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二十四卷目錄

 馮姓部列傳二
  北魏
  馮朗       馮邈
  馮熙       馮誕
  馮脩       馮聿
  馮風       馮僧集
  馮元興      馮亮
  馮穆       馮顥
  馮囧       馮峭
  北齊
  馮子琮〈父靈紹子慈正〉馮偉
  北周
  馮景
  隋
  馮慈明      馮忱
  馮惇       馮怦
  馮世基
  唐
  馮盎       馮智戴
  馮智彧      馮德遐
  馮萬石      馮元常
  馮元淑      馮河清
  馮子華      馮伉
  馮宿       馮定
  馮審       馮寬
  馮道明      馮涓
  馮圖       馮緘
  馮行襲      馮弘鐸
  馮恭       馮昭泰
  馮中德      馮海仁
  馮立       馮祥興
  后唐
  馮赟〈父璋〉   馮知兆
  后晉
  馮暉       馮玉
  馮令頵
  后周
  馮道       馮延己
  馮延魯      馮仙
  宋
  馮繼業(yè)      馮瓚
  馮吉       馮僎
  馮侃       馮儀
  馮價       馮伉
  馮拯〈父俊〉   馮文智
  馮克忠      馮元〈高祖禧 父邴 兄子譓〉
  馮光戩      馮行己
  馮伸己      馮平
  馮京       馮山
  馮如晦      馮熙載
  馮寅       馮晦
  馮世寧      馮澥
  馮安國      馮康國
  馮益       馮楫
  馮椅       馮洽
  馮允中      馮夢得
  馮端榮      馮去非
  馮去疾      馮友能
  馮大亮      馮仲煜
  金
  馮璧       馮延登
  馮慶
  元
  馮子振      馮三奇
  馮珵       馮文舉
  馮真卿      馮恩
  馮翼       馮顯

氏族典第二十四卷

馮姓部列傳二

北魏

馮朗

《魏書·馮熙傳》:熙父朗,官至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文明太后臨朝,追贈太宰、燕宣王,立廟長安。

馮邈

《魏書·馮熙傳》:熙叔父樂陵公邈,因戰(zhàn)入蠕蠕。

馮熙

《魏書·馮熙傳》: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好弓馬,有勇干,好陰陽兵法。姑先入掖庭,為始祖左昭儀。妹為高宗文成帝后,徵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顯祖即位,為太傅,累拜內(nèi)都大官。高祖即位,文明太后臨朝,以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jiān)、領秘書事。熙心不自安,乞轉外任。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后求入朝,授內(nèi)都大官。以例降,封京兆郡公。高祖前后納熙三女,二為后,一為左昭儀。由是寵貴益隆。十九年薨,謚曰武。

馮誕

《魏書·馮熙傳》:熙子誕,字思政,姿質妍麗。與高祖同歲,幼侍書學。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將軍、南平王。又除儀曹尚書,知殿中事。及罷庶姓王,誕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將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十六年,為司徒。尋加車騎大將軍、太子太師。十八年。從駕南伐。十九年,至鐘離,遇疾,薨,謚曰元懿。

馮脩

《魏書·馮熙傳》:熙子脩,字寶業(yè),姿質妍麗。年十馀歲,太后引入禁中,申以教誡,拜侍中、鎮(zhèn)北大將軍、尚書、東平公。降為侯。性浮競。誕言于太后。高祖嚴責之。由是陰懷毒恨,求藥,害誕。事覺,黜為平城百姓。

馮聿

《魏書·馮熙傳》:脩弟聿,字寶興,廢后同產(chǎn)兄也。位黃門郎、信都伯。后坐妹廢,免為長樂百姓。世宗時,卒于河南尹。

馮風

《魏書·馮熙傳》:聿同產(chǎn)弟風,幼養(yǎng)于宮,文明太后特加愛念。數(shù)歲,賜爵至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高祖親政后,恩寵稍衰,降爵為侯。幽后立,乃復敘用。后死,亦冗散。卒,贈青州刺史。

馮僧集

《魏書·馮元興傳》:元興,世父僧集,官至東清河、西平原二郡太守,贈濟州刺史。

馮元興

《魏書·馮元興傳》:元興,字子盛,東魏郡肥鄉(xiāng)人也。少有操尚,通《禮》傳,頗有文才。年二十三。察孝廉,對策高第,又舉秀才,召為檢校御史。尋轉殿中,除奉朝請,三使高麗。江陽王繼為司徒,元興為記室參軍,遂為元乂所知。乂秉朝政,引為尚書殿中郎,領中書舍人。崔光薦元興為侍讀,授肅宗《杜氏春秋》。乂既賜死,元興亦被廢。丞相、高陽王雍召為兼屬。未幾,去任還鄉(xiāng)。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以元興為本郡太守。尋徵赴闕。以母憂還家,頻值鄉(xiāng)亂,數(shù)為監(jiān)軍。上黨王天穆之討邢杲,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元顥入洛,復為平北將軍、光祿大夫,領中書舍人。莊帝還宮,天穆以為太宰咨議參軍,加征鹵將軍。普泰初,安東將軍、光祿大夫,領中書舍人。太昌初,卒于家,贈征東將軍、齊州刺史。文集百馀卷。

馮亮

《魏書·馮亮傳》:亮,字靈通,南陽人,蕭衍平北將軍蔡道恭之甥也。少博覽諸書,又篤好佛理。隨道恭至義陽,會中山王英平義陽而獲焉。亮性清凈,至洛,隱居崧高。世宗召為羽林監(jiān),領中書舍人,固辭不拜。還山數(shù)年。會逆人王敞事發(fā),連亮被執(zhí)赴尚書省,詔特免雪。亮不敢還山,寓居景明寺。后思其舊居,復還山室。時出京師。延昌二年冬,遇篤疾,世宗敕以馬輿送令還山,居崧高道場寺。數(shù)日而卒。

