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州 府
漢
陸 賈
陸賈,楚人也。以客從高祖定天下,有口辯。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賈賜佗印為南越王。賈至,佗初魋結箕倨見賈,賈因說諭之。佗乃大悅,賜賈千金。賈卒拜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束。歸報。高帝大悅,拜賈太中大夫。
賈時時說稱詩、書。高祖罵之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帝謂賈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賈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嘗不稱善,稱其書曰新語。
后呂大后欲王諸呂,畏大臣及有口者。賈往說陳平,交歡太尉周勃,平用其計,乃與勃兩人深相結。呂氏謀益壞,及誅諸呂,立孝文,賈頗有力。
孝文即位,欲使人之南越,乃復以賈為太中大夫往使尉佗,去黃屋稱制,令比諸侯,皆如意指。賈歸后,以壽終。
(銅山縣志)
劉辟強
劉辟強,字少強。楚元王孫,休侯富子。好讀詩,能屬文。武帝時,以宗室子隨二千石論議,冠諸宗室。清靜少欲,常以書自娛,不肯仕。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擇宗室可用者。辟強子德待詔丞相府,年三十余,欲用之?;蜓愿敢娫冢嘞鹊壑鶎櫼?。遂拜辟強為光祿大夫,守長樂衛(wèi)尉,時年已八十矣。徙為宗正,數(shù)月卒。
(銅山縣志)
史 岑
史岑,字子孝,沛國人。以文章顯。王莽時,為謁者。著頌誄復神說疾,凡四篇。
(江南通志)
劉般 劉愷 劉茂
劉般,字伯興,宣帝玄孫也。世封于楚。及般父紆襲封,遭王莽篡位,廢為庶人,因家于彭城。
般數(shù)歲而孤,與母獨居。莽敗,天下亂,母聞更始即位,乃將般奔長安。會更始敗,復與般轉側兵革中,西行上隴,流至武威。般雖少,而篤志修行,講誦不怠。
建武八年,般將家屬東至洛陽,修經學。明年,光武下詔,封般為苗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國。后以國屬楚王,徙封杼秋侯。
十九年,行幸沛,詔問郡中諸侯行能。太守薦般束修至行,為諸侯師。帝聞而嘉之,乃賜錢百萬,繒二百匹。
永平元年,徙封居巢侯。就國數(shù)年,揚州刺史觀恂薦般在國口無擇言,行無怨惡,宜蒙旌顯。顯宗嘉之。征般行執(zhí)金吾事,從至南陽,還為朝侯。
建初二年,遷宗正。般在位數(shù)言政事,尤能收恤九族,時人稱之。建初三年,卒。
長子愷,字伯豫,以襲封讓弟憲,遁去。章和中,有司奏請絕愷國,肅宗美其義,特優(yōu)假之。永元十年,有司復奏之,侍中賈逵上書言:愷素行孝友,謙遜潔清,讓封弟憲,潛身遠跡。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尋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成含弘之化。和帝乃聽憲嗣爵,征愷,拜為郎,遷侍中。
愷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風行。累拜司空、太常。元初二年,為司徒。永寧元年,致仕。安帝始親政事,朝廷多稱愷之德,復拜太尉。
少子茂,字叔盛。亦好禮讓?;傅蹠r,為司空。會訟司隸校尉李膺等冤,坐免。建寧中,復為太中大夫,卒于官。
(銅山縣志)
朱 寓
朱寓,沛人。為廬江太守,竇武薦為司隸校尉。黨錮事起,蔓衍皆天下善士,寓列名八俊,與李膺、范滂等并死獄中。
(江南通志)
三國 魏
丁儀 丁廙
丁儀,字正禮,沛人。曹操慕其才,欲妻以女,丕曰:正禮目眇。尋辟為掾。數(shù)與議論,奇之,曰:即便兩目盲,尚當妻女,況但眇乎?兒誤我!后為丕所殺。
弟廙,字敬禮。亦博學洽聞。
(江南通志)
桓 威
桓威,下邳人。出自孤微。年十八,著渾輿經,依道以見志。魏景初中,為安成令。
(江南通志)
桓范 丁謐
桓范,字元則,沛人。延康中,為羽林左監(jiān)。以有文學,與王象等典集皇覽。正始中,拜大司農,以清省稱。嘗抄撮漢書,名曰世要。于時曹爽輔政,以范鄉(xiāng)里老宿,特敬之,然不甚親也。司馬懿起兵討爽,坐誅。
同郡丁謐,字彥靖,博書傳,有才略,為懿所恨。亦被誅。
(江南通志)
三國 吳
鄭禮 鄭胄 鄭豐
鄭禮,沛國人。才學博達。為吳從事中郎。與張昭、孫邵共定朝儀。
子胄,字敬先。有文武資局。少知名,舉賢良。遷建安太守,拜宣信校尉。往遼東,擊魏守將,虜?shù)媚信w執(zhí)金吾。
胄子豐,字曼季,有學行。
(江南通志)
謝 慈
謝慈,字孝宗,彭城人。撰喪服圖及變除論行世。為孫奮傅相,以直諫見殺,奮坐廢為庶人。
(銅山縣志)
裴玄 裴欽
裴玄,字彥黃,下邳人。有學行,仕吳官至太中大夫。時權太子登駐武昌,愛人好善,與步騭書曰:夫賢人君子,所以興隆大化,佐理時務者也。受性暗蔽,不達道數(shù),雖實區(qū)區(qū),欲盡心于明德,歸分于君子,至于遠近士人先后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詳,豈非所望于君子哉 ?騭于是條十一人,甄別行狀,玄與焉。
玄嘗與嚴峻、張承論管仲、季路,傳于世。子欽,與太子登游處,登稱其翰采。玄嘗問子欽齊桓、晉文、夷、惠四人優(yōu)劣,欽答所見,與玄相反復,各有文理。
(邳志補)
晉
劉訥 劉疇
劉訥,字令言,彭城人。有人倫識鑒。初入洛,見諸名士,嘆曰:王夷甫,太鮮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拙;杜方叔,拙于用長。后官至司隸校尉。
子疇,字王喬。少有美譽,善談名理。永嘉中,位至司徒左長史。
(江南通志)
南朝 宋
趙 繹
趙繹,下邳人。 以文義見稱。征士關康之通經學,與繹友善。
(江南通志)
劉敬叔
劉敬叔,彭城人。少穎敏有異才。起家中兵參軍司徒掌記。義熙十三年,為長沙王驃騎參軍。劉毅與宋武帝共舉義旗,克復京郢,功亞武帝,進封南平郡公。敬叔以公望推借,拜南平國郎中令。既而有詔拜平公世子,毅以帝命崇重,當設饗宴,親請吏佐臨視。至日,國僚不重白,默拜于廄中。使人將返命,毅方知之,謂敬叔典禮,固為此慢,大以為恨,遂奏免敬叔官。及毅誅,武帝受禪,召為征西長史。元嘉三年,入為給事黃門郎。數(shù)年,以病免。太始中,卒于家。
著異苑十卷,其書皆言神怪之事,詞旨簡淡,無小說家猥瑣之習。唐人多引用之。
(銅山縣志)
南齊
劉 劉琎
劉,字子珪,沛郡相人,晉丹陽尹惔六世孫也。祖弘之,給事中。父惠,臨賀太守。
篤志好學,博通訓義。年五歲,聞舅孔熙先讀管寧傳,欣然欲讀。舅更為之說,精意聽受,曰:此可及也。宋大明四年,舉秀才。
兄璲亦有名,兄弟三人共處蓬室一間,為風所倒,無以葺之,怡然自樂,習業(yè)不廢。聚徒教授,常有數(shù)十。
后拜安成王撫軍行參軍,公事免。素無宦情,自此不復仕。
太祖踐阼,召入華林園談語,問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經。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寶萬世。后以母老闕養(yǎng),重拜彭城郡丞。武陵王為會稽太守,上欲令為王講,除會稽郡丞。學徒從之者轉眾。
姿狀纖小,儒業(yè)冠于當時,京師士子貴游,莫不下席受業(yè),當世推其大儒。住在檀橋,瓦屋數(shù)間,上皆穿漏,學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親往修謁。七年,表武帝為立館,以揚烈橋故主第給之,生徒皆賀。曰:室美豈為人哉,此華宇豈吾宅耶?幸可詔作講堂,猶恐見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卒。門人受學者并吊服臨送。
有至性,祖母病疽經年,手持膏藥,漬指為爛。母孔氏甚嚴明,謂親戚曰:阿稱便是今世曾子。阿稱,小名也。年四十余,未有婚對。建元中,高帝與司徒褚淵為娶王氏女。王氏穿壁掛履,土落孔氏床上,孔氏不悅。即出其妻。及居母憂,住墓下不出廬,足為之屈,杖不能起。此山常有鴝鵒鳥,在山三年不敢來。服釋還家,此鳥乃至。
天監(jiān)元年,下詔為立碑,謚曰貞簡先生。
弟琎,字子璥。方軌正直。齊建元初,為武陵王曄冠軍征虜參軍。曄與僚佐飲,自割鵝炙?,Q曰:應刃落俎,是膳夫之事。殿下親執(zhí)鸞刀,下官未敢安席。因起請退。與友人孔逷同舟入東,于塘上遇一女子,逷目送曰:美而艷?,Q曰:斯其君子所宜言乎 ?于是解裳自隔。兄夜隔壁呼琎,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應。怪其久,琎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
文惠太子召琎入侍東宮,每上事,輒削草。尋署射聲校尉,卒于官。
(丹徒縣志)
梁
到 沆
到沆,字茂瀣,彭城人。子。幼聰敏,五歲時,于屏風抄古詩,沆請教一遍,便能諷誦,無所遺失。既長勤學,善屬文,工篆隸。美風神,容止可悅。
齊建武中,起家后軍法曹參軍。梁天監(jiān)初,遷征虜主簿。武帝初臨天下,收拔賢俊,甚愛其才。東宮建,以為太子洗馬。時文德殿置學士省,召高才碩學者待詔其中,使校定墳史,沆通籍焉。武帝宴華光殿,命群臣賦詩,獨詔沆為二百字,二刻便成,其文甚美。俄以洗馬管東宮書記、散騎省優(yōu)策文。
三年,詔尚書郎在職清能或人才高妙者為侍郎,以沆為殿中曹侍郎。沆從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時皆相代為殿中,當世榮之。四年,遷太子中舍人。
