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集》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
小畑薰良譯done into english verse by shigeyoshi obata, e. p. dutton&co, new york city.1922.
小畑薰良先生到了北京,更激動了我們對于他譯的《李白詩集》的興趣。這篇評論披露出來了,我希望小畑薰良先生這件慘淡經(jīng)營的工作,在中國還要收到更普遍的注意,更正確的欣賞。書中雖然偶爾也短不了一些疏忽的破綻,但是大體上看起來,依然是一件很精密,很有價值的工作。如果還有些不能叫我們十分滿意的地方,那許是應(yīng)該歸罪于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的性質(zhì)相差太遠了;而且我們應(yīng)注意譯者是從第一種外國文字譯到第二種外國文字。打了這幾個折扣,再通盤計算起來,我們實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的毅力和手腕。
這一本書分成三部分:(一)李白的詩,(二)別的作家同李白唱和的詩,以及同李白有關(guān)系的詩,(三)序,傳,及參考書目。我把第一部分里面的李白的詩,和譯者的序,都很盡心的校閱了,我得到無限的樂趣,我也發(fā)生了許多的疑竇。樂趣是應(yīng)該向譯者道謝的,疑竇也不能不和他公開的商榷。
第一我覺得譯李白的詩,最要注重鑒別真?zhèn)?,因為集中有不少的“贗鼎”,有些是唐人偽造的,有些是五代中國人偽造的,有些是宋人偽造的,古來有識的學(xué)者和詩人,例如蘇軾講過《草書歌行》、《悲歌行》、《笑歌行》、《姑熟十詠》,都是假的;黃庭堅講過《長干行》第二首和《去婦詞》是假的;蕭士赟懷疑過的有七篇,趙翼懷疑過的有兩篇;龔自珍更說得可怕——他說李白的真詩只有一百二十二篇,算起來全集中至少有一半是假的了。
我們現(xiàn)在雖不必容納龔自珍那樣極端的主張,但是講李白集中有一部分的偽作,是很靠得住的。況且李陽冰講了“當(dāng)時著作,十喪其九”,劉全白又講“李君文集,家有之而無定卷”,韓愈又嘆道:“惜哉傳于今,泰山一毫芒”。這三個人之中,陽冰是太白的族叔,不用講了。劉全白、韓愈都離著太白的時代很近,他們的話應(yīng)當(dāng)都是可靠的。但是關(guān)于鑒別真?zhèn)蔚囊稽c,譯者顯然沒有留意。例如:《長干行》第二首,他便選進去了。鑒別的工夫,在研究文藝,已然是不可少的,在介紹文藝,尤其不可忽略。不知道譯者可承認(rèn)這一點?
再退一步說,我們?nèi)舨豢蠑喽骋皇自娛钦娴?,某一首是假的,至少好壞要分一分。我們?nèi)羰钦J(rèn)定了某一首是壞詩,就拿壞詩的罪名來淘汰它,也未嘗不可以。尤其像李太白這樣一位專仗著靈感作詩的詩人,粗率的作品,準(zhǔn)是少不了的。所以選詩的人,從嚴(yán)一點,總不會出錯兒。依我的見解,《王昭君》、《襄陽曲》、《沐浴子》、《別內(nèi)赴征》、《贈內(nèi)》、《巴女詞》,還有那證明李太白是日本人的朋友的《哭晁卿衡》一類的作品,都可以不必翻譯。至于《行路難》、《餞別校書叔云》、《襄陽歌》、《扶風(fēng)豪士歌》、《西岳云臺歌》、《鳴皋歌》、《日出入行》等等的大作品,都應(yīng)該入選,反而都落選了。這不知道譯者是用的一種什么標(biāo)準(zhǔn)去選的,也不知道選擇的觀念到底來過他腦經(jīng)里沒有。
太白最擅場的作品是樂府歌行,而樂府歌行用自由體譯起來,又最能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所以多譯些《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一類的詩,對于李太白既公道,在譯者也最合算。太白在絕句同五律上固然也有他的長處;但是太白的長處正是譯者的難關(guān)。李太白本是古詩和近體中間的一個關(guān)鍵。他的五律可以說是古詩的靈魂蒙著近體的軀殼,帶著近體的藻飾。形式上的秾麗許是可以譯的,氣勢上的渾璞可沒法子譯了。但是去掉了氣勢,又等于去掉了李太白?!拔襾砭购问?,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古樸的氣勢!你看譯到英文,成了什么樣子?
why have i come hither, after all?