馮穆

《魏書·馮熙傳》:熙子誕,誕子穆,字孝和,襲熙爵。避皇子愉封,改扶風郡公。尚高祖女順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員外、通直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遇害河陰。贈司空、雍州刺史。

馮顥

《魏書·馮熙傳》:穆弟顥,襲父誕長樂郡公。

馮囧

《魏書·馮熙傳》:穆子囧,字景昭,襲爵昌黎王。尋以庶姓罷王,仍襲扶風郡公。

馮峭

《魏書·馮熙傳》:囧子峭,字子漢。齊受禪,例降。

北齊

馮子琮〈父靈紹 子慈正〉

《北齊書·馮子琮傳》:子琮,信都人,北燕主馮跋之后也。父靈紹,度支郎中。子琮性聰敏,涉獵書傳。除領軍府法曹,攝庫部。肅宗曾閱簿領,試令口陳,子琮闇對,無有遺失。子琮妻,胡皇后妹也。遷殿中郎,加東宮管記。奉詔,輔導太子,轉庶子。天統(tǒng)元年,世祖禪位后主,詔子琮監(jiān)造大明宮。及世祖升遐,元文遙以子琮太后妺夫,恐其獎成太后干政,說趙郡王及和士開出之,拜鄭州刺史。未幾,太后為齊安王納子琮長女為妃,子琮因請假赴鄴,遂授吏部尚書。俄遷尚書左仆射。瑯邪王儼殺士開,子琮與其事。子慈正。

馮偉

《北齊書·馮偉傳》:偉,字偉節(jié),中山安嘉人也。身長八尺,衣冠甚偉,見者肅然敬憚。少從李寶鼎游學,李重其聰敏,恒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后還鄉(xiāng)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chǎn),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趙郡王出鎮(zhèn)定州,以禮迎接,命書三至,縣令親至其門,猶辭疾不起。王將命駕致請,佐史前后星馳報之,縣令又自為其整冠履,不得已而出。王下廳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階而上,留之賓館,甚見禮重。王將舉充秀才,固辭不就。歲馀請還。王知其不愿拘束,以禮發(fā)遣,贈遺甚厚,一無所納,惟受時服而已。及還,終不交人事,郡守縣令每親至其門。歲時或置羊酒,亦辭不納。門徒束脩,一毫不受。耕而飯,蠶而衣,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竟以壽終。

北周

馮景

《周書·馮景傳》:景,字長明。延景中,梁人寇抄徐、揚。蕭寶夤為大都督,以景為功曹參軍。后為右仆射,引景入省,領尚書都令史。正光中,寶夤為關西大行臺,又假景陵江將軍,領大行臺都令史,從寶夤征討。寶夤將舉兵反,景固諫,不從。寶夤敗后,景還洛。除奉車都尉。汝陽王元叔昭為隴右大行臺,啟景為行臺郎中。賀拔岳為大都督,又以景為從事中郎。太祖平侯莫陳悅,除景洛陽郡守,尋兼行臺左丞,留守原州。魏孝武西遷,封高陽縣伯。遷散騎常侍、行臺尚書,加瀛州刺史。大統(tǒng)初,行涇州事。后以疾卒。

馮慈明

《隋書·馮慈明傳》:慈明,字無佚,信都長樂人也。父子琮,仕齊。慈明在齊,以戚屬之故,年十四,為淮陽王開府參軍事。尋補司州主簿,進除中書舍人。周武平齊,授帥都督。高祖受禪,開三府官,除司空司倉參軍事。累遷行臺禮部侍郎。晉王廣為并州總管,以慈明為司士。后歷吏部員外郎,兼內(nèi)史舍人。煬帝即位,謫伊吾鎮(zhèn)副。未之官,轉交阯郡丞。大業(yè)九年,入朝。拜尚書兵曹郎,加位朝請大夫。十三年,攝江都郡丞事。李密逼東都,詔令慈明安集瀍、洛,追兵擊密。至鄢陵,為所執(zhí),密厚加禮焉。慈明潛使人奉表江都,及致書東都留守,論賊形勢。密知其狀,又義而釋之。出至營門。賊帥翟讓怒,斬之。時年六十八。梁郡通守楊汪上狀,帝嘆惜之,贈銀青光祿大夫。越王侗,重贈柱國、戶部尚書、昌黎郡公,謚曰壯武。

馮忱

《隋書·馮慈明傳》:慈明為翟讓所殺。長子忱,先在東都,王充破李密,忱亦在軍中,遂遣奴負父尸柩詣東都,身不自送。未幾,又盛花燭納室。時論丑之。

馮惇

《隋書·馮慈明傳》:慈明為翟讓所殺。帝拜其子惇為尚書承務郎。

馮怦

《隋書·馮慈明傳》:慈明為翟讓所殺。帝拜其子怦為尚書承務郎。

馮世基

《隋書·張煚傳》:上黨馮世基,明悟有干略,為兵部尚書。顯名于當世。

馮盎

《萬姓統(tǒng)譜》:盎,高州涼德縣人。始祖馮業(yè),自北燕浮海奔宋,居新會。自業(yè)至孫融,世為羅州刺史。融子寶,為高涼太守。盎,寶之孫也,隋永康令。時潮城等五州獠叛,詔盎擊平之,拜漢陽太守。隋亡,或勸盎自王。盎曰:吾居越五世矣。常恐忝先業(yè),尚敢自王哉。武德中,授高州總管,封宋國公。貞觀中,盎入朝,諸洞反。敕盎帥兵征之,其獠悉平。二子:智戴、智彧,皆刺史。

馮智戴

《廣東通志》:智戴,盎之長子。武德五年,盎降高祖,拜智戴為春州刺史。貞觀中,智戴入朝,授衛(wèi)尉少卿。帝聞其善兵,指云問曰:下有賊,今可擊乎。對曰:云狀如樹,方辰在金,金利木,柔擊之勝。帝奇其對,遷左武衛(wèi)將軍。卒,贈洪州都督。