沆為人不自伐,不論人長短,任昉、范云皆與友善。其年,遷丹陽尹丞,以疾不能處職事,遷北中郎咨議參軍。五年,卒官。武帝甚傷惜焉,詔賜錢二萬,布三十匹。所著詩賦百余篇。
(邳志補)
到溉 到鏡 到藎
到溉,字茂灌,彭城人。坦子。少孤貧,與兄沼、弟洽俱知名。起家王國左常侍。樂安任昉大相賞好,坦提攜溉、洽二人,廣為聲價。所生母魏本寒家,悉越中之資,為二兒推奉昉。
梁天監(jiān)初,防出守義興,要溉、洽之郡,為山澤之游。昉還為御史中丞,后進皆宗之。時有彭城劉孝綽、劉苞、劉孺,吳郡陸倕、張率,陳郡殷蕓,沛國劉顯及溉、洽,車軌日至,號曰蘭臺聚。陸倕贈防詩云:和風雜美氣,下有真人游,壯矣荀文若,賢哉陳太丘。今則蘭臺聚,萬古信為儔。任君本達識,張子復清修,既有絕塵到,復見黃中劉。時謂防為任君,比漢之三君,到則溉兄弟也。除尚書殿中郎。后為建安太守,昉以詩贈之,求二衫段云:鐵錢兩當一,百易代名實,為惠當及時,無待涼秋日。溉答云:余衣本百結,閩中徒八蠶,假令金如粟,詎使廉夫貧。還為太子中舍人。
湘東王繹為會稽太守,以溉為輕車長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繹曰:到溉非直為汝行事,足為汝師,間有進止,每須詢訪。溉嘗夢武帝遍見諸子,至湘東而脫帽與之,密敬事焉。遭母憂,居喪盡禮,毀瘠過人。服闋,猶蔬布累載。除通直散騎常侍,御史中丞,太府卿,都官尚書,郢州長史、江夏太守。
入為左民尚書,掌吏部尚書。時何敬容以令參選,事有不允,溉輒相執(zhí)。坐事左遷光祿大夫。
溉身長八尺,美風儀,善容止,所蒞以清白自修。性又率儉,不好聲色,虛室單床,傍無姬侍,車服不事鮮華,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補,傳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后為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表求列武帝所撰正言于學,請置正言助教二人,學生二十人。
溉素謹厚,特被武帝賞接,每與對棋,從夕達旦。溉第有奇礓石,長一丈六尺,帝戲與賭之,并禮記一部,溉并輸焉。帝謂朱異曰:卿謂溉所輸可以送未 ?溉斂板對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禮?石即送置華林園宴殿前。移石之日,都下傾城縱觀,所謂到公石也。
家門雍睦,兄弟特相友愛。初與弟洽共居一室,洽卒后,舍為寺,因斷腥膻,終身蔬食。別營小室,朝夕從僧徒禮誦。武帝每月三致凈饌,恩禮甚篤。蔣山有延賢寺,溉家世創(chuàng)立,生平公俸,咸以供焉。性不好交游,惟與朱異、劉元遴、張綰同志友密。及臥疾家園,門可羅雀,三君每歲時常鳴騶枉道,以相存問,置酒敘生平,極歡而去。臨終,屬張、劉敕子孫以薄葬之禮。以太清二年卒,年七十二。詔贈本官。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時以溉、洽兄弟比之二陸,故元帝贈詩曰:魏世重雙丁,晉朝稱二陸;何如今兩到,復似凌寒竹。
子鏡,字圓照。初在孕,其母夢懷鏡,及生,因以名焉。五歲為詩,婉有詞況。為安西湘東王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作七悟文甚美。早卒。鏡子藎,早聰慧。起家著作佐郎,歷太子洗馬,尚書殿中郎。嘗從武帝幸京口,登北固樓賦詩,藎受詔便就,上覽以示溉曰:藎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于藎。因賜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藎。其見知賞如此。除丹陽尹丞。太清亂,赴江陵卒。
溉弟洽。
(邳志補)
到 洽
到洽,字茂,彭城人。父坦以洽無外家,乃求娶于羊玄保以為外氏。
年十八,為南徐州迎西曹行事。少知名,清警有才學。謝朓文章盛于一時。見洽深相賞好,日引與談論。每謂洽曰:君非直名人,乃亦兼資文武。朓后為吏部,洽去職,朓欲薦之,洽睹世方亂,深相拒絕,筑室?guī)r阿,幽居積歲。樂安任防有知人之鑒,嘗訪洽于田舍,嘆曰:此子日下無雙 !遂申拜親之禮。
梁武帝問丘遲曰:洽何如沆、溉?遲曰:正情過于沆,文章不減溉。加以清言,殆將難及。天監(jiān)初,為太子舍人。御幸華光殿賦詩,洽辭為工,賜絹二十匹。上謂思昉曰:諸到可謂才子。蚄曰:臣嘗竊議,宋得其武,梁得其文。
二年,遷司空主簿,直待詔省,敕使抄甲部書。五年,遷尚書殿中郎。洽兄弟群從,遞居此職,時人榮之。七年,遷太子中舍人,與庶子陸倕對掌東宮管記。俄為侍讀。九年,遷國子博士,奉敕撰太學碑。十二年,出為臨川內史,在郡稱職。十四年,入為太子家令,遷給事黃門侍郎,兼國子博士。十六年,遷太子中庶子。普通元年,以本官領博士。頃之,入為尚書吏部郎,請托一無所行。俄遷員外散騎常侍,復領博士。五年,復為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未拜,仍遷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準繩不避貴戚,尚書省賄賂莫敢通。時帝欲親戎,軍國容禮,多自洽出。
六年,遷御史中丞,彈糾無所顧望,號為勁直。少與劉孝綽善,下車,便以名教隱穢,首彈之。以公事左降,猶居職。舊制,中丞不得入尚書下舍,洽兄溉為左民尚書,洽引服親不應有礙,刺省詳決。左丞蕭子靈議許入溉省,亦以其兄弟素篤,不能相別也。七年,出為貞威將軍、云麾長史、尋陽太守。大通元年,卒于郡,年五十一。贈侍中,謚曰理子。
昭明太子與晉安王令曰:明北兗、到長史相系凋落,傷怛悲惋,不能已已。去歲陸太常殂歿,今茲二賢長謝。陸生資忠履貞,冰清玉潔,文該四始,學遍九流,高情勝氣,貞然直上。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儻值夫子,必升孔堂。到子風神開爽,文義可觀,當官蒞事,介然無私。皆海內之俊義,東序之秘寶。此之嗟惜,更復何論 ?但游處周旋,并淹歲序,造膝忠規(guī),豈可勝說?幸免衹悔,實二三子之力也。談對如昨,音言在耳,零落相仍,皆成異物,每一念至,何時可言。天下之寶,理當側愴。比人物零落,特可傷惋,屬有今信,乃復及之。
洽美容質,善言吐。弱年聽伏曼客講,未嘗傍膝,伏深嘆之。文集行于世。
子伯淮、仲舉。
(邳志補)
劉孝綽
劉孝綽,彭城人。勔之孫。七歲能屬文,舅王融稱為神童。起家著作佐郎。嘗侍梁武帝宴,作詩七首,帝篇篇嘆賞。授秘書丞,謂周舍曰:第一官當知用第一人,故以孝綽居此職。遷散騎常侍,坐免。復起為秘書監(jiān)。
(銅山縣志)
劉潛 劉孝勝 劉孝威 劉孝先
劉潛,字孝儀。孝綽之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并工屬文。孝綽嘗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
天監(jiān)五年,舉秀才,累遷尚書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甚宏麗。晉安王出鎮(zhèn)襄陽,引為安北功曹史。以母憂去職。王立為皇太子,孝儀服闋,仍補洗馬,遷中舍人。出為陽羨令,甚有稱績。大同三年,以中書郎累遷尚書左丞,兼御史中丞。在職彈糾無所顧望,當時稱之。十年,出為臨海太守,綏撫境內,風俗大革。卒,豫章內史。
孝儀為人寬厚,內行尤篤。第二兄孝能早卒,孝儀事寡嫂甚謹,未嘗失禮,世以此稱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第五弟孝勝,歷官右丞,兼散騎常侍。后元帝時,為司徒右長史。
第六弟孝威,初為安北晉安王法曹,轉主簿。以母憂去。服闋,除太子洗馬。累遷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記。大同九年,白雀集東宮,孝威上頌,其辭甚美。太清中,兼通事舍人。侯景亂,孝威于圍城得出,西上,至安陸,遇疾卒。
第七弟孝先,武陵王法曹、主簿。與兄孝勝俱隨武陵王軍出峽口,兵敗,至江陵,世祖以為黃門侍郎。兄弟并善五言詩,見重于世。
(銅山縣志)
劉孺 劉覽 劉遵
劉孺,字孝稚。孝綽從弟。幼聰敏,能屬文。年十四,居喪,毀瘠骨立。叔父填嘗置坐側,謂賓客曰:此吾家明珠也。
仕梁起家中軍法曹行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嘗在御坐為李賦,受詔便成,文不加點,武帝甚嘆賞之。后侍宴壽光殿,應詔賦詩,未及成,帝取孺手版,題詩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 ?其見親愛如此。
遷中書郎、散騎常侍。大同五年,授吏部尚書。出為晉陵太守,在郡和理,為吏民所稱。入為侍中,后復為吏部尚書。母憂,以毀卒。謚曰孝。
孺弟覽,字孝智。十六通老子、易。位中書郎。以所生母憂,廬于墓,常再期不嘗鹽酪,食麥粥而已。隆冬止著單布衣,家人慮不勝喪,中夜竊置炭于床下,覽因暖得寐。及覺知之,號慟嘔血。梁武帝聞其至性,數(shù)使省視。
服闋,除尚書左丞。
覽弟遵,字孝陵。少清雅,有學行。為晉安王綱宣慰、云麾二府記室,甚見賓禮。王為皇太子,仍除中庶子。卒于官,皇太子深痛惜之。
(銅山縣志)
劉 諒
劉諒,孝綽子,字求信。少好學,有文才,尤悉晉代故事,時人號曰皮里晉書。位中書宣城王記室,為湘東王所善。王嘗游江濱,嘆秋望之美。諒對曰:今日可謂帝子降于北渚。王有目疾,以為刺已。應曰:卿言目眇眇以愁予邪 ?從此嫌之。
(銅山縣志)
劉 苞
