(zhàn)局,然而這更刺激了唐玄宗敏感而脆弱的神經,竟然將久經戰(zhàn)陣的二人賜死。
那現(xiàn)在潼關誰來守?唐玄宗想起了大唐以前真正的王牌,在邊疆立功無數(shù)的哥舒翰。然而哥舒翰是什么狀況?他早已經就因為風邪而癱瘓了!無奈之下,堂堂的朝廷還真的就讓這樣一位行將入木的老將派到了前線。
哥舒翰來到潼關,也是一樣的戰(zhàn)術——堅守不出。此時,平叛的形勢正在一步步好轉,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西河東多次打敗叛軍,眼看安史之亂的曙光就要來到。安祿山遲早就會被各地節(jié)度使夾擊,大唐還會是以往的大唐。
這時候,唐玄宗繼續(xù)出了昏招,他逼迫哥舒翰出戰(zhàn)。這是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會對自己不利,誣陷哥舒翰有異心的結果。此時的李隆基,已經鬼使神差步步做錯。哥舒翰明知道出戰(zhàn)是以卵擊石,可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他不得不“慟哭出關”。
結果,唐軍中了叛軍誘敵深入的計謀,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成為了被宰殺的羔羊,只跑回了八千人,而哥舒翰也被俘,一年后遇害。
潼關守軍出戰(zhàn)后,潼關自然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唐玄宗眼看不妙,帶著文武大臣和妃子們向蜀川逃竄,堂堂帝都輕而易舉落入敵手。
這就是唐朝最為可惜的一戰(zhàn),如果是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任何一人守住潼關,天下根本不會被安祿山攪得雞犬不寧。唐玄宗也不會在古稀之年還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相反,史書會嘲笑安祿山的不自量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