馮智彧

《廣東通志》:智彧,盎之次子,智戴之弟。武德五年,盎以地降高祖,拜智彧為東合州刺史。

馮德遐

《舊唐書·吐蕃傳》:貞觀八年,其贊普棄宗弄贊始遣使朝貢。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往撫慰之。

馮萬石

《萬姓統(tǒng)譜》:萬石,圣歷初第進士。大足初中嫉惡科。神龍初,中才高位下科。景云中,中懷能抱器科。開元重考,及第六年,中超群拔類科。十三年,考判入第。十六年,又入等。二十六年,中文詞壯麗科。凡九登科選。

馮元常

《唐書·馮元常傳》:元常,相州安陽人,其先蓋長樂信都著姓。曾祖子琮,北齊右仆射。元常舉明經(jīng)及第,調(diào)浚儀尉。高宗時,擢累監(jiān)察御史、劍南道巡察使。歷尚書左丞。嘗密諫帝中官權重,宜少抑,由是為武后所惡。帝不豫,詔平章百司奏事。武后擅朝,樊文進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官。元常奏石妄偽,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為隴州刺史,道徙眉州。劍南有光火盜。元常喻以恩信,賊相率脫甲面縛。賊平,轉廣州都督。安南酋領李嗣仙劫州縣,詔元常討之,賊黨多降。元常雖有功,以拂旨見怨,不錄功。凡三徙,終不得至京師,卒為周興所陷,下獄死。神龍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門。

馮元淑

《唐書·馮元常傳》:元常從弟元淑,及后時,歷清漳、浚儀、始平三縣令,右善去惡,人稱為神明。中宗降璽書勞勉,付狀史官。終祠部郎中。

馮河清

《唐書·馮河清傳》:河清,京兆人。始隸郭子儀軍,以戰(zhàn)多拜左衛(wèi)大將軍。后從涇原節(jié)度使馬璘,充兵馬使,數(shù)以偏師與吐蕃遇,多效級,名聞軍中。建中時,節(jié)度使姚令言率兵討關東,以河清知留后,幕府殿中侍御史姚況領州;而行師過闕,有急變,德宗走奉天。河清、況聞問,即發(fā)儲鎧完仗百馀乘獻行在。帝拜河清涇原節(jié)度使、安定郡王,況行軍司馬。朱泚數(shù)遣諜人訹之,河清輒斬以徇。興元元年,渾瑊以吐蕃兵敗賊韓旻等,涇人妄傳吐蕃有功,將以叛卒孥與貲歸之,眾大恐,且言:不殺馮公,吾等無類矣。田希鑒遂害河清。京師平,贈尚書左仆射。再贈太子少傅。

馮子華

《唐書·馮宿傳》:宿父子華,廬親墓,有靈芝、白兔,號孝馮家。

馮伉

《唐書·馮伉傳》:伉,魏州元城人,徙貫京兆。第五經(jīng)、宏辭,調(diào)長安尉。三遷膳部員外郎,為睦王等侍讀。李抱真卒,伉持御節(jié)臨吊,歸之帛,不受,又致京師,伉上表固拒。于是醴泉令缺,宰相高選,德宗曰:前使?jié)陕翰皇軒耪?,其人清,可用也。遂以授伉。居七年,韋渠牟薦為給事中、皇太子諸王侍讀。對殿中,賜金紫服。進兵部侍郎,出為同州刺史。以散騎常侍召,領國子祭酒者再。卒,年六十六,贈禮部尚書。

馮宿

《唐書·馮宿傳》:宿,字拱之,婺州東陽人。貞元中擢進士第,徐州張建封表掌書記。建封卒,子愔為留后。宿不樂佐愔,更從浙東賈全觀察府。愔憾其去,奏貶泉州司戶參軍。召為太常博士。遷都官員外郎。裴度節(jié)度彰義軍,表為判官?;次髌?,除比部郎中。長慶時,進知制誥。牛元翼徙節(jié)山南東道,為王廷湊所圍,以宿總留事。還,進中書舍人,出華州刺史,避諱不拜,徙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拜河南尹。歷工部、刑部二侍郎。累封長樂縣公。擢東川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贈吏部尚書,謚曰懿。

馮定

《唐書·馮宿傳》:宿弟定,字介父,偉儀觀,與宿齊名,人方漢二馮。第進士異等,辟浙西薛蘋府,以鄠尉為集賢校理。三遷祠部員外郎,出為郢州刺史。坐游宴不節(jié)免官。起為國子司業(yè),再遷太常少卿。諫議大夫,改太子詹事。換衛(wèi)尉卿,以左散騎常侍致仕。卒,贈工部尚書,謚曰節(jié)。

馮審

《唐書·馮宿傳》:宿從弟審,字退思。開成中,為諫議大夫,拜桂管觀察使,歷國子祭酒。終秘書監(jiān)。

馮寬

《唐書·馮宿傳》:宿從弟寬擢進士第。為起居郎。

馮道明

《全唐詩話》:雍陶自比謝宣城、柳吳興,賓至則折之,閽者亦怠,投贄者稀得見。有馮道明下第,請謁,云與員外故舊。及引進,陶詢曰:與公昧平生,何云相識。道明曰:誦員外之詩,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相見,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當青草人先見,行傍白蓮魚未知。陶聞吟欣狎,待道明如曩昔之友。