solitude is my lot at sand hill city
there are old trees by the city wall
and many voices of autumn, day and night
這還算好的,再看下面的,誰知道那幾行字就是譯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p>
the smoke from the cottages curls
up around the citron trees,
and the hues of late autumn are on the green paulownias.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中文的“渾金璞玉”,移到英文里來,就變成這樣的淺薄,這樣的庸瑣?我說這毛病不在譯者的手腕,是在他的眼光,就像這一類渾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處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譯的。你定要翻譯它,只有把它毀了完事!譬如一朵五色的靈芝,長在龍爪似的老松根上,你一眼瞥見了,很小心的把它采了下來,供在你的瓶子里,這一下可糟了!從前的瑞彩,從前的仙氣,于今都變成了又干又癟的黑菌。你搔著頭,只著急你供養(yǎng)的方法不對。其實不然,壓根兒你就不該采它下來,采它就是毀它,“美”是碰不得的,一黏手它就毀了,太白的五律是這樣的,太白的絕句也是這樣的。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the autumn moon is half round above omei mountain;
its pale light falls in and flows withthe water of the pingchang river.
in-night i leave chingchi of the limpid stream for the three canyons,
and glides down past yuchow, thinking of you whom i can not see.
在詩后面譯者聲明了,這首詩譯得太對不起原作了。其實他應(yīng)該道歉的還多著,豈只這一首嗎?并且《靜夜思》、《玉階怨》、《秋浦歌》、《贈汪倫》、《山中答問》、《清平調(diào)》、《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類的絕句,恐怕不只小畑薰良先生,實在什么人譯完了,都短不了要道歉的。所以要省了道歉的麻煩,這種詩還是少譯的好。
我講到了用自由體譯樂府歌行最能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論是看了好幾種用自由體的英譯本得來的。讀者只要看小畑薰良先生的《蜀道難》便知道了。因為自由體和長短句的樂府歌行,在體裁上相差不遠;所以在求文字的達意之外,譯者還有余力可以進一步去求音節(jié)的仿佛。例如篇中幾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全篇音節(jié)的鎖鑰,是很重要的。譯作“the road to shu is more difficult to climb than to climb the steep blue heaven”兩個(climb)在一句的中間作一種頓挫,正和兩個難字的功效一樣的;最巧的“難”同climb的聲音也差不多。又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洄川”譯作:
lo, the roadmarkhigh above, where the sixdragons circle the sun!
the stream far below, winding forth andwinding back, breaks into foam.
這里的節(jié)奏也幾乎是原詩的節(jié)奏了。在字句的結(jié)構(gòu)和音節(jié)的調(diào)度上,本來算韋雷(arthur waley)最講究。小畑薰良先生在《蜀道難》、《江上吟》、《遠別離》、《北風(fēng)行》、《廬山謠》幾首詩里,對于這兩層也不含糊。如果小畑薰良同韋雷注重的是詩里的音樂,陸威爾(amy luwell)注重的便是詩里的繪畫。陸威爾是一個imagist,字句的色彩當(dāng)然最先引起她的注意。只可惜李太白不是一個雕琢字句、刻畫詞藻的詩人,跌宕的氣勢——排奡的音節(jié)是他的主要的特性。所以譯太白與其注重詞藻,不如講究音節(jié)了。陸威爾不及小畑薰良只因為這一點;小畑薰良又似乎不及韋雷,也是因為這一點。中國的文字尤其中國詩的文字,是一種緊湊非?!o湊到了最高限度的文字。像“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边@種句子連個形容詞動詞都沒有了;不用說那“尸位素餐”的前置詞、連讀詞等等的。這種詩意的美,完全是靠“句法”表現(xiàn)出來的。你讀這種詩仿佛是在月光底下看山水似的。一切的都冪在一層銀霧里面,只有隱約的形體,沒有鮮明的輪廓;你的眼睛看不準(zhǔn)一種什么東西,但是你的想象可以告訴你無數(shù)的形體。溫飛卿只把這一個一個的字排在那里,并不依著文法的規(guī)程替它們聯(lián)絡(luò)起來,好像新印象派的畫家,把顏色一點一點的擺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畫家讓顏色和顏色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輝映——詩人也讓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輝映。這樣得來的效力準(zhǔn)是特別的豐富。但是這樣一來中國詩更不能譯了。豈只不能用英文譯?你就用中國的語體文來試試,看你會不會把原詩鬧得一團糟?就講“峨眉山月半輪秋”,據(jù)小畑薰良先生的譯文(參看前面)把那兩個the一個is一個above去掉了,就不成英文,不去,又不是李太白的詩了。不過既要譯詩,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圍里找出個可能來。那么唯一的辦法只是能夠不增減原詩的字?jǐn)?shù),便不增減,能夠不移動原詩字句的次序,便不移動。小畑薰良先生關(guān)于這一點,確乎沒有韋雷細(xì)心。那可要可不要的and, though, while……小畑薰良先生隨便就拉來嵌在句子里了。他并且憑空加上一整句,憑空又給拉下一句。例如《烏夜啼》末尾加了一句for whom i wonder是毫無必要的?!端屯魝悺分虚g插上一句it was you and your friends come to bid me farewell簡直是畫蛇添足。并且譯者怎樣知道給李太白送行的,不只汪倫一個人,還有“your friends”呢?李太白并沒有告訴我們這一層?!督?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里有兩句“江帶峨眉雪,橫穿三峽流”,他只譯作and lo, the river swelling with the tides of three canyons.