劉苞,字孝嘗。勔之孫也。父楦,齊太子中庶子。苞四歲而孤,至六、七歲,世叔父悛、繪等并顯貴,苞見輒泣。其母謂其畏憚,怒之。苞曰:早孤不識父,聞諸父多與父類,故心中悲耳。因而歔欷。母亦悲慟。奉其母最孝,嘗為扇席溫枕。母及兩兄相繼亡,經營墓所,不資諸父。仕至太子洗馬。侍講壽光殿,以文藻見知,多預宴坐。居官有能名。性和而直,與人交,情無所隱。天監(jiān)十年,卒,時年三十。
(銅山縣志)
劉慧斐
劉慧斐,字文宣。元真子。少博學,能屬文。起家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潯陽,游于匡山,過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于東林寺。又于山北構園一所,號曰雜垢園,時人乃謂為離垢先生?;垤秤让麽尩?,工篆、隸,在山手寫佛經二千余卷。太宗臨江州,遺以幾杖。論者云:自遠法師沒后,將二百年,始有張、劉之盛。世祖及武陵王等書問不絕。大同二年,卒。
(銅山縣志)
劉孝先 劉靈
劉孝先、劉靈,文學之外,復佳畫法,玩閱古今,特可寶愛。
(同治徐州府志)
北魏
劉 懋
劉懋,字仲華,彭城人。芳從子也。博綜書史,善草、隸書,識奇字。魏宣武初入朝,位尚書外兵郎中,芳甚重之,凡所撰定朝廷軌儀,皆與參量。尚書博議,懋與殿中郎袁翻常為議主。達于從政,府中疑事,咸所訪決。遷步兵校尉。李昭初,大軍攻硤石,懋為李平行臺郎中。城拔,懋頗有功。遷太尉司馬,卒。家徒四壁。贈南秦州刺史,謚宣簡。所制詩文,見稱于時。又撰諸物品造作之始一十五卷,名曰物祖。
子筠,字士員,為徐州大中正。
(銅山縣志)
北齊
劉 逖
劉逖,字子長,彭城人。祖芳。父,金紫光祿大夫。逖少而聰敏,郡州辟功曹主簿。魏末,征為永安公府參軍。發(fā)憤自勵,專精讀書,留心文藻,頗工詩詠。仕齊至給事黃門侍郎。聘周使副,二國始通,禮儀未定,逖與周朝議論往復,斟酌古今,事多合禮。兼文辭可觀,甚得名譽。使還,拜儀同三司。逖嘗修國史,生平所制詩賦及雜文文筆三十卷。
子逸民,開府行參軍。
(銅山縣志)
鄭 抗
鄭抗,字子信,彭城人。有文學。武平末,待詔文林館。
(江南通志)
北周
劉 璠
劉璠,字寶義,沛國沛人也。六世祖敏,以永嘉喪亂,徙居廣陵。父臧,性方正,篤志好學,居家以孝聞。梁天監(jiān)初,為著作郎。
璠九歲而孤,居喪合禮。少好讀書,兼善文筆。年十七,為上黃侯蕭曄所器重。范陽張綰,梁之外戚,才高口辯,見推于世。以曄之懿貴,亦假借之。 璠年少未仕,而負才使氣,不為之屈。綰嘗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詬京兆杜騫曰:寒士不遜。璠厲色曰:此坐誰非寒士?璠本意在綰,而曄以為屬已,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也!遂拂衣而去。曄辭謝之,乃止。后隨曄在淮南, 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忽一日,舉身楚痛,尋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號泣戒道,絕而又蘇。當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喪毀瘠,遂感風氣。服闋后一年,猶杖而后起。及曄終于毗陵,故吏多分散, 璠獨奉曄喪還都,墳成乃退。梁簡文時在東宮,遇曄素重,諸不送者皆被劾責,唯璠獨被優(yōu)賞。解褐王國常侍,非其好也。
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邊城,不樂隨牒平進。會宜豐侯蕭循出為北徐州刺史,即請為其輕車府主簿,兼記室參軍,又領刑獄。循為梁州,除信武府記室參軍,領南鄭令。又拔為中記室,補華陽太守。屬侯景渡江,梁室大亂,循以 璠有才略,甚親委之,時寇難繁興,未有所定。璠乃喟然賦詩以見志,其末章曰:隨會平王室,夷吾匡霸功。虛薄無時用,徒然慕昔風。循開府,置佐史,以璠為咨議參軍,仍領記室。梁元帝承制,授樹功將軍、鎮(zhèn)西府咨議參軍。賜書曰:鄧禹文學,尚或執(zhí)戈;葛洪書生,且云破賊。前修無遠,屬望良深。元帝尋又以循紹鄱陽之封,且為雍州刺史,復以 璠為循平北府司馬。
及武陵王紀稱制于蜀,以璠為中書侍郎,屢遣召璠,使者八返,乃至蜀。又以為黃門侍郎,令長史劉孝勝深布腹心。使工畫陳平渡河歸漢圖以遺之。 璠苦求還。中記室韋登勸之,詞意悲切。璠言與循有定分。紀知必不為已用,乃厚贈而遣之,遣使就拜循為益州刺史,封隨郡王,以璠為循府長史、蜀郡太守。
還至白馬西,屬達奚武軍已至南鄭,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聞其名,先誡武曰:勿使劉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闕。璠至,太祖見之如舊。時南鄭尚拒守未下,武請屠之,太祖將許焉,惟令全 璠一家。璠乃請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許。璠泣而固請,移時不退。柳仲禮侍側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當如此。遂許之。城競獲全,璠之力也。
太祖既納蕭循之降,又許其返國。循請與璠俱還,不許。以璠為中外府記室,遷黃門侍郎、儀同三司。
嘗臥疾居家,對雪興感,乃作雪賦以遂其志云。其詞曰:
天地否閉,凝而成雪。應乎玄冬之辰,在于冱寒之節(jié)。蒼云暮同,嚴風曉別。散亂徘徊,霧霏皎潔。違朝陽之暄煦,就陵陰之慘烈。
若乃雪山峙于流沙之右,雪宮建于碣石之東?;於x而并色,覆萬有而皆空。埋沒河山之上,籠罩寰宇之中。日馭潛于蒙汜,地險失于華、嵩。既奪朱而成素,實矯異而為同。
始飄而稍落,遂紛糅而無窮。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綏綏兮颯颯,瀌瀌兮沨沨。因高兮累仞,藉少兮成豐。曉分光而映凈,夜合影而通胱。似北荒之明月,若西昆之閬風。
爾乃憑集異區(qū),遭隨所適。遇物淪形,觸途湮跡。何凈穢之可分,豈高卑之能擇。體不常消,質無定白。深谷夏凝,小山春積。偶仙宮而為絳,值河濱而成赤。廣則彌綸而交四海,小則淅瀝而緣間隙。淺則不過二寸,大則平地一尺。乃為五谷之精,實長眾川之魄。大壑所以朝宗,洪波資其消釋。家有趙王之璧,人聚漢帝之金。既藏牛而沒馬,又冰木而凋林。已墮白登之指,實愴黃竹之心。楚客埋魂于樹里,漢使遷饑于海陰。斃云中之狡獸,落海上之驚禽。庚辰有七尺之厚,甲子有一丈之深。無復垂霙與云合,惟有變白作泥沈。
本為白雪唱,翻作白頭吟。吟曰:昔從天山來,忽與狂風閱。溯河陰而散漫,望衡陽而委絕。朝朝自消盡,夜夜空凝結。徒云雪之可賦,竟何賦之能雪?
初,蕭循在漢中與蕭紀箋及答國家書、移襄陽文,皆璠之詞也。
世宗初,授內史中大夫掌綸誥。尋封平陽縣子,邑九百戶。清白簡亮,不合于時,左遷同和郡太守。璠善于撫御,蒞職未期,生羌降附者五百家。天和三年卒,時年五十九。著梁典三十卷。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祥嗣。
(沛縣志)
劉 祥
劉祥,字休征,沛人。幼而聰慧,占對俊辯,賓客見者,皆號神童。事嫡母以至孝聞。其伯父璆任黃門郎,有名江左,在嶺南,聞而奇之,乃令名祥字休征。后以字行于世。年十歲能屬文,十二通五經。解褐梁宜豐侯主簿,遷記室參軍。
江陵平,隨例入國。齊公憲以其善于詞令,召為記室,府中書記,皆令掌之。尋授都督,封漢安縣子,食邑七百戶。轉從事中郎。憲進爵為王,以休征為王友。俄除內史上土。高祖東征,休征陪侍帷幄。平齊露布,即休征文也。尋去官,領萬年令,遷長安令。頻事二縣,頗獲時譽。大象二年,卒于官。時年四十七。
初,璠所撰梁典始就,未及刊定而卒。臨終,謂休征曰:能成吾志,其在此書乎?休征治定繕寫,勒成一家,行于世。
(沛縣志)
唐
劉允之
劉允之,徐州彭城人。少志學,與孫萬壽、李百藥相友善。武德中,杜淹薦為信都令,有惠政。永徽初,以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與令孤德、陽仁卿等撰次國史,并實錄。以勞封陽城縣男,終楚州刺史。
(銅山縣志)
劉伯莊 劉之宏
劉伯莊,彭城人。貞觀中,為弘文館學士。遷國子博士。與許敬宗等參修文思博要及文館詞林。龍朔中,終崇賢館學士。自所著書亦百篇。
子之宏,世其學。武后時,以著作郎兼修國史。終相王府司馬。睿宗立,贈秘書監(jiān)。
(銅山縣志)
劉子玄
劉子玄,名知幾,彭城人。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為授古文尚書,業(yè)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嘆曰:書如是,兒何怠 !父奇其意,許授左氏。逾年,遂通覽群史。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調獲嘉主簿。
武后證圣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玄上書,譏每歲一赦,或一歲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群臣無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杷推梳脫之諺。又謂: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后嘉其直,不能用也。
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蘇味道、李嶠見而嘆曰:陸機豪士之流乎,周身之道盡矣 !子玄與徐圣、元行沖、吳兢等善,嘗曰:海內知我者,數(shù)子耳!