馮涓

《大中遺事》:大中四年,進士馮涓登第,榜中文譽最高。是歲,暹羅國起樓厚赍金帛,奏請撰記,時人榮之。

馮圖

《唐書·馮宿傳》:宿子圖,字昌之,連中進士、宏辭科。大中時,終戶部侍郎、判度支。

馮緘

《唐書·馮宿傳》:宿從弟審,審子緘,字宗之。乾符初,歷京兆、河南尹。

馮行襲

《唐書·劉巨容傳》:巨容部將馮行襲者,均州武當人,以謀勇稱里中。中和初,鄉(xiāng)豪孫喜聚眾,攻城,行襲擊,斬之。乘勝逐刺史,據(jù)均州,巨容因表為刺史,均之右有長山,有劇賊據(jù)險,行襲平之。武定節(jié)度使楊守忠表為行軍司馬,使領兵扼谷口以通秦、蜀。鳳翔李茂貞?zhàn)B子繼臻據(jù)金州,行襲攻拔之,昭宗即授金州防禦使。楊守亮將襲京師,道金、商,行襲逆戰(zhàn)破之,就擢戎昭軍節(jié)度使。天祐二年,王建攻行襲,敗其兵,行襲奔均州。〈按《五代史》行襲事梁官至司空,封長樂郡王,卒,謚忠敬?!?/span>

馮弘鐸

《唐書·張雄傳》:雄,泗州漣水人。與里人馮弘鐸皆為武寧軍偏將,見疑于節(jié)度使時溥。懼禍,度江,壁白下,取蘇州。據(jù)上元。大順初,以上元為升州,詔授雄刺史。未幾,卒。弘鐸代為刺史。弘鐸善騎射,侃侃若儒者。楊行密大將田頵在宣州,弘鐸悉軍襲頵。頵逆擊于曷山,弘鐸大敗,收殘士欲入海。行密懼復振,迎以歸,表為淮南節(jié)度副使。

馮恭

《唐書·劉巨容傳》:馮行襲為金州防禦使。天祐二年,王建攻行襲,敗其兵,行襲奔均州,朱全忠以馮恭領州,罷防禦使。

馮昭泰

《萬姓統(tǒng)譜》:昭泰為鄂州刺史,志氣剛勁,不畏強禦,異政風行。

馮中德

《萬姓統(tǒng)譜》:中德,樂至人。博學能文,有醇雅之操。后進爭效慕之,不復進取。子、婿、孫皆登科第。

馮海仁

《萬姓統(tǒng)譜》:海仁,雞澤人。事親居喪,有至行,為鄉(xiāng)人所稱。

馮立

《萬姓統(tǒng)譜》:立,廣州都督。不事家產(chǎn),衣食不求贏常。見貪泉曰:此豈隱之所酌耶。吾雖日汲,庸易吾性哉。在職有惠愛,卒于官。

馮祥興

《萬姓統(tǒng)譜》:祥興,雩都人。兄弟三人:祥禎、祥兆皆英武。唐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常募士勤王,累功為將軍。

后唐

馮赟〈父璋〉

《五代史·朱弘昭傳》:馮赟者,太原人也。其父璋,事明宗為閽者。赟為兒時,以通黠為明宗所愛。明宗為節(jié)度使,以赟為進奏官。明宗即位,即為客省使、宣徽北院使。歷河東忠武節(jié)度使、三司使。明宗病甚,弘昭及赟并掌機務于中。及立憫帝,益自以為功。明年正月,議徙潞王從珂,從珂反,憫帝大懼,遣人召弘昭計事。弘昭投井死。安從進聞之,亦殺赟于家。漢高祖即位,贈赟中書令。

馮知兆

《宋史·馮瓚傳》:瓚父知兆,后唐司農(nóng)卿。

后晉

馮暉

《五代史·馮暉傳》:暉,魏州人也。為效節(jié)軍卒,以功遷隊長。唐莊宗入魏,暉亡入梁,王彥章隸之麾下。梁亡,莊宗赦不問。從明宗討楊立、魏王繼岌平蜀,累遷夔、興二州刺史。董璋反東川,暉從晉高祖討璋,從他道出其左,擊蜀守兵殆盡,拜澶州刺史。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暉襲滑州,不克,遂入于魏,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義成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靈武,期年。晉見暉得裔心,以為患,徙鎮(zhèn)靜難,又徙保義。歲中,召為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領河陽節(jié)度使,馮玉、李彥韜用事,暉曲意事之,因得復鎮(zhèn)靈武,撫綏邊部,凡十馀年,恩信大著。官至中書令,封陳留王。廣順三年卒,追封衛(wèi)王。子繼業(yè)。〈按五代五十四年間代凡五易姓凡八改其間臣子大都歷事數(shù)朝不可專屬一代故歐陽作史總
歸雜傳之中今即其事業(yè)較著及宦成終老之時依稀分附云爾

〉馮玉

《五代史·馮玉傳》:玉,字璟臣,定州人也。少舉進士不中。馮赟為河東節(jié)度使,辟為推官。入拜監(jiān)察御史,累遷禮部郎中,為鹽鐵判官。晉出帝納玉姊為后,玉以后戚知制誥,拜中書舍人。頃之,出為潁州團練使,拜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遷樞密使、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時,出帝童昏,軍國大事,一決于玉,四方賄賂,積貲鉅萬。契丹滅晉,玉入契丹,為太子太保。周廣順三年,其子杰自契丹逃歸,玉懼,以憂卒。

馮令頵

《十國春秋·南唐》:馮令頵,廣陵人。事本郡為軍吏。烈祖署為歙州鹽鐵院判官,裨將樊思蘊作亂,燔營火及令頵第。叛卒皆釋兵救火,其得人心如此。

后周

馮道

《五代史·馮道傳》: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劉守光為參軍,守光敗,事張承業(yè)承業(yè),薦之晉王,為河東節(jié)度掌書記。莊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充翰林學士,明宗即位。拜端明殿學士,遷兵部侍郎。歲馀,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道相明宗十馀年,明宗崩,相憫帝。潞王反,憫帝出奔,道迎潞王入,遂相之。已而廢帝出道為同州節(jié)度使,踰年,拜司空。晉滅唐,道又事晉,晉高祖拜道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燕國公,罷為匡國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威勝。契丹滅晉,道又事契丹,為太傅。漢高祖立,乃歸漢,以太師奉朝請。周滅漢,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師,兼中書令,道事四姓十君。視喪君亡國亦未嘗以屑意,方自號為長樂老,著書數(shù)百言,陳所得階勛官爵以為榮。世宗即位。擊劉旻,鄙道不以從行,以為太祖山陵使。葬畢而道卒,年七十三,謚曰文懿,追封瀛王。有子吉。

