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jīng)濟(jì)匯編樂律典
第一百十五卷目錄
箜篌部匯考
后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空侯〉
唐書〈南蠻驃國傳〉
舊唐書〈音樂志〉
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箜篌〉
宋陳旸樂書〈大箜篌 小箜篌 豎箜篌 鳳首箜篌〉
元史〈禮樂志〉
明會典〈大樂制度〉
王圻三才圖會〈箜篌圖說〉
箜篌部藝文一
箜篌賦 晉曹毗
箜篌賦 孫氏〈鈕滔母〉
箜篌賦 唐闕名
箜篌部藝文二〈詩〉
箜篌引 漢樂府
賦樂名得箜篌 梁簡文帝
箜篌引 唐王昌齡
楚州韋中丞箜篌 張祜
李憑箜篌引 李賀
漢宮曲 韓翊
聽李憑彈箜篌二首 楊巨源
秋夜聞彈箜篌 金郭彥邦
小游仙 元楊維楨
席上偶成 明孫一元
青溪小姑曲 吳鼎芳
箜篌部選句
箜篌部紀(jì)事
箜篌部雜錄
箜篌部外編
樂律典第一百十五卷
箜篌部匯考
《后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箜篌此師延所作,靡靡之樂也,后出于桑閒,濮上之地,蓋空國之侯所存也,師涓為晉平公鼓焉,鄭衛(wèi)分其地,而有之,遂號鄭衛(wèi)之音,謂之淫樂也。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空侯》〈又坎侯〉
謹(jǐn)按
《漢書》:孝武皇帝賽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人侯調(diào)依琴,作坎坎之樂,言其坎坎應(yīng)節(jié)奏也。侯以姓冠章耳,或說空侯,取其空中,琴瑟皆空,何獨(dú)坎侯耶。斯論是也,詩云:坎坎鼓我是,其文也。
《唐書》《南蠻驃國傳》
貞元中,驃國進(jìn)樂人,其工器有鳳首箜篌二:其一長二尺,腹廣七寸,鳳首及項長二尺五寸,面飾虺皮,弦一十有四,項有軫,鳳首外向;其一項有條軫。
《舊唐書》《音樂志》
箜篌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豎箜篌,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豎抱于懷,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鳳首箜篌,有項有軫。七弦,鄭喜子作,開元中進(jìn)。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大,旁有少缺,取其身便也。弦十三隔,孤柱一,合散聲七,隔聲九十一,柱聲一,總九十九聲,隨調(diào)應(yīng)律。
《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箜篌》
箜篌乃鄭衛(wèi)之音,權(quán)輿也,以其亡國之音。故號空國之侯,亦曰:坎侯古樂府有公無渡河之曲,昔有白首翁溺于河,歌以哀之,女麗玉善箜篌,撰此曲以寄哀情。咸通中第一部,有張小子忘其名,彈弄冠于今古。今在西蜀,太和中有李齊皋者,亦為上手曾,為某門中,樂史后有女,亦善此伎,為先徐相姬,大中末齊皋尚在,有內(nèi)官擬引入教坊,辭以衰老,教坊雖有三十人,能者一兩人而已。
《宋·陳旸·樂書》《大箜篌》 《小箜篌》
舊說皆如琴制,
《唐制》似瑟而小,其弦有七,用木撥彈之,以合二變,故燕樂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隨弦成,蓋若鶴鳴之嘹唳,玉聲之清越者也。然非外國之制,則鄭衛(wèi)之音,非燕樂所當(dāng)用也,或謂取其空中,名之其臆說歟。
《豎箜篌》
高麗等國,有豎箜篌、臥箜篌之樂,其引則朝鮮,津卒
霍里子高所作也,漢靈帝好此樂,后世教坊亦用焉。
《鳳首箜篌》
出于天竺伎也,其制作曲頸鳳形焉,扶婁、高昌等國,鳳首箜篌,其工頗奇巧也。
《元史》《禮樂志》
箜篌,制以木,闊腹,腹下施橫木,而加軫二十四,柱頭及首并加鳳喙。
《明會典》《大樂制度》
