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外傳記范伯第八
【題解】
本篇記述范蠡的事跡,主要是寫范蠡入越時的遭遇,而重點又放在越王句踐對范蠡的態(tài)度上,是用還是不用,這跟所要表達(dá)的主題思想有關(guān)。因此行文詳述范蠡入越時的遭遇,而略范蠡在越建功立業(yè)的事跡。
范蠡與文種相邀進(jìn)入越國,受到越大夫石買的阻撓,越王句踐聽信石買,開始沒有重用范蠡。范蠡于是“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間”。后經(jīng)文種進(jìn)言,才留下范蠡。當(dāng)句踐伐吳兵敗失眾、退守會稽山之后,才開始重用范蠡,用范蠡、文種之策,保存了社稷。又“師二人”,終于滅吳,得以報仇雪恥。這正如子貢所說:“薦一言,得及身;任一賢,得顯名?!甭?lián)系伍子胥之事,說明了得賢興國、失賢喪邦的道理。
8.1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謂衰賤,未嘗世祿,故自菲薄①。飲食則甘天下之無味,居則安天下之賤位。復(fù)被發(fā)佯狂,不與于世。謂大夫種曰:“三王則三皇之苗裔也②,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③。天運歷紀(jì),千歲一至;黃帝之元,執(zhí)辰破巳④。霸王之氣,見于地戶⑤。子胥以是挾弓干吳王⑥?!庇谑且蠓蚍N入?yún)洽摺?/p>
【注釋】
①菲薄:微薄。微食薄衣。指生活簡陋。
②三王:禹、湯、文王。三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nóng)氏、人皇軒轅氏。苗裔:后代子孫。
③五伯:《呂氏春秋·季春紀(jì)·先己》:“五伯先事而后兵?!备哒T注:“昆吾、大彭、豕韋、齊桓、晉文?!爆F(xiàn)在習(xí)慣上指春秋時代的五位霸主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五帝:司馬遷著《史記》,首列《五帝本紀(jì)》,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末世:與“苗裔”同。
④天運歷紀(jì),千歲一至;黃帝之元,執(zhí)辰破巳:此句的意思是:天道輪回,從黃帝歷紀(jì)元開始,到如今已歷一千余年。天運歷紀(jì),天道輪回。紀(jì),古代歷法術(shù)語,謂十二年為一紀(jì),周而復(fù)始。黃帝之元,元,元年,紀(jì)元之始。執(zhí)辰破巳,古有建除十二神之說,即: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開、閉,是推算時辰以別吉兇的專用術(shù)語,如建在亥(十月為歲首),則辰為執(zhí),巳為破;建在子(十一月為歲首)則巳為執(zhí),午為破。從“執(zhí)辰破巳”推知,則黃帝歷以建亥(十月)為歲首,與《秦正》同。
⑤地戶:地之出入口,與天門相對。地戶在地之東南方。《升庵外集》:“《河圖括地象》曰,東南為地戶。”原注:“地不滿東南是地戶。”
⑥干:投奔。
⑦要:邀請。
【譯文】
從前,范蠡居住在楚國的時候,人稱范伯。他自稱家境貧寒、地位卑賤,從未有過世襲的爵祿,所以自己對住的、吃的要求不高。天下最沒有味道的食物他吃得很香甜,天下最破殘的房子他住得很安耽。又披頭散發(fā)裝作瘋子,行為與世俗格格不入。他對大夫文種說:“三王是三皇的苗裔,五伯是五帝的后代。天道運行,周而復(fù)始;從黃帝歷紀(jì)元開始,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如今霸王的氣運,出現(xiàn)在東南地戶的方向。因此伍子胥帶著弓箭投奔吳王闔廬?!庇谑蔷脱姆N一道到了吳國。
8.2此時馮同相與①,共戒之②:伍子胥在,自與不能關(guān)其辭。蠡曰:“吳越二邦,同氣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蹦巳朐?。越王常與言盡日③。大夫石買④,居國有權(quán),辯口,進(jìn)曰:“炫女不貞,炫士不信??蜌v諸侯,渡河津,無因自致,殆非真賢。夫和氏之璧⑤,求者不爭賈⑥;騏驥之才,不難阻險之路?!酢酢酢踔?,歷諸侯無所售,道聽之徒,唯大王察之?!庇谑欠扼煌硕谎?,游于楚、越之間。大夫種進(jìn)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晉,晉用之而勝楚⑦;伊尹負(fù)鼎入殷⑧,遂佐湯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遠(yuǎn)近取也,謂之帝王求備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負(fù)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眾之議⑨。’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論大道者不合于眾。唯大王察之?!?/p>
于是石買益疏。其后使將兵于外,遂為軍士所殺。是時句踐失眾,棲于會稽之山,更用種、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學(xué)乃時而行,此猶良藥也?!蓖踉唬骸笆I知往而不知來,其使寡人棄賢?!焙笏鞄煻耍挂郧輩洽?。
【注釋】
①馮同:越臣有扶同,吳臣有逢同,未知為誰。
②戒:提醒。
③常:通“嘗”。與言盡日:《史記正義》引《越絕書》作“越王常與言,盡日方去”。此缺“方去”二字。
④石買:越國大夫,其事見《外傳記地傳》。
⑤和氏之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xiàn)給楚厲王。楚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獻(xiàn)玉,仍以欺君罪斷其右足。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荊山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蔽耐跏谷似疏?,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⑥賈:同“價”。
⑦昔者市偷自炫于晉,晉用之而勝楚:市偷,小偷。《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為齊、楚之間事。此說晉用之而勝楚,是一故事兩傳。
⑧伊尹:名摯,見《吳內(nèi)傳》4.10注③。負(fù)鼎入殷:傳說伊尹為奴隸時是廚師,烹調(diào)技術(shù)很高,商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妻,伊尹作為家用奴隸廚師的身份陪嫁。所以說他背著鼎到了商國。
⑨破:疑為“被”之訛。
⑩禽:同“擒”。作滅亡講。
【譯文】
這時馮同跟他們有交往,提醒他們說:“吳國已經(jīng)有伍子胥在,自然就跟吳王闔廬說不上話了?!狈扼徽f:“吳、越兩國,有著共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地戶的位置,不是吳國就是越國?!彼麄冇谑莵淼皆絿?。越王句踐曾經(jīng)跟范蠡討論問題,談了一整天方才離去。大夫石買在越國位高權(quán)重,又能說會道,他對越王句踐進(jìn)諫說:“炫耀美麗的女子不貞潔,夸耀才能的男子不真誠。他們遠(yuǎn)離本國,跋山涉水歷經(jīng)諸侯各國,無緣無故自己跑來,恐怕不是真正的賢人。譬如和氏之璧,想得到它的人就不會去理會價錢的高低;千里良馬,尋找它的人就不會去畏懼艱難險阻的道路?!酢酢酢醯膰遥纸?jīng)歷了諸侯各國沒有把自己推銷出去,我看是一些道聽途說而無真才實學(xué)之輩,希望大王明察?!狈扼挥谑遣宦暡豁懙仉x開,在楚國和越國之間來回游歷考察。大夫文種向越王句踐進(jìn)諫說:“從前有個小偷在晉君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晉君重用他而戰(zhàn)勝了楚國;伊尹以陪嫁奴隸廚師的身份到了商,從而輔佐商湯取得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能以遠(yuǎn)近作為選取的標(biāo)準(zhǔn),這是說帝王要找完美無缺的人是沒有的?!吨芤住飞险f:'一個才華出眾的人,一定會有受到世俗譏刺、批評的麻煩;一個智慧極高、看問題深刻的人,一定會因有出格的思想而遭致大眾的非議。’成就偉大功業(yè)的人不會被世俗所束縛,論述崇高理想的人不會被世眾所接受。希望大王明察?!?/p>
于是越王句踐逐漸疏遠(yuǎn)石買,后來叫他外出帶兵打仗,結(jié)果就被軍士們殺死了。這時越王句踐戰(zhàn)敗,丟掉了大片國土和民眾,只帶著幾千殘兵退守到會稽山上,于是改用文種、范蠡的策略,社稷得以保存。正如虞舜所說:“能虛心學(xué)習(xí)、聽取正確意見,而且能隨時落實在行動上,這就好比一劑良藥啊?!痹酵蹙溘`說:“石買這個人只知過去而不知將來,他差一點使我失去了兩位賢人?!焙髞砭桶盐姆N、范蠡二人當(dāng)作自己的老師,終于滅亡了吳國。
8.3子貢曰:“薦一言,得及身;任一賢,得顯名?!眰t喪邦,蔽能有殃;負(fù)德忘恩,其反形傷。壞人之善毋后世,敗人之成天誅行。故冤子胥僇死①,由重譖子胥于吳②,吳虛重之③,無罪而誅④。《傳》曰:“寧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笔侵^也。
【注釋】
①僇:通“戮”,殺戮。
②重:多次。譖:進(jìn)讒言。吳:吳王。
③虛:指虛罪,憑空捏造的罪名。
④無罪而誅:此傳語不見所本,疑為訓(xùn)詁之辭。如今之“古人云”之類?!赌淆R書·胡諧之列傳》:“千金可失,貴在人心。”
【譯文】
子貢說過:“做臣子的能獻(xiàn)上一句善言,就會對自己有好處;做國君的能任用一位賢人,就會使自己名聲顯著。”傷害賢臣就會導(dǎo)致亡國,阻擋能臣就會招來禍殃;忘恩負(fù)義的人,反過來受到傷害的是他自己。毀壞別人善行的人沒有后代,敗壞別人成就的人會遭到天譴。所以伍子胥受冤枉被殺害,是由于有人多次向吳王夫差進(jìn)讒言詆毀他,而吳王夫差又將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在伍子胥身上,無罪而把他殺害了?!秱鳌氛f:“寧可喪失千金,也不要失掉人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越絕內(nèi)傳陳成恒第九
【題解】
本篇記述的是子貢穿梭于齊、吳、越、晉之間的外交活動。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吳越春秋》卷五文字基本相合。而據(jù)《德序》和《篇敘》,此篇當(dāng)編次在《內(nèi)經(jīng)九術(shù)》篇之后。
陳成恒相齊簡公,欲增強權(quán)威,獨擅朝政,策劃了伐魯事件。這是子貢這次外交活動的起因。子貢受老師孔子的派遣,出使齊、吳、越、晉等國,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外交才能。大國之間相互抗衡,小國得以保全,即利用吳國制衡齊國,以解魯國之急;又利用晉國牽制吳國,在客觀上幫助了越國,這是其基本的外交方略。為此,他抓住各當(dāng)事人的心態(tài)——陳成恒欲削弱強族專權(quán)齊國、吳王夫差欲北上稱霸又忌憚越國、越王句踐欲立志報仇又懼怕吳國,又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們分析國情,陳述利弊,說得合情合理,使得各當(dāng)事人心甘情愿地按照他預(yù)設(shè)的路線走下去:陳成恒陳兵不動,夫差北上稱霸,越王出兵助吳,晉君備戰(zhàn)爭霸。吳、齊艾陵一戰(zhàn),晉、吳黃池一會,完成了大國制衡、魯國保全的外交使命,同時使弱小的越國贏得了喘息的機(jī)會,為日后攻滅吳國、稱霸諸侯獲得了有利空間。
9.1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①,欲為亂②,憚齊邦鮑、晏③,故徙其兵而伐魯。魯君憂也??鬃踊贾苏匍T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④,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⑤,孔子止之;子路辭出⑥,孔子止之;子貢辭出⑦,孔子遣之。
【注釋】
①陳成恒:即田常,名常(恒),死后謚成子。前387年,其曾孫田和代齊為齊侯,齊國悉歸田氏。齊簡公:齊悼公子,名壬,前484—前481年在位。
②為亂:謀國篡位。
③鮑、晏:鮑氏、晏氏。時有鮑牧、晏圉(齊相晏嬰子)。高、國、鮑、晏四姓,世為齊卿。伐魯事,當(dāng)在前484年。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載,高、國、晏諸族之?dāng)≡邶R晏孺子元年(前489)。時唯鮑氏盛。
④丘:孔子名丘。此自稱。
⑤顏淵(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淵,孔子弟子。辭:請求。
⑥子路(前542—前480):仲氏,名由,亦字季路,孔子弟子。
⑦子貢:見《外傳本事》1.1注⑥。
【譯文】
過去,陳成恒為齊簡公的相國,企圖篡位作亂,但害怕國內(nèi)鮑氏、晏氏等大族,所以派遣軍隊去討伐魯國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魯哀公十分憂愁??鬃右哺械绞謶n慮,就召集弟子學(xué)生對他們說:“諸侯之間有相互攻伐的事我們尚且感到羞恥,魯國是我的祖國,我先人的墳?zāi)苟荚谶@里,現(xiàn)在齊國將要來攻打魯國,怎能沒有一個人出去為國奔走呢?”聽了這話,弟子顏淵挺身而出,請求派他出去,孔子不讓他去;弟子子路要求派他出去,孔子也不讓他去;弟子子貢請求派他出去,孔子便派子貢出使以救魯國。
9.2子貢行之齊,見陳成恒,曰:“夫魯,難伐之邦,而伐之,過矣?!标惓珊阍唬骸棒斨y伐,何也?”子貢曰:“其城薄以卑,池狹而淺①;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有惡聞甲兵之心,此不可與戰(zhàn)。君不如伐吳。吳城高以厚,池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②;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③,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吳?!背珊惴奕蛔魃唬骸白又y,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難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貢對曰:“臣聞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內(nèi)。臣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墮魯以尊臣④,而君之功不與焉。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難矣。且夫上驕則犯⑤,臣驕則爭,是君上于主有卻⑥,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立于齊,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吳。且夫吳明猛以毅而行其令⑦,百姓習(xí)于戰(zhàn)守,將明于法,齊之愚⑧,為禽必矣⑨。今君悉擇四疆之中,出大臣以環(huán)之,黔首外死⑩,大臣內(nèi)空,是君上無強臣之?dāng)常聼o黔首之士,孤立制齊者?,君也?!标惡阍唬骸吧?。雖然,吾兵已在魯之城下,若去而之吳,大臣將有疑我之心,為之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見吳王,使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标惓珊阍S諾,乃行。