馮延己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己,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人也。以文雅稱。烈祖授秘書郎,元宗以吳王為元帥,用延己掌書記,與陳覺善,因覺以附宋齊丘。元宗亦悟,其非端士,而不能去。常夢錫屢言延己小人,烈祖將斥之,會晏駕,不果。保大初,拜諫議大夫、翰林學士,遷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又進中書侍郎,復與其弟延魯交結魏岑、陳覺、查文徽侵損時政,時謂之五鬼。四年,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罷為太子少傅。頃之,除昭武軍節(jié)度使。以母憂去,起復冠軍大將軍,召為太子太保,領昭義軍節(jié)度使,俄以左仆射同平章事。元宗悉委以政,凡事奏可而已。九年,湖南平,而朗州劉言叛。元宗欲授言旄節(jié),延己持不下,及周師大入,盡失江北地,始罷延己相位,猶為太子少傅。數(shù)月復相。會疾,改太子太傅。建隆元年五月乙丑卒,年五十八,謚忠肅。

馮延魯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字叔文,一名謐,延己異母弟也。少負才名,烈祖時與延己俱事元帥府。元宗立,自禮部員外郎為中書舍人、勤政殿學士。保大中,師出平建州,以延魯為監(jiān)軍使。諸將欲乘勝遂取福州,樞密使陳覺將自為功,矯詔起邊兵,命延魯將之。會吳越兵至,與城中夾擊延魯兵。延魯敗走,諸軍大潰,死者萬計。朝廷竄延魯,舒州遇赦,復少府監(jiān)。元宗擇廷臣為巡撫,使分按諸州,延魯在焉。使還,遷中書舍人,以工部侍郎出為東都副留守。周師南侵,分兵下東都,延魯窘蹙,自髡衣僧服而逃。被執(zhí),周世宗釋之,賜衣冠,授給事中。留大梁,累年遷刑部侍郎,放還為戶部尚書。宋興,李重進舉兵,宋太祖親平之。元宗遣延魯朝于行在。后主嗣位,延魯入貢于宋。疾作,太祖遣使挾太醫(yī)護視,命放還金陵,卒于家。

馮仙

《十國春秋·后蜀》:馮仙,果州人。父勝為將軍,勝子脩,煉于岳門山。一日,辭父母仙去。勝立堂楹于得仙處,為子仙觀,遂名其山曰子仙山。

馮繼業(yè)

《宋史·馮繼業(yè)傳》:繼業(yè),字嗣宗,大名人,父暉,朔方節(jié)度。繼業(yè)幼敏慧,有度量,以父任補朔方軍節(jié)院使,隨父歷邠、孟,及再領朔方,皆補牙職。暉卒,為朔方軍留后。以郊祀恩,加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遷朔方節(jié)度、靈環(huán)觀察、處置、度支、溫池榷稅等使。建隆初,來朝。開寶二年,賜詔獎諭,拜靜難軍節(jié)度使。三年,改鎮(zhèn)定國軍。太平興國初來朝,封梁國公,留京師。明年,卒,年五十一,贈侍中。

馮瓚

《宋史·馮瓚傳》:瓚,字禮臣,齊州歷城人,后唐授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出為諸城令。歲滿,授太子右贊善大夫。漢初,改監(jiān)察御史。周廣順元年,遷殿中侍御史。河陽判官。顯德初,遷刑部員外郎,充三司判官。歲馀,改祠部郎中,充集賢院直學士。宋初,轉兵部郎中,瓚有吏材,太祖甚寵之,擢拜左諫議大夫,出知舒州。建隆四年春,徙知廬州。乾德三年,以本官充樞密直學士,知梓州。趙普忌之,令所親信密察其過,擊登聞鼓,訟瓚。召歸,屬吏。瓚具伏,乃削去名籍。流登州沙門島,開寶末,遇赦放還。太宗即位,授左贊善大夫。太平興國元年,掌左藏庫二年,復賜金紫。明年,判大理寺,改度支判官,遷秘書少監(jiān),充職。四年,上親征太原,以瓚為隨駕三司判官。凱旋,改大理卿兼判秘書省。以足疾求解,除給事中致仕。五年,卒,年六十七。

馮吉

《宋史·馮吉傳》:吉,字惟一,河南洛陽人。父道,周太師、中書令。吉,晉天福初以父任秘書省校書郎,遷膳部、金部、職方員外郎,屯田、戶部、司勛郎中,累階金紫。周顯德中,遷太常少卿。吉嗜學,善屬文,工草隸。雅好琵琶。每朝士宴集,酒酣即彈琵琶,彈罷賦詩,詩成起舞。時人愛其俊逸,謂之三絕。建隆四年卒,年四十五。

馮僎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子僎,韓熙載知貢舉,放及第,覆試被黜。后入宋,取名第。