箜篌八把,用梓木為,身闊五寸,厚六寸,直長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龍頭,中嵌花板,雕盤龍一,俱沈香色描金,附以烏木,引絳系二十弦,下橫施引首,并描金沈香色龍頭,通長二尺二寸五分,上施烏木軸子二十,中有柱手,用烏木制成,竹節(jié)兩末,雕龍頭描金,長一尺二寸五分,兩龍頭下各垂綵線帉錔。
《王圻·三才圖會》箜篌圖
圖說
箜篌釋名曰:師涓所作,靡靡之樂也。蓋空國之侯所好,應(yīng)劭曰:漢武帝令侯調(diào),始造此器。
《史記·封禪書》:漢武禱祠太乙、后土,始用樂,作箜篌。
《通典》云:其形似瑟而小,用撥彈之,非今器也。又有云:豎箜篌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弦豎抱于懷中,兩手齊奏之,俗謂之劈正今物也。
箜篌部藝文一《箜篌賦》晉·曹毗
嶧陽之桐,植穎巖標(biāo),清泉潤根,女蘿被條,爾乃楚班制器,窮妙極巧,龍身鳳形,連翻窈窕,纓以金采,絡(luò)以翠藻,其弦則烏號之絲,用應(yīng)所任,體勁質(zhì)朗,虛置自吟,于是召倡人,命妙姿,御新肴,酌金罍,發(fā)愁吟,引吳妃,湖上颯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懷歸。東郭念于遠(yuǎn)人,參覃愁于永違。
《箜篌賦》孫氏〈鈕滔母〉
考茲器之所起,實侯氏之所營,遠(yuǎn)不假于琴瑟,顧無取乎竽笙,爾乃陟九崚之層巖,晞承溫之朝日,剖嶧陽之孤桐,伐楚宮之椅漆,徵班輸以造器,命伶?zhèn)惗{(diào)律,浮音穆以遐暢,沈響幽而若絕,樂操則寒條早榮,哀曼則晨華朝滅,邈漸離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思超梁甫,愿登華岳,路崄悲秦,道難怨蜀,遺逸悼行邁之離,秋風(fēng)哀年時之速,陵危柱以頡頏,憑哀弦以躑躅,于是數(shù)轉(zhuǎn)難測,聲變無方,或拂搦以飄沈,或頓挫以抑揚(yáng),或散角以放羽,或攄徵以騁商。
《箜篌賦》唐·闕名
山有梧兮猗猗乍,云郁而風(fēng)披,豈雅琴之,獨(dú)得諒箜篌之,可為操斧者取,則不遠(yuǎn)度木者,形之又奇篌,以性而得箜,以坎為知,考宮商于制氏,窮巧妙于般倕,虛受其心,北牖之清風(fēng),合韻曲全。其勢南樓之,華月半虧,雕鏤雜錯,絲組懸垂倚,銀屏而燭爛拂綺,袖而彰施矧,陰陽之應(yīng)節(jié),蓋風(fēng)俗之能移,況乎度曲無方,安位必中呼,韓美其寵錫,師曠加其,撫弄調(diào)而合雅聲,則殊眾鄙羌笛之吟龍,輕秦樓之吹鳳,既而越艷秦娥,南鄰北里,玉戶卷兮,真珠箔,清揚(yáng)婉兮瓠犀齒。青樓何處,倚城向日,九烏雛綺帳,初開綵綬銜花,雙鳳子斥瑤瑟,而不御彈箜篌,以為美縆,朱弦揮玉指,邀鄭舞以徐進(jìn),雜吳娃而競起,靡靡乎,蕩心。洋洋乎,盈耳,窮斯樂只我有酒兮嘯也,歌嘆彼狂,且公莫渡兮,宛其死茍哀樂之能變,可謂感人情之不已,且禮則常履樂焉??申I禮處,身而不至樂,因心而乃發(fā),惟弘雅焉。鏗鏘守之不變,豈桑閒與濮上,而能亂越恨牙,琴之不知,奚由瑟之自伐。
箜篌部藝文二
〈詩詞〉《箜篌引》漢·樂府一曰:公無渡河崔豹,
《古今注》曰: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之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其聲語其妻。麗玉,麗玉傷之,乃作箜篌,而寫其聲,名曰:箜篌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當(dāng)奈公何。
《賦樂名得箜篌》梁·簡文帝
捩遲初挑吹,弄急時催舞。釧響逐弦鳴,衫回半障柱。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箜篌引》唐·王昌齡