【注釋】
①池:護(hù)城河。
②選:精選。
③明:精明能干。
④破魯以廣齊,墮魯以尊臣:墮,同“墮(huī)”,毀壞。廣、尊,均為使動用法。
⑤犯:錢培名札記:“'犯’字疑誤,《史記》作'恣’?!?/p>
⑥卻:通“隙”,嫌隙。
⑦吳明猛以毅而行其令:錢培名《札記》:“句有脫誤,《吳越春秋》作'吳王剛猛以毅’?!卑?,吳,指吳王。明,疑為“剛”之訛。
⑧愚:通“遇”。
⑨禽:同“擒”。
⑩黔首:黎民?!墩f文解字》:“秦謂民為黔首,謂黑色也。周謂之黎民?!?/p>
?孤立制齊者:《史記》作“孤主制齊者”,疑“立”為“主”形近之誤。
【譯文】
子貢出行,首先來到齊國,見到陳成恒,說:“魯國是一個很難攻的國家,但你卻偏偏要去攻伐它,太不明智了吧!”陳成恒問道:“為什么說魯國難攻呢?”子貢回答說:“魯國的城墻又薄又低,城河又狹又淺;魯國的國君愚昧又不講仁義,大臣們虛偽又沒有才能,老百姓一聽到打仗就心里厭煩,這樣的國家是不能跟它開仗的。您還不如去討伐吳國。吳國的城墻又高又厚,城河又寬又深;士兵身上的鎧甲嶄新而且牢固,戰(zhàn)士經(jīng)過精心挑選個個精神煥發(fā);軍中武器精良,弓弩強勁,又選派了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指揮防守,這個國家是很容易攻打的。您不如去討伐吳國?!标惓珊闶謿鈶嵉卣f:“你所說的難攻,正是人家覺得易攻的;而你所說的易攻,卻是人家覺得難攻的!用這種難易顛倒的話來教誨我,是何道理?”子貢回答說:“我聽說,憂患出在國內(nèi)的就去攻打強國,憂患出自國外的就去攻打弱國?,F(xiàn)在您的憂患在國內(nèi)。我聽說您曾經(jīng)可以獲得三次封賞卻三次都沒有成功,是因為朝中有反對您的大臣。現(xiàn)在您如果攻破了魯國就會使齊國的土地得到增廣,使帶兵大臣的威望得到提高,但在其中卻顯示不出您的功勞。您這樣一來,上使得國君更加驕恣,下使得群臣更加放肆,而您自己想成就大事就更加困難了。況且君主驕恣就會暴戾,大臣放肆就會爭權(quán),這樣您上和君主有了嫌隙,下跟群臣不斷紛爭。這樣一來,您在齊國的處境就危如累卵了。所以我說您不如去討伐吳國。況且吳王為人剛強堅毅而令出必行,老百姓熟諳戰(zhàn)斗,將領(lǐng)精通兵法,齊軍跟他們交鋒,一定會吃敗仗?,F(xiàn)在您趕快把國內(nèi)的青壯百姓都征集起來,派出群臣帶著他們?nèi)グ鼑ゴ騾菄鹊綉?zhàn)爭結(jié)束大量百姓死在外面,那些大臣也死的死,傷的傷,失去了往日的強勢,這樣一來,在朝堂上就沒有了與您匹敵的強臣,在朝外也沒有了依附于強臣的民眾勢力,能夠孤立齊君控制齊國的就只有您一個人了?!标惓珊阏f:“說得好!好是好,但是我國的軍隊已經(jīng)在魯國的城外,如果這樣離開魯國到吳國去,大臣們將會對我產(chǎn)生懷疑,怎么辦?”子貢說:“您暫且按兵不動,不要攻城,請讓我去拜見吳王,說服他以援救魯國的名義討伐齊國,您就可以出兵應(yīng)戰(zhàn)。”陳成恒爽快地答應(yīng)了,子貢于是向吳國奔去。
9.3子貢南見吳王,謂吳王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而霸者不強敵;千鈞之重,加銖而移①。今萬乘之齊②,私千乘之魯③,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④。且夫救魯,顯名也;而伐齊,大利也。義在存亡魯,勇在害強齊而威申晉邦者,則王者不疑也?!眳峭踉唬骸半m然,我常與越戰(zhàn)⑤,棲之會稽。夫越君,賢主也,苦身勞力,以夜接日,內(nèi)飾其政⑥,外事諸侯,必將有報我之心。子待吾伐越而還?!弊迂曉唬骸安豢?。夫越之強不下魯⑦,而吳之強不過齊,君以伐越而還,即齊也亦私魯矣。且夫伐小越而畏強齊者不勇,見小利而忘大害者不智,兩者臣無為君取焉。且臣聞之,仁人不困厄,以廣其德;智者不棄時,以舉其功;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君存越勿毀,親四鄰以仁;救暴困齊,威申晉邦以武⑧;救魯,毋絕周室,明諸侯以義。如此,則臣之所見,溢乎負(fù)海⑨,必率九夷而朝⑩,即王業(yè)成矣。且大吳畏小越如此,臣請東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從下吏?,是君實空越,而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子貢。
【注釋】
①千鈞之重,加銖而移: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鈞。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于舊制一兩。此句意思是:齊國之強,若兼并了魯國,則其勢力更強了。
②萬乘(shèng):萬輛戰(zhàn)車。古代四馬駕一車為一乘。
③私:私有。動詞,以……為私,占為己有。
④切:同“竊”,私下。
⑤常:通“嘗”,曾經(jīng)。
⑥飾:整治,整頓。
⑦越之強不下魯:《史記》作“越之勁不過魯”,《吳越春秋》作“夫越之強不過于魯”。按,聯(lián)系下句“而吳之強不過齊”,此“下”當(dāng)是“過”之誤。
⑧救暴困齊,威申晉邦以武:按《史記》作“救魯伐齊,威加晉國”,又其上文有“誅暴齊以服強晉”句,《吳越春秋》作“害暴齊而威強晉”。救,疑為“誅”字之訛。誅,討伐。
⑨負(fù)海:靠海,沿海。
⑩九夷:古稱東部民族為夷,有九種。《后漢書·東夷列傳》云:“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泛指沿海各諸侯國。
?下吏:屬吏。古代一種外交辭令,外臣對所至之國國君的敬稱(“你”的敬避詞),往往以“下吏”“左右”稱呼之。
【譯文】
子貢向南行,到吳國見到吳王夫差,對吳王說:“我聽說,推行王道的人就不會使諸侯列國世系絕滅,推行霸道的人就不會讓匹敵之國勢力強大。千鈞重物,加上微小的東西就會改變它的分量?,F(xiàn)在,有萬乘戰(zhàn)車的齊國,將要吞并有千乘戰(zhàn)車的魯國,進(jìn)而跟吳國爭霸,我心里正替大王您擔(dān)心。況且援救魯國,可以揚名天下;討伐齊國,可以獲得厚利。這種正義的舉動在于能夠保存面臨滅亡的魯國,這種勇武的精神在于能夠削弱強大的齊國,而且威勢震懾晉國,這對于推行王道的您來說是不用置疑的?!眳峭醴虿钫f:“這樣做雖然可以名利雙收,但是我們曾經(jīng)跟越國發(fā)生過戰(zhàn)爭,把他們圍困在會稽山上。越王句踐是個賢明的國君,他節(jié)制物欲,身體力行,刻苦磨礪自己,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對內(nèi)整治國政,對外結(jié)交諸侯,必定念念不忘尋機(jī)向我報復(fù)。您還是等我討平越國回來再說吧?!弊迂曊f:“不能這樣做。越國國力最強也沒有超過魯國,吳國的強大也沒有超過齊國,如果等您討平越國回來,那么齊國也就已經(jīng)兼并了魯國。況且忍心攻打弱小的越國卻害怕攻打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不顧日后的大害,這不是明智的舉措。從這兩方面來說,我認(rèn)為您的想法不可取。而且我聽說,一個有仁義之心的人會救人于艱難困境,來推廣他的恩德;一個具有聰明才智的人會抓住時機(jī),來建立他的功業(yè);一個推行王道的人就不會使諸侯列國世系滅絕,來弘揚他的正義?,F(xiàn)在大王您保存越國不去毀滅它,用仁義的行動來親睦四方鄰國;用武力去討伐強暴的齊國使它陷入窘境,余威可以震懾晉國;拯救魯國,使得周朝宗室的世系不至于滅絕,讓諸侯明白您這是尊奉周室的正義之舉。這樣的話,我將會看到吳國的威望超越沿海,沿海諸侯一定紛紛前來吳國朝貢,到那時大王您稱王天下的事業(yè)就成功了。況且強大的吳國何必如此懼怕小小的越國!您如果心里不踏實,不妨讓我去見見越王,叫他派出精銳的軍隊隨您一同去討伐齊國,這樣您實際上是使越國國內(nèi)力量空虛,而名義上卻可打著率領(lǐng)諸侯討伐暴齊的旗子?!眳峭醴虿盥犃朔浅8吲d,便讓子貢趕快前行。
9.4子貢東見越王,越王聞之,除道郊迎至縣①,身御子貢至舍,而問曰:“此乃僻陋之邦,蠻夷之民也。大夫何索,居然而辱②,乃至于此?”子貢曰:“吊君,故來?!痹酵蹙溘`稽首再拜,曰:“孤聞之,禍與福為鄰,今大夫吊孤,孤之福也,敢遂聞其說?!弊迂曉唬骸俺冀褚妳峭酰嬉跃若敹R。其心申③,其志畏越,曰:'嘗與越戰(zhàn),棲于會稽山上。夫越君,賢主也??嗌韯诹?,以夜接日,內(nèi)飾其政,外事諸侯,必將有報我之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曳驘o報人之心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報人之心而使人知之者,殆也;事未發(fā)而聞?wù)撸R?。三者,舉事之大忌?!痹酵蹙溘`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內(nèi)不自量,與吳人戰(zhàn),軍敗身辱,遺先人恥。遯逃出走④,上棲會稽山,下守溟海⑤,唯魚鱉是見。今大夫不辱而身見之⑥,又出玉聲以教孤,孤賴先人之賜,敢不奉教乎!”
【注釋】
①縣:《周禮·秋官·敘官》鄭玄注:“距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曰縣?!?/p>
②辱:辱臨鄙邦。謙詞,猶屈尊、枉駕。
③申:明白。
④遯:同“遁”,逃。
⑤溟海:大海。
⑥不辱:不以……為恥辱。
【譯文】
子貢向東出發(fā)來見越王,越王句踐聽到這個消息,趕忙派人清掃道路,親自來到郊外迎接,又親自駕車把子貢送到賓館,恭敬地問子貢道:“這里是一個偏僻貧窮的國家,人民野蠻落后。先生有什么事要我?guī)兔?,竟然不遠(yuǎn)千里屈尊來到鄙國?”子貢說:“您將有大禍來臨,所以來向您表示慰問。”越王句踐趕忙叩頭拜謝,說:“我聽說禍與福是相互依存的,今天先生來慰問我,是給我?guī)砀?。我斗膽請您把您知道的講給我聽?!弊迂曊f:“我去見過吳王,告訴他救援魯國、討伐齊國的利益,請他出兵。吳王內(nèi)心很明白伐齊的利益,但他又害怕越國偷襲。他說:'我們曾經(jīng)跟越國發(fā)生過戰(zhàn)爭,把他們圍困在會稽山上。越王句踐是個賢明的國君,他節(jié)制物欲,身體力行,刻苦磨礪自己,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對內(nèi)整治國政,對外結(jié)交諸侯,必定念念不忘尋機(jī)向我報復(fù)。先生還是等我討平越國回來再聽從你的意見?!瘺r且沒有報復(fù)人家的心思,卻使人家懷疑你要報復(fù)他,那太愚笨了;有報復(fù)人家的意圖,卻讓人家知道了,那就危險了;報復(fù)的行動還沒有實施,消息就已經(jīng)泄露出去,那就會招致禍殃。這三種情況是辦大事所最忌諱的?!痹酵蹙溘`又叩頭拜了再拜,說:“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誨,自不量力,與吳國拼戰(zhàn),仗打敗了,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也使先人蒙受了恥辱。突圍出來后,逃到會稽山上,居住在深山老林,活動在茫茫大海,成天跟鳥獸魚鱉打交道?,F(xiàn)在先生不怕遭受怠慢而親自遠(yuǎn)道趕來看望我,又用金玉良言教導(dǎo)我,我如今仰賴先人的保佑得以保存社稷,怎敢不認(rèn)真聽從您的教誨!”
9.5子貢曰:“臣聞之,明主任人不失其能,直士舉賢不容于世①。故臨財分利則使仁,涉危拒難則使勇,用眾治民則使賢,正天下、定諸侯則使圣人。臣竊練下吏之心②,兵強而不并弱③,勢在其上位而行惡令其下者,其君幾乎?臣竊自練可以成功至王者,其唯臣幾乎④?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惜重器⑤,以喜其心;毋惡卑辭,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彼戰(zhàn)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zhàn)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騎士、銳兵弊乎齊,重器、羽旄盡乎晉⑥,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痹酵蹙溘`稽首再拜曰:“昔者吳王分其人民之眾⑦,以殘伐吾邦,殺敗吾民,屠吾百姓,夷吾宗廟,邦為空棘,身為魚鱉餌。今孤之怨吳王,深于骨髓!而孤之事吳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大夫有賜,故孤敢以疑?請遂言之。孤身不安床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好色,耳不聽鐘鼓者,已三年矣。焦唇干嗌⑧,苦心勞力;上事群臣,下養(yǎng)百姓。愿一與吳交天下之兵于中原之野,與吳王整襟交臂而奮⑨;吳越之士,繼跡連死;士民流離,肝腦涂地,此孤之大愿也!如此不可得也。今內(nèi)自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諸侯不能也。孤欲空邦家,措策力⑩,變?nèi)菝?,易名姓,?zhí)箕箒,養(yǎng)牛馬,以臣事之。孤雖要領(lǐng)不屬,手足異處,四支布陳,為鄉(xiāng)邑笑,孤之意出焉?!大夫有賜,是存亡邦而興死人也,孤賴先人之賜,敢不待命乎?”子貢曰:“夫吳王之為人也,貪功名而不知利害?!痹酵鯌V然避位曰?:“在子?!弊迂曉唬骸百n為君觀夫吳王之為人,賢強以恣下?,下不能逆?;數(shù)戰(zhàn)伐,士卒不能忍。太宰嚭為人,智而愚,強而弱?;巧言利辭以內(nèi)其身?,善為偽詐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吏,滅君之臣也。”越王大悅。
子貢去而行,越王送之金百鎰、寶劍一、良馬二?,子貢不受,遂行。
【注釋】
①容:容悅,逢迎取媚。
②臣竊練:我私下推斷。練,熟悉。此可釋為推理。
③并:合。此可釋為匡扶。
④唯:獨,只有。句意為“舍我其誰”。
⑤重器:指車騎之類。
⑥羽旄:古代軍旗的一種。以雉羽、旄牛尾裝飾旗桿,故名。
⑦分:疑為“奮”之音訛。有號召、動員的意思。
⑧嗌(yì):咽喉。
⑨整襟交臂而奮:兩人面對面、手與手格斗。整襟,衣襟相碰。奮,格斗。
⑩措策力:措,置,棄置、放棄。策力,謀劃與武力?!秴窃酱呵铩肪砦遄鳌霸缚諊?,棄群臣”。
?“孤雖”數(shù)句:按,此數(shù)句疑為錯簡,當(dāng)置“與吳王整襟交臂而奮”句下。要領(lǐng)不屬,頭與身不相連屬。即身首異處。支,同“肢”。
?慥(zào):倉促,急忙。
?賢強以恣下:“賢”字不可解,疑為“堅”字之訛。即與前“剛猛以毅”的“剛猛”同義。
?逆:違背。
?智而愚,強而弱:外表聰明,實則愚蠢;表面強壯,實則虛弱。即外強中干。
?內(nèi):同“納”,納入,使進(jìn)入。
?鎰: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譯文】