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玄自乞留東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領史事。遷秘書少監(jiān)。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jiān)修,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而至忠數(shù)責論次無功,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因為至忠言五不可,曰:古之國史,皆出一家,未聞藉功于眾。唯漢東觀集群儒,纂述無主,條章不建。今史司取士滋多,人自為荀、袁,家自為政、駿。每記一事,載一言,閣筆相視,含毫不斷,頭白可期,汗青無日。一不可。漢郡國計書上太史,副上丞相,后漢公卿所撰,先集公府,乃上蘭臺,故史官載事為廣。今史臣唯自詢采,二史不注起居,百家弗通行狀。二不可。史局深籍禁門,所以杜顏面,防請謁也。今作者如林,儻示褒貶,曾未絕口,而朝野咸知。孫盛取嫉權門,王劭見仇貴族,常人之情,不能無畏。三不可。古者史氏各有指歸,故司馬遷退處士,進奸雄,班固抑忠臣,飾主闕。今史官注記,類稟監(jiān)修,或須直辭,或當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四不可。今監(jiān)者不肯指授,修者又不遵奉,務相推避,以延歲月。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禮。至忠得書,悵惜不許。楚客等惡其言詆切,謂諸史官曰:是子作書,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于時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內外四十九篇,譏評今古。徐堅讀之,嘆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又嘗自比楊雄者四:雄好雕蟲小伎,老而為悔。吾幼喜詩賦,而壯不為,期以述者自名。雄準易作經,當時笑之。吾作史通,俗以為愚。雄著書見尤于人,作解嘲。吾亦作釋蒙。雄少為范逡、劉歆所器,及聞作經,以為必覆醬瓿。吾始以文章得譽,晚談史傳,由是減價。其自感概如此。
子玄內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于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后;彭城叢亭里諸劉,出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jù)明審,議者高其博。嘗曰:吾若得封,必以居巢紹司徒舊邑。后果封居巢縣子。鄉(xiāng)人以其兄弟六人俱有名,號其鄉(xiāng)曰高陽,里曰居巢。
累遷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皇太子將釋奠國學,有司具儀:從臣著衣冠,乘馬。子玄議:古大夫以上皆乘車,以馬為服。魏、晉后,以牛駕車。江左尚書郎輒輕乘馬,則御史劾治。顏延年罷官,乘馬出入閭里,世稱放誕。此則乘馬宜從褻服之明驗。今陵廟巡謁、王公冊命、士庶親迎,則盛服冠履,乘輅車。他事無車,故貴賤通乘馬。比法駕所幸,侍臣皆馬上朝服。且冠履惟可配車,故博帶褒衣、革履高冠,是車中服。襪而鐙,跣而鞍,非惟不師于古,亦自取驚流俗。馬逸人顛,受嗤行路。太子從之,因著為定令。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注,請存王弼學。宰相朱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請二家兼行,惟子夏易傳請罷。詔可。會子貺為太樂令,抵罪,子玄請于執(zhí)政,玄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
子玄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鄭惟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邪?對曰: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時以為篤論。子玄善持論,辯據(jù)明銳,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論著輒豫。歿后,帝詔河南就家寫史通,讀之稱善。追贈工部尚書,謚曰文。
六子:貺、、匯、秩、迅、迥。
(銅山縣志)
劉 貺
劉貺,字惠卿。好學,多所通解。知幾卒,詔訪其后,擢起居郎。歷右拾遺內供奉。獻續(xù)說苑十篇,以廣漢劉向所遺,而刊落怪妄。貺嘗以竹書紀年序諸侯列會皆舉謚,后人追修,非當時正史。如齊人殲于遂,鄭棄其師,皆孔子新意,師春一篇錄卜筮事,與左氏合,知按春秋經傳而為也。因著外傳云。
(銅山縣志)
劉 滋
劉滋,字公茂。通經術,喜持論。以蔭歷漣水令。楊綰薦材堪諫官,累授左補闕。久之,以司勛員外郎判南曹,勤職奉法,進至給事中。興元初,以吏部侍郎知南選。貞元二年,擢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罷。又明年,復為吏部侍郎,遷尚書。尋奪階。卒,贈陜州大都督,謚曰貞。
弟浹,亦有學稱。
(銅山縣志)
劉 劉匯 劉贊
劉,字鼎卿。天寶初,歷集賢院學士,兼知史官。終右補闕。父子三人更蒞史官。著史例,頗有法。
弟匯,左散騎常侍。終荊南節(jié)度使。子贊,以蔭仕至宣州刺史、都團練觀察使。卒,贈吏部尚書。
(銅山縣志)
劉 迥
劉迥,以剛直稱。第進士。歷殿中侍御史,佐江淮轉運使。時新更安史亂,饋運財賦,一力于職。大歷初,為吉州刺史,治行尤異。累遷給事中。
(銅山縣志)
劉 秩
劉秩,字祚卿。開元末,歷左監(jiān)門衛(wèi)錄事參軍,稍遷憲部員外郎。安祿山反,哥舒翰守潼關,楊國忠欲奪其兵,秩上言:翰兵天下成敗所系,不可忽。房琯見其書,以比劉更生。至德初,遷給事中。久之,出為閬州刺史。貶撫州長史,卒。所著政典、止戈記、至德新議等,凡數(shù)十篇。
(銅山縣志)
劉 迅
劉迅,字捷卿。歷京兆功曹參軍事。嘗寢疾,房琯聞,憂不寐,曰:捷卿有不諱,天理欺矣!陳郡殷寅名知人,見迅嘆曰:今黃叔度也!劉晏每聞其論,曰:皇王之道盡矣 !上元中,避地安康,卒。迅續(xù)詩、書、禮、樂、春秋五說,書成,語人曰:天下滔滔,知我者希。終不以示人云。
(銅山縣志)
劉長卿
劉長卿,字文房,彭城人。寶應間,為淮西鄂岳轉運判官。鄂岳觀察使吳仲儒惡之,奏長卿違制,謫余干。居二年,與姜浚、裴式微游玩山水,賦詩自適。改播州。南巴尉陳異為釋其事,除睦州司馬。后至隨州刺史。其詩為世所重,有集傳于后。
(銅山縣志)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自稱中山王勝之后。世以儒學稱。祖云。父溆,歷仕州縣令佐。
禹錫登貞元進士、宏辭二科。精于古文,多才麗,名重一時。辟淮南杜佑管書記。從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貶朗州司馬。朗地接夜郎,俗尚鬼,每淫祠,鼓唱徘徊,其聲傖傖佇。乃效屈原九歌,作竹枝詞十余篇,以教巫祝。至今武陵、溪洞間悉歌其辭。
久之,召還,欲任南省郎,以作玄都觀詩,語涉譏忿,當路不喜,復出為播州刺史。裴度言禹錫有母年八十余,請稍內遷。乃易連州,又徙夔州。久之,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復作游玄都觀詩,序言:始謫十年,還京,道士植桃甚盛,爍如紅霞。又十四年過之,無復一存,惟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其言詆切權近,聞者益薄之。令分司東都。雅為裴度所知,薦授禮部郎、集賢院直學士。度罷,出刺蘇州。以政最,賜金紫。徙汝、同二州,再遷賓客、分司。終以侍才褊心,不能久處朝列。年益晏,偃蹇寡合,但以文章自適。素善詩,晚節(jié)尤精,其鋒森然,少敢當,白居易嘗推為詩豪。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
子承雍,亦登進士,有才藻。
(銅山縣志)
劉 軻
劉軻,沛人也,字希仁,慕孟軻為人,故以名焉。少為僧,止于豫章高安之果園。后復求黃老之術,隱于廬山。元和末,進士第,任洛州刺史。文宗朝,官弘文館學士。文章與韓、柳齊名。
(沛縣志)
劉 商
劉商,字子夏,彭城人。德威四世孫。少有篇詠,為大歷中詩人。第進士,歷尚書虞部郎中、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以病免。有劉虞部集十卷。又工畫,師張璪。山水樹石,以造真為意。亦畫片云孤鶴。自張貶竄后,嘗賦詩懷之。
(銅山縣志)
后周
張 沆
張沆,字太元,徐州人。父嚴,本州牙將。沆少力學,攻詞賦,登進士第。唐明宗子秦王好文,然童年疏率,動不由禮。每賓僚大集,手自出題,令面前賦詩,少不如意,則壞裂抵棄。沆初以刺謁,秦王屬合座客各為南湖廳記,因謂沆曰:聞生名久矣,請為此文。沆不獲已,從之。及群士記成,獨取沆所為勒之于石,繇是署為河南府巡官。秦王敗,勒歸里。
晉初,桑維翰秉政,沆以文干進,用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遷右拾遺。維翰出鎮(zhèn),奏為記室。從維翰入朝,授殿中侍御史。歲余,改詞部員外郎知制誥,召入翰林為學士。維翰罷相,馮玉用事,不欲沆居禁密,改右諫議大夫,罷其職。漢祖至汴,轉右常侍,復用為學士。未幾,遷工部尚書充職。明年,以營奉葬事,求解職,改禮部尚書。及歸朝,復為學士。太祖以沆耳疾罷職,改刑部尚書。廣順二年秋,命為故齊王高行周冊贈使,復命而卒。贈太子少保。
沆性儒雅,好釋氏,雖久居祿位,家無余財,死之日,圖書之外,唯使鄆之資耳。沆記覽文史,好征求僻事,公家應用,時出一聯(lián),以炫奇筆,故不為馮玉所重。雖有聵疾,猶出入金門五六年焉。
(銅山縣志)
劉山甫
劉山甫,彭城人。其先宦于嶺外。山甫侍從王審知入閩,署為武威軍節(jié)度判官。審知患海畔石踦為舟楫梗,夢吳安王許以開導,乃命山甫躬往祗祭。后石港通暢,便于泛涉,錄奏賜名甘棠港。官終武威軍殿中侍御史。
山甫有才藻,常撰徐寅墓志銘,情文兼至,為世所稱。著有金溪閑談十二卷。孫光憲云:聞于劉山甫,見山甫閑談者,皆其中事也。又言:余得其本而偶亡絕,無人收得,莫可搜訪,今十不記三四,惜哉!
(銅山縣志)
宋
馮謐 馮伉
馮謐,本名延魯,字叔文,其先彭城人,唐末南渡,家于新安。謐與兄延己俱仕南唐,以文學得幸。謐累遷中書舍人、工部侍郎。
江南以揚州為東都,命謐副留守。周世宗下?lián)P州,謐髡發(fā)為僧,匿于佛寺,為官軍所獲。世宗釋之,授太常卿,賜與甚厚。數(shù)年,拜刑部侍郎,放還,為戶部尚書。建隆三年,唐遣來貢,因表求舒州田宅,詔賜之。后改常州觀察使而卒。
子伉歸中朝,與兄儀、價并登進士第。伉文辭清麗,嘗著平晉頌,時人稱之。累遷殿中侍御史,歷典藩郡,皆有治跡。咸平三年,知福州,卒。特賜錢十萬,錄其子元應同學究出身。
(銅山縣志)
劉 顏
劉顏,字子望,彭城人。好古學,不專章句。舉進士,知龍興縣。免官。家居,著書自適,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后以薦除任城主簿。歲饑,發(fā)大姓所積粟,活數(shù)千人。所著有儒術通要、經濟樞言。石介見其書,嘆曰:恨不在弟子之列!
