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女蕭嫻寫散盤,
雄深蒼渾此才難。
應驚長老咸避舍,
衛(wèi)管重來主坫壇。
――康有為題詩
她從小就被稱為書法神童,十幾歲就因書法名滿東南半壁,當時公認的文化盟主康有為稱贊她“雄深蒼渾此才難”,并且收她成為自己的學生,這被傳為上世紀20 年代中國書壇上的一段佳話。
蕭嫻(1902—1997年),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她先后榮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江蘇省書協(xié)副主席、南京書協(xié)名譽主席等職務。后在南京、濟南、貴陽、北京等地舉辦書展。書名遠播海外,日本首相也慕名求字。各地為她出版書法選集多種。
蕭嫻自幼隨父蕭鐵珊遍習名家墨跡,為后來書藝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父親蕭鐵珊精詩文書法,是西南名士、南社社員。蕭嫻3歲隨父移居廣州,5歲喪母。7歲時摹仿父親寫了一幅字,勁健的筆力和豪放的氣概令父親欣喜不已,開始認真教她學習書法。
父親教蕭嫻學習書法, 要求極其嚴格, 有意先讓她從難度最大的篆字入手, 然后學隸書、楷書、行書。篆書有《散氏盤》、《石鼓文》, 隸書有《史晨》、《張遷》、《華山》、《石門頌》等。小蕭嫻入手就先練習大字, 父教有方, 加上自練刻苦, 她學習進步很快。蕭嫻的大字以追求書風高古、雄渾蒼勁而獨具一格,這也是她以后能稱譽書壇的"訣竅"。
13歲那年,廣州大新百貨公司舉成大廈落成典禮,蕭嫻寫了一副丈二對聯(lián)送去祝賀,聯(lián)語是父親擬的: “大好河山四百兆眾; 新辟世界十二重樓”,觀者贊嘆之余,也有人懷疑一個小女孩能寫出這么好的巨型作品。于是蕭嫻又當眾寫了一個大橫幅: “壯觀”,以雄渾的筆力,險奇的結體,引起全場轟動。遂被譽為“粵海神童”,應邀與譚延闿、高劍父等書壇名宿一道為二沙島風景區(qū)寫碑刻石。照相館也懸掛她的照片,題為“大書家蕭嫻”。
20歲時隨父親移居上海,成為康有為因賞識她的書法,收她為學生。
1926年,宋慶齡在廣州組織書畫義賣,籌款慰勞北伐軍,蕭嫻親赴廣州參加,寫了不少字,其中有一幅賣了一百塊大洋,活動結束后得到了宋慶齡頒發(fā)的獎狀獎章。同年隨父赴香港,鬻書為業(yè),書壇巨擘于右任等撰寫《介紹大書家蕭嫻女士》的文字刊發(fā)在報紙上為她助陣。
▲ 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館個展上揮毫
25歲時與江達結婚,定居南京。江達是安徽人,留學法德兩國,學工程,學識豐厚?;楹蠓虺獘D隨,伉儷情深??上Ш镁安怀?,1931年日寇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時江達正在歐亞航空公司滿洲里站任職,見東北淪陷,決然同返南京。江蕭夫婦與眾多不愿做亡國奴的同胞一樣,輾轉流亡于江西、四川、青海、蘭州等省份,備受奔波與饑寒之苦,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一年,才返回南京。此時老父已于去年病逝于上海。蕭嫻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干一番事業(yè)。
南京解放后,蕭嫻入華東革大學習,送弟、兒、媳、女四人參軍,自己在玄武湖家中為民辦掃盲識字班義務教學。夫婦倆又參加民革的活動。1963年江達病逝,次年蕭嫻受聘為江蘇省文史館員。
不久“文革”開始,蕭嫻被迫為居委會抄寫大學報,交代舊社會關系等等,心情極為抑郁。直至浩劫結束,大書法家蕭嫻才真正得以全身心投入畢生鐘愛的書法藝術,迎來了書法生涯最燦爛的頂峰時期。
1997年1月16日,一代書法大家蕭嫻逝世,享年95歲。
貴陽市政府為此在名勝翠微閣設立了蕭嫻先生書法陳列館,館名為國學大師啟功先生題寫。館中常年陳列蕭書,供市民觀賞。
蕭嫻書法作品欣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