子貢說:“我聽說:英明的君主使用人才不會不顧他的專長,正直的人推舉能人不會取媚于世俗。所以管理財物分配利益的事就派仁義的人去做;涉足險地抵抗外敵的事就派勇敢的人去做;管理百姓治理國家的事就派賢德的人去做;匡正天下安定諸侯的事就派圣明的人去做。我私下推斷您可能會有這種想法:兵力強盛但不去匡扶弱小,卻憑著強勢對弱勢國家或臣下肆意發(fā)號施令,那樣的君主能成就王霸之業(yè)的有多少呢?我也暗自思忖,可以成功地輔佐某位君主稱王稱霸的,除了我還有幾個呢?現(xiàn)在吳王夫差有討伐齊國的野心,您不要可惜那些寶物,把它們送給吳王以取得他的歡心;不要怕難為情地說些謙恭討好的話,以便在禮節(jié)上尊重、景仰吳王以抬高他的地位,那么吳王就一定會去討伐齊國。如果吳國戰(zhàn)而不勝,就是您的福分;如果吳國打勝了,就一定會帶著剩余的軍隊逼近晉國與晉國爭霸,請讓我北上去見晉國國君,叫他和您共同攻擊吳軍,吳國的勢力就一定能夠削弱了。吳國的騎士、精兵經(jīng)過與齊國的交戰(zhàn)已疲憊不堪,車輛、旌旗在與晉國的交鋒中也喪失殆盡,您就可以在吳國陷入困境的時候制伏它,就一定可以滅亡吳國了。”越王句踐叩頭拜了再拜,說:“過去,吳王夫差動員全國的力量,來殘酷地征伐我國,打敗我的軍隊,屠殺我的百姓,平毀我的宗廟,把我們的國家弄得曠無人煙、荊棘遍地,百姓的身體成為魚鱉的食料?,F(xiàn)在我對吳王夫差的仇恨,深入骨髓!但我又不得不小心侍奉吳王,像兒子害怕父親,弟弟尊敬兄長那樣。這當(dāng)然是我做的表面文章。先生不吝賜教,所以我哪敢懷疑您的來意!請讓我把心意表明了吧。我晚上躺在床上睡不上一個安穩(wěn)覺,最有滋味的東西吃來也不香甜,眼睛沒有心思看美人,耳朵沒有閑空聽音樂,已經(jīng)有三個年頭了。這幾年我即便嘴唇發(fā)焦、喉嚨發(fā)干也不顧,刻苦磨練自己的意志,親自操勞國家大事;在上尊重群臣,認(rèn)真聽取他們的正確意見,在下教養(yǎng)百姓,悉心訓(xùn)練他們的耕戰(zhàn)能力。我正希望現(xiàn)在就傾全國的力量跟吳國軍隊在大平原上干上一仗,與吳王夫差面對面地拼殺。我即使腦袋搬家,手足分離,四肢散滿一地,被國人譏笑,我的那口怨氣也就可以發(fā)泄了。只要看到吳、越兩國的勇士,前赴后繼,哪怕人民流離失所,肝腦涂地,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是這樣的機(jī)會無法得到?,F(xiàn)在我估計我國目前的力量,還不能夠?qū)菄斐蓚?;對外?lián)絡(luò)諸侯各國也還不能做到。我愿意盡我全國的財力物力,暫時放棄我的復(fù)仇計劃,改變自己的容貌,更換自己的姓名,手拿掃帚簸箕,替人喂牛養(yǎng)馬,用臣仆的禮節(jié)來侍奉他們。今有先生賜教,是讓我們這個快要滅亡的國家得以保存,使我們這些行將死亡的人獲得了生機(jī)啊。我仰賴先人的保佑得到您這位救星,敢不聽從您的吩咐嗎?”子貢說:“吳王夫差的為人,只知貪圖一時的功名,但不顧日后的安危。”越王句踐慌忙離開座位,說:“全靠您了?!弊迂曊f:“我替您觀察吳王夫差的為人,他剛愎自用,對臣下恣意妄為,臣下不能有反對意見;又窮兵黷武,士兵們不堪忍受戰(zhàn)爭之苦。太宰伯嚭為人貌似聰明,實則愚蠢;外表剛強,實則虛弱;用花言巧語作為他進(jìn)身的手段,善于弄虛作假來欺騙他的君主;只知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懂得考慮后患,順從君主的錯誤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是一個斷送國家的奸吏、滅亡君主的佞臣?!痹酵趼犃朔浅8吲d。
子貢準(zhǔn)備離開越國啟程回吳,越王句踐送給他黃金百鎰、寶劍一把、良馬二匹作為答謝,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
9.6至吳,報吳王曰:“敬以下吏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乃懼曰:'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內(nèi)不自量,抵罪于縣①。軍敗身辱,遯逃出走,棲于會稽。邦為空棘,身為魚鱉餌。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②。大王之賜,死且不忘,何謀敢慮?’其志甚恐,似將使使者來?!?/p>
子貢至五日,越使果至,曰:“東海役臣孤句踐使使臣種,敢修下吏問于左右③: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內(nèi)不自量,抵罪于縣。軍敗身辱,遯逃出走,棲于會稽。邦為空棘,身為魚鱉餌。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大王之賜,死且不忘。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強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故使越賤臣種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領(lǐng)、屈盧之矛、步光之劍④,以賀軍吏⑤。大王將遂大義,則弊邑雖小,悉擇四疆之中,出卒三千,以從下吏;孤請自被堅執(zhí)銳,以受矢石?!?/p>
吳王大悅,乃召子貢而告之曰:“越使果來,請出卒三千,其君又從之,與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邦,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仁也。君受其弊⑥,許其師,而辭其君。”吳王許諾。
【注釋】
①抵罪于縣:按《史記》《吳越春秋》皆作“抵罪于吳”。抵,觸犯??h,古時稱帝王所居之處,即王畿為縣。因稱天子為縣官。這里尊稱吳王。
②奉俎豆而修祭祀:捧著祭品敬獻(xiàn)給祖宗。奉,通“捧”。俎豆,古代祭祀、宴享的禮器。修,治辦。
③敢修下吏問于左右:意思是冒昧地向您詢求。一種外交辭令。敢,自言冒昧之詞。修下吏,有“備上禮物修好結(jié)交于你”的意思。左右,謙敬詞。不直稱其人,稱左右以示尊敬。
④屈盧之矛、步光之劍:屈盧,《史記·商君列傳》:“屈盧、干將,并古良匠造矛戟者名?!贝擞米髁济拇Q。步光,良劍名。
⑤賀:慰勞,犒勞。
⑥弊:通“幣”。
【譯文】
子貢回到吳國,向吳王夫差報告說:“我嚴(yán)肅地將您的話傳達(dá)給越王句踐,他非常害怕,便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誨,自不量力,冒犯了上國。仗打敗了,自己也失去了臉面,倉皇逃了出來,棲身在會稽山深山老林里。弄得國家曠無人煙,荊棘遍地,自己也差點成為魚鱉的食料。仰賴大王的恩賜,使我能夠捧著俎豆進(jìn)行祭祖典禮。對大王的恩典,我到死也不會忘記,哪里還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看他內(nèi)心十分恐懼,估計不久將會派使者到來?!?/p>
子貢回到吳國的第五天,越國的使臣果然到了吳國。使臣見到吳王說:“東海邊替您當(dāng)差的臣仆句踐派了使者文種,冒昧地通使問好并向大王詢求: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誨,自不量力,冒犯了上國。仗打敗了,自己也失去了臉面,倉皇逃了出來,棲身在會稽山深山老林里。弄得國家曠無人煙,荊棘遍地,自己也差點成為魚鱉的食料。仰賴大王的恩賜,使我能夠捧著俎豆進(jìn)行祭祖典禮。對大王的恩典,我到死也不會忘記?,F(xiàn)在我聽說大王將要為天下伸張正義,討伐強暴,救助弱小,約束強橫的齊國,匡扶周朝的宗室,所以派遣越國小臣文種將先人珍藏的器物——鎧甲二十副和屈盧大矛、步光寶劍獻(xiàn)上,來慰勞將士們。大王將為天下伸張正義,我國即便弱小,也將從國內(nèi)挑選出三千士兵,跟隨您一起出征,并請求讓我身穿盔甲、手拿武器跟戰(zhàn)士們一道參加戰(zhàn)斗。”
吳王非常高興,便召見子貢并告訴他說:“越國的使者果然來了,還請求出兵三千,他們的國君也一起來,跟我一道討伐齊國,這樣可以嗎?”子貢說:“這樣不好。把人家的財物掏空了,把人家的士兵全部征用了,又讓人家的君主跟隨出征,這樣做不仁道。您還是接受他們獻(xiàn)上的禮物,答應(yīng)他們派遣軍隊,但不能答應(yīng)他們的國君跟隨出征的請求。”吳王聽從了子貢的建議。
9.7子貢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yīng)卒①;兵不先辨②,不可以勝敵。今齊吳將戰(zhàn),勝則必以其兵臨晉。”晉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吳,彼戰(zhàn)而不勝,越亂之必矣?!睍x君許諾。子貢去而之魯。
吳王果興九郡之兵③,而與齊大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師,獲七將④。陳兵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⑤。吳、晉爭強⑥,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邦七里而軍陣。吳王聞之,去晉從越⑦。越王迎之,戰(zhàn)于五湖。三戰(zhàn)不勝,城門不守。遂圍王宮,殺夫差而僇其相⑧。伐吳三年,東鄉(xiāng)而霸⑨。故曰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是也。
【注釋】
①卒:同“猝”,急促。此指突發(fā)事件。
②辨:同“辦(辦)”,備辦。
③興九郡之兵:指動員全國的部隊。九,言其多。
④“與齊大戰(zhàn)”數(shù)句:事在公元前484年。
⑤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事在公元前482年夏。黃池,春秋衛(wèi)地,后屬宋。今河南封丘西南。
⑥爭強:爭奪盟主之位。
⑦吳王聞之,去晉從越:時吳王夫差率主力在黃池,聽到國內(nèi)關(guān)于越國襲擊之事,回師南下。從,追逐。
⑧僇:通“戮”。
⑨東鄉(xiāng)而霸:成為東方的霸主。鄉(xiāng),通“向”。
【譯文】
子貢離開吳國到了晉國,對晉定公說:“我聽說,計謀沒有預(yù)先確定,就不能應(yīng)付突發(fā)的情況;軍隊沒有訓(xùn)練好,就不能戰(zhàn)勝敵人?,F(xiàn)在齊國和吳國就要打仗了,吳國如果勝利了,就一定會把它的軍隊移向晉國?!睍x定公大為驚恐,說:“怎么辦呢?”子貢說:“整頓好武器、休整好軍隊等待吳國軍隊的到來。吳國如果打了敗仗,那么越國就一定會乘虛襲擊吳國?!睍x定公聽從了子貢的意見。子貢于是離開晉國回到魯國。
吳王夫差果然動員全國的軍隊討伐齊國,與齊國軍隊在艾陵展開激戰(zhàn),把齊國軍隊打得大敗,俘獲了齊國的七位將領(lǐng)。戰(zhàn)勝后仍然駐軍原地不返回吳國,后來果然在黃池與晉國的軍隊相遇。吳王夫差與晉定公爭奪霸主之位,晉軍發(fā)起攻擊,把吳軍打得大敗。越王句踐聽到這個消息,便率領(lǐng)軍隊渡過錢塘江襲擊吳國,在距離吳都城七里的地方擺開陣勢。吳王聽到越軍襲擊吳國,就放棄與晉國對敵而回師對付越國。越王句踐率軍迎了上去,兩軍激戰(zhàn)在太湖邊。經(jīng)過多次鏖戰(zhàn)吳軍不能取勝,城門也沒守住。越軍便圍住吳王宮殿,殺了吳王夫差,處死了太宰伯嚭。滅吳三年后,越國成為東方霸主。所以說子貢到外面轉(zhuǎn)了一圈,保全了魯國,攪亂了齊國,破滅了吳國,使得晉國強大,越國稱霸。
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
【題解】
與《吳地傳》一樣,這是一篇記述越國歷史和地理的地志。
其歷史的記述要比《吳地傳》詳細(xì),它不僅記述了越國貴族的來源——“越之先君無馀,乃禹之世,別封于越,以守禹?!保扒в杏鄽q而至句踐”,對先祖大禹的“憂民救水”“教民鳥田”及其死后薄葬的功績和精神,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贊美,而且記述了越國句踐時期由兵敗臣吳到滅吳雪恥、“霸關(guān)東”的歷史過程;既有越王的世系,也有秦元王以后秦君的世系;對秦滅六國、秦始皇南巡行程及越地移民情況也作了簡單的記述。
其地理的記述與《吳地傳》也有較多的不同。一是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吳地多湖泊,越地多山地,記述有所側(cè)重。二是《吳地傳》多城池、宮殿、陵墓、交通等基本設(shè)施,而本篇除此以外,更多地記述了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和軍事設(shè)施,還有疆域的變化情況。透過這些,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越王句踐在兵敗臣吳以后,迫于吳國的壓力,在國小民窮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措施:對外努力臣事吳國——獻(xiàn)美女、良材、布帛、山珍;對內(nèi)努力發(fā)展生產(chǎn),生聚教訓(xùn),勵精圖治,富民強國。這是“小越”能夠滅亡“大吳”、稱霸諸侯的基礎(chǔ)。
《記地傳》不僅真實地記錄了這一地區(qū)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也傳達(dá)出這一地區(qū)早期開發(fā)和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信息,為歷來研究者所重視。
10.1昔者,越之先君無馀①,乃禹之世②,別封于越③,以守禹冢④。問:“天地之道,萬物之紀(jì),莫失其本。神農(nóng)嘗百草水土甘苦⑤,黃帝造衣裳⑥,后稷產(chǎn)穡⑦,制器械,人事備矣。疇糞桑麻⑧,播種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田⑨,小大有差,進(jìn)退有行,莫將自使,其故何也?”曰:“禹始也,憂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會稽⑩。及其王也,巡狩大越,見耆老,納詩書,審銓衡?,平斗斛?。因病亡死,葬會稽?。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上無漏泄,下無即水;壇高三尺,土階三等,延袤一畝。尚以為居之者樂,為之者苦,無以報民功,教民鳥田,一盛一衰。當(dāng)禹之時,舜死蒼梧?,象為民田也?。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覆釜者,州土也?,填德也?。禹美而告至焉。禹知時晏歲暮,年加申酉?,求書其下,祠白馬禹井。井者,法也?。以為禹葬以法度(21),不煩人眾?!?/p>
【注釋】
①無馀:禹七世孫,夏后帝少康的兒子。傳說他被封于越地,成為越君的先祖。
②世:后裔。
③別:別子,古代天子、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
④禹冢:大禹陵墓?!妒酚浖狻芬痘视[》曰:“禹冢在山陰縣會稽山上。會稽山本名苗山,在縣南,去縣七里。”
⑤神農(nóng):即神農(nóng)氏。傳說中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一說即炎帝。
⑥黃帝造衣裳:傳說養(yǎng)蠶、舟車、文字、音律、醫(yī)學(xué)、算數(shù)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在黃帝時期。
⑦后稷:見《計倪內(nèi)經(jīng)》5.2注?。穡:收獲谷物。這里指生產(chǎn)谷物。
⑧疇糞:培土施肥。名詞作動詞。
