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4 15:24 來源:書畫縱橫 已有15085人次瀏覽 評論0條
志平的博士論文《黃庭堅書學研究》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是值得慶賀的。
書學研究在當代作為一種專門的學科,時間并不長。無論從研究對象的歷史地位與影響看,從對象自身的復雜性與獨特魅力看,還是從相關的遺存資料看,黃庭堅書學都是值得我們傾畢生精力去探究的重大課題。志平的碩士論文是研究黃庭堅,博士論文還是研究黃庭堅,選取這個研究方向是審慎而明智的。志平在選題的時候曾征詢過我的意見。說實話,當初我對這篇論文選取“文字禪與黃庭堅書學”的研究視角還是持謹慎的保留態(tài)度,多次提醒他禪與書學關系論題的風險。按我的保守想法,只要在碩士論文的基礎上,繼續(xù)采用文獻學方法把黃庭堅的史料、書事、書作編年和書學歷程弄清楚,就足夠一篇博士論文的份量了,至于說書學思想、書作藝術風格等,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應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可是志平敢于碰硬,知難而上,尋求黃庭堅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事實證明,他的這種銳意求新是富有成效的。
佛教尤其是禪宗,對中國文學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是近些年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由于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如抽象性、模糊性等等,關于這種影響的研究遠遠落后于其他藝術門類。??吹窖芯空哒務擖S庭堅的“以禪論書”,但多是一般化的評述。志平這篇論文則不然,是通過嚴謹的史料考證和細致的義理分析而去揭示“文字禪”與黃庭堅書論的關系。其中關于黃庭堅書論中“韻”、 “俗”、“意”、“箭鋒所直”、“字中有筆”、“木人起舞”等范疇與命題的分析,尋幽探微,尤具學術價值。
論文的另一個突出貢獻是,以“文字禪”作為切入點,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思路,首次探尋黃庭堅的詩歌與書法的內在一致性。其中關于黃庭堅詩歌與草書的相融、相通的具體分析,尤顯新意。中國古代的“文人畫”是從北宋開始的,“文人書”也是從北宋開始的,蘇、黃是其代表人物?,F在關于北宋“詩文書畫一理”、“詩文書畫一體”,“詩畫一律”、“書畫相資”的提法比較多,基本上是探討詩文書畫等文藝形式在格調、意韻、情趣及內容上一致性或相融性,這與北宋流行的“理一分殊”的哲學思想大抵相符。志平的論文沒有局限于這種精神層面的一致性,而是去探尋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形式及至具體作品之間的一致性。黃庭堅的詩作和草書給人的印象確實存在著某些相似性,這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詩歌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稍鯓咏忉屵@種相似性呢?這篇論文用實證的方法和類比的分析作出了獨到的解答,化玄奧為明晰,使人耳目一新。
按慣常的理解,詩歌是一種“精神性”的藝術,詩作的文字語音這物質媒介僅為一種符號,觀者是依據這種符號的意義去聯(lián)想、想象詩作所傳達的生活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書法則不然,是一種“物質性”的藝術,書作中的筆墨字跡直接訴諸觀者的感官,這物質媒介本身就是欣賞對象,正可謂“目擊而道存”。在這兩種差異甚遠的文藝表現形式中尋求相似性,其難度可想而知,更何論是實證!然而問題或許會出在這里。論文中某些相似性的實證分析有可能會受到質疑。這里只想強調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的詩學基礎理論比較堅實,而書學基礎理論尚有待建立,尤其是迄今還沒有一種比較完備的書法作品理論,如同架橋,一邊是深厚的巖基,一邊是模糊的荒地,相似性的“橋”怎么架呢?正因如此,這篇論文的銳意創(chuàng)新還是值得肯定的,至少為我們分析草書,尤其是黃庭堅的草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論文中這種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探索還不少,這里不便一一列舉。還想說明一下的是,這種探索以及關于黃庭堅的文獻資料、書作、與僧人交游等問題的考證,對黃庭堅的思想研究、文學研究、文化研究都具有參考價值。如何提升書學研究在當代學術研究中的意義,是書學研究者關注的一個問題,這篇論文或許能給我們某些啟迪。
博士論文完成后,志平將其中的兩個小節(jié)改成單篇論文。一篇《從黃庭堅悟入“字中有筆”的媒介看他的“以禪入書”》獲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另一篇《論黃庭堅詩、書創(chuàng)作的相似性聯(lián)系》獲“岳安杯”第一屆國際書法論壇一等獎。這從一個側面或可看出他的探索已得到行家的首肯。我相信,這篇論文(實際上可算作是一部專著)出版后,志平一定能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把黃庭堅書學的研究繼續(xù)推向深入。
志平鐘愛書學。他踏實、刻苦、勤奮、精進,文獻學基礎扎實,理論思維活躍,學術視野開闊。博士畢業(yè)后,他在暨南大學從事書法教學的同時,又相繼發(fā)表了多篇有份量的書學論文,一方面在對黃庭堅作綜合研究,另一方面由黃庭堅研究擴展到北宋書法乃至北宋文化史??梢云谂嗡麨闀鴮W的學科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