(銅山縣志)
郭延澤
郭延澤,字德潤。廷謂兄廷諭子。乾德中,累遷殿中丞,知建州。太宗聞其好學,博通典籍,召問經史大義,稱旨,命為史館檢討。歷國子博士。成平中,以虞部員外郎致仕。居濠城南,有小園以自娛,詠牡丹詩千余首。聚圖籍萬卷,手自刊校。范杲、韓丕皆與之游。景德初,卒。
(徐州府志)
晁 迥
晁迥,字明遠,世為澶州清豐人,父佺始徙彭門。迥舉進士,為大理評事。歷遷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館。獻咸平新書五十篇,又獻理樞一篇。召試,除右司諫,知制 誥。進翰林學士,同修國史。使契丹,還,奏北庭記,加史館修撰,知通進銀臺司。獻玉清昭應宮頌,其子宗操繼上景靈宮慶成歌,帝嘉美之。
史成,擢刑部侍郎。時朝廷方修禮文之事,詔令多出迥手。嘗夜召對,帝令內侍持燭歸院。請分司西京,特拜工部尚書、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臺。
仁宗即位,遷禮部尚書。居臺六年,累章請老,以少保致仕。天圣中,召宴太清樓,寵賚甚厚。進太子少傅。后復召對延和殿,訪洪范雨旸之應。獻斧扆、慎刑箴。及感疾,絕人事,屏醫(yī)藥,具冠冕而卒,年八十四。贈太子太保,謚文元。
迥性樂易寬簡,服道履正,雖貴勢,無所屈。歷官臨事,未嘗挾情害物。真宗數(shù)稱其好學長者。楊億嘗謂迥所作書命無過褒,得代言之體。喜質正經史疑義。所著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錄十卷,耆智余書、隨因紀述、昭德新編各三卷。
(徐州府志)
李 淑
李淑,字獻臣,豐縣人。若谷子。年十二,真宗幸毫,獻文行在。真宗奇之,命賦詩,賜童子出身。試秘書省校書郎。寇準薦之,授校書郎、館閣???。
乾興初,遷大理評事。修真宗實錄,為檢討官。書成,改光祿寺丞、集賢校理,為國史院編修官。召試,賜進士及第,改秘書郎,進太常丞,累遷禮部員外郎,上時政十議,改知制誥。歷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端明、侍讀二學士。出知河中府,卒。贈尚書右丞。
淑警慧過人,博習諸書,詳練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訪,制作誥命,為時所稱。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等書,所著別集百余卷。
(徐州府志)
王堯臣
王堯臣,字伯庸,碭山人。舉進士第一,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湖州。召試,改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會從父沖坐事,出堯臣知光州。父喪,服除,為三司度支判官。再遷右司諫。
郭皇后薨,議者歸罪內侍都知閻文應,堯臣請窮治左右侍醫(yī)者,不報。時上元節(jié),有司張燈,堯臣俟乘輿出,即上言:后已復位號,今方在殯,不當游幸。帝為罷張燈,擢知制誥,同知通進銀臺司,提舉諸司庫務,知審刑院。入翰林為學士,知審官院。
陜西用兵,為體量安撫使。將行,請曰:故事,使者所至,稱詔存問官吏將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關中之民,凋弊為甚,請以詔勞來,仍諭以賤平蠲租賦二年。仁宗從之。
使還,上言:
陜西兵二十萬,分屯四路,然可使戰(zhàn)者止十萬。賊眾入寇,常數(shù)倍官軍。彼以十戰(zhàn)一,我以一戰(zhàn)十,故三至而三勝,由眾寡不侔也。涇原近賊巢穴,最當要害,宜先備之。今防秋甚邇,請益團士兵,以二萬屯渭州,為鎮(zhèn)戎山外之援;萬人屯涇州,為原、渭聲勢;二萬屯環(huán)慶,萬人屯秦州,以制其沖突。
且賊之犯邊,不患不能入,患不能出也。并塞地形,雖險易不同,而兵行須由大川,大川率有砦柵為控扼。賊來利在虜掠,人自為戰(zhàn),故所向無前。若延州之金明、塞門砦,鎮(zhèn)戎之劉瑤、定川堡,渭州山外之羊牧隆城、靜邊砦,皆不能扼其來。故賊不患其不能入也。既入漢地,分行鈔略,驅虜人畜,劫掠財貨,士馬疲困,奔趨歸路,無復斗志。若以精兵扼險,強弩注射,旁設奇伏,斷其首尾,且追且擊,不敗何待 ?故賊之患,在不能出也。
賊屢乘戰(zhàn)勝,重掠而歸,諸將不能追擊者,由兵寡而勢分也。若尚循故轍,必無可勝之理。
又論:延州、鎮(zhèn)戎軍、渭州山外三敗之由,皆因賊先據(jù)勝地,誘致我?guī)煟瑢洸荒軗?jù)險擊歸,而多倍道趨利。兵方疲頓,乃與生羌合戰(zhàn),賊始縱鐵騎沖我軍,繼以步奚挽韁注射,鋒不可當,遂至掩覆。此主帥不思應變以懲前失之咎也。愿敕邊吏,常遠斥候,遇賊至,度遠近立營砦,然后量敵奮擊,毋得輕出。詔以其言戒邊吏。
時韓琦坐好水川兵敗徙秦州,范仲淹亦以擅復元昊書降耀州。堯臣言:二人者,皆忠義智勇,不當置之散地。又薦種世衡、狄青有將帥才。明年,賊果自鎮(zhèn)戎軍、原州入寇,敗葛懷敏,乘勝掠平涼、潘原,關中震恐。自邠、涇以東,皆閑壘自守。仲淹自將慶州兵捍賊,賊引去。仁宗思其言,乃復以琦、仲淹為招討使,置府涇州,益屯兵三萬人,而使堯臣再安撫涇原。
初,曹瑋開山外地,置籠竿等四砦,募弓箭手,給田使耕戰(zhàn)自守。其后將帥失撫御,稍侵奪之。眾怨怒,遂劫得勝砦將姚貴,閉城畔。堯臣適過境上,作書射城中,諭以禍福,眾遂出降。乃為申明約束,如舊而去。
既還,上言,自陜西用兵,夏竦、陳執(zhí)中并以兩府舊臣,為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韓琦、范仲淹止為經略、安撫副使。既而張存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張奎知慶州,俱是學士、待制之職,亦止管勾本路總管司事。及竦、執(zhí)中罷,四路置帥,遂各帶都總管及經略、安撫、招討等使,因而武臣副總管亦為副使。今琦、仲淹、龐籍既為陜西四路都總管緣、邊經略安撫招討等使,四路當稟節(jié)制,而尚帶經略使名者九人,各置司行事。各號不異,而所稟非一。今請逐路都總管、副總管并罷經略,只充緣邊安撫使。既而,滕宗諒亦以為請,遂罷之。
又言:鄜延、環(huán)慶路,皆險固易守;惟涇原自漢、唐以來,為沖要之地。自鎮(zhèn)戎軍至渭州,沿涇河大川,直抵涇、邠,略無險阻。雖有城砦據(jù)平地,賊徑交屬,難以捍防,如郭子儀、渾瑊,常宿重兵守之。自元昊叛命數(shù)年,由此三入寇。朝廷置帥府于涇州,為控扼關、陜之會,誠合事機。然頻經敗覆,邊地空虛,士氣不振。愿深監(jiān)近弊,精擇將佐;其新集之兵,未經訓練,宜易以舊人。儻一路兵力完實,則賊不敢長驅入寇矣。因論沿邊賊砦、控扼要害、賊徑通屬及備御輕重之策,為五事上之。又請涇、原五州營田,益置弓箭手,及請徹潼關樓櫓,皆報可。
以戶部郎中權三司使,辟張之、杜杞十人,為副使、判官。時入內都和張永和建議,收民僦舍錢十之三,以助軍費。堯臣入對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攜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亂也。度支副史林濰畏永和,附會其說,堯臣奏黜濰,議乃定。
夔州轉運使請增鹽井歲課十余萬緡,堯臣以為上恩未嘗及遠人,而反牟以厚利,適足以斂怨,罷之。遷翰林學士承旨兼端明殿學士,為群牧使。丁母喪。服除,轉右諫議大夫。
初,學士蘇易簡、丁度皆自郎中進中書舍人充承旨;及堯臣為承旨,不遷官,意宰相賈昌朝所抑。及是,文彥博,為相,因其歲滿,遂優(yōu)遷之。大享明堂,加給事中。與三司更議茶法,較天下每歲財賦出入,上其數(shù),遂拜樞密副使。
會儂智高反,請析廣西宜、容、邕州為三路,以融、柳、象隸宜州,白、高、竇、雷、化、郁林、儀、藤、梧、龔、瓊隸容州。欽賓廉橫潯貴隸邕州。遇蠻入寇,三路會支郡兵掩擊,令經略安撫使守貴州,以統(tǒng)制焉。蓋募澄海忠敢土軍分屯,運全永道三州米以餉之。罷遣北兵遠戍,時狄青經制嶺南,詔青審議,以為便。
居樞密三年,務裁抑僥幸,于是有鏤匿名書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為疑也。以戶部侍郎參知政事。久之,帝欲以為樞密使,而當制學士胡宿固抑之,乃進吏部侍郎。卒,贈尚書左仆射,謚文安。
堯臣以文學進,典內外制十余年,其為文詞溫麗。執(zhí)政時,嘗與宰相文彥博、富弼、劉沆勸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嘗養(yǎng)宮中,宜為后,為詔草挾以進,未果立。
元豐三年,子同老進遺稿論父功,帝訪文彥博,具奏本末,遂加贈太師、中書令,改謚文忠。
(碭山縣志)
顏太初