⑨鳥田:說法不一。傳統(tǒng)的說法是鳥耘。愚以為,所謂“象田”“鳥田”,其實可能是井田制以前、或有別于上古中原地區(qū)井田制的土地制度。傳說者往往從“象”“鳥”字面去闡發(fā),既不能得其實,又難以圓其說。傳說禹“東教乎九夷”“教民鳥田”,“教”字包含了夏族征服其他部落之后所實施的法制規(guī)范和禮制教化。
⑩“禹始也”數(shù)句:《史記·夏本紀(jì)》:“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本?,爵位。此為動詞,封爵。
?審:詳查,細(xì)究。有統(tǒng)一、校正的意思。銓衡:衡量輕重的器具。銓,權(quán),俗謂秤砣。衡,秤桿。
?平:均等,公平。有統(tǒng)一義。斗斛:衡量食物容量的器具。斗,口大底小的方形量器。先秦10斗為1斛。
?葬會稽:今浙江紹興南會稽山北麓有禹陵,相傳為禹的葬地。
?舜:見《吳內(nèi)傳》4.5注③。蒼梧:今湖南南部?!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零陵在今湖南寧遠(yuǎn)南。
?象為民田:其義與“鳥為之耘”同。
?覆釜(fǔ):古水名。古九河之一,形如覆釜而得名。也作山名。《吳越春秋》卷六徐天祜注:“《輿地志》:'會稽山有石,狀如覆鬴,謂之覆鬴山。’'鬴’亦作'釜’。”釜,古代一種炊器,斂口,圜底,或有兩耳。覆釜,即側(cè)翻的釜。
?州土:州,揚州,古九州之一。會稽,《禹貢》屬揚州。
?填:通“鎮(zhèn)”,古稱一方的主山為鎮(zhèn)。會稽山為南鎮(zhèn)。
?年加申酉:加,超過。申酉,十二地支的第九、十位。以每支一旬計,則禹當(dāng)時在九十至一百歲之間?!妒酚浖狻芬矢χk曰:“年百歲也。”
?井者,法也:井是一種法度。估計是上古的戶籍制度。井,古制八家為井,說文:“井,八家一井……古者伯益初作井?!本彩且环N土地制度,叫“井田制”,相傳流行于殷周時期。見《孟子·滕文公上》。
?禹葬以法度:從《吳越春秋》所說“葬之后田無改畝”及《淮南子·齊俗訓(xùn)》“禹葬會稽之山,農(nóng)不易其畝(畝,壟,即田中高處,亦即田?。卑粗?,此“法度”除了葬法,還有土地制度。似是禹囑托群臣,在他死后一定要遵守既定的土地制度。
【譯文】
從前,越國的開國君主無馀,是大禹的后代,封在越地為諸侯,來守護(hù)其先祖大禹的陵墓。有人問:“天地有天地的規(guī)律,萬物有萬物的法則,凡事離不開它的根本。神農(nóng)遍嘗百草和水土的甘苦,黃帝制作衣裳,后稷生產(chǎn)糧食,制造器械,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事情都完備了。給桑、麻培土施肥,播種五谷,一定是用手和足??墒俏í毚笤胶I的百姓,有百鳥替他們耘田,大小有等次,進(jìn)退有秩序,沒有誰自行其是,這是什么緣故呢?”回答說:“當(dāng)初大禹憂慮百姓疾苦,奉命治理洪水,來到大越,登上茅山,大會諸侯,論功行賞,給道德高尚的人賞以爵位,給功勞卓著的人封以土地,將茅山更名為會稽山。到他登上王位,又來到大越視察,會見年高有聲望的老人,采集詩歌和文獻(xiàn)典籍,校正秤砣、秤桿之類的衡器,統(tǒng)一斗、斛之類的量器。因為勞累患病而死,葬在會稽山。下葬時用蘆葦作槨,桐木作棺,挖了個七尺深的坑;只求上面不漏水,下面無積水;只筑三尺高的祭壇,墓前也只有三級土筑的臺階,整座墓域只有一畝方圓。這樣簡陋的葬法,還認(rèn)為自己葬在里面會很安樂,而為自己修墓的人卻很辛苦,無法報答他們的功勞,于是教給他們'鳥田’之法,與時盛衰。正像當(dāng)年大禹在世時,舜死在蒼梧,教給老百姓'象田’之法一樣。大禹來到大越也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此地也像'覆釜’。覆釜(會稽)是揚州的寶地,覆釜山(會稽山)是一方的神山,大禹喜愛此地并告訴群臣說他死后要葬在這里。大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來日不多,于是在覆釜山下尋求金簡玉字之書,殺一匹白馬,用白馬血祭祀禹井。井就是一種法度。人們認(rèn)為大禹是按照當(dāng)時的法度下葬的,不去麻煩更多的百姓?!?/p>
10.2無馀初封大越,都秦馀望南①,千有余歲而至句踐。句踐徙治山北,引屬東海②,內(nèi)、外越別封削焉③。句踐伐吳,霸關(guān)東④,從瑯琊起觀臺⑤。臺周七里,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⑥,戈船三百艘⑦。居無幾,躬求賢圣??鬃訌牡茏悠呤?,奉先王雅琴,治禮往奏⑧。句踐乃身被夷之甲⑨,帶步光之劍,杖物盧之矛⑩,出死士三百人,為陣關(guān)下。孔子有頃姚稽到越?。越王曰:“唯唯,夫子何以教之?”孔子對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奉雅琴至大王所??!本溘`喟然嘆曰:“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fēng),去則難從?;銳兵任死?,越之常性也。夫子異則不可。”于是孔子辭,弟子莫能從乎。
【注釋】
①秦馀望:疑為秦望山?!端?jīng)·漸江水注》:“山南有嶕峴,峴里有大城,越王無馀之舊都也?!?/p>
②引屬:延伸。
③內(nèi)、外越別封削焉:《吳越春秋·句踐歸國外傳》:“吳封地百里于越,東至炭瀆,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卑倮镏畠?nèi)為越王句踐封地,稱內(nèi)越。百里之外的越地為外越,分封給別人。削,分割。
④關(guān)東: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亦稱山東。
⑤瑯琊:《外傳本事》作“瑯邪”。見1.3注⑤。
⑥死士:敢于赴死的勇士。
⑦戈船:戰(zhàn)船?!稘h書·武帝紀(jì)》顏師古注引臣瓚曰:“《伍子胥書》有'戈船’,以載干戈,因謂之戈船也。”
⑧“孔子”數(shù)句: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而越滅吳在前473年,在孔子死六年之后。史不可據(jù)。從,使……跟從,帶領(lǐng)。雅琴,古琴的一種?!吨芏Y·春官·笙師》:“笙師掌教……應(yīng)、雅,以教祴樂?!编嵭⒁嵥巨r(nóng)曰:“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p>
⑨被:同“披”。夷之甲:一種用堅獸皮制成的鎧甲?!锻鈧饔泴殑Α纷鳌澳c夷之甲”;《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作“棠之甲”,又《句踐伐吳外傳》作“唐夷之甲”。
⑩杖:執(zhí)持。物盧之矛:《內(nèi)傳陳成恒》和《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作“屈盧之矛”。
?孔子有頃姚稽到越:《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作“孔子有頃到”。疑“姚稽”為衍文。
?五帝三王:見《外傳記范伯》8.1注②。
?奉:通“捧”。
?脆:干脆,直率。
?去:通“驅(qū)”,行進(jìn)。
?銳兵任死:《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作“悅兵敢死”。
【譯文】
無馀剛受封到大越的時候,將都城建在秦馀望山的南邊,經(jīng)歷一千多年到越王句踐以前沒有改變。越王句踐把都城遷到秦馀望山北面,疆域延伸到東海邊,吳王將占領(lǐng)的大越土地分別封賞,形成了內(nèi)越、外越,越國的疆域縮小了。后來越王句踐攻滅了吳國,稱霸東方,在瑯琊建造了一座高臺,高臺的周圍有七里,可以憑高遠(yuǎn)眺,觀望東海。駐有八千名勇士,三百只戰(zhàn)船。過不多久,越王句踐親自張榜尋找賢士圣人??鬃勇牭竭@個消息,就帶著弟子七十人,捧著先王的雅琴,帶著先王的禮樂,準(zhǔn)備吹奏給越王聽,去感化他。越王句踐身上披著用犀牛皮做的鎧甲,腰間佩著步光寶劍,手里握著屈盧大矛,派出三百名勇士,到關(guān)下擺開陣勢迎接孔子一行??鬃右粫簬е茏觼淼皆絿T酵跽f:“哦哦,先生用什么來教誨我呢?”孔子回答說:“我能夠講述五帝三王治國安邦的道理,所以捧著先王的雅琴來到大王這里。”越王句踐喟然嘆息說:“我們越國人性格直率,頭腦簡單,居住在山上,活動在水里;把船當(dāng)作車子,把槳當(dāng)作馬匹;行駛起來像一陣風(fēng),追也追不上;喜歡打仗又不顧生死,這是我們越人的天性。先生與此不同的就沒有必要說?!庇谑强鬃痈孓o而去,眾弟子也沒有一個能留下來跟從越王。
10.3越王夫鐔以上至無馀①,久遠(yuǎn),世不可紀(jì)也。夫鐔子允常②。允常子句踐,大霸稱王,徙瑯琊,都也。句踐子與夷③,時霸。與夷子子翁④,時霸。子翁子不揚⑤,時霸。不揚子無彊⑥,時霸,伐楚,威王滅無彊⑦。無彊子之侯⑧,竊自立為君長。之侯子尊⑨,時君長。尊子親,失眾,楚伐之,走南山⑩。親以上至句踐,凡八君?,都瑯琊二百二十四歲?。無彊以上霸,稱王。之侯以下微弱,稱君長。
【注釋】
①夫鐔:春秋晚期越國國君。
②允常(?—前497):春秋晚期越國國君,越王夫鐔之子,句踐之父。
③與夷(前465—前459):越王句踐子?!秴窃酱呵铩纷鳌芭d夷”,《史記》作“鼫與”,《竹書紀(jì)年》作“鹿郢”。
④子翁:按《吳越春秋》子翁為興夷(與夷)之子,而《史記》則稱子翁為鼫與之孫,不壽之子,是越王子翁之前尚有越王不壽(?—前447)。又《索隱》:“《紀(jì)年》云:'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句立?!敝炀湓谖?7年。是不壽后為朱句,非子翁也。
⑤不揚:《史記》:“王翁卒,子王翳立?!薄吨駮o(jì)年》也作“翳”。在位36年。不揚與翳或是同一人。
⑥無彊(?—前333):《史記》:“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薄端麟[》:“《紀(jì)年》云:'翳三十三年遷于吳,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諸咎弒其君翳,十月粵殺諸咎粵滑,吳人立子錯枝為君。明年,大夫寺區(qū)定粵亂,立無馀之。十二年,寺區(qū)弟忠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蠋卯?!是f子云'越人三弒其君,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樂資云'號曰無顓’。蓋無顓后乃次無彊也,則王之侯即無馀之也?!敝獰o彊之前尚有諸咎粵滑、子錯枝、無馀之(莽安)、無顓等越君名目。
⑦威王滅無彊:時在前334年?!妒酚洝ぴ酵蹙溘`世家》:“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p>
⑧之侯:張覺《吳越春秋校注》認(rèn)為“王子侯”即“子玉”,為無彊之子。按,據(jù)《史記》和《竹書紀(jì)年》,之侯即子搜(無顓)。在位12年。
⑨尊:《吳越春秋》:“彊卒,子玉。玉卒,子尊。尊卒,子親?!弊馂闊o彊之孫,與此異?,F(xiàn)將本書所列越王世系與《吳越春秋》《史記》及《竹書紀(jì)年》對照列表如下,以備參考:
⑩南山:即會稽山地。因在州城之南,故稱“南山”。
?八君:有誤。見前注。
?二百二十四年:年數(shù)有誤。越王句踐都瑯琊在前473年滅吳之后,至楚威王殺無彊在前334年,凡139年。按《竹書紀(jì)年》,越遷都瑯琊在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王翳(不揚)遷都于吳,都瑯琊時間為89年。
【譯文】
越王夫鐔以上直到越王無馀,因為年代久遠(yuǎn),世系無法記述清楚。夫鐔的兒子允常。允常的兒子句踐,大霸稱王,遷都瑯琊。句踐的兒子與夷,當(dāng)時稱霸。與夷的兒子子翁,當(dāng)時稱霸。子翁的兒子不揚,當(dāng)時稱霸。不揚的兒子無彊,當(dāng)時稱霸,他率兵征伐楚國,被楚威王滅掉了。無彊的兒子之侯,私下自立為君長。之侯的兒子尊,當(dāng)時稱為君長。尊的兒子親,失去了國人的支持,楚國派兵征討他,他逃到了會稽山。親以上到句踐,共八位君主,建都瑯琊八十九年。無彊以上稱霸,叫越王;之侯以下國勢微弱,稱為君長。
10.4句踐小城,山陰城也①。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②,陸門四,水門一。今倉庫是其宮臺處也。周六百二十步,柱長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丈六尺③。宮有百戶,高丈二尺五寸。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而滅吳,徙治姑胥臺④。
山陰大城者,范蠡所筑治也,今傳謂之蠡城。陸門三,水門三,決西北,亦有事⑤。到始建國時⑥,蠡城盡。
【注釋】
①句踐小城,山陰城也:小城,越國王城。秦漢后為山陰縣治所在地,故稱山陰城。
②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吳越春秋》作“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以古代三百步為一里計,兩書相差近一里。疑首個“二”字為“三”之誤,當(dāng)以《吳越春秋》為是。
③溜:下屋檐。
④徙治姑胥臺:與遷都瑯琊有矛盾。姑胥臺,見《記吳地傳》3.2注⑤。
⑤決西北,亦有事:《吳越春秋·句踐歸國外傳》:“外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吳也,不敢壅塞。內(nèi)以取吳,故缺西北,而吳不知也?!睕Q,通“缺”。
⑥始建國:西漢末新皇帝王莽年號,公元8—13年。
【譯文】
句踐小城即今之山陰縣城。周長三里二百二十三步,有四座陸門,一座水門。現(xiàn)在的倉庫就是當(dāng)時宮殿的遺址。宮殿周長六百二十步,殿柱長三丈五尺三寸,下屋檐高一丈六尺。宮殿有一百扇門,門高一丈二尺五寸。大城周長二十里七十二步,不修筑北面的城墻。滅掉吳國以后,遷都到原吳國的姑胥臺。
山陰大城是范蠡主持修建的,現(xiàn)在人們稱它為蠡城。有三座陸門,三座水門,沒有修筑西北面的城墻,也是有事因的。到了王莽始建國的時候,山陰大城已經(jīng)毀圮殆盡。
10.5稷山者①,句踐齋戒臺也②。
龜山者③,句踐起怪游臺也。東南司馬門④,因以炤龜⑤。又仰望天氣,觀天怪也⑥。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⑦,周五百三 十二步,今東武里。一曰怪山⑧。怪山者,往古一夜自來,民怪之,故謂怪山。
駕臺⑨,周六百步,今安城里⑩。
離臺?,周五百六十步,今淮陽里丘?。
美人宮?,周五百九十步,陸門二,水門一,今北壇利里丘土城,句踐所習(xí)教美女西施、鄭旦宮臺也?。女出于苧蘿山?,欲獻(xiàn)于吳,自謂東垂僻陋,恐女樸鄙,故近大道居。去縣五里。
樂野者,越之弋獵處,大樂,故謂樂野?。其山上石室,句踐所休謀也?。去縣七里。
中指臺馬丘?,周六百步,今高平里丘。
東郭外南小城者,句踐冰室?,去縣三里。
句踐之出入也,齊于稷山?,往從田里;去從北郭門,炤龜龜山;更駕臺,馳于離丘,游于美人宮;興樂中宿,過歷馬丘,射于樂野之衢;走犬若耶(21),休謀石室;食于冰廚(22),領(lǐng)功銓土(23)。已作昌土臺(24)。藏其形,隱其情。一曰:冰室者,所以備膳羞也。
【注釋】
①稷山:《太平寰宇記》引《郡國志》:“穢山,一名稷山,越王種菜于此?!薄度f歷紹興府志》:“薄父墓,《史記索隱》云:顧氏按,《冢墓記》薄父墓會稽西北山上。今又有《兆域正義》云:《括地志》,檝山在會稽西北三里,一名稷山,唐時山陰縣也?!?/p>
②齋戒:古人在祭祀時沐浴更衣,戒其嗜欲,以示誠敬。