馮侃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子侃,入宋取名第。

馮儀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子儀,入宋取名第。

馮價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子價,入宋取名第。

馮伉

《十國春秋·南唐》:馮延魯子伉,入宋取名第。

馮拯〈父俊〉

《宋史·馮拯傳》:拯,字道濟。父俊,事漢湘陰公劉赟。赟死,周太祖授檢校太子賓客,戍安遠軍馭馬鎮(zhèn),辭不行,因徙居河陽。拯以書生謁趙普,普奇其狀,曰:子富貴壽考,宜不下我。舉進士,補大理評事、通判峽州,權知澤州,徙坊州,遷太常丞,權知石州,擢右正言,歲馀代歸。出使河北,與轉運使樊知古計邊儲,還,判三司戶部理欠憑由司,為度支判官。淳化中,請立許王元僖,太宗怒。貶知端州,徙知鼎州。改通判廣州。郊祀畢,覃恩,遷虞部員外,徙知江州。真宗即位,進比部員外郎。御史中丞李惟清表為推直官,判三司度支勾院,遷駕部。咸平初,兼侍御史知雜事。擢祠部郎中、樞密直學士,權判吏部流內(nèi)銓。向敏中宣撫河北、河東,拯為副。明年,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遷尚書工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景德中,為參知政事,再遷兵部侍郎。攝事享太廟。封泰山,為儀仗使。禮成,進尚書左丞。從祀汾陰,為儀仗使,遷工部尚書。以疾求罷,拜刑部尚書、知河南府。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辭,除戶部尚書、知陳州。再知河南府,遷兵部尚書,入判尚書都省,以吏部尚書、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其冬,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進左仆射。乾興元年,進封魏國公,遷司空兼侍中。丁謂貶,拯代為司徒、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又為山陵使。五上表愿罷相,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判河南府。卒,贈太史、中書令,謚文懿。

馮文智

《宋史·馮文智傳》: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為業(yè)。太平興國中詣都自陳,召試補醫(yī)學,加樂源縣主簿。端拱初,授少府監(jiān)主簿,逾年轉醫(yī)官,加少府監(jiān)丞。常隸并代部署。淳化五年,府州折御卿疾,文智診療獲愈,御卿表薦之,賜緋,加光祿寺丞。咸平三年,明德太后不豫,文智侍醫(yī),既愈,加尚藥奉御,賜金紫。六年,直翰林醫(yī)官院。東封,轉醫(yī)官副使。祀汾陰,又加檢校主客員外郎。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

馮克忠

《宋史·馮瓚傳》:瓚子克忠,至內(nèi)殿崇班、閤門祗候。

馮元〈高祖禧 父邴 兄子譓〉

《宋史·馮元傳》: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廣州,以術數(shù)仕劉氏。傳三世至父邴,廣南平,入朝為保章正,元幼與孫質、陸參、夏侯圭善,號四友。進士中第,授江陰尉。補國子監(jiān)講書,遷大理評事,擢崇文院檢討兼國子監(jiān)直講。真宗試進士殿中,召元講《易》。未幾,遷太子中允、直龍圖閣,詔預內(nèi)朝。天禧初。遷太常丞兼判禮部、吏部南曹,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諭德。仁宗即位,遷戶部員外郎,為直學士兼侍講。歷會靈觀副使、知通進銀臺司、判登聞檢院、同判國子監(jiān)。同知貢舉,進龍圖閣學士,預修《三朝正史》。為翰林學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館修撰、判流內(nèi)銓兼群牧使,四遷給事中。翰林侍講學士,遷禮部侍郎、知審官院,復判禮院、國子監(jiān)。修《景祐廣樂記》,書成,遷戶部侍郎。卒,贈本部尚書,謚章靖。無子,以兄之子譓為后。

馮光戩

《萬姓統(tǒng)譜》:光戩,安岳人。李順之亂已平,諸將縱殺附降。光戩白大將楊瓊止之。自是降者日以千數(shù)。

馮行己

《宋史·馮拯傳》:拯子行己,字肅之,以父任為右侍禁、涇原路駐泊都監(jiān)、知憲州,因治狀增秩。歷石、保、霸、冀、莫五州,所至有能稱。皇祐中,知定州。徙知代州,管干河東緣邊安撫事。進西上閤門使,四遷客省使,更高陽關、秦鳳、定州、大名府路馬步總管,以衛(wèi)州防禦使致仕,預洛陽耆英之集。元祐中,終金州觀察使,年八十四。

馮伸己

《宋史·馮拯傳》:拯子伸己,字齊賢,以蔭補右侍禁。累遷西頭供奉官,授閤門祗候、桂州兵馬都監(jiān)。轉運使俞獻可辟知廉州。久之,安化蠻擾邊,又薦知宜州。天圣中,改桂、宜、融、柳、象沿邊兵馬都監(jiān),遂專溪峒事。以禮賓使復知宜州。代還,道改供備庫使、知邕州,改東染院使、領滎州刺史、梓夔路兵馬鈐轄,遷洛苑使、知宜州。樂善蠻寇武陽,伸己遣諭禍福,蠻大悅,悉還所掠。又莫世堪,抄劫。伸己設法擒捕。遷果州團練使,徙桂州,改右武衛(wèi)大將軍,守本官分司西京,卒。

馮平

《萬姓統(tǒng)譜》:平,至和中,與杜衍、王煥、畢世長、朱貫,號睢陽五老。

馮京

《宋史·馮京傳》: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人。少雋邁不群,舉進士。守將作監(jiān)丞、通判荊南軍府事。還,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試知制誥。避婦父富弼當國嫌,拜龍圖閣待制、知揚州。改江寧府,以翰林侍讀學士召還,糾察在京刑獄。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安撫陜西。除端明殿學士、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為翰林學士,改御史中丞,擢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數(shù)與王安石論辨。會鄭俠上書,呂惠卿譖京與俠通,罷知亳州。未幾,以資政殿學士知渭州,徙知成都府,復召知樞密院。頃之,以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哲宗即位,拜保寧軍節(jié)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鎮(zhèn)彰德。范祖禹言:京再執(zhí)政,初與王安石不合,后為呂惠卿所傾,其中立不倚之操,為先帝稱挹,若付以樞密,必允公論。時京已老,乃以為中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保,致仕。紹圣元年,薨,年七十四,贈司徒,謚曰文簡。