顏太初,字醇之,彭城人。顏子四十七世孫。少博學,有雋才,慷慨好義。喜為詩,多譏切時事。天圣中,毫州衛(wèi)真令黎德潤為吏誣構,死獄中,太初以詩發(fā)其冤,覽者壯之??资サv卒,罷襲封。太初作詩以諷在位,因以圣祐弟襲封文宣公。太初中進士,為莒縣尉,忤轉運使,投劾去。歷閬中、臨晉主簿、應天府戶曹參軍、南京國子監(jiān)說書,卒。著書號洙南子,所居在鳧、繹兩山之間,號鳧繹處士。有集十卷,淳曜聯(lián)英集二十卷。
(徐州府志)
顏 復
顏復,字長道,彭城人。太初子。嘉祐中,詔郡國敦訪遺逸,京東以復言。凡試于中書者二十有二人,考官歐陽修,奏復第一,賜進士。為校書郎,知永寧縣。熙寧中,為國子直講。元祐初,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禮制不立,下無矜式,請令禮官,薈萃古今典范,為五禮書,以正祀典。凡曲學道流,術家之法,一切芟去,俾大小群祀,盡合圣人之經,為后世法。遷禮部員外郎。累轉中書舍人,兼國子監(jiān)祭酒。言:太學諸生,有誘進之法;獨教官未嘗旌別,似非嚴師勸士之道。未逾年,以疾卒。王巖叟等言:復學行超特,宜加優(yōu)賻。詔賜錢五十萬。
子岐,建炎中為門下侍郎。
(徐州府志)
劉 庠
劉庠,字希道,徐州人。顏之子。八歲能詩。蔡齊妻以女。中進士第,為高密廣平院教授。
英宗求直言,庠上書論時事,除監(jiān)察御史里行。屢有直言。帝不豫,儲嗣未定,庠拜疏謂:太子,天下本。潁王長且賢,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閱四方章奏。帝從之。
神宗立,遷殿中侍御史,為右司諫。奉使契丹。故事,兩國忌日不相避。契丹張宴白溝,日當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義而聽之。
為河東轉運使。進天章閣待制,歷河北、河東都轉運使。召知開封府。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亟欲見之,戒典謁者曰:今日客至勿納,惟劉尹來,告我。有語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見 ?庠謂:見之,何所言?自彼執(zhí)政,未嘗一事合人情。脫問青苗、免役,將何辭以對?競不往。奏論新法,神宗諭之曰:奈何不與大臣協(xié)心濟治乎?庠曰: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會于蔡確爭廷參禮,出知太原府。后歷知成都、秦、虢、江寧、滁諸府州,徙永興軍。時西征無功,關內騷動。庠過闕,力言虛內事外,恐搖根本,帝感納其忠。元祐初,加樞密學士,知渭州,卒。
庠有吏能,淹通歷代史,王安石稱其博。卒后蘇頌論庠建儲之功,詔褒錄其子。
(徐州府志)
陳師道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已,號后山,彭城人。國子博士、通判棣州琪之子也。少苦心學問,諸經皆有訓傳,于詩、禮尤邃。其為詩文精深雅奧,自成一家。
元祐中,以侍從合薦為本州教授,改潁州,再遷棣學。以蘇轍薦,授太學博士。紹圣初,坐黨禁,謫彭澤令。元符三年,除秘書省正字。郊祀為執(zhí)事官,其內子聞郊壇嚴寒非挾纊不可,借姨家趙挺之綿裘衣之。臨行,問裘從來,內以實對,遂脫而擲之地。其夜寒甚,得疾,明年卒。
平日方正嫉惡,甘貧有守,居都下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子厚欲一見,終不可得。傅欽之知其貧,懷金饋之,及睹其貌,聽其論議,竟不敢以出口。所著有后山集二十卷行世。
師道年十六時,以文謁曾鞏,鞏深器之。元祐初,蘇軾薦其文行,教授潁州。時蘇軾知潁,意欲參諸門弟子列,師道賦詩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軾彌愛之。生平苦吟,每枕上覓句,不得則不起,或至累日。
(銅山縣志)
傅汝礪
傅汝礪,字若金,蕭人。官陜西道御使,政事卓異。后遷朝列大夫,浙江廉訪使僉事。文章典茂,為時所稱。著有詩集八卷,歌行類子美。七律亦有格調,不似宋人俚體。祀鄉(xiāng)賢。
(同治徐州府志)
袁遵道 袁渙
袁遵道,字叔正,豐人。性穎悟,以神童薦。初為國學四門館正字,升翰林學士。
子煥,少游虞集之門,亦有文學名。累官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進太師,右丞相,贈魯國公。
(徐州府志)
成克敬
成克敬,字簡卿,碭山人。以學行聞于時,與虞集、趙孟為友。由歸德軍判官轉國子監(jiān)典籍。卒贈朝列大夫,追封上谷郡伯。
(碭山縣志)
元
曹伯啟
曹伯啟,字士開,碭山人。弱冠從東平李謙游,篤于問學。至元中,以薦擢西臺御史。累遷刑部侍郎。丞相鐵木迭兒專政,多所作威,伯啟惟執(zhí)法不阿。八番帥擅殺,起邊釁,命伯啟往詰其事。伯啟恐兵往致亂,乃遣令史往喻,備得其情,奏坐前帥擅殺罪,邊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魯丁撲運嶺北糧歲數(shù)萬石,肆為欺罔,累贓巨萬。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賂,皆反為之游言。最后伯啟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負官錢,雖死必征。與其納賂于人,何若償之于官 ?第條汝所賂之數(shù),官為征之!諸受賂者皆懼,而潛歸賂于其子,為鈔五萬緡。民之逋負而無可理者,即列上與免之。延韋占五年,遷司農丞。奉旨至江浙議鹽法,伯啟所議,皆著為令。英宗立,拜集賢學士、御史臺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
泰定初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社,碭人賢之,表所居為曹公里。伯啟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天歷中,屢召不起,天下高之。所著有詩文十卷,漢泉漫稿續(xù)集三卷行世。六子、十孫,皆顯仕。
(徐州府志)
翟思忠
翟思忠,起家為儒官。著易傳,衍太玄。至順初,為常州知事,仿唐王琳魏鄭公諫錄,摭其余為續(xù)錄二卷,伊足鼎為之序。見四庫全書總目。
(邳志補)
明
高遜志 高正志
高遜志,字士敏,蕭人,元末僑寓嘉興坊。幼嗜學,嘗游吳中,受業(yè)于貢師泰、周伯琦、鄭元祐。為文深純典雅,成一家言。年二十五,以薦為鄖山書院山長。洪武二年,征修元史,入翰林,為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十五年,試吏部右侍郎,尋以事謫朐山。建文初,召為太常少卿。時修太祖實錄,遜志為副總裁官。三年,與董倫為會試主考官,得士如王良、胡靖、吳溥、楊榮、金幼孜、楊溥、胡瀅、顧佐輩,皆為名臣。燕師入,存歿無考?;蛟疲烙兰紊街?。后賜謚文忠。
子正志,字士表。濮州同知,以清慎見稱。
(徐州府志)
劉恭 劉維新
劉恭,字政亨,徐州人。洪武二十九年舉人,官山西陵州訓導,謫戍泗州。建文四年,從燕兵渡淮,以功授百戶。永樂初,改建寧通判。擢禮部員外郎,與修永樂大典。書成,賞賚有加。尋致仕歸。
又劉維新,諸生,以楷書與修永樂大典,授中書舍人,遷戶部主事。
(銅山縣志錄舊志)
房 棟
房棟,字子材,徐州人。祖友信,洪武中以文學薦,授翰林檢討。父端,景泰七年舉人。
棟博學,通經術,有文譽。由國子生,授知山西崞縣。致仕。蓄古今書籍甚富,閉戶誦讀,所造益該洽。
(銅山縣志錄江南通志、舊志)
李紹芳
李紹芳,字芝亭,蕭人。性至孝,父母歿,廬墓。好學,嗜書。后官永昌通判,攝保山知縣,判牒悉出手裁。晚歲筑共學臺于東山,昕夕往還,自跨疲馬,童子負笈從之。
陳 鐸
陳鐸,字大聲,邳州人,家金陵,以世襲官指揮。風流倜儻,工為樂府,有聲于時。山水仿沈周。
(同治徐州府志)
高飛等
高飛,字子沖,宿遷人。詩文清麗。弟冠,與齊名,人稱二高。蔡洞,字宏濟。工詩,善屬文,游南雍,大司成呂楠亟稱之。吳希孟,字醇甫。工古文辭,知名齊魯間。何九州,字仲敷。博學,工詩。初為邑諸生,后棄去。與山陰徐渭友善,渭推重之。九州門人楊榆,亦工詩,以狂疾卒。飛、洞皆舉人,洞官樂亭、靈都知縣。希孟,貢生,官新泰為導。
(同治徐州府志錄宿遷志)
張貞觀
張貞觀,字惟誠,別字惺宇。萬歷時登進士第,除山東益都知縣。省徭役,振疲敝,抑豪右,決冤獄,民神明之。
擢兵科給事中,出閱山西邊務。五臺奸人張守清招亡命三千余人,擅開銀礦,又締姻潞城、新城二王。帝納巡按御史言,敕守清解徒黨,諭二王絕姻。守清乞輸課于官,開礦如故,貞觀力爭乃已。前巡撫沈子木、李采菲,皆貪,子木夤緣為兵部侍郎。貞觀并追劾之,子木坐免,采菲奪職。
還,進士科右給事中。泗州淮水大溢,幾嚙祖陵,貞觀往視,定分黃導淮之策。再遷禮科都給事中。三王并封制下,貞觀率同列力爭。沈王理堯由郡王進封,其諸弟止應為將軍,珵堯為營得郡王。貞觀及禮部尚書羅萬化,守故事極諫,不納。時郊廟祭享,遣官代行,貞觀力請帝親祀。俄秋享,復將遣官,貞觀再諫,不報。