③龜山:一名怪山,亦曰飛來山。為句踐時期的占卜場所。按,龜山有二:一在今紹興城西南約2公里左右南山頭村,有一山,其形如龜,俗呼為龜山。又其狀如印,稱為印山。一在紹興城內(nèi),即今之塔山。
④司馬門:王宮的外門,為掌管軍政的官員駐地。此所言“東南司馬門”,據(jù)《水經(jīng)·漸江水注》,當(dāng)為句踐小城之西門。其位置在龜山之東南。
⑤炤龜:即用龜甲占卜。卜時灼龜甲,視其裂紋以判吉兇。古人每有軍事行動,必預(yù)先占卜。炤,同“照”。
⑥觀天怪:觀察天文星象的變異情況以定吉兇。為古代占星術(shù)。
⑦高四十六丈五尺二寸:高度恐有誤。以漢制4.5尺折合1.06米計,高達(dá)110米,以當(dāng)時越國的建筑水平,還難達(dá)到如此高度。疑“十六”為衍文,實際高度應(yīng)為“四丈五尺二寸”,折合10.6米,為三層樓?!端?jīng)·漸江水注》“越起靈臺于山上,又作三層樓以望云物”可證。
⑧怪:奇怪。這是越國后期移民現(xiàn)象的曲折反映。《水經(jīng)·漸江水注》:“亦云:越王無彊為楚所伐,去瑯邪,止東武,人隨居山下?!?/p>
⑨駕臺:句踐停放車駕之所。今其址未詳。按,置車駕為出入之方便,據(jù)下文“更駕臺,馳于離丘”,應(yīng)與離臺不遠(yuǎn),近大道。
⑩安城里:里名?!秴窃酱呵铩纷鳌榜{臺在于成丘”。今未詳。
?離臺:句踐館賓客之所?!度f歷紹興府志》:“在府城東南二里?!?/p>
?淮陽里:《吳越春秋》徐天祜注:“《越舊經(jīng)》:'淮陽宮在會稽縣東南三里?!薄都翁尽罚骸盎搓柪?,一名淮陽宮……今會稽縣北三里甘滂巷北也?!庇帧搬橄铩保骸案事斗唬扰f云:古甘滂巷是?!卑?,據(jù)《萬歷紹興府志》,甘露坊在靜林坊西南,今西咸歡河北偏。
?美人宮:后稱西施山。今紹興城東迪蕩新城內(nèi)。山在建紹興鋼鐵廠時已平毀。
?西施、鄭旦:越國美女。
?苧蘿山:在浙江諸暨城南。山上今筑有西施殿。
?樂野:越王獵苑?!端?jīng)注》:“湖北有三小山,謂之鹿野山,在縣南六里。按《吳越春秋》,越之麋苑也?!苯窠B興越城區(qū)稽山街道凌家山村一帶,有鹿池山,舊傳越王養(yǎng)鹿于此,因俗呼鹿墅山。今稱六寺山。
?其山上石室,句踐所休謀也:休謀,休息。石室,《水經(jīng)注》:“(樂野)山有石室,言越王所游息處矣?!?/p>
?中指臺:又稱中宿臺,《吳越春秋》徐天祜注:“《越舊經(jīng)》:'中宿臺在會稽縣東七里。’”《乾隆紹興府志》:“臺在高平里,會稽縣東十里?!苯窠B興越城區(qū)皋埠鎮(zhèn)豐光村,原稱高平村。村北原有越營山。
?冰室:見《記吳地傳》3.6注②。
?齊:同“齋”,齋戒。
?若耶:地名。在今浙江紹興平水鎮(zhèn)。有若耶山、若耶溪(今稱平水江)。
?食(sì)于冰廚:食,拿東西給人吃。冰廚,即冰室。意思是獻(xiàn)獵物告祭于祖宗靈前,祭畢,分賞給眾人。《楚辭》王逸注:“人君為政舉事,必告于宗廟,議之于明堂也?!?/p>
?領(lǐng)功銓土:即論功行賞。領(lǐng),領(lǐng)取,接受。銓土,衡量功勞大小賞給土地。此“銓土”應(yīng)是對狩獵“戰(zhàn)利品”的賞賜。
?昌土臺:臺名,未詳。昌土,歌頌土地長養(yǎng)萬物,邦國昌盛美好。
【譯文】
稷山是越王句踐齋戒臺的所在地。
龜山,越王句踐在上面建了一座怪游臺。龜山的東南是小城的司馬門,因此,每有軍事行動就會在龜山上用龜甲進(jìn)行占卜。又在臺上仰望天象,觀察天文星象的變異情況,來預(yù)測吉兇。游臺高四丈五尺二寸,周圍五百三十二步,就在現(xiàn)在的東武里。也有人叫它怪山。這座怪山,說是遠(yuǎn)古時候一天夜里從別處飛來,老百姓覺得非常奇怪,所以叫它怪山。
駕臺周長六百步,在現(xiàn)在安城里。
離臺周長五百六十步,即現(xiàn)在淮陽里土丘地方。
美人宮周圍五百九十步,有二座陸門,一座水門,即現(xiàn)在北壇利里小山的土城,是越王句踐訓(xùn)練美女西施、鄭旦的宮臺。兩個美女出自諸暨的苧蘿山,想要獻(xiàn)給吳王夫差,越王句踐覺得越國地處偏僻狹隘的東海邊,恐怕美女粗俗淺陋,所以叫她們居住在大路邊以增長見識。距離山陰縣治五里。
樂野是越王句踐圍獵的地方,圍獵時很開心,所以叫做樂野。山上有一間石頭壘砌的房子,是越王句踐打獵后休息的地方。距離山陰城七里。
中宿臺馬丘,周圍六百步,即現(xiàn)在的高平里土丘。
東郭門外偏南有一座小城,是當(dāng)年越王句踐祭祀祖先時備辦祭品的地方。距離山陰城三里。
越王句踐的出入行動,往往是先在稷山沐浴齋戒,經(jīng)過田里,從北郭門出去,到龜山灼龜甲占卜;在駕臺更換裝束,快馬跑向離丘,到美人宮督查歌舞訓(xùn)練;再到中宿臺欣賞音樂,然后經(jīng)過馬丘,在樂野的林間小路上射獵;又帶著獵狗到若耶溪邊圍獵,累了到石室休息一會兒;最后將獵物獻(xiàn)祭給祖宗,祭祀完畢,按照功勞大小將獵物分賞給群臣。諸事完畢,建了一座昌土臺。藏起軍事訓(xùn)練的形跡,隱下復(fù)仇雪恥的意圖。另一種說法,冰室是儲備食品的地方。
10.6浦陽者①,句踐軍敗失眾,懣于此。去縣五十里。
夫山者②,句踐絕糧,困也。其山上大冢,句踐庶子冢也③。去縣十五里。
句踐與吳戰(zhàn)于浙江之上,石買為將④。耆老、壯長進(jìn)諫曰:“夫石買,人與為怨,家與為仇,貪而好利,細(xì)人也,無長策。王而用之,國必不遂。”王不聽,遂遣之。石買發(fā)行至浙江上,斬殺無罪,欲專威服軍中,動搖將率⑤,獨專其權(quán)。士眾恐懼,人不自聊。兵法曰:“視民如嬰兒,故可與赴深溪。”士眾魚爛而買不知⑥,尚猶峻法隆刑⑦。子胥獨見可奪之證⑧,變?yōu)槠嬷\,或北或南,夜舉火擊鼓,畫陳詐兵⑨。越師潰墜,政令不行,背叛乖離⑩。還報其王,王殺買,謝其師?,號聲聞吳。吳王恐懼,子胥私喜:“越軍敗矣。胥聞之,狐之將殺,噆唇吸齒?。今越句踐其已敗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笔谷巳雴栔綆熣埥?,子胥不聽。越棲于會稽之山,吳退而圍之?。句踐喟然,用種、蠡計,轉(zhuǎn)死為霸。一人之身,吉兇更至;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萬端,要在得賢。
越棲于會稽日,行成于吳,吳引兵而去。句踐將降,西至浙江,待詔入?yún)?,故有雞鳴墟?。其入辭曰:“亡臣孤句踐,故將士眾,入為臣虜。民可得使,地可得有?!眳峭踉S之。子胥大怒,目若夜光,聲若哮虎:“此越未戰(zhàn)而服,天以賜吳,其逆天乎?臣唯君王急剬之?。”吳王不聽,遂許之浙江是也?。
【注釋】
①浦陽:浦陽江。源于浙江浦江花橋鄉(xiāng)高塘村。古浦陽江,自諸暨進(jìn)入蕭山后,向北流經(jīng)臨浦鎮(zhèn),繼而東北流入錢塘江。后因江潮涌塞,分流向東折入山陰縣錢清鎮(zhèn),再向東南,匯聚蘭溪、若耶溪等水,與曹娥江交匯。明代宣德、成化時,修筑臨浦壩、麻溪壩,開鑿磧堰山,從此浦陽江水從臨浦鎮(zhèn)折向西北,經(jīng)聞家堰直接匯入錢塘江,即為今之浦陽江。時越都在諸暨。
②夫山:失考。張宗祥注:“以去縣十五里正之,此當(dāng)指會稽山而言?!都翁尽罚?會稽山在縣東南十三里?!妒酚洝?敗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于會稽,吳王追而圍之’,正此山也,故云絕糧困也。惟會稽山有茅山、衡山、覆鬴山、苗山、涂山、防山、鎮(zhèn)山、棟山諸異名,無夫山之名。疑有脫誤?!?/p>
③庶子:指嫡長子以外的兒子。
④石買:見《外傳記范伯》8.2注④。
⑤動搖:任意調(diào)動、處置。將率:將領(lǐng)。率,主將,首領(lǐng)?!盾髯印じ粐罚骸皩⒙什荒軇t兵弱?!?/p>
⑥魚爛:像死魚一樣潰爛。指軍心渙散,不可收拾?!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河決不可復(fù)壅,魚爛不可復(fù)全?!彼抉R貞《索隱》:“宋均曰:'言如魚之爛,從內(nèi)而出?!?/p>
⑦峻法隆刑:嚴(yán)法酷刑。峻,嚴(yán)厲。隆,指程度深,殘酷。
⑧證:征象,跡象。
⑨畫陳:是說調(diào)動軍隊,變換陣勢。畫,謀劃。陳,同“陣”,軍陣。
⑩乖離:不和,分離。亦作“乖戾”。
?謝:謝罪。此指做檢討。
?噆(cǎn)唇吸齒:咬著嘴唇和牙齒。噆,咬。吸,通“翕”,收縮,收斂。
?退:張宗祥曰:“'退’疑'追’字之訛?!?/p>
?雞鳴墟:地名。今浙江杭州濱江區(qū)浦沿街道有雞鳴山,或曰即雞鳴墟故址。
?唯:希望。剬:《史記·五帝本紀(jì)》:“依鬼神以剬義?!睆埵毓?jié)《正義》:“剬,古'制’字?!辈脭?,決斷。
?浙江:今之錢塘江。
【譯文】
浦陽江,越王句踐當(dāng)年被吳國軍隊打敗失去眾心,退到這里時憂憤不已。距離山陰縣五十里。
夫山是越王句踐被吳國軍隊圍困的地方,導(dǎo)致糧道斷絕。山上有一座大墓,是句踐小兒子的墳?zāi)?。距離山陰縣十五里。
越王句踐與吳國軍隊在錢塘江邊打仗,任命石買為大將。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有實力的成年人都勸說越王:“石買為人,哪個人跟他接觸就跟哪個人結(jié)怨,哪家跟他來往就跟哪家有仇,貪婪而嗜利如命,是一個典型的小人,根本沒有高明的策略。大王如果任他為將,國家將會毀在他的手里?!痹酵蹙溘`不聽勸告,還是派他去統(tǒng)率軍隊。石買傳令軍隊出發(fā),來到錢塘江畔,濫殺無辜,想用專制手段在軍隊中樹立威勢,隨意調(diào)動、處置將領(lǐng),獨攬大權(quán)。廣大將士心懷恐懼,人人自危,覺得沒有生命保障。兵法上說:“看待民眾像看待嬰兒那樣,民眾就會跟你一道赴湯蹈火?!痹杰娚舷乱衍娦臏o散,不可收拾,但石買卻沒有察覺,仍然用嚴(yán)厲的軍法、殘酷的刑罰對待將士們。這時伍子胥看到了可以打敗越軍奪取勝利的跡象,于是他一改兩軍對陣的戰(zhàn)術(shù),使用出人意料的計謀:調(diào)動軍隊,一會兒出現(xiàn)在北邊,一會兒出現(xiàn)在南邊,深夜點起火把,擂起戰(zhàn)鼓,不斷變換陣勢,設(shè)置疑兵。不久越國軍隊潰亂敗北,軍令無人執(zhí)行,投降的、逃跑的亂作一團(tuán)。有人把情況報告給越王,越王殺了石買,又向?qū)⑹總冏髁藱z討,歡呼之聲傳進(jìn)吳國的軍營。吳王夫差十分恐懼,伍子胥卻暗暗高興:“越國軍隊已經(jīng)敗了。我聽說狐貍將被殺死的時候,就會咬著嘴唇和牙齒發(fā)出嘰嘰的叫聲?,F(xiàn)在越王句踐已經(jīng)敗了,大王請放心,滅亡越國是很容易的了?!迸扇说皆絿姞I去探問,越國軍隊請求投降,伍子胥沒有理睬。越王句踐只得帶著殘兵棲身在會稽山上,吳國軍隊駐扎山下把他們團(tuán)團(tuán)圍住。越王句踐喟然嘆息,采用了文種、范蠡求和存國的策略,終于從滅亡的邊緣轉(zhuǎn)變成為稱雄一方的霸主。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吉兇交替著來到。說明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就在于使用什么樣的大臣;治理國家的道理說一千道一萬,關(guān)鍵在于能得到賢臣的輔佐。
越王句踐棲身在會稽山的時候,向吳王夫差求和,吳王答應(yīng)和議,退兵回國。越王句踐將要去吳國納降,西行到錢塘江邊,等待進(jìn)入?yún)菄脑t書,一直等到次日凌晨雞鳴時分,所以留下了雞鳴墟的地名。他進(jìn)入?yún)菄髮峭醴虿钫f:“亡國賤臣句踐,將率領(lǐng)全體臣民,歸順于您,做您的奴仆。百姓憑您使喚,土地歸您所有?!眳峭踅邮芰司溘`的投降??墒俏樽玉懵牶蟠笈?,眼睛像暗夜里放射出來的光芒,聲音像老虎在咆哮:“越國還沒有交鋒就投降了,這是老天爺要把越國賞賜給吳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我希望大王快下決心?!眳峭醪宦犖樽玉愕膭窀?,答應(yīng)越王的求和并劃定錢塘江為兩國的疆界。
10.7陽城里者①,范蠡城也。西至水路,水門一,陸門二。
北陽里城②,大夫種城也,取土西山以濟(jì)之③。經(jīng)百九 十四步④?;驗槟习并?。
富陽里者,外越賜義也⑥。處里門⑦,美以練塘田⑧。
安城里高庫者⑨,句踐伐吳,禽夫差⑩,以為勝兵?,筑庫高閣之。周二百三十步,今安城里。
故禹宗廟,在小城南門外大城內(nèi)?。禹稷在廟西?,今南里?。
獨山大冢者?,句踐自治以為冢。徙瑯琊,冢不成。去縣九里。
麻林山?,一名多山。句踐欲伐吳,種麻以為弓弦,使齊人守之,越謂齊人“多”,故曰“麻林多”,以防吳?。以山下田封功臣。去縣一十二里。
會稽山上城者?,句踐與吳戰(zhàn),大敗,棲其中。因以下為目魚池?,其利不租。
會稽山北城者?,子胥浮兵以守城是也(21)。
若耶大冢者,句踐所徙葬先君夫鐔冢也,去縣二十五里。
【注釋】
①陽城里:里名。今其址未詳。從下文“山陰故水道,出東郭,從郡陽春亭”看,因城“西至水路”,疑在古若耶溪東岸,今紹興城東?!度f歷紹興府志》:“山陰陽里城,地名陽城里?!?/p>
②北陽里城:今其址未詳。陽里城有二:范蠡之城在南,文種之城在北。
③濟(jì):成。
④經(jīng)百九十四步:《嘉泰會稽志》引《越絕》作“徑百九十四步”,張宗祥校本亦作“徑”。
⑤南安:里名。其地未詳。
⑥義:歸附的義舉。
⑦里門:古制以25家為里,聚族而居,周圍筑有圍墻,建有里門,定時啟閉,所以“里”又稱“閭”,設(shè)里正或里長一人管理里內(nèi)事務(wù)。
⑧美:贊美,表彰獎勵。練塘:地名。今名聯(lián)塘,屬紹興上虞區(qū)東關(guān)鎮(zhèn)。
⑨安城里:見10.5注⑩。
⑩禽:同“擒”。
?勝兵:戰(zhàn)勝敵人的兵器,也包括戰(zhàn)利品。
?故禹宗廟,在小城南門外大城內(nèi):禹宗廟,即禹廟。疑即句踐宗廟。今禹廟在紹興城東南6公里會稽山北麓,禹陵在廟旁。
?禹稷:越國社壇。今其地不可考。
?南里:里名。未詳。
?獨山大冢:疑今紹興城東南九里村之獨山。今稱玉山。
?麻林山:《萬歷紹興府志》:“在府城西南十五里?!薄肚〗B興府志》引《一統(tǒng)志》:“在山陰縣西南十五里。”今未詳。大致位置在今紹興柯橋區(qū)蘭亭鎮(zhèn)(原婁宮)一帶。
?防吳:即“備吳”。是越國復(fù)仇的備戰(zhàn)。
?會稽山上城:方杰主編《越國文化》以為在紹興城南20公里,今紹興柯橋區(qū)平水鎮(zhèn)平陽村,是句踐入?yún)菫橘|(zhì)歸國之前的越國臨時都城。
?目魚池:養(yǎng)魚池。目,通“牧”?!都翁尽贩Q為南池,云:“南池在縣東南二十六里。會稽山池有上下二所,舊經(jīng)云'范蠡養(yǎng)魚于此’……今上坡塘村乃上池?!?/p>
?會稽山北城:《嘉泰會稽志》:“《舊經(jīng)》:'吳王城在會稽縣東一十里,夫差圍句踐于會稽山,伍員筑此城以屯兵?!碑?dāng)在今紹興越城區(qū)皋埠鎮(zhèn)。
?浮兵:屯兵。指暫時的屯兵。
【譯文】
陽城里是當(dāng)年范蠡城所在地。范蠡城往西通向水路,有一座水門,兩座陸門。
北陽里城是大夫文種的城,是取來西山的泥土筑成的。城中的主干道有一百九十四步長。有人稱這里為南安里。
富陽里是賞賜給歸附的外越人居住的地方。為表彰他們的歸義行為,讓他們居住在富陽里的門邊,還用練塘地方的田賞賜給他們。
安城里有一座造得很高的倉庫,當(dāng)年句踐討伐吳國,捉住了吳王夫差,句踐把戰(zhàn)爭中使用的武器作為勝利的象征,建造了一座倉庫珍藏了起來。倉庫周圍二百三十步,在現(xiàn)在的安城里。
原大禹的神廟在句踐小城的南門外、山陰大城之內(nèi)。社稷壇在廟的西邊,現(xiàn)在叫南里。
獨山大墓是越王句踐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因為遷都瑯琊,墓沒有修成。距離山陰縣九里。
麻林山一叫多山。越王句踐要討伐吳國,種植苧麻來制作弓弦,派遣遷入越國的齊國人去看守,越人稱齊人為“多”,所以叫作“麻林多”。這是討伐吳國的備戰(zhàn)。將山下的田賞賜給有功之臣。距離山陰縣十二里。
