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書法,行草中求篆隸意,篆隸中兼草書氣,在他的書法中”篆”與”草”正是一個對倒。吳的書畫印皆以氣勢磅礴、真氣彌漫為勝,他自謂:”苦鐵畫氣不畫形”,同樣的,他的書法也是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勢如破竹,勁如強駑。因此,他推重祝技山的草書。吳昌碩書法不僅根抵在于秦漢,而且亦追求古樸美——金石篆籀之氣。先秦石鼓文與漢碑正是吳書的人處與基礎(chǔ)。得益于石鼓文的筆力骨線,又胎息于漢碑的魄力氣度,成為吳昌碩書法的兩大支柱。引篆隸作狂草,即所謂革中有篆籀氣。吳昌碩,我國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詩、書、畫、篆刻皆精。書長篆、脫胎石鼓,雄渾恣肆。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漢,鈍刀硬入,茂蒼勁。
吳昌碩臨石鼓文,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筆。他的書法凝煉遒勁,貌拙氣酣,極富金石氣息。吳昌碩石鼓文書法,凝練遒勁,氣度恢弘,筆勢圓融渾厚,風(fēng)格樸茂自然,含蓄蘊藉。結(jié)體規(guī)整勻稱,氣勢開張,具有濃郁的金石氣息。不拘于石鼓規(guī)度,而獨具風(fēng)貌,用筆恣肆雄強,大膽突破石鼓之形制,而強調(diào)線條的書寫意味,以豐富線條的生動性,從而使石鼓之意蘊更為生動豐富,為打開篆書新的藝術(shù)天地開辟了更耀眼的一盞明燈。
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cè),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fēng)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吳昌碩的楷書,始學(xué)顏魯公,繼學(xué)鐘元常;隸書學(xué)漢石刻;篆學(xué)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后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cè)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tài),把三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