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是清代書法最為繁盛的一個時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醉心書畫,想必臣子也會附和。當時宮廷的書畫氛圍非常濃厚,不少朝廷重臣、宗室子弟都極善書法,比如首席軍機大臣劉統(tǒng)勛之子劉墉、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鐵保,以及成親王永瑆,他們也被并稱為“乾隆四大書法家”。
不過,最得乾隆器重,甚至有“御用筆桿子”之稱的不在這四人之列,他就是太子太傅梁詩正。很多人看到梁詩正的字,都會用“美”來形容,相比于“寧丑毋媚”“寧拙毋巧”的書風,他始終秉持著“唯美主義”的原則,沒有其他書法家字里的奇崛詭巧。
當代書法家啟功的字中頗有梁詩正的影子,雖無確切證據(jù)顯示啟功學過他,但二人學書經(jīng)歷的相似,促成了這種殊途同歸。啟功曾自述:“先摹趙董后歐陽,晚愛誠懸競體芳?!奔聪葘W趙子昂、董其昌、歐陽詢,之后學柳公權(quán),而梁詩正亦是如此,受館閣體書風和當時“無歐不點元”風氣的影響,趙、董、歐也成了梁詩正的主學對象,此外則師法顏柳。
不過,啟功確實對梁詩正評價很高。而在乾隆朝,梁詩正受到的恩賞更多,不僅身居高位,還是君主藝術(shù)上的知己。據(jù)說梁詩正寫書法時,乾隆親自為他拽紙;此外,當時皇宮內(nèi)不少珍貴字畫上都有他的跋文,比如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仇英《清明上河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
在他傳世書法真跡中,《駱賓王帝京篇》尤為精彩,全卷共44行,630余字,是他為乾隆代筆而作,此作原是寫于仇英《清明上河圖》之后。此帖精秀雅致,單字大小只有2.5厘米左右,字小而筆畫無敗筆,足以見其功力深厚。
此帖行筆秀美俊逸,筆畫輕盈靈動,無絲毫贅筆,不僅有館閣體書風的端莊,還有趙子昂的妍美;結(jié)字肅整中帶有險奇,體現(xiàn)在筆畫的連帶和向右上結(jié)勢上,跌宕多姿,因字賦形;《駱賓王帝京篇》布白合理、章法雅正,左右呼應、上下連綿,一氣呵成,有趙孟頫《洛神賦》《行書千字文》風采。
梁詩正的字不僅突破館閣體的局限,直接學趙、董、歐諸家,深諳法度,還能加入個人唯美華貴的書風,其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愧是一代宗師。
現(xiàn)在,我們將梁詩正這帖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駱賓王帝京篇》真跡原作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我們用市面最先進的技術(shù),達到了與真跡相差無二,非其它版本所能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