盧溪郡南夜泊舟,夜聞兩岸羌戎謳。其時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遷客登高樓,不言不寐彈箜篌。彈作薊門桑葉秋,風(fēng)沙颯颯青冢頭。將軍鐵驄汗血流,深入匈奴戰(zhàn)未休。黃旗一點(diǎn)兵馬收,亂殺羌人積如丘。瘡病驅(qū)來役邊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顏色饑枯掩面羞,眼眶淚滴深兩眸。思還本鄉(xiāng)食氂牛,欲語不得指咽喉。或有強(qiáng)壯能咿嚘,意說被他邊將讎。五世屬藩漢主留,碧毛氈帳河曲游。橐駝五萬部落稠,敕賜飛鳳金兜鍪。為君百戰(zhàn)如運(yùn)籌,靜掃陰山如鳥投。家藏鐵券特承優(yōu),黃金千斤不稱求。九族分離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聲颼飗,仆本東山為國憂。明光殿前論九疇,簏讀兵書盡冥搜。為君掌上施權(quán)謀,洞曉山川無與儔。紫宸詔發(fā)遠(yuǎn)懷柔,搖筆飛霜如奪鉤。鬼神不得知其由,憐愛蒼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須漸抽,盡遣降來拜御溝。便令海內(nèi)休戈矛,何用班超定遠(yuǎn)侯。史臣書之得巳不。
《楚州韋中丞箜篌》張祜
千重鉤鎖撼金鈴,萬顆珍珠瀉玉瓶。恰值滿堂人欲醉,甲光才觸一時醒。
《李憑箜篌引》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女媧鍊石補(bǔ)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漢宮曲》韓翊
繡幕珊瑚鉤,春關(guān)翡翠樓。深情不肯道,嬌倚鈿箜篌。
《聽李憑彈箜篌》楊巨源
聽奏繁弦玉殿清,風(fēng)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
其二
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漢王欲助人閒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秋夜聞彈箜篌》金·郭彥邦
露重花香飄不遠(yuǎn),風(fēng)微梧葉落無聲。紅樓何處教新曲,夜靜月高弦索鳴。
《小游仙》元·楊維楨
麻姑今夜過青丘,玉醴催斟白玉舟。莫向外人矜指爪,酒酣為我擘箜篌。
《席上偶成》明·孫一元
楊花燕子弄春柔,醉倚箜篌笑未休。依舊清風(fēng)明月好,買船吹笛過滄洲。
《青溪小姑曲》吳鼎芳
十五盈盈學(xué)解愁,珠簾不捲倚箜篌。多情明月無情水,夜夜青溪映酒樓。
箜篌部選句
宋臨川王劉義
《慶箜篌賦》:侯牽化而始造,魯幸奇而后珍名,啟端于雅,引器荷重于吳君等,齊歌以無譬,似秦箏而非群。
唐劉筠
《大酺賦》:箜篌之妙引初畢,笳管之新聲更揚(yáng)。唐
《張說詞》:地濕莓苔生舞袖,江聲怨嘆入箜篌。
《王建宮詞》:十三初學(xué)擘箜篌,第一名中被點(diǎn)留。
《李商隱詩》:真防舞如意,佯蓋臥箜篌。
又:雖同錦步障,獨(dú)映鈿箜篌。
宋
《蘇轍詩》:乘風(fēng)遺騕裊,長嘯賤箜篌。
元
《吳萊詩》:尚食豐宴飫,教坊樂箜篌。
箜篌部紀(jì)事
《漢書·郊祀志》:元鼎六年春,既滅南越,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閒祠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于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自此起。
《外史·寵幸篇》:韓王有玉壺、紫英二姬,寵冠于宮,二姬聞徵君賢,求韓王聘之,徵君見韓王于黃翼之樓,韓王置醴酒以宴之,命二姬奏樂,玉壺況瑟,紫英彈箜篌,以觴奉徵君。
《宋書·張暢傳》:魏主南征江夏,王義恭出鎮(zhèn)徐州。暢于城上與魏尚書李孝伯語。魏主遣就二王借箜篌、琵琶等器及棋子。
《伽藍(lán)記》:高陽王寺,高陽王雍之宅也,雍薨,后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華善彈箜篌,能為明妃出塞之歌,聞?wù)吣粍尤?。永安中與衛(wèi)將軍原士康為側(cè)室宅,近青陽門,徐鼓箜篌而歌,哀聲入云,行路聽者俄而成市,徐常語士康云:王有二姬,一名修容,二曰:艷姿,并蛾眉皓齒潔,貌傾城,修容亦能為綠水歌,艷姿善幺鳳舞,并傾愛,后室寵冠諸姬,士康聞此,遂常令徐鼓綠水、幺鳳之典。