明年正月,有詔皇長子出閣講讀,而兵部請護衛(wèi),工部奏儀仗,禮部追儀注,皆留中。又止預告奉先殿,朝謁兩宮,他禮皆廢。于是貞觀等上疏極諫,忤旨,除貞觀名。中外交諫,卒不起。服青衣,步出都門,怡然以老。著有掖垣諫草、野心堂詩。祀名宦、鄉(xiāng)賢。天啟中,贈太常少卿。
(沛縣志)
吳明德 吳隱 吳之珆
吳明德,字完初。萬歷壬辰歲貢。性方介,言笑不茍。初任定海知縣,撫字有方。屠隆、邵輔忠、薛三省交章薦,升遼陽府通判。三月,政績大著。乞假歸省,總制力挽之。沒于王事。
子隱,字存已,號淡夫,禮部儒士。制行端懿,周急不吝千金。工詩,精岐黃。著有中和齋稿、寄幻吟、燕市草、醫(yī)案大成。
孫之珆,工詩文。順治二年歲貢。授職,以母老辭。著有含穎稿。
(宿遷縣志)
陸奮飛
陸奮飛,字沖霄。萬歷戊午舉人。天啟六年,河臣欲絕馬陵開運道,奮飛上書陳其害,議遂寢。崇禎四年,成進士,以推官改教授。遷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轉工部營繕司主事。會求直言,上書請五年恤刑,改為一年一恤,帝嘉納。母憂服闋,起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假歸,再起南京戶部福建司郎中。
除江西饒州知府。土寇竊發(fā),殺浮梁知縣,所在焚掠。奮飛開關出老幼婦女數(shù)十萬,留壯丁與守,停止征輸,號召忠勇修戰(zhàn)守之備,擒梟賊內應數(shù)十名,賊氣沮喪,不敢東侵。晉分守九江道參議,遭亂解組歸,明亦遂亡。退居白鹿湖之東柳洲,與兄弟子侄飲酒賦詩,優(yōu)游十余年卒。年六十七。著有云液草三卷,行于世。
(宿遷縣志)
萬壽祺
萬壽祺,字年少,徐州人。生有夙慧,成童時,誦二十余萬言。天啟元年,年十有九,入邑庠。復從浙人王立谷學,凡經、史、諸子百家靡不讀,禮、樂、兵、農、天文、地理,靡不究。父卒,無期功強近親。外侮沓至,母夏戒閉戶讀禮而已。二年,山東盜起,徐匪有謀為應者,乃浮家辟難淮安。
七年,北歸,以選貢入國子學。崇禎三年,舉南京鄉(xiāng)試,上公車不第。在京邸,常與陳子龍、楊廷樞、夏允彝諸人,商榷今古。九年,復至南京,與沈壽民、冒襄等開文社,數(shù)為大會。壽祺既翱游兩京,益以文采風誼名當世。
十七年,移家吳郡。三月,京師陷,往來吳、楚間。明年,起義吳郡,時沈自炳等起練湖,陳子龍等起泖,吳易起笠澤,皆與壽祺會師。八月,兵潰,辟地斜江,被逮。將施刑,督師聞唱壽祺名,曰:此彭城名孝廉也 !釋縛,延上座。留數(shù)日,將表請典宏文院,力辭。復授以吳江令,不就。乃渡江,攜妻子居山陽。再徙清江浦,名所居曰隰西草堂,自號沙門慧壽,或曰壽道人。李舍人舒章者,壽祺故知也,仕清,復原官,嘗假過淮陰造訪,壽祺以僧服見。李望見,大慟,郁郁遂卒。
壽祺以故家子,琴棋劍槊,百技通曉。家有良田美宅,山莊百頃。既數(shù)瀕于死,所藏蓄一時都盡。自是貧甚,負甕自給,操作勤苦?;驎r為人傭書,蕭然物外。每與遺民辟人歌嘯,泫然泣下。其學博極群書,深明靈憲法,旁通禪理,吟詠無虛日。順治九年五月,卒,年五十。子睿,從子穆,扶櫬返葬于徐。著有隰西、內景諸集。書法為當代所推,工隸、篆,尤精行、楷。兼繪山水人物。
(銅山縣志)
李向陽 李弇
李向陽,字孝乾,徐州人。天啟四年舉人。夙負異稟,與同里萬壽祺以氣節(jié)相礪。十年會試時,魏奄方龁東林諸君子,欲得名士自助,使其私人以大魁啖向陽,向陽峻拒,不入闈而返。魏奄怒,遣緹騎追之,不及。向陽避之金山,攜一傔,匿跡僧寮中。數(shù)載,奄敗,始歸。崇禎初,授金山衛(wèi)教授。旋以親老解組,躬耕自給,足不及市廛。筑精舍于黃茆岡,葛巾草屨,優(yōu)游云龍、戲馬間。與壽祺朝夕唱和稱莫逆,壽祺為繪黃茆岡隱居圖以贈。明亡,屢辭州郡薦舉,閉戶著書以終。
子弇,字山洲。弘光元年拔貢生。息影數(shù)十年,專攻詩。著有忖庵詩集。新城王士禎,以為右丞、襄陽輩流也。
(銅山縣志)
朱其閫等
朱其閫,字伯宅,沛增生。明天啟間隨祖君仁宦游京師,嘗奉東林諸君子教。既長,會文金山,名藉甚。好山水,嘗登九華,蠟屐所至,窮極幽險,篇什由是益富。
又有歲貢生葉湘管、葉崇嵋、趙汝翼、朱訓典,諸生趙履平、蔡蘭禍,處士張坤貞、張懋斌,監(jiān)生楊淇,俱邃于學。以五經教授鄉(xiāng)里,及門皆端士。履平以能書名;坤貞、懋斌、淇,皆工詩。
(同治徐州府志)
閻爾梅
閻爾梅,字用卿,號古古,沛縣人。故大族。曾祖勇,有隱德。祖文泉,邑諸生,勤學博聞,性峻潔,不茍取與。父景文,增生,沉默好學,動必以禮。家世治毛詩,數(shù)以經教授鄉(xiāng)里。
爾梅生有異稟,磊落奇氣,博學,工詩、古文詞,而性最孝。舉崇禎丙午北榜,主試者稱其文曠逸跌宕,有吞吐四海之概。丁父艱,喪葬一準古禮,廬墓三年。壬午,寇氛四起,爾梅團練鄉(xiāng)勇,親教勾縮騰達之法。有巨猾劉元,擁賊數(shù)千圍沛,爾梅率壯士殲其渠首,賊遂潰。
甲申之變,偽防御使武愫至沛,使使招爾梅。義不屈,貽書卻之,愫覽書大慚。未幾,賊遁去,愫亦潛走。時史閣部駐師淮北,興平伯高杰為許定國誘殺,梅因勸史公馳檄河南,撫慰其眾。史公懼,不敢進,退保維揚。爾梅知必敗,貽書逕引去。復為劉澤清畫戰(zhàn)守策,不聽。遁海上,則清兵已渡淮矣。至是事不可為,不得已還沛,未久復去。
及壬辰山東兵敗,首事辭連爾梅,執(zhí)之??偠缴蚺c同官商所以處爾梅,爾梅至,瞪目直視不拜。沈知不可屈,佯語之曰:爾何為者?欲作文丞相乎 ?爾梅步堂階高吟曰:天如存趙氏,誰可殺文山?沈無語,檄兵擁之北去。未幾,移下濟南獄,不之禁,任其出入,因得歸沛。遂放游晉、豫、秦、蜀,歷覽九塞。復從漢、沔東下,取次江西以歸。蓋去沛,已十八年矣。是時山東獄平,爰循吳淮復歸沛。結廬先人隴旁,杜門不與世事。日以著書為樂,因號白耷山人。著有詩文集行世。光緒二十八年,入祀鄉(xiāng)賢祠。
子二:長炅,次焸,皆有雋才,能世其業(yè)。炅早逝。煲尤奇?zhèn)?,年十六,徒步走京師,上書訟父冤。及得白,遂歸。事親曲盡色養(yǎng),終身不應科舉,族黨咸稱其孝。
(沛縣志)
許作楫等
許作楫,字二濟。明末膺選貢。舉賢良方正,不就。好讀左傳、莊、騷,善屬文。居嶂山芙蓉湖上,蕭然高寄,人稱畫巖先生。嘗手纂蕭縣志。
彭縉,字北田,諸生。工文辭。蕭令康煒修邑志,屬縉屬草。后人精醫(yī)術。
任汶,字近魯,諸生。通經史,好為古文詞。晚謝舉業(yè),優(yōu)游泉石。壽九十四。
許元,字子又。工為古文,詩格遒上,書亦奇矯。嘗之京師,與張溥、蔣鳴玉、楊廷樞諸人游,咸稱其才。卒不遇而死。
任亞龍,字霖埏,歲貢生。廷試上疏,請遷蕭城,為部議所格。后官六合訓導。蕭流寇亂后,殺戮以萬計,亞龍檢其無主者聚掩之。詔表其閭。亞龍通五經,尤長春秋。纂邑志一帙。
皆蕭人。
(同治徐州府志錄蕭縣志)
清
李 綺
李綺,字季里。生而能言,有夙慧。以拔貢考補正藍旗教習??滴醵?,中順天副榜,揀發(fā)四川,補榮經縣。歷升江西寧州知州、甘肅臨洮知府,調廣西潯州,所至有循吏聲。著述甚多,稿皆藏于家。
(銅山縣志錄道光舊志)
任觀瀛
任觀瀛,字子登(四庫總目云:或書作紫登,以同音相假借也。),蕭人。康熙已未進士,知長興縣,革耗寬刑,筑方山、謝公二區(qū)以免水患。巨奸結上官為邑害,廉得其狀,置之法。擢江西道御史,屢陳時弊。出為潼商參議。所著詩文名夢鼎堂集。夢鼎堂在長興署中,明歸有光所建也,觀瀛重構之,因以名其集云。
(同治徐州府志錄蕭縣志、四庫全書)
李蟠 李杜 李光璧
李蟠,字仙李,號根庵。幼岐嶷,讀書十行俱下,為文洋洋數(shù)千言,下筆不加點。
康熙二十九年舉人,三十六年成進士。制策問軍政、吏治、河防諸事,蟠條對剴切,治河策尤稱上意,遂擢一甲第一人,授修撰,入國史館纂修一統(tǒng)志。會暹羅來朝,賜蟠一品服,命充館伴。蟠宣揚德意,音出如洪鐘,使臣額手慶得識天朝第一人物。三十八年,主順天鄉(xiāng)試,鄂爾泰、史貽直、勵杜訥諸名臣,咸出其門。而不志者乃為蜚語中蟠,事聞,復試殿廷,無一黜落者,得解。而郎中孔尚在,以作通天榜傳奇宣播都下斥逐,蟠亦遂謫戍沈陽三年。昭雪,得賜還。
歸居林下,時以著述自娛。著有偶然詩集,瀟灑爽逸,興致繁富,不軼規(guī)繩。其才氣鼓蕩,則得之出關以后。古文亦精妙。書法趙孟,所書東坡放鶴亭記、金剛經,迄今人寶之若拱璧焉。
子杜,善詩。孫光璧,工詩文,尤擅書法,有祖、父風。
(銅山縣志)
徐用錫
徐用錫,字壇長,宿遷人。少好學,有文譽。游京師,占籍大興。中康熙乙卯舉人。安溪李文貞公延課諸生,每朝回,輒與講明為學之要,用錫步趨惟謹,由是所學益邃。自經史、性理,旁及樂律、音韻、歷數(shù)、書法,咸造其奧。己丑登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文貞承修朱子全書、周易折中、性理精義,用錫皆與分纂焉。乙未,分校會試,尋罷歸。雍正元年,李紱巡撫廣西,請以用錫為書院山長,既而中止。乾隆初,召授翰林院侍讀,時年八十,命修三禮。尋予原品休致,卒于家。