會稽山上城,是當(dāng)年越王句踐在跟吳國交戰(zhàn)中慘敗,退守會稽山時棲身的地方。在城邊挖了一個養(yǎng)魚池,收獲的魚類專供城中軍隊食用,不另收租稅。
會稽山北城,是當(dāng)年伍子胥為圍困句踐所修筑的臨時屯兵的城。
若耶大墓,是當(dāng)年越王句踐從別處遷葬來的祖父夫鐔的墳?zāi)?。距離山陰縣二十五里。
10.8葛山者①,句踐罷吳②,種葛,使越女織治葛布,獻(xiàn)于吳王夫差。去縣七里。
姑中山者③,越銅官之山也,越人謂之銅姑瀆④。長二百五十步,去縣二十五里。
富中大塘者⑤,句踐治以為義田⑥,為肥饒,謂之富中。去縣二十里二十二步。
犬山者⑦,句踐罷吳,畜犬獵南山白鹿,欲得獻(xiàn)吳,神不可得,故曰犬山。其高為犬亭。去縣二十五里。
白鹿山⑧,在犬山之南,去縣二十九里。
雞山、豕山者⑨,句踐以畜雞豕,將伐吳,以食士也。雞山在錫山南⑩,去縣五十里。豕山在民山西?,去縣六十三里。洹江以來屬越?,疑豕山在馀暨界中?。
練塘者?,句踐時采錫山為炭,稱“炭聚”,載從炭瀆至練塘?,各因事名之。去縣五十里。
【注釋】
①葛山:傳為句踐種葛處。《嘉泰會稽志》云:“葛山,去縣東一十里。”《吳越春秋》徐天祜注:“會稽縣東十里有葛山。”《萬歷紹興府志》:“在府城東十里,射的山北?!苯窠B興城東南十里龍舌咀村之葛山頭,疑為越之葛山。
②罷吳:罷于吳,即被吳王無罪釋放。
③姑中山:越國冶鑄場所。今其址未詳。據(jù)里程估計,當(dāng)在今紹興柯橋區(qū)平水鎮(zhèn)。
④瀆:河溝。
⑤富中大塘:《紹興縣志》:“在紹興東部。東界富盛江,南至?xí)铰?,西臨平水江,北為山陰古水道。面積約5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耕地面積約40平方公里?!碧粒虊?。
⑥義田:公田,即指用于公益的田產(chǎn)。
⑦犬山:俗名狗山,今名吼山,在紹興城東12公里的皋埠鎮(zhèn)吼山村。
⑧白鹿山:在吼山南數(shù)里。山因產(chǎn)白鹿得名。
⑨雞山、豕山:《嘉泰會稽志》:“雞山在縣東南五十里,俗稱雞籠山?!迸c下句“雞山在錫山南”合。豕山,張宗祥注:“豕山,在余暨界中,《名勝志》:'與苧蘿山相對,《越絕書》雞山、豕山,句踐以畜雞豕者,俗訛雞山為金雞?!谙榘福裨谥T暨縣北界?!?/p>
⑩錫山:《嘉泰會稽志》:“在縣東五十里。舊經(jīng)云:越王采錫于此?!薄度f歷紹興府志》:“此山去寶山不遠(yuǎn),意寶山之名或取此?!薄督B興縣志》:“在縣東南攢宮寶山附近?!?/p>
?民山:其地未詳。
??。╤uán)江:即沿江。前文有“許之浙江”語,又說“在余暨界中”,此江當(dāng)為錢塘江。以來:來,當(dāng)為“東”之訛。
?疑豕山在余暨界中:余暨,蕭山(今杭州蕭山區(qū))。秦時屬諸暨,西漢景帝時分諸暨北部為余暨縣,亦稱下諸暨。按,此句為后人注釋語。
?練塘:見10.7注⑧。
?炭瀆:《吳越春秋》:“吳封地百里于越,東至炭瀆。”徐天祜注:“《越舊經(jīng)》:'炭瀆在會稽縣東六十里?!稌尽纷?炭浦’?!?/p>
【譯文】
葛山是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釋放回國后,派人種葛的地方。他叫越國婦女們織好葛布,作為禮物送給吳王夫差。距離山陰縣七里。
姑中山是越國管理銅業(yè)的官署所在地,越國人稱它為銅姑瀆。沿瀆溝長二百五十步。距離山陰縣二十五里。
富中大塘是當(dāng)年越王句踐組織人力開辟出來的公田,因為土地肥沃出產(chǎn)豐饒,所以叫富中。距離山陰縣二十里二十二步。
犬山,當(dāng)年越王句踐被吳王釋放回國后,養(yǎng)犬想獵取南山上的白鹿,獻(xiàn)給吳王夫差。但白鹿十分靈敏,無法捕獲,所以將養(yǎng)犬的山稱為犬山。山上的亭子叫犬亭。距離山陰縣二十五里。
白鹿山在犬山的南邊,距離山陰縣二十九里。
雞山、豬山,越王句踐辟為養(yǎng)雞、養(yǎng)豬的牧場,準(zhǔn)備在討伐吳國的時候,宰給將士們吃。雞山在錫山的南邊,距離山陰縣五十里。豬山在民山的西面,距離山陰縣六十三里。沿錢塘江以東屬于越國的疆土,所以懷疑豬山在馀暨蕭山縣境內(nèi)。
練塘,越王句踐時砍伐錫山上的樹木燒炭,叫做“炭聚”,用船將炭從炭瀆運送到練塘,炭聚、炭瀆、練塘都是以所做的事來取名的。距離山陰縣五十里。
10.9木客大冢者①,句踐父允常冢也。初徙瑯琊②,使樓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為桴③,故曰木客。去縣十五里。一曰句踐伐善材④,文刻獻(xiàn)于吳⑤,故曰木客。
官瀆者⑥,句踐工官也。去縣十四里。
苦竹城者⑦,句踐伐吳還,封范蠡子也。其僻居,徑六十步。因為民治田,塘長千五百三十三步。其冢名土山。范蠡苦勤功篤,故封其子于是,去縣十八里。
北郭外路南溪北城者,句踐筑鼓鐘宮也⑧,去縣七里。其邑為龔錢⑨。
舟室者⑩,句踐船宮也,去縣五十里。
【注釋】
①木客大冢:相傳為越王允常的陵墓。木客,今曰“木柵”,蘭亭鎮(zhèn)里木柵村“印山越國王陵”,或曰即木客大冢?,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②瑯琊:見《外傳本事》1.3注⑤。
③樓船卒:水軍士兵。桴(fú):木筏子。
④善材:良材,優(yōu)質(zhì)木材。
⑤文刻:繪上圖案,刻上花紋。
⑥官瀆:越國管理手工業(yè)的官署?!都翁尽罚骸肮贋^在縣西北一十里?!?/p>
⑦苦竹城:《水經(jīng)·漸江水注》云:“山陰縣有苦竹里,里有舊城,句踐封范蠡子之邑?!薄都翁尽罚骸霸谏疥幙h之西南二十九里。”今蘭亭鎮(zhèn)古筑村疑即其地。
⑧鼓鐘宮:疑即鐘鼓樓?!端?jīng)注》所說之“雷門”或因鼓鐘宮而得名。
⑨龔錢:地名,失傳。
⑩舟室:船宮,船塢。
【譯文】
木客山大墓是句踐父親允常的墳?zāi)?。?dāng)初遷都瑯琊,派出水軍士兵兩千八百人上山砍伐松柏扎成木筏子,所以把這座山叫做木客山。距離山陰縣十五里。另一種說法,是句踐派人到山上砍伐優(yōu)質(zhì)木材,準(zhǔn)備刻上花紋圖案獻(xiàn)給吳王夫差,所以叫木客山。
官瀆是越國手工業(yè)管理處。距離山陰縣十四里。
苦竹城是越王句踐討伐吳國回來后封給范蠡兒子的地方。他的居所偏處一隅,直徑只有六十步。而為老百姓造田,卻修筑了一條長一千五百三十三步的堤壩。他的墳?zāi)姑型辽?。范蠡勞苦功高,所以把他的兒子封在這里。距離山陰縣十八里。
北郭門外道路以南、河以北有一座小城,是越王句踐時建造的鐘鼓樓。距離山陰縣七里。那地方現(xiàn)在叫龔錢里。
舟室是越王句踐的船塢。距離山陰縣五十里。
10.10民西大冢者,句踐客秦伊善炤龜者冢也,因名冢為秦伊山①。
射浦者②,句踐教習(xí)兵處也。今射浦去縣五里。射卒陳音死,葬民西,故曰陳音山③。
種山者④,句踐所葬大夫種也。樓船卒二千人,鈞足羨,葬之三蓬下⑤。種將死,自策⑥:“后有賢者,百年而至,置我三蓬,自章后世⑦?!本溘`葬之,食傳三賢⑧。
巫里⑨,句踐所徙巫為一里,去縣二十五里。其亭祠今為和公群社稷墟⑩。
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縣十三里許。
六山者?,句踐鑄銅,鑄銅不爍?,埋之東阪。其上馬棰?,句踐遣使者取于南社?,徙種六山,飾治為馬棰,獻(xiàn)之吳。去縣三十五里。
江東中巫葬者?,越神巫無杜子孫也。死,句踐于中江而葬之。巫神,欲使覆禍吳人船。去縣三十里。
【注釋】
①“民西大冢”數(shù)句:民西大冢,方士秦伊墓?!都翁尽罚骸白讫敼?,越絕曰:'句踐客秦伊善灼龜者?!纱耸?。而其冢曰秦伊山,未詳。案《十道志》,當(dāng)在龜山下?!苯窠B興城西南約2公里左右南山頭村有一山,其形如龜,俗呼為龜山。又其狀如印,稱為“印山”。疑即秦伊墓所在。
②射浦:一名射瀆?!度f歷紹興府志》:“在府城南五里?!苯衿涞厥Э?。
③“射卒陳音”數(shù)句:陳音,楚國人,善于騎射,為越國騎射教練。陳音山,陳音葬處?!秴窃酱呵铩罚骸瓣愐羲溃酵鮽嵊趪?,號其葬所曰陳音山?!薄度f歷紹興府志》:“陳音山,在府城西南四里許。”按:據(jù)“民西”地名,應(yīng)與秦伊墓鄰近。在今紹興鑒湖鎮(zhèn)南山頭村一帶。
④種山:相傳為越大夫文種葬所,因以為名?;蛟患磁P龍山(府山),山北有文種墓。
⑤“樓船卒”數(shù)句:樓船卒,見10.9注③。鈞足羨,《吳越春秋》:“越王葬種于國之西山,樓船之卒三千余人,造鼎足之羨,或入三峰之下?!扁x足即鼎足。羨,墓道。三蓬,地名。一說三座山峰。
⑥策:用蓍草占卜。
⑦章:表彰,顯揚。
⑧食:俸祿,此指祭祀。傳:傳布,流傳?!抖Y記·祭統(tǒng)》:“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比t:疑即范蠡、文種、計倪。
⑨巫里:地名。巫里與巫山當(dāng)相去不遠(yuǎn),疑在今越城區(qū)斗門鎮(zhèn)境內(nèi)。
⑩和公群社稷墟:和公群,今未詳。疑“和公”為“公和”二字倒,“公和”二字或為“會稽”二字之訛,“群”為“郡”之訛。社稷墟,社壇遺址。
?巫山:一名梅山,即今紹興城北郊的梅山。海拔79.6米。為越國巫覡活動及死葬之處。
?越(piān):越國掌巫之官。
?六山:《萬歷紹興府志》:“在府城東北二十里。高廣尋丈,壘列澤中……唐天寶六年,改為句踐山。今上有六山鋪?!?/p>
?句踐鑄銅,鑄銅不爍:按,《嘉泰會稽志》卷九“六山”條引《越絕書》作“句踐鑄劍,銅不鑠”,從文義看,應(yīng)以《會稽志》所引為是。爍,通“鑠”,熔化金屬。
?馬棰(chuí):馬鞭。棰,鞭子。
?南社:社,土地神,此指祀土地神之所。其址未詳?!对崎T志略·古跡》:“盤古社木,在云門古剎坊之前,有木數(shù)株,其大數(shù)圍,枝葉蒙茸,遮蔽天日,意是晉唐間物也。其下為盤古皇社地,壇而不屋?!币蔀槟仙邕z址。
?江東中:江,指浦陽江(錢清江),后文“中江”可釋為兩江(錢清江和曹娥江)之間。神巫無杜葬所疑在今斗門鎮(zhèn)三江村一帶。
【譯文】
民西大墓是越王句踐請來的擅長占卜的陰陽先生秦伊的墳?zāi)?,后人便稱它為秦伊山。
射浦是越王句踐訓(xùn)練士兵騎射的地方?,F(xiàn)在的射浦距離山陰縣五里。騎射教練陳音死后,埋葬在民西,人們因此稱其為陳音山。
種山是越王句踐埋葬大夫文種的地方。當(dāng)時動用了水軍士兵二千人,挖了像鼎足似的三條墓道,把文種葬在三蓬下面。文種將死時,自己卜了一卦,說:“今后一百年,有賢人到來;把我葬在三蓬下,自然會揚名后世?!痹酵蹙溘`果然把他葬在此地,并把他作為三位賢臣之一,按時祭祀,宣揚其功績。
巫里,是越王句踐把巫覡集中遷到一個地方居住,形成的一個村落。距離山陰縣二十五里。那里原來的亭臺祠廟現(xiàn)在是會稽郡社稷壇遺址。
巫山是越國管理巫覡的官員死后所葬之山。距離山陰縣十三里左右。
六山是越王句踐鑄劍的地方,有些銅塊沒有熔化,工匠們就把這些沒有熔化的銅塊埋在東山坡。山上出產(chǎn)竹制馬鞭,是句踐派人把竹子從南社移種到六山的,把竹子做成馬鞭,獻(xiàn)給吳王夫差。距離山陰縣三十五里。
浦陽江以東、曹娥江以西的中間地帶,有一塊巫師的葬地,所葬的是越國大巫師無杜的子孫。無杜子孫死后,句踐把他們葬在兩江的中間。巫師神通廣大,句踐把他們葬在這里是想讓他們顛覆吳國軍隊的船只。距離山陰縣三十里。
10.11石塘者①,越所害軍船也②。塘廣六十五步,長三百五十三步。去縣四十里。
防塢者③,越所以遏吳軍也④。去縣四十里。
杭塢者⑤,句踐杭也。二百石長⑥,買卒七士人⑦。度之會夷⑧。去縣四十里。
涂山者⑨,禹所取妻之山也,去縣五十里。
朱馀者⑩,越鹽官也。越人謂鹽曰“馀”。去縣三十五里。
句踐已滅吳,使吳人筑吳塘?,東西千步,名辟首。后因以為名曰塘。
獨婦山者?,句踐將伐吳,徙寡婦致獨山上,以為死士示?,得專一也。去縣四十里。后說之者,蓋句踐所以游軍士也。
馬嗥者?,吳伐越,道逢大風(fēng),車敗馬失,騎士墮死,匹馬啼嗥,事見吳矣?。
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謂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軍所置也。
【注釋】
①石塘:石塊砌筑的堤壩。
②害:通“轄”,管轄,管理。
③防塢:越國水上軍事設(shè)施,如柵欄、木樁之類。
④遏:阻擋。
⑤杭塢:為句踐軍船出入的港灣。杭,同“航”。塢,泊船的港灣,即今之船塢。
⑥二百石:“石”疑為“步”之訛。
⑦買卒:疑為“舟卒”(前稱“樓船卒”)。七士人:疑為“七十人”之訛。
⑧度:通“渡”。之:到。會夷:見3.4注?。
⑨涂山:傳為禹娶妻處。涂,亦作“涂”“嵞”?!秴窃酱呵铩沸焯祆镒ⅲ骸啊稌尽罚?涂山在山陰縣西北四十五里?!被蛘f城西北四十五里安昌鎮(zhèn)之西扆山即涂山。按,《萬歷紹興府志》,涂山、西馀山(即西扆山)為兩座山。
⑩朱馀:越國鹽務(wù)所在地。今紹興城北35里有朱儲村,疑即越國濱海鹽場。陳橋驛認(rèn)為“朱儲”即《越絕書》的“朱馀”,為於越鹽官所在。
?吳塘:為一土筑攔蓄堤壩。在今紹興柯橋鎮(zhèn)湖塘。
?獨婦山:《嘉泰會稽志》:“蜀阜山,在縣北三十五里……《十道志》云:句踐以寡婦居此,令軍人游焉,一名獨婦山?!薄度f歷紹興府志》:“在府城西北四十五里?!?/p>
?死士:見10.2注⑥。
?馬嗥:張宗祥注:“《名勝志》:馬嗥城在海鹽縣治東南三百步?!?/p>
?事見吳矣:錢培名曰:“'事見吳史’,'史’原誤'矣’,依《漢魏叢書》《逸史》本改?!睒纷嬷\校:“'矣’,吳本作'史’。”
?敦:通“屯”,屯駐,駐扎。
?固陵:后作“西陵”。今杭州蕭山區(qū)西興鎮(zhèn)西北鐵嶺關(guān)即固陵城遺址。
【譯文】
石塘是越國停泊軍船的港灣。寬六十五步,長三百五十三步。距離山陰縣四十里。
防塢是越國用來遏止吳國軍船前進(jìn)的設(shè)施。距離山陰縣四十里。
杭塢是越國軍船出入的航道。航道長二百步,派了七十個水兵管理。這條航道一直通向杭州灣。距離山陰縣四十里。
涂山是大禹娶妻之山。距離山陰縣五十里。
朱馀是越國管理鹽務(wù)的官衙所在地。越國人把鹽叫做“馀”。距離山陰縣三十五里。
句踐滅亡吳國以后,派吳國人修筑吳塘,壩從東到西長一千步,初名叫辟首。因為是吳國人所筑,所以后人還是叫它吳塘。
獨婦山,是越王句踐將要討伐吳國的時候,把寡婦們集中遷到一座孤山上居住,使勇士們看了放心,能專心一意地去打仗。距離山陰縣四十里。后來有人說,這是越王句踐在戰(zhàn)前讓軍士們游玩享受的地方。
馬嗥的來歷:當(dāng)年吳王夫差討伐越國,行進(jìn)的時候遇上狂風(fēng),車子被掀翻,馬匹跑散,騎士墜馬而死,有一匹馬在高處昂頭哀嚎。事見前面對吳國史事的敘述。
錢塘江以南、大路以西有一座城,是范蠡當(dāng)年屯兵的城。沿山筑城,堅固而便于防守,因此叫固陵。之所以堅固而便于防守,是因為那里還布防大量的軍船和士兵。
10.12山陰古故陸道,出東郭,隨直瀆陽春亭①。山陰故水道,出東郭,從郡陽春亭。去縣五十里。
語兒鄉(xiāng),故越界,名曰就李②。吳強越地以為戰(zhàn)地③,至于柴辟亭④。
女陽亭者⑤,句踐入官于吳⑥,夫人從,道產(chǎn)女此亭,養(yǎng)于李鄉(xiāng)⑦。句踐勝吳,更名女陽,更就李為語兒鄉(xiāng)。
吳王夫差伐越,有其邦,句踐服為臣。三年,吳王復(fù)還封句踐于越,東西百里,北鄉(xiāng)臣事吳⑧,東為右,西為左。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寫干⑨。覲鄉(xiāng)北有武原⑩。武原,今海鹽?。姑末,今大末。寫干,今屬豫章?。
自無馀初封于越以來,傳聞越王子孫,在丹陽皋鄉(xiāng)?,更姓梅,梅里是也。
【注釋】
①直瀆:山陰(今浙江紹興)古陸道和古水道的起點。在紹興城東,具體位置失考。疑即今之直落江。疑若邪溪古道至此直北出斗門,故稱直瀆。陽春亭:失考。或與陽城里、陽里城、淮陽里地名有關(guān)。
②“語兒鄉(xiāng)”數(shù)句:語兒鄉(xiāng)、就李:見3.5注②。張宗祥注:“語兒鄉(xiāng)即就李,《公羊傳》作醉李;《史記》作檇李。杜預(yù)曰:'今吳郡嘉興縣南有檇李城,即其地也?!逗胫渭闻d志》:'在相鄉(xiāng)濮院西?!г杭垂艡d李墟也,其地有范蠡塢。”