馮山

《宋史·馮澥傳》:澥父山,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

馮如晦

《萬姓統(tǒng)譜》:如晦,安岳人。舉進士。范純?nèi)蕩洯h(huán)慶,時有訟純?nèi)什环ㄕ?,命如晦往訊之。力辨其誣,富弼韓縝有詩述其事。

馮熙載

《萬姓統(tǒng)譜》:熙載,西安人。元符初進士,累官中書侍郎,與時相王黻不協(xié),罷知亳州。

馮寅

《廣東通志》:寅,賓之英德人。少博學好古,不為習俗所移。登大觀三年進士,歷官殿中丞,有聲于時。

馮晦

《廣東通志》:晦字文顯,英德人,寅之族子也。少篤學,師于寅,大有心得。尤工詩賦,隱居教授,游其門者,率敦德自好。所著有《南山雜詠》傳于世。

馮世寧

《宋史·馮世寧傳》:世寧,字靜之,以入內(nèi)黃門累遷昭宣使、忠州團練使、入內(nèi)押班。楊國公主寢疾,哲宗欲夜出問訊,世寧執(zhí)言不可,帝雖微忤,卒為之改容。再遷景福殿使,明州觀察使。至副都知。崇寧新官名,世寧首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事。禁中夜火,使宿衛(wèi)士撲滅之,既定,令自他途出,蓋不欲使知宮省曲折也?;兆谫p嘆。進感德軍留后。政和初,以內(nèi)客省使、彰化軍留后致仕。世寧出入禁闈六十年,循謹無過。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恭節(jié)。

馮澥

《宋史·馮澥傳》:澥,字長源,普州安岳人。登進士第,歷官入朝,以言事再謫。靖康元年,澥為左諫議大夫。金人圍太原,朝廷命李綱宣撫兩河,澥奏罷之。金人要割三鎮(zhèn),高宗自康邸出使,除澥知樞密院事,充副使,不果行,尋除尚書左丞。金人犯闕,詔宗室郡王為報謝使,澥與曹輔以樞密為副,留金營三日歸,詔暫權門下侍郎。欽宗詣金營,澥扈從。張邦昌僭位,與澥有舊,取之歸,以澥康邸舊臣,命為奉迎使,為總領迎駕儀物使。建炎初,除資政殿學士、知潼州府。言者論澥嘗污偽命,奪職,已而復官。紹興三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

馮安國

《順昌縣志》:安國,字彥脩。少力學,行誼尤高。時行王氏學,安國乃晦跡于家,聚徒講經(jīng)。建炎中,范汝為據(jù)富沙籍民降附,安國不屈而死。

馮康國

《宋史·馮康國傳》:康國,字元通,本名轓,遂寧府人。為太學生,負氣節(jié)。建炎中,高宗次杭州,張浚留平江。苗、劉作亂,浚欲得辯士往說之。時轓客浚所,慷慨請行,浚遣之至杭,說傅、正彥。傅按劍大怒,轓辭氣不屈。正彥乃善諭。遣還??颓厕N移書傅等,告以禍福。勤王兵集,傅等懼,轓知其可動,乃說宰相朱勝非,以今日之事,當以淵圣皇帝為主,睿圣皇帝宜復為大元帥,少主為皇太侄,太后垂簾。勝非令與傅、正彥議,皆許諾。詔補轓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賜五品服,更名康國。高宗反正,以張浚宣撫川、陜,浚辟康國主管機宜文字??V潦?,遣康國入奏事,詔進兩官,為荊湖宣諭使,以擅造制書,坐貶秩二等。紹興三年,浚召還,與康國俱赴行在。浚既黜,御史常同因論康國,罷之。起知萬州、湖北轉運判官??O?,入為都官員外郎??Hノ?,康國乞補外。趙鼎言于高宗。遷右司員外郎,除直顯謨閣、知夔州。丁母憂,起復,撫諭吳玠軍,除都大主管川陜茶馬,卒。

馮益

《宋史·馮益?zhèn)鳌?/span>:益,康王邸舊人也。王即位,自入內(nèi)東頭供奉官遷至干辦御藥院,尋兼干辦皇城司。恃舊恩驕恣。紹興三年,授武功大夫、康州防禦使。遷宣政使。益自言藩邸舊吏,乞加恩,遂升明州觀察使。內(nèi)廄舊有騏驥院官,益請別置御馬院,自領其事。會劉豫揭榜山東,言益遣人收買飛鴿。張浚請斬益以釋謗,帝不許。與祠放歸。家居十四年,偽柔福帝姬之。事覺,益坐驗視不實,送昭州編管,尋以與皇太后連姻得免。十九年,卒于家。

馮楫

《萬姓統(tǒng)譜》:楫,知瀘州。紹興間,詔海外四州與免經(jīng)界。楫抗疏論其不便,于是瀘敘州長寧軍皆得免,瀘民甚德之。

馮椅

《宋史·馮去非傳》:去非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注《易》《書》、《詩》、《語》、《孟》、《太極圖》,《西銘輯說》,《孝經(jīng)章句》,《喪禮小學》,《孔子弟子傳》《讀史記》及詩文、志錄,合二百馀卷。

馮洽

《萬姓統(tǒng)譜》:洽字深之,大冶人。朱文公門人,手錄性理諸書,誦說不厭。

馮允中

《萬姓統(tǒng)譜》:允中字作肅,邵武人。從學朱熹,所論懲創(chuàng)后生妄作之弊甚善,熹多許之。嘗名其居曰見齋云。

馮夢得

《延平府志》:夢得字初心,將樂人。篤志嗜學,博洽經(jīng)史。登嘉熙二年進士第,歷給事中,累官禮部尚書。居官不私薦拔,嘗奏立龜山書院,請復其后,以主祀事。時謂扶植道南之一脈,夢得之力居多云。