用錫篤于倫誼,平生睦姻族,待師友,皆有可記。晚年所養(yǎng)益醇。及歿,視聽不亂。作文以樸淡為長,極工書法。集中字學札記二卷,皆自道其心得;其他題跋,亦皆辨論法帖手跋者居多云。
(同治徐州府志)
朱邁 朱有馮
朱邁,字旋吉,本蘇州吳縣人,從父遷于徐。貌古秀,善詩詞。李蟠聞其名,折簡招之。或曰:旋吉不可招也。蟠笑曰:旋吉誠高士,吾獨不能造門請乎 ?遂命駕訪之,卒不得見。其門人某,成進士,宦游所至,必請邁從。南北十余年,詩益工。
子有馮,字寶呈,諸生。亦工詩,善填詞。著有自斷吟。
(銅山縣志)
閻圻等
閻圻,字坤掌。白耷山人孫。性孝友,聰明嗜學。康熙戊子舉人,已丑聯(lián)捷,入翰林,以編修修三朝國史。雍正元年,纂修明史,史成,稱旨,授工科給事中。甲辰,充會試同考官,復掌禮、吏、刑三科印務。以病乞假歸。越一年,卒。
子陳錫,詹事府主簿。弟封,字千秋。歲貢生,亦刻苦好學。性復雅淡,喜慍無形于色。時人重之。封子貢生阿錫,字在魯。阿錫子文源,字希邵,諸生;焯貞、 焜貞,皆以能文名于時。
(沛縣志)
丁泗吉等
丁泗吉,字淑尼。幼穎悟,及長,工駢體文,詩法唐人。雍正十三年,舉于鄉(xiāng)。以明通榜授繁昌教諭。調含山,卒于官。
鄧菼,字蘊甲。有文學名,以歲貢選宿州訓導,潔以自好,凡饋遺皆不受?;蛐ζ溆兀I自若。官宿六年,及歿,宿人思之。子鳴韶,字虞乙,諸生。生而右眉半白,亦號衍文白眉子。事親以孝聞。工詩、古文。
徐備,字維人,諸生。家貧,隱居養(yǎng)母,不求仕進,以經義教授。侄淵,字潛思。乾隆十八年拔貢。以能書名,詩五言法二謝。
張薰,字賡南。鶴鳴五世孫。歲貢生。弟元,字易齋,諸生,俱有雋才。工詩賦,人稱二張。
蔣佩,字沛蒼,一字瑤坪。歲貢生。博學工詩。子士桓,字昆池,號西麓。亦歲貢生。幼稟家學,無書不讀,詩文雄偉。卒年九十余。
吳浣,字潮庵。歲貢生。家貧力學,精研四子書。著有講義數(shù)十卷。
經乃濟,字云既。歲貢生。工書,得右軍筆意。晚年嘗集李、杜詩,工巧如已出。選授靈璧訓導,以疾辭。
韓維溶,字我容。武生,喜詩賦,見賞于學使張廷璐。子毓杞,字壽民,諸生。能文善詩,一時推為風雅宗。
韓毓樞,字圖南。本浙江余姚人,父為徐州衛(wèi)尉,卒于徐,因家焉。乾隆六年,以諸生舉于鄉(xiāng)。邃于理學,精研四子書,多前人所未發(fā)。后官浙江大嵩鳴鶴場大使。
胡汝洵,字繼眉。城西關人。廩生,有學行。
汪廷瑤,字魯玉。廩生。少穎悟,過目成誦,工詩文。
張念祖,字聿修。善屬文,喜賓客,所交皆知名士。
魏士儀,字蘊含。歲貢生,屢試不售,遂棄時藝,專心四子書及諸經注疏。
皆乾隆間人。
(銅山縣志錄舊志、徐州詩征)
陳玉鄰
陳玉鄰,字樾齋。乾隆乙酉舉人,歷官至潞安府知府,勤于從政。工詩、古文。著有琴海內外集、文選集句、鑄影軒蟬調集、雨簫集、秦晉詩存、樾齋詩稿。
(宿遷縣志)
楊淮 李涓
楊淮,字石屏。諸生。學詩于沈德潛。性孤介,屏居梅花山寺者十年。著有石屏詩草。
又李涓,字蓉眉。拔貢生。工詩,袁枚嘗稱之。皆乾隆時人。
(銅山縣志錄徐州詩征、隨園詩話)
程善慶 程譽慶
程善慶,字桐園。乾隆間歲貢生。學贍品優(yōu),文筆超妙,書法顏真卿,一郡刻石,如重修文廟、建節(jié)孝祠碑,多出其手。尤長畫蘭。
弟譽慶,字吉元。廩生。筮仕福建直隸州州判。亦以能書名。
(銅山縣志)
王錫田
王錫田,字魯東,號蘅浦。乾隆丁酉科拔貢。舉孝廉方正。南、北鄉(xiāng)試,屢薦不售。嗣以母老家居,知縣陳朝汲延主桂林書院講席。博覽群書,為文一準理法。著有四書集腋、四書類典窮源、慵儂詩稿,古近體尤工麗。
自著隨緣子傳,極纏綿悱惻之情。謂:
隨緣子者,風雅有志士也。半生坎坷,久而自悟,因自號隨緣子。夫緣之突起,正不知胡自來矣?憶童稚時,識解猶未開也,而每遇風月良宵,鶯花勝地,輒悵望若不勝情。是豈非夙世之慧根,鐘成今生之魔障歟 ?束發(fā)后,刻苦習誦,而累困于功名之途,若呼盧然,成俳者數(shù)矣。旋而為幺,若弋禽然,麗龜者數(shù)矣。挺而復走。居恒取所為文章及五、七言雜體,對酒長吟,未嘗不掀髯自喜,亦復擁鼻以泣。夫笑泣無端,大抵皆孽緣耳。至于莊子鼓盆之嗟,潘岳悼亡之賦,數(shù)十年來,嘗之屢矣。
若乃夕陽西下,碧云在天,撫松桂于庭間,悄無人而延佇。又或夢殘斗帳,酒渴霜晨,落葉打于窗牖,斜月耿于簾旌,枕上星發(fā)初添,衾中雞骨增瘦。顧此茫茫,百端交集。兼之計拙迎合,鬼善揶揄,縱甘牛馬之呼,依然抑郁誰語 ?豈不痛哉!繼自今身世,亦可爽然失矣。其將為鳴鳳之在霄可也,為泥龜之曳尾可也,為沙蟲之蠕動亦可也。不然而骨燼形銷,剩此抑郁之氣,化為風之清,月之朗,照千里以生輝,吹萬卉而齊發(fā),以是為快意之秋可也。又不然,而或為驚雷,為走電,為峭石之插空,為怒濤之拍岸,郁勃閃爍,崛律洶涌,以是寫不平之鳴可也。緣之隨也如是,夫抑又有感者。向嘗于攝山寺口,坐聽清梵,維時江聲遙和漁鼓,杉月涼沁心脾,飄飄然有出塵之想。每擬畫為座圖,置身其上,時澆一杯,呼而共語,佛乎 ?仙乎?萬緣俱空,又何隨緣之足云?讀者輒以為哀艷動人,而生平郁郁不得意亦于此見之。
后百年,桂林侯紹瀛來宰睢寧,為刊遺詩一卷,并表其墓曰:詩人王魯東先生墓。
(光緒睢寧縣志)
王 相
王相,字惜庵。其先浙之秀水人,曾祖林,官宿虹邳睢同知,晚隱宿遷,至相遂占籍焉。少穎異,不屑事舉子業(yè),肆力經籍,于學無不賅。尤喜詩,出入眉山、劍南間。初居桃源之鄭曲溝百花萬卷草堂,日吟嘯其中,四方豪俊,望門投止。既遷宿遷之歸仁集,已又遷城中,筑亭疏沼,聚書益多,手自讎校。
內行敦篤,骨肉間曲有恩紀。嘗設塾招親屬子弟,若朋友之孤,與諸子共讀,多所裁就。邑有災,拯救如不及。凡廟宇橋堰諸役,皆虧己以成之。
相少有志于天下之故,靳不得施,輒以觴詠自晦,然深識玄覽,時流露于言表。第以詩人目相,猶未為知相之深也。著有無止境齋初、續(xù)集八卷,井窺二卷,鄉(xiāng)程日記一卷,眷明途說一卷,草堂隨筆二十四卷。又??瘒跏以?,其秀水王氏家集三十九卷,友聲集四十二卷,則相所手輯,而子炯成之者也。
子炯、禹、疇、頤、正。
(宿遷縣志)
朱錫蕃 朱錫黻
朱錫蕃,字翰卿。嘉慶癸酉選貢。學問精博。工書,詩賦尤擅長。性高淡,晚年不與世通。著有寶硯堂詩集。
弟錫黻,字夢巖。歲貢生。性亦沖淡。博通經史,一時知名士多出其門。卒,年七十。著有硯耕堂文稿。
(沛縣志)
郝質玗
郝質玗,生平博極群書,考據(jù)尤精。著有博物類編數(shù)卷。
孫運錦 崔潢 崔沄
孫運錦,字繡田。文蔚子。道光五年拔貢。咸豐元年,舉孝廉方正。性穎悟,讀書過目不忘。宿遷王氏多藏書,運錦館于其家,手鈔心識,晝夜不倦,故所學益博。詩賦冠絕一時。嘗游淮、揚間,有江南才子之目。遭亂,避兵夏鎮(zhèn),佗僚無聊,而好學不倦。嘗獨步榛莽,訪求古碑碣,見者稱為奇人。明萬壽祺詩文久散佚,運錦裒纂為隰西草堂集,其文由是得傳。徐郡志纂自乾隆之初,已百余年,運錦欲重修之。廣搜古載籍,自史鑒至唐、宋人小說,無不備采。著徐故七冊,凡十余年,書未及成而卒,年八十。
又有崔潢,字星槎。歲貢生。工詩。嘗移家夏鎮(zhèn)。二人者,夏鎮(zhèn)人至今稱之。潢弟沄,附生。操行謹飭,善書,亦能為詩。
(銅山縣志)
王 炯
王炯,字褧之,以字行,號甘巖。初,宿遷之稱詩者,始徐用錫,而陳玉鄰繼之。際時隆平,其詩率流連勝賞,導揚中聲。褧之晚出,傳其父學,益之以深造,泛濫百家,歸于雅正。又值潘德輿崛興淮表,大昌其詩,孔繼鎳、魯一同復羽翼之,詩教遂如日再中,褧之服膺潘氏之說,又與繼鎳、一同相切磋,詩益遒上。以杜為初基,以陶為歸宿。時軍事窳敗,民生凋瘁,褧之一見之于詩。大河南北,翕然稱之,遂為宿遷詩人之冠。其后陳環(huán)、葉道源輩,又承褧之之緒而衍之者也。
性篤厚,歲歉為粥食餓者。建育嬰堂,資以衣枷醫(yī)藥,所活者眾。太平軍抵揚州,淮北不逞者乘之,褧之集丁壯衛(wèi)鄉(xiāng)里,不尸其功。著有芬響閣詩十卷;寒江詩錄一卷,則與繼錸倡和者;笠屐集一卷。又謁墓秀水作也。
(宿遷縣志)
陳環(huán) 陳文賚
陳環(huán),字子循。同治甲子舉人。能文,工詩,于書無不讀。晚主彭城書塾,游門墻者益眾。叩以經史疑義,輒刃迎縷解,各得其意以去。脩脯所積,購卷帙盈千,昕夕丹黃,老而不倦。著有古香閣雜文二卷,詩四卷,海棠香國詞一卷。年六十七,卒。
子文賚,字介臣,環(huán)第五子。幼從父游,色養(yǎng)惟謹,服食動止,體周纖悉。母貞,疾廿年,癖潔善怒。文賚每歸省,曲意承奉,能使色愉。念母久不愈,思以身代,一日,遺書枕下,不告而行。其兄跡之嶧南道上,憔悴饑疲,殆無人色,因挈以歸。蓋北尋舍身崖,已逾滕,詢登岱所經,或察其故,勸阻始返。辛卯九月事也。既授室,三日而出,以母病,終身未嘗居私。孤介特甚。
篤嗜漢學,述尚書篇目古今文有無,若春秋世卿胤系,縷縷無爽。惜不永年,未壯而沒。
(宿遷縣志)
葉道源
葉道源,字仲來,號心渠。少孤貧,卓犖不羈,以教授贍家。事寡嫂,撫弱弟,及諸孤侄,脩脯一無所私。于書無不讀,孜孜攻苦,尤致力詩、古文詞。中同治庚午舉人。從游者多所成就。書宗李北海,得其神髓。著有菏澤縣志如干卷,大瓠山房詩集二卷,史詩二卷,文集二卷。
(宿遷縣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