③強:強占,侵占。
④柴辟亭:見3.5注②。張宗祥注:“吳越相爭,吳筑石門以拒敵,在今崇德縣北二十里。此柴辟亭,當(dāng)在崇德縣界?!卑矗绲驴h,今浙江桐鄉(xiāng)西南崇德鎮(zhèn)。
⑤女陽亭:張宗祥注:“《秀水縣志》:學(xué)繡堰,在縣西九里,河塘上有塔,塔東有女陽亭,后改為種玉亭?!卑?,秀水縣,今浙江嘉興。
⑥入官于吳:即“入宦于吳”。
⑦李鄉(xiāng):即就李鄉(xiāng)。
⑧北鄉(xiāng):北向。鄉(xiāng),通“向”。此指城池坐南朝北。
⑨姑末:一作“姑蔑”“姑妹”。今浙江龍游北。寫干:今江西余干。
⑩覲鄉(xiāng):覲,今作“鄞”。今浙江寧波。
?海鹽:今浙江海鹽。
?豫章:今江西南昌。
?丹陽: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皋鄉(xiāng):今安徽六安。相傳為皋陶所居,現(xiàn)縣境有皋陶墓及祠。
【譯文】
山陰縣古代原來的陸路通道,從東郭門出來,經(jīng)直瀆陽春亭。山陰縣原來的水路通道,也從東郭門出來,經(jīng)過會稽郡的陽春亭。距離山陰縣五十里。
語兒鄉(xiāng)是原來越國的北疆,名叫就李。吳國侵占越國的土地作為戰(zhàn)場,一直到柴辟亭。
女陽亭,當(dāng)年越王句踐去吳國服勞役,夫人跟從,走到這座亭子時生下了一個女兒,寄養(yǎng)在就李鄉(xiāng)。句踐滅亡吳國以后,就把亭名改為女陽亭,把就李鄉(xiāng)改為語兒鄉(xiāng)。
吳王夫差討伐越國,占領(lǐng)了越國的土地,越王句踐作為奴仆到吳宮服役。三年后,吳王夫差再把句踐封回越國,給了他從東到西一百里土地,北向稱臣侍奉吳國,以東為右,以西為左。大越原來的疆界,西至錢塘江一直到就李,南到姑末、寫干,東至覲鄉(xiāng),北到武原鄉(xiāng)。武原鄉(xiāng)就是現(xiàn)在的海鹽縣。姑末就是現(xiàn)在的大末縣。寫干現(xiàn)在屬于豫章郡。
自從無馀初封越地以來,傳說越王的子孫,有遷居丹陽郡皋鄉(xiāng)的,后來改姓梅,皋鄉(xiāng)的梅里就是因此命名的。
10.13自秦以來,至秦元王不絕年①。元王立二十年②;平王立二十三年③;惠文王立二十七年④;武王立四年⑤;昭襄王亦立五十六年⑥,而滅周赧王,周絕于此⑦;孝文王立一年⑧;莊襄王更號太上皇帝⑨,立三年;秦始皇帝立三十七年⑩,號曰趙政?,政,趙外孫;胡亥立二年?;子嬰立六月?。秦元王至子嬰,凡十王,百七十歲?。漢高帝滅之。治咸陽?,壹天下?。
【注釋】
①自秦以來,至秦元王不絕年:秦元王,秦自嬴駟(惠文王)始稱王,此元王或是秦稱王之后追謚。絕,樂祖謀校:“錢培名《札記》疑'絕’當(dāng)作'紀(jì)’。”按,據(jù)《史記》記載,秦自襄公救周,周始命為諸侯,至秦孝公,歷二十七君,世系清楚。
②元王立二十年:按《史記·秦本紀(jì)》,元王當(dāng)為秦獻(xiàn)公(名師隰,前384—前362年在位)。立,在位。
③平王立二十三年:按《史記·秦本紀(jì)》,平王當(dāng)為秦孝公(名渠梁,前361—前338年在位)。
④惠文王:名駟,前337—前311年在位。
⑤武王:名蕩,前310—前307年在位。
⑥昭襄王:名稷,武王弟,前306—前251年在位。
⑦滅周赧王,周絕于此: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滅周,此后史家遂以秦王紀(jì)年。周赧王,名延,周朝末代天子,前314—前256年在位。絕,亡。指世系斷絕。
⑧孝文王:名柱,繼位一年(前250)即去世。
⑨莊襄王:名子楚,前249—前247年在位?!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莊襄王為秦質(zhì)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p>
⑩秦始皇帝:見《記吳地傳》3.3注⑦。
?號曰趙政:《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鼻厥蓟实勰笧橼w國豪家女,因稱趙姬。始皇初隨母姓。
?胡亥:秦二世皇帝。于前210年7月繼位,前207年8月被趙高殺害。
?子嬰:趙高殺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嬰,貶號為秦王。前207年10月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亡。
?百七十歲:實178年。
?咸陽:秦都城。今陜西咸陽。
?壹:統(tǒng)一。
【譯文】
秦從立國以來到秦元王,世系延續(xù)不絕。元王在位二十年;平王在位二十三年;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武王在位四年;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滅掉了周赧王,周王朝統(tǒng)治從此結(jié)束;秦孝文王在位一年;莊襄王在位三年改稱太上皇;秦始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他的名字叫趙政,因為他是趙國人的外孫;胡亥在位二年;子嬰在位六個月。從秦元王到秦王子嬰,共十位王,歷一百七十年。漢高帝滅掉了秦朝。建都在咸陽,天下歸于一統(tǒng)。
10.14政使將魏舍、內(nèi)史教攻韓,得韓王安①。政使將王賁攻魏,得魏王歇②。政使將王涉攻趙,得趙王尚③。政使將王賁攻楚,得楚王成④。政使將史敖攻燕,得燕王喜⑤。政使將王涉攻齊,得齊王建⑥。政更號為秦始皇帝⑦,以其三十七年,東游之會稽⑧。道度牛渚⑨,奏東安(東安,今富春⑩),丹陽?,溧陽?,鄣故?,馀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取錢塘浙江“岑石”?。石長丈四尺,南北面廣六尺,東面廣四尺,西面廣尺六寸,刻丈六于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縣二十一里。是時,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因徙天下有罪適吏民(21),置海南故大越處,以備東海外越(22)。乃更名大越曰山陰。已去,奏諸暨、錢塘,因奏吳(23)。上姑蘇臺,則治射防于宅亭、賈亭北(24)。年至靈(25),不射,去,奏曲阿、句容(26),度牛渚,西到咸陽,崩。
【注釋】
①政使將魏舍、內(nèi)史教攻韓,得韓王安:事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十七年,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皟?nèi)史教”《史記》作“內(nèi)史騰”,無魏舍。
②政使將王賁攻魏,得魏王歇:事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魏王歇,《史記》作“魏王假”。王賁,戰(zhàn)國末年秦將,頻陽(陜西富平東北)人。秦將王翦子。封通武侯。
③政使將王涉攻趙,得趙王尚:事在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巴跎妗薄妒酚洝纷鳌巴豸濉保弧摆w王尚”《史記索隱》作“趙王遷”。王翦,戰(zhàn)國末秦將,王賁父。封武城侯。
④政使將王賁攻楚,得楚王成:事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巴踬S”《史記》作“王翦”。楚亡有二說:一說為前224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軍,虜楚王負(fù)芻,楚亡。一說為前223年,王翦、蒙武破楚軍,昌平君死,楚亡。今從后說?!俺醭伞被驗椤安骄薄?/p>
⑤政使將史敖攻燕,得燕王喜:事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史敖”《史記》作“王賁”。
⑥政使將王涉攻齊,得齊王建:事在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王涉”《史記》作“王賁”。
⑦政更號為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始,由“秦王政”紀(jì)年改為“秦始皇帝”紀(jì)年。
⑧三十七年,東游之會稽:《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p>
⑨牛渚: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采石磯。
⑩富春:今浙江富陽。三國吳黃武五年在富陽縣設(shè)東安郡,七年廢。今富陽西有東安鎮(zhèn)。
?丹陽:見10.12注?。
?溧陽:今江蘇溧陽西北舊縣村市。
?鄣故:當(dāng)為“故鄣”。見3.19注①。
?馀杭:秦置縣,治所在今杭州馀杭區(qū)西南南苕溪南岸。軻亭:今未詳。
?槿頭:地名,今失考。以秦始皇所行路線看,當(dāng)在錢塘江西岸富陽與杭州之間。
?諸暨、大越:即今浙江諸暨、紹興越城區(qū)和柯橋區(qū)。
?都亭:秦漢時,鄉(xiāng)村每十里設(shè)一亭,置亭長以掌治安、民事及客旅往來。城內(nèi)及城廂也設(shè)有此職,稱“都亭”。紹興城內(nèi)原有都亭橋(今魯迅中路與新建南路交匯處),《嘉泰會稽志》:“《越絕》云,秦始皇……舍都亭。都亭之名始此。”
?錢塘浙江“岑石”:見3.18注④⑩。
?刻丈六于越東山上:錢培名曰:“原本'文’'立’二字作'丈六’,'棟’作'東’,并誤?!稌n》作'刻立于大越棟山上’,疑《書鈔》脫'文’字,此脫'大’字,或此'文’字即'大’字之訛,又錯簡在'立’字上耳?!端?jīng)·漸江水注》:會稽山又曰棟山,《越絕》云:棟,猶鎮(zhèn)也。今本《越絕》無此句,疑當(dāng)在此。'棟’字與《書鈔》合,作'東’非也。今并據(jù)改?!卑矗瑱z之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七《雜紀(jì)》“秦刻岑石”條作“刻文立于越東山上”。錢校不誤。又按,棟山,《嘉泰會稽志》、寶慶《會稽續(xù)志》皆誤作“東山”,疑為從音誤。會稽山有“南山”之稱,而無“東山”之名。以“棟”為是?!端?jīng)注》引《越絕》云“棟,猶鎮(zhèn)也”,說明《越絕》本作“棟”。棟山,即會稽山。為揚州之鎮(zhèn)山。今紹興會稽山北麓有南鎮(zhèn)廟遺址。
?置:安置。伊、攻□:查史籍無伊、攻□地名?!队泤堑貍鳌罚骸盀醭獭⑩藕?、黝、歙、無湖、石城縣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币伞耙痢奔础镑睿穑?,今安徽黟縣;“攻□”或即“攻吳”,烏程(今浙江湖州)春秋屬吳,疑即“攻□”。
(21)有罪適(zhé)吏民:有罪而該被遣戍的官吏和平民。適,通“謫”。
(22)東海外越:此外越當(dāng)指今浙江沿海島嶼上的越民。
(23)吳:今江蘇蘇州。
(24)治射防于宅亭、賈亭北:在宅亭、賈亭以北修筑射箭用的靶場。防,堤防。此指筑堤以作屏障。
(25)年至靈:年底到靈,即在靈過年。靈,地名,疑即今江蘇蘇州西南靈巖山。山上有吳館娃宮遺址。
(26)曲阿:今江蘇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
【譯文】
秦王政派大將魏舍、內(nèi)史教攻滅韓國,俘獲了韓王安。秦王政派大將王賁攻滅魏國,俘獲了魏王歇。秦王政派大將王涉攻滅趙國,俘獲了趙王尚。秦王政派大將王賁攻滅楚國,俘獲了楚王成。秦王政派大將史敖攻滅燕國,俘獲了燕王喜。秦王政派大將王涉攻滅齊國,俘獲了齊王建。滅亡六國后秦王政改稱號為秦始皇帝。秦始皇帝三十七年,東巡來到會稽。他渡過長江到牛渚,經(jīng)過東安(東安,現(xiàn)在叫富春)、丹陽、溧陽、故鄣,從馀杭軻亭南邊轉(zhuǎn)東進(jìn)入槿頭,渡過錢塘江來到諸暨、大越。在正月甲戌日到達(dá)大越,留宿在都亭。他派人從錢塘江邊取來一塊高而大的石料,石料長一丈四尺,南面、北面均寬六尺,東面寬四尺,西面寬一尺六寸,刻上文字立于大越的會稽山上。上山的道路曲曲折折,距離山陰縣二十一里。當(dāng)時還把大越的百姓分別遷徙到馀杭、伊、攻□、故鄣等地,而把天下有罪要發(fā)配的官吏和百姓遷徙到錢塘江以南原大越的地方,用來防備東海外越人的反抗,并把大越改名為山陰。事情完畢后離開大越,經(jīng)諸暨縣、錢塘縣,來到吳縣,登上姑蘇臺,在宅亭、賈亭的北端修建了一個射臺。在靈巖山過了年后,沒有去射箭就離開了。經(jīng)曲阿、句容,從牛渚渡江,一路向西到咸陽,便去世了。
越絕外傳計倪第十一
【題解】
現(xiàn)存《越絕書》的十九篇文章,集中寫計倪的就有兩篇,可見計倪其人在越國復(fù)興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計倪內(nèi)經(jīng)》和本篇所述各有側(cè)重。《計倪內(nèi)經(jīng)》是計倪向越王獻(xiàn)上如何發(fā)展經(jīng)濟(jì)、富民強國之策,是經(jīng)濟(jì)問題;本篇講的則是治國用人之策,涉及的是政治問題。計倪從治國安邦的理念出發(fā),提出用人的原則、選人的標(biāo)準(zhǔn)、方法等見解,批評越王“置臣而不尊,使賢而不用”的錯誤做法,并勸導(dǎo)越王做出表率,“抑威權(quán)勢”,謙遜地對待別人?!爸?jǐn)選左右”“明主用人,不由所從,不問其先,說取一焉”的用人觀,仍然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最后的三段文字,似與本篇無關(guān),疑為錯簡,或另有篇目失題。
11.1昔者,越王句踐近侵于強吳,遠(yuǎn)媿于諸侯①,兵革散空②,國且滅亡③,乃脅諸臣而與之盟④:“吾欲伐吳,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無對。王曰:“夫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見而難使也⑤?”
計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舉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見難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蓖踉唬骸昂沃^也?”計倪對曰:“夫官位財幣,王之所輕;死者,是士之所重也。王愛所輕,責(zé)士所重⑥,豈不艱哉?”
王自揖,進(jìn)計倪而問焉。
【注釋】
①媿:慚愧。
②兵革:兵器衣甲。革,皮制的鎧甲。
③且:將要。
④脅:匯集,匯合。盟:盟誓,這里當(dāng)指合謀、商量。
⑤見:同“現(xiàn)”。
⑥責(zé):責(zé)求,要求。
【譯文】
從前,越王句踐被強鄰吳國所侵略,使他在諸侯面前丟盡了臉面,武器裝備損失殆盡,國家到了滅亡的邊緣。于是他召集群臣跟他們一起商量道:“我想討伐吳國,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群臣靜默無語。越王句踐說:“君主有了憂患,做臣子的就應(yīng)該感到恥辱;君主受到了屈辱,做臣子的就應(yīng)該勇于獻(xiàn)身。眾大夫為什么平時表現(xiàn)自己這么容易,臨到差遣辦事時卻如此艱難呢?”
計倪當(dāng)時官位低,年紀(jì)小,座位也在最后面,他見大家都不說話便抬起頭且站了起來,說:“恐怕不對吧!并非眾大夫平時表現(xiàn)自己容易、臨到差遣辦事時卻艱難,而是大王不懂得怎樣任用大家啊?!痹酵蹙溘`說:“這怎么說呢?”計倪回答說:“官位和財帛在大王那里是很輕賤的東西,而生命卻是人們最為寶貴的東西。大王愛惜那些輕賤的東西,卻要求大家把最為寶貴的生命奉獻(xiàn)出來,這豈不是太難了嗎?”