試問“江帶峨眉雪”的“江”字底下的四個字,怎么能刪得掉呢?同一首詩里,他還把“君登鳳池去,勿棄賈生才”十個字整個兒給拉下來了。這十個字是一個獨立的意思,沒有同上下文重復(fù)。我想定不是譯者存心刪去的,不過一時眼花了,給看漏了罷了(這是集中最長的一首詩;詩長了,看漏兩句準(zhǔn)是可能的事)??上У闹皇沁@兩句實在是太白作這一首詩的動機。太白這時貶居在夜郎,正在想法子求人援助。這回他又請求韋太守“勿棄賈生才。”小畑薰良先生偏把他的真正意思給漏掉了;我怕太白知道了,許有點不愿意罷?
譯者還有一個地方太濫用他的自由了。一首絕句的要害就在三四兩句。對于這兩句,譯者應(yīng)當(dāng)格外小心,不要損傷了原作的意味。但是小畑薰良先生常常把它們的次序顛倒過來了。結(jié)果,不用說了,英文也許很流利,但是李太白又給擠掉了。談到這里,我覺得小畑薰良先生的毛病,恐怕根本就在太用心寫英文了。死氣板臉的把英文寫得和英美人寫的一樣,到頭讀者也只看見英文,看不見別的了。
雖然小畑薰良先生這一本譯詩,看來是一件很細(xì)心的工作,但是荒謬的錯誤依然不少。現(xiàn)在只稍微舉幾個例子。“石徑”決不當(dāng)譯作stony wall,“章臺走馬著金鞭”的“著”決不當(dāng)譯作lightly carried,“風(fēng)流”決不能譯作wind and stream,“燕山雪大花如席”的“席”也決不能譯作pillow,“青春幾何時”怎能譯作green spring and what time呢?揚州的“揚”從“手”,不是楊柳的“楊”,但是他把揚州譯成了willow valley?!对孪陋氉谩防铩笆ベt既已飲”譯作both the sages and the wise were drunkers,錯了。應(yīng)該依韋雷的譯法——of saint and sage i have long quaffed deep,才對了??甲C不正確的例子也有幾個?!敖鑶柋R耽鶴”盧是姓,耽是名字,譯者把“耽鶴”兩個字當(dāng)作名字了。紫微本是星的名字。紫微宮就是未央宮,不能譯為imperial palace of purple。郁金本是一種草,用郁金的汁水釀成的酒名郁金香。所以“蘭陵美酒郁金香”譯作the delicious wine of lanling is of golden hue and flavorous,也不妥當(dāng)。但是,最大的笑話恐怕是《白纻辭》了。這個錯兒同ezra pound的錯兒差不多。pound把兩首詩摶作一首,把第二首的題目也給摶到正文里去了。小畑薰良先生把第二首詩的第一句割了來,硬接在第一首的尾巴上。
我雖然把小畑薰良先生的錯兒整套的都給搬出來了,但是我希望讀者不要誤會我只看見小畑薰良先生的錯處,不看見他的好處。開章明義我就講了這本翻譯大體上看來是一件很精密,很有價值的工作。一件翻譯的作品,也許旁人都以為很好,可是叫原著的作者看了,準(zhǔn)是不滿意的,叫作者本國的人看了,滿意的許有,但是一定不多。fitzgerald譯的rubazyat在英文讀者的眼里,不成問題,是譯品中的杰作,如果讓一個波斯人看了,也許就要搖頭了。再要讓莪默自己看了,定要跳起來嚷道:“牛頭不對馬嘴!”但是翻譯當(dāng)然不是為原著的作者看的,也不是為懂原著的人看的,翻譯畢竟是翻譯,同原著當(dāng)然是沒有比較的。一件譯品要在懂原著的人面前討好,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假使小畑薰良先生的這一個譯本放在我眼前,我馬上就看出了這許多的破綻來,那我不過是同一般懂原文的人一樣的不近人情。我盼望讀者——特別是英文讀者不要上了我的當(dāng)。
翻譯中國詩在西方是一件新的工作(最早的英譯在一八八八年),用自由體譯中國詩,年代尤其晚。據(jù)我所知道的小畑薰良先生是第四個人用自由體譯中國詩。所以這種工作還在嘗試期中。在嘗試期中,我們不應(yīng)當(dāng)期望絕對的成功,只能講相對的滿意??上抻谄?,我不能把韋雷、陸威爾的譯本錄一點下來,同小畑薰良先生的作一個比較。因為要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小畑薰良先生的翻譯同陸威爾比,要高明得多,同韋雷比,超過這位英國人的地方也不少。這樣講來,小畑薰良先生譯的《李白詩集》在同類性質(zhì)的譯本里,所占的位置很高了。再想起他是從第一種外國文字譯到第二種外國文字,那么他的成績更有叫人欽佩的價值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