馮端榮

《福州府志》:端榮字景莊,福州人。寶慶丙戌進士,知崇安縣,勤恤小民,病給之藥,死施之棺。嘗扁清慎堂以見志,邑民祀之。

馮去非

《宋史·馮去非傳》:去非,字可遷,南康都昌人,淳祐元年進士。嘗干辦淮東轉運司,治儀真。寶祐四年,召為宗學諭。丁大全為左諫議大夫,三學諸生叩閽言不可。帝為下詔禁戒,詔立石三學,去非獨不肯書名碑之下方。監(jiān)察御史吳衍、翁應弼劾諸生下獄,去非復調(diào)護諸學生之就逮者。未幾,去非以言罷。歸舟泊金、焦山,有僧上謁。致大全意,愿毋遽歸,少俟收召。去非奮然正色。絕之,不復與言。

馮去疾

《萬姓統(tǒng)譜》:去疾,理宗時知興國軍??ū舅臅跍胬送ぃ柵d國本。

馮友能

《萬姓統(tǒng)譜》:友能,南部人,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月間,上封事數(shù)十,朝野憚之。

馮大亮

《萬姓統(tǒng)譜》:大亮見樵叟八人,各出楠木一枝,才五六寸曰:可栽樹亭中,樹徑尺,則家財百萬。旬月,而樹凌空,金玉自至。

馮仲煜

《萬姓統(tǒng)譜》:仲煜知丹棱縣。元兵入眉州,仲煜死之。

馮璧

《金史·馮璧傳》:璧,字叔獻,真定縣人。幼穎悟不凡,弱冠補太學生。承安二年經(jīng)義進士,制策復優(yōu)等,調(diào)莒州軍事判官,宰相奏留校秘書。未幾,調(diào)遼濱主簿。四年,調(diào)鄜州錄事。明年,伐蜀,行部檄充軍前檢察,帥府以書檄委之。主帥以璧招兩當潰卒,軍民三萬馀眾鼓舞迎勞。璧還,主帥嘉其能,奏遷一官。五年,自東阿丞召補尚書省令史。俄轉太學博士。至寧初,去官,宣宗時復職。貞祐三年,遷翰林修撰。六月,改大理丞。十月,改禮部員外郎,權右司諫、治書侍御史。四年,遷刑部郎中。冬十月,出為歸德治中。未幾,改同知保靜軍節(jié)度使。又改同知集慶軍節(jié)度使,到官即上章乞骸骨,進一官致仕。正大九年,河南破,北歸,又數(shù)年卒,年七十有九。

馮延登

《金史·馮延登傳》:延登,字子俊,吉州吉鄉(xiāng)人。世業(yè)醫(yī)。延登幼穎悟,既長,事舉業(yè),承安二年登詞賦進士第。調(diào)臨真簿、德順州軍事判官。泰和元年,轉寧邊令。貞祐元年,補尚書省令史,尋授河中府判官、兼行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興定五年,入為國史院編修官,改太常博士。元光二年,知登聞鼓院,兼翰林修撰,奉使夏國,就充接送伴使。正大七年,遷國子祭酒。假翰林學士承旨,充國信使。以八年春奉國書朝見于虢縣御營。有旨,監(jiān)之豐州。二年后放還,哀宗撫慰久之,復以為祭酒,歷禮、吏二部侍郎,權刑部尚書。明年,元兵圍汴京,倉猝逃難,為騎兵所得,欲擁而北行。延登辭情慷慨,義不受辱,遂躣城旁井中,年五十八。

馮慶

《曹州志》:慶,璧之子。敦實好學,舉鄉(xiāng)貢進士。卒,贈中憲大夫、禮部侍郎。

馮子振

《元史·陳孚傳》:孚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攸州馮子振,其豪俊與孚略同,孚極敬畏之,自以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之書,無所不記。當其為文也,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據(jù)案疾書,隨紙數(shù)多寡,頃刻輒盡。雖事料醲郁,美如簇錦,律之法度,未免乖剌,人亦以此少之。

馮三奇

《安慶府志》:三奇,懷寧人。鄉(xiāng)貢進士,元夫之子。承恩授德安府學教授,在任試元至順進士,任光山尹,遷翰林編修,預修遼、金、宋三史,升國子助教。累官至儒林郎。

馮珵

《萬姓統(tǒng)譜》:珵字允莊,涇陽人。貢太學,一夕夢母病,覺心惕。明日即馳歸見母,果母病之日。自是遂奉母不仕。往郊得遺金及布,坐以待之。所著有《五經(jīng)正議》、《四書中說》等書。

馮文舉

《萬姓統(tǒng)譜》:文舉,什邡人。舉進士,為云南學正提舉。明氏攻云南,文舉謂妻馬曰:我元進士,蒙厚恩,今軍至,有死無貳。汝光州馬中丞子孫,其從之乎。馬氏曰:官人既死,吾生亦何益。遂皆自縊,時人義之。

馮真卿

《建寧縣志》:真卿,上黎保人。元季紅巾擾亂,殘破郡縣,人民離散。真卿募義勇,戮力禦寇,邑賴以安。

馮恩

《山西通志》:恩,陽曲人。通經(jīng)籍,敦行誼,蒞官多廉明之政,善理冤抑。累官御史中丞,集賢院大學士。

馮翼

《曹州志》:翼,濟陰人,璧之曾孫。少以經(jīng)濟自任,為福建宣慰使。贊畫有方,后任太倉提舉。建廟興學,時方欲征琉球,翼力陳其不可,竟罷兵。由是拜監(jiān)察御史,尋遷戶部侍郎,奉使湖廣治錢谷,秋毫弗染。后除嘉興路總管,以西河東道肅政廉訪使,所部俗險難治,翼親按之,至境投牒者數(shù)百,翼不旋踵決之,人以為神明。后拜陜西行臺侍御史。

馮顯

《陜西通志》:顯,咸陽人。以忠勇授金牌指揮,賜明遠將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白居易年譜簡編
全唐文(第六十二冊)【清 · 董誥 等輯】
唐代孫逖家族研究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閣藏本)
唐紀八十一(二)--“唐代狀元”陸扆 
馬嵬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