越王句踐連忙作揖道謝,叫計倪坐到前面去向他討教。
11.2計倪對曰:“夫仁義者,治之門;士民者,君之根本也。闿門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謹(jǐn)選左右。左右選,則孔主日益上;不選,則孔主日益下①。二者貴質(zhì)浸之漸也。愿君王公選于眾,精煉左右,非君子至誠之士,無與居家,使邪僻之氣無漸以生。仁義之行有階,人知其能,官知其治。爵賞刑罰,一由君出,則臣下不敢毀譽以言,無功者不敢干治②。故明主用人,不由所從,不問其先,說取一焉③。是故周文、齊桓,躬于任賢;太公、管仲,明于知人。今則不然,臣故曰殆哉。”越王勃然曰:“孤聞齊威淫泆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蓋管仲之力也。寡人雖愚,唯在大夫?!庇嬆邔υ唬骸褒R威除管仲罪,大責(zé)任之,至易⑤。此故南陽蒼句⑥。太公九十而不伐⑦,磻溪之餓人也⑧。圣主不計其辱,以為賢者。一乎仲,二乎仲⑨,斯可致王,但霸何足道⑩!桓稱仲父?,文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傳》曰:'直能三公??!裰贸级蛔?,使賢而不用,譬如門戶像設(shè)?,倚而相欺?,蓋智士所恥,賢者所羞。君王察之?!?/p>
【注釋】
①“左右選”數(shù)句:孔,大。主,思想道德境界。上,提高。下,降低。
②干治:干預(yù)治國之事。干,事,任事。
③說:同“悅”,喜歡。
④齊威:當(dāng)為齊桓。樂祖謀校:吳本、漢魏本“威”作“桓”。淫泆:縱欲放蕩。
⑤至易:“以至易治”的簡省。
⑥此故南陽蒼句:樂祖謀校:“張宗祥案:'此句未詳。’案,南陽蒼句當(dāng)為人稱謂,下必有脫文,以對'太公九十’句?!卑?,疑為錯簡。應(yīng)放在“圣主不計其辱,以為賢者”句之下。南陽,今河南南陽。姜太公望出南陽。管仲也曾與鮑叔牙一同在南陽經(jīng)商。蒼句,即蒼駒,蒼龍,青色的大馬。此指千里馬。此言太公、管仲都是千里馬(良才)。
⑦不伐:沒有功勞。
⑧磻溪:一名璜河。在今陜西寶雞東南。
⑨一乎仲,二乎仲:《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shù)》:“有司請事于齊桓公?;腹唬?以告仲父?!兴居终垼唬?告仲父?!羰侨?。習(xí)者曰:'一則仲父,二則仲父,易哉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則難,已得仲父之后,曷為其不易也?’桓公得管子,事猶大易,又況于得道術(shù)乎?”
⑩但:只,僅僅。
?桓:齊桓公。
?文:周文王。
?跬(kuǐ)步:半步。跬,古時稱人行走,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
?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事見《吳內(nèi)傳》4.6原文。怨,仇。
?直能三公:德比三公。直,古代的道德規(guī)范,意謂公正、正直、正派。三公,周初三公,即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向為人臣之楷模。
?像:畫像,門神之類。
?倚:依仗。
【譯文】
計倪對越王句踐說:“仁義是治國的門路,人民則是君王立國的根本。要使門路暢通,根基牢固,莫過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在于謹(jǐn)慎地選擇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選擇得當(dāng),自己的思想境界就會日益提高;選擇不當(dāng),自己的思想境界則日益下降。如同原來本質(zhì)的東西經(jīng)過浸染逐漸改變其性狀一樣,人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也會因身邊人的影響而逐漸改變。希望君王在士民大眾當(dāng)中公開選拔,精心挑選身邊大臣,不是正人君子和最忠心耿耿的人就不要跟他居住在一起,使得歪風(fēng)邪氣無法產(chǎn)生。仁義的施行是有階段性的,通過一定階段的實踐就能知道某個人的能力,了解某個官員的政績。這樣一來,對某人是封賞還是處罰,全憑您來做出決定,做臣子的就不敢任意對您詆毀或褒譽,做事不力沒有功勞的人更不敢隨便干預(yù)治國的大事。所以圣明的君主選用人才,不因為他是誰的親信,不管他是誰的子孫,喜歡不喜歡、用與不用,標(biāo)準(zhǔn)應(yīng)該是一樣的。過去周文王、齊桓公在任用賢臣方面十分謙恭,姜太公、管仲在了解人方面十分明智?,F(xiàn)在卻不是這樣,所以我說您說得不對?!痹酵蹙溘`非常生氣地說:“我聽說齊桓公驕奢淫逸,他九次會合諸侯,使天下的一切得到匡正,都是管仲的功勞。我雖然愚昧,但是只要有您在,越國就有希望?!庇嬆邔υ酵跽f:“齊桓公免去了管仲的罪,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管仲,管仲輕易地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姜太公到九十歲了還沒有建功立業(yè),只不過是一個垂釣磻溪受凍挨餓的老頭,周文王不計較他對自己的不恭,認(rèn)為他是個治國能人。姜太公和管仲確實是出自南陽的'千里馬’。齊桓公一而再、再而三地稱管仲為仲父,這種敬賢精神完全可以成就王業(yè),僅僅完成霸業(yè)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周文王稱姜尚為太公,這兩個人原來也不曾有過半點奔走呼號的功勞,齊桓公還不去計較管仲用箭射中他的怨恨,拜他們?yōu)樯锨?。正如《傳》上所說:'其道德才能比得上三公?!F(xiàn)在您身邊放著這么多賢臣和智士卻不尊重他們,也不重用他們,好像門窗上貼畫像,希望得到庇佑卻并不尊重它。這會使智士感到恥辱,賢臣感到羞赧。希望大王認(rèn)真思考這個問題?!?/p>
11.3越王曰:“誠者不能匿其辭,大夫既在,何須言哉!”計倪對曰:“臣聞智者不妄言,以成其勞;賢者始于難動,終于有成?!秱鳌吩唬?《易》之謙①,遜對過問②,抑威權(quán)勢③,利器不可示人④。’言賞罰由君,此之謂也。故賢君用臣,略責(zé)于絕⑤,施之職而成其功⑥:遠(yuǎn)使,以效其誠⑦;內(nèi)告以匿,以知其信;與之講事,以觀其智;飲之以酒,以觀其態(tài)。選士以備,不肖者無所置?!?/p>
【注釋】
①謙:《周易·謙》卦。
②遜:謙遜。過問:過分地責(zé)問。
③權(quán):平衡。
④利器:權(quán)力?!独献印罚骸皣?,不可以示人?!贝酥感藤p的權(quán)力。
⑤絕:殊,特殊的事。
⑥施:施與,賦予。
⑦效:考驗,檢驗。
【譯文】
越王句踐說:“誠實的人不會隱瞞他的心里話。你既然在此,還有什么必須說的你就說吧!”計倪回答說:“我聽說有智慧的人不說空話,會以實際行動來成就他的事業(yè);有賢德的人開始的時候難以發(fā)動,最終卻能夠成就他的功業(yè)?!秱鳌飞险f:'《周易》的《謙》卦,說的是要謙虛地對待別人過分的責(zé)問,盡量抑制住威嚴(yán)的氣勢,做到心平氣和,刑賞的權(quán)力是不可以用來向人們炫耀的?!f的是對群臣的賞賜或處罰由君主決定,但不能濫用權(quán)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賢明的君主使用臣子,先可以稍微安排他們做些特殊的工作,給他們職權(quán),使他們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務(wù):比如派往遠(yuǎn)方,來考驗他的忠誠;把心中的秘密告訴他,來了解他是否守信用;跟他一起討論事情,來觀察他有否聰明才智;請他喝酒,來觀察他酒后的儀態(tài)。用全面考察的方法選擇人才,就能使無德無才的人在朝堂上沒有容身之地?!?/p>
11.4越王大媿①,乃壞池填塹,開倉谷,貸貧乏;乃使群臣身問疾病,躬視死喪;不厄窮僻,尊有德②;與民同苦樂,激河泉井,示不獨食③。行之六年,士民一心,不謀同辭,不呼自來,皆欲伐吳。遂有大功而霸諸侯??鬃釉唬骸皩拕t得眾④。”此之謂也。
【注釋】
①媿:慚愧。
②不厄窮僻,尊有德:句序應(yīng)為:尊有德,不厄窮僻。厄,使……困窮。
③激河泉井,示不獨食:相傳句踐在出兵攻吳之前,將酒傾倒在河里,和士兵一起共飲,以激勵士氣。激,使……激。泉,使……如泉噴涌。
④寬則得眾:語出《論語·陽貨》。
【譯文】
越王聽了非常慚愧,于是毀壞城池填平溝壕,打開糧倉,賑濟(jì)窮苦缺糧的百姓;派出群臣親自深入民間慰問生病的,吊唁死喪的;尊敬那些年高有德行的人,不使他們在窮鄉(xiāng)僻壤遭受困窮;與百姓同甘共苦,使河水湍急、井水泉涌,表示不獨自享用。這樣的仁政推行了六年,萬眾一心,他們不經(jīng)商量就說出相同的話,不用招呼就自動集合起來,一致要求討伐吳國。越國終于滅掉吳國并稱霸于諸侯??鬃诱f:“為政寬大仁厚就能得到大眾的擁護(hù)?!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11.5夫有勇見于外,必有仁于內(nèi)。子胥戰(zhàn)于就李,闔廬傷焉,軍敗而還①。是時死傷者不可稱數(shù),所以然者,罷頓不得已②。子胥內(nèi)憂:“為人臣,上不能令主③,下令百姓被兵刃之咎④?!弊载?zé)內(nèi)傷,莫能知者。故身操死持傷及被兵者,莫不悉于子胥之手,垂涕啼哭,欲伐而死。三年自咎,不親妻子,饑不飽食,寒不重彩⑤,結(jié)心于越,欲復(fù)其仇。師事越公⑥,錄其述。印天之兆⑦,牽牛南斗⑧。赫赫斯怒,與天俱起。發(fā)令告民,歸如父母⑨。當(dāng)胥之言,唯恐為后。師眾同心,得天之中⑩。
【注釋】
①“子胥戰(zhàn)”數(shù)句:見《吳內(nèi)傳》4.3注①。
②罷:同“疲”,疲憊。頓:困頓,勞頓。
③令主:疑“主”下有脫文“勝”或“安”。令,使。
④被:遭,受。咎:災(zāi)禍,災(zāi)殃。
⑤重:多。彩:有色彩的衣服。
⑥越公:其名不詳。《外傳記吳王占夢》12.2原文部分有“東掖門亭長、越公弟子公孫圣”語,則知伍員與公孫圣同拜越公為師。
⑦?。悍?,印證。
⑧牽牛: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為吳地分野。南斗: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斗為越地分野。
⑨歸如父母:即歸之如歸父母。
⑩得:適合,符合。中:心,意志。
【譯文】
一個人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勇敢的氣質(zhì),那么在思想上就一定會有仁愛之心。當(dāng)年伍子胥在就李跟越國交戰(zhàn),吳王闔廬中箭,傷重而死,吳國軍隊大敗而還。那時死傷的士兵不可勝數(shù),其中的原因,是吳軍疲憊勞累沒有辦法。伍子胥內(nèi)心十分痛苦:“為人臣子,上不能使主上保全性命,下使百姓遭受兵刃的災(zāi)禍?!眰淖载?zé),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內(nèi)心的痛苦。他唯一能做的是親自安葬戰(zhàn)死的士兵,治療傷殘人員,這些死傷戰(zhàn)士全部都是經(jīng)過伍子胥的手安排的。他想起恩主闔廬,面對傷殘的戰(zhàn)士,常常痛哭流涕,恨不能自己戰(zhàn)死疆場。一連三年深深地責(zé)備自己,連妻子兒女也不去親近,肚子餓了顧不上吃飽飯,天氣冷了也不多加衣服,把心思全部集中在如何對付越國上,就是想報仇雪恨。他拜越公為師,把越公的教誨全部認(rèn)真地記錄下來。當(dāng)天上牽牛、南斗之間出現(xiàn)霸兆時,便勃然震怒,順應(yīng)天意起兵復(fù)仇。他發(fā)布命令告示百姓,百姓如同聽從父母召喚一樣聽從他的號令,認(rèn)為伍子胥的號召來得及時,都爭先恐后集合到他的身邊。這體現(xiàn)了吳國軍隊和百姓同心同德,合乎上天的意志。
11.6越乃興師,與戰(zhàn)西江①。二國爭強,未知存亡。子胥知時變,為詐兵,為兩翼,夜火相應(yīng)。句踐大恐,振旅服降②。進(jìn)兵圍越會稽填山③。子胥微策可謂神,守戰(zhàn)數(shù)年④,句踐行成。子胥爭諫,以是不容。宰嚭許之,引兵而還。夫差聽嚭,不殺仇人。興師十萬,與不敵同。圣人譏之,是以《春秋》不差其文⑤。故《傳》曰:“子胥賢者,尚有就李之恥?!贝酥^也。
哀哉!夫差不信伍子胥,而任太宰嚭,乃此禍晉之驪姬⑥,亡周之褒姒⑦,盡妖妍于圖畫,極兇悖于人理。傾城傾國⑧,思昭示于后王;麗質(zhì)冶容,宜求監(jiān)于前史。古人云:“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念居安思危,日謹(jǐn)一日?!兑住吩唬骸爸M(jìn)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庇衷唬骸斑M(jìn)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唯圣人乎⑨!”由此而言,進(jìn)有退之義,存有亡之幾⑩,得有喪之理。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可以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
【注釋】
①與戰(zhàn)西江:《左傳·哀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報檇李也?!狈蚪?,地名,一說在太湖,一說在今紹興北。今從后說。西江或即今錢塘江。
②振旅服降:整頓軍隊順服投降。聯(lián)系下文,應(yīng)理解為收兵退卻之意。
③會稽填山:填,疑為“之”字音訛。
④數(shù)年:當(dāng)為“數(shù)月”?!蹲髠鳌ぐЧ辍罚骸叭?,越及吳平?!?/p>
⑤差:編列。此為“記錄”意?!蹲髠鳌ぐЧ辍罚骸皡侨朐?,不書。吳不告慶,越不告敗也?!?/p>
⑥驪姬:春秋時驪戎之女。見《吳內(nèi)傳》4.4注②。
⑦褒姒:周幽王寵妃,褒國(今陜西勉縣東)人,姒姓,周幽王三年(前779)褒國將她進(jìn)獻(xiàn)給幽王,得寵,立為后,其子伯服被立為太子。申侯引西戎、繒人、犬戎攻殺幽王于驪山下,虜褒姒。“烽火戲諸侯”即出此。
⑧傾城傾國:語出《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焙笥谩皟A城傾國”形容絕色女子。
⑨“《易》曰”數(shù)句:是《文言傳》(傳為孔子與弟子的問答記錄)對《周易·乾》卦爻辭“上九,亢龍有悔”的解釋:“亢之為言也,知進(jìn)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唯圣人乎!”亢,過分,極點。喪,失。正,正道,指正確處理進(jìn)退關(guān)系的原則。意思是要守正處恒,把握分寸。
⑩幾:隱微。多指事物的跡象、先兆。
?卜:賜予。祚:國統(tǒng),國運。遐:久。
【譯文】
越國于是興兵討伐吳國,與吳軍在西江擺開陣勢。當(dāng)時吳、越兩國爭勝斗強,還不知道誰存誰亡。伍子胥善于審時度勢隨機(jī)應(yīng)變,他在越軍左右兩側(cè)設(shè)置疑兵,叫士兵帶上火把,在夜間突然舉火吶喊,四下呼應(yīng)。越王句踐見此情景十分害怕,趕忙整頓軍隊向南退卻。伍子胥率兵急追,把越軍圍困在會稽山上。伍子胥的用兵策略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圍困幾個月后,越王句踐求和。伍子胥竭力勸諫吳王不要答應(yīng)越國的求和,因此得不到吳王夫差的好感。太宰伯嚭勸吳王答應(yīng)了越國的求和,于是吳退兵回國。吳王夫差聽信伯嚭,沒有殺掉仇人;動用十萬之眾伐越報仇,結(jié)果跟沒有打仗一個樣??鬃幼I誚這件事,所以《春秋》里沒有把這件事寫進(jìn)去。所以《傳》上說:“伍子胥雖然是一個賢能之人,尚且還有兵敗就李的恥辱?!闭f的就是這個事。
悲哀?。峭醴虿畈恍湃挝樽玉?,而聽從太宰伯嚭的話。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正如禍害晉國的驪姬,滅亡西周的褒姒,從外表看來確實十分妖冶艷麗,而內(nèi)心卻是極其兇殘,違背做人的良知,伯嚭就是這樣的人。因此,當(dāng)你看到傾城傾國的美貌女子的時候,就要考慮提醒后來的君王,當(dāng)心禍國殃民;當(dāng)你接觸到沉魚落雁的艷麗女子的時候,就應(yīng)該以史為鑒,吸取慘痛的教訓(xùn)。古人說過:“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蔽乙詾樽鳛榫?,應(yīng)該居安思危,時刻都要保持小心謹(jǐn)慎。《周易》上說:“上九爻辭中的'亢’,意思是說只知道前進(jìn)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滅亡,只知道獲得而不知道喪失?!庇终f:“知道進(jìn)退存亡的道理,又能夠在行動上把握分寸,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由此說來,前進(jìn)中存在著后退的因素,生存中包含著滅亡的征兆,得到時有著喪失的危險。作為君主,要做到使人民大眾愛戴他像愛戴自己的父母,敬仰他像敬仰天上的日月,恭敬他像恭敬世間的神明,畏懼他像畏懼空中的雷霆,這樣才能夠國運綿長,而且禍亂也不會發(fā)生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