《北齊書·盧文偉傳》:文偉子宗道,性粗率,重任俠。歷尚書、通直散騎常侍。嘗于晉陽置酒,賓游滿坐。中書舍人馬士達(dá)目其彈箜篌女妓云:手甚纖素。宗道即以此婢遺士達(dá),士達(dá)固辭,宗道便命家人將解其腕,士達(dá)不得已而受之。
《文獻(xiàn)通考》:百濟(jì)國有鼓角、箜篌之樂,宋朝初得之至,后魏大武滅北燕亦得之,而未具。唐貞觀中,嘗滅百濟(jì)國盡得其樂,至中宗時,工人亡散,開元中,岐王范為太常卿,復(fù)奏置之,其器有箏笛、桃皮、觱篥、箜篌。
《太真外傳》:元宗制紫云回凌波曲,既成時,新豐初進(jìn),女伶謝阿蠻善舞,上與妃子鐘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李龜年觱篥,張野狐箜篌,自旦至午,歡洽異常。合璧唐哥舒翰監(jiān)軍,李太宜在軍中不治事,與將士彈箜篌為樂。
《逸史》:有李生者,其舅盧有道術(shù),別久忽相遇,邀生詣其居。曰:求得一妓善箜篌,令侍飲,生視箜篌有朱字。云:云中辨江樹,天際識歸舟。盧曰:此人名家,莫要作婚否,李莫測而退,后娶陸長源女,乃所見于盧家者,問何能曰:善箜篌。示之朱字宛然,李生具說,女亦曰:嘗夢至一處,亦記見生。
《夢華錄》:十月十二日,天寧節(jié)教坊樂部,列于山樓下,次列箜篌兩座,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黑漆鏤花,金妝畫,下有臺座,張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
《遼邸記》:聞遼王安置鳳陽編撰,賣花聲諸詞數(shù)百闋,流傳江表,含思凄楚,不減南唐后主春意闌珊,至今章華臺前,老妓猶能彈出箜篌弦上一曲,伊州淚萬行也。
箜篌部雜錄
《桓譚新論》:鄙人謂狐為貍,以瑟為箜篌,此非徒不知狐與瑟,乃不知貍與箜篌也。
《彥周詩話》:箜篌狀如張箕,探手摘弦出聲,盧玉川詩云:捲卻羅袖彈箜篌。此語亦未可譏誚,司馬溫公嘗語程正叔,云:辨證古人誤處,當(dāng)兩存之,勿加詆訾。
《嫏嬛記》:
《風(fēng)俗通》云:箜篌,曰坎侯。故
《元伯詩》云:坎侯既張
簧,迭奏。
《晁錯傳》曰:為中周虎落。師古曰:虎落者竹篾相連,遮落之也。故
《世芳詩》云:不須防虎落,聊復(fù)策龍韜。
《丹鉛總錄》:箜篌多擘,柳琴多擊。
《江漢叢談》:明會典載朝廷樂器,中有二十弦者,即箜篌是也。
箜篌部外編
《搜神記》:晉永嘉中,有神見兗州,自號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好音樂,能箜篌,聞人弦歌,輒起舞。
《甄異傳》:永和中,吳郡陳緒家平,旦忽有叩門,自通曰:陳都尉寄住緒有妾姓奚,能彈箜篌,神意歡悅,既令妾弦歌,歌聲焦細(xì),歷三年乃別去。
《齊諧記》:會稽趙文韶為東宮扶侍,坐清溪中橋,秋夜佳月悵然思?xì)w,倚門唱烏飛曲,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王家娘子聞君歌聲,遣相問耳,文韶不之疑,遂委曲答之,亟邀相過,須臾女到,年十八九,容色可憐,曰:聞君歌聲,故來相詣,豈能為一曲耶,文韶即為歌,草生盤石,音韻清暢。又深會女心,顧謂婢子還取箜篌鼓之,泠泠更增楚絕,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帶,系箜篌腰,叩之以倚歌,歌闋夜已久,遂相佇宴寢,竟四更別去,脫金簪以贈文韶,文韶答以銀碗、白琉、璃匕各一枚,既明文韶出,偶至清溪廟歇,神座上見碗甚疑,而悉委之屏風(fēng),后則琉璃匕在焉。箜篌帶縛如故,祠廟中惟女姑神像,青衣婢前立,皆夜所見者,于是遂絕。
《志怪錄》:長孫紹祖常行陳蔡閒,日暮路側(cè)有一人家,呼宿房內(nèi),聞彈箜篌聲,竊于窗中窺,之見一少女容態(tài)閒婉,明燭獨(dú)處,紹祖微調(diào)之,女撫弦不輟,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會稀,欲持留客被,一愿拂君衣。紹祖悅懌,直前撫慰女,亦欣然曰:何處公子橫來,相干因與會合,將曙女揮淚與別,紹祖乘馬出門百馀步,顧視乃一小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