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義小說里面,王世充是一個陰險狡詐、貪財好色、無惡不作的小人。雖然憑著一定的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一方梟雄。但因為其本人私德太差,最后還是弄得眾叛親離,敗給了李世民。
事實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王世充,其實和演義小說當中的形象,相去甚遠,更不是什么小雜魚。雖然其本人的品行,確實值得商榷。但王世充的一生,卻堪稱是一部寒門子弟的奮斗史詩,深刻影響到了隋末歷史的走向。
王世充生年不詳,他家祖上原本并非中原人,而是氐族人,本來姓支。后來王世充的爺爺死得早,他奶奶帶著他爹,改嫁到了霸城王氏。等到王世充他爹長大之后,按照當時的制度,以他家祖上的身份,很難讓他爹入仕,所以他爹便跟著繼父改姓為王,這才憑著霸城王家兒子的身份,入朝為官。
雖說入仕的手段有些不光彩,但王世充他爹做官之后,還是很有能力的。后來靠著自己的努力,硬是做到了汴州長史的位置,這也給后來王世充的人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等到王世充出生的時候,他爹雖然官不算太大,但也算有了一點家底。再加上霸城王家子孫的身份,王世充小時候便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趣的是,王世充上學之后,是出了名的勤奮好學。用現在的話來說,王世充也算是一個典型的學霸了。而且王世充還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孩子,經史典籍、卜卦算命、兵法韜略等諸多方面,無一不同,算是涉獵相當廣泛了。
更有意思的是,王世充長大之后,竟然沒有像一般官員子弟那樣,憑借祖蔭做官。而是主動參軍,自己靠著軍功升遷。王世充的選擇,無疑是一個既聰明又危險的選擇。因為如果他像正常官宦子弟那樣,憑祖蔭入仕的話,以他爹的官位,恐怕王世充這輩子也就只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不過,參軍之后,王世充卻憑著自己的學問和智慧,在軍中多次立下戰(zhàn)功,迅速升遷,最后做到了兵部員外郎的高位。
隋朝的兵部員外郎,類比現在的官職,大概相當于國防部下面某個司的司長。以王世充的出身來說,也算是很大的官了。
從王世充早年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王世充他們家其實是靠著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才最終逆天改命,躋身貴族行列。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時候,特別講究出身門第一說。一個普通出身的平民子弟,能靠兩代人的努力,便成為國家的高級官員,這無疑是相當不容易的。
但同時,這種從底層崛起的經歷,也讓王世充的性格,變得善于鉆營和投機。這種性格和經歷,既導致了他后來的功成名就,同時也決定了他后來的敗亡。
在兵部當了幾年的官,王世充雖然表現良好,但官位卻很難再往上升了。因為再往上,就是真正的國家高級官員。以王世充的家世和功勞來說,并不足以再繼續(xù)升官。不過,幾年之后,隨著時代的變遷,王世充的機會來了。
公元605年,隋文帝去世,其子楊廣即位。楊廣即位后,大興土木,決定重新建造江都城。就是在這個時候,王世充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機會。他被隋煬帝從兵部調去了江都,擔任江都丞兼江都宮監(jiān),負責建造江都城。
在擔任江都宮監(jiān)之后,王世充終于等到了自己的機會,開始盡一切力量,將江都的宮殿建造得無比華美,以此來討楊廣的歡心。最終,在王世充的努力下,楊廣確實對江都城大加贊賞,同時也對王世充本人開始親近了起來。
得到了楊廣的信任之后,原本仕途已經近乎停滯的王世充,終于開始再次大步向前,正式躋身隋朝高級官員之列。
再之后,沒過兩年,王世充的第二個好機會又來了。因為隋煬帝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內空虛,導致隋朝內部開始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當時在江都附近,也爆發(fā)了許多農民起義。然而隋煬帝派到江都這邊,鎮(zhèn)壓農民軍的幾個隋軍將領,卻因為戰(zhàn)事進行的遲緩,讓楊廣感到極不滿意。所以最后,楊廣便想到了正在江都鎮(zhèn)守的王世充,命令王世充全權負責,鎮(zhèn)壓江都地區(qū)的農民起義。
在接到楊廣的命令之后,王世充火速接管了江都地區(qū)的隋朝軍隊,開始向農民軍進攻。與此同時,王世充還以隋軍戰(zhàn)力不足的理由,前往淮南地區(qū)進行征兵,最后募集了數萬淮南兵。這數萬淮南兵,因為是王世充親自募集的,所以后來也就成了王世充的家底。
除了努力擴充自身勢力之外,王世充在鎮(zhèn)壓農民軍的過程當中,也絲毫沒有半點手軟。在和農民軍戰(zhàn)斗的過程當中,王世充倒是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華,很快便擊潰了江都地區(qū)的農民軍。甚至連山東農民軍領袖孟讓,都被王世充徹底一戰(zhàn)擊潰。
如果說,營造江都,讓王世充取得了楊廣的關注,從此官運亨通的話。那么鎮(zhèn)壓農民軍,則讓王世充擁有了自己的嫡系人馬,成為隋朝軍隊中的一座大山頭。
就在王世充剛剛鎮(zhèn)壓了江都地區(qū)的農民起義后不久,王世充的第三個好運,又悄無聲息地到來了。
大業(yè)十一年,楊廣巡視邊境,遭遇突厥襲擊,被突厥圍在了雁門郡。
楊廣被突厥圍困這件事,在當時的隋朝可謂是舉國嘩然。要知道,作為隋朝的皇帝,楊廣若是被突厥人抓住的話,那后果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是沒發(fā)生過,比如幾百年之后的明朝,便曾發(fā)生過皇帝被俘的事情(土木堡事變),最后差點把整個明朝都給拖垮了。而對于當時的隋朝來說,情況其實也是一樣的。
所以,在隋煬帝被圍之后,各地的隋朝軍隊,紛紛前往北方進行馳援。
和明朝那位被俘的明英宗相比,楊廣還算是幸運。一來被圍的時候,楊廣已經率領大軍,進入雁門城內,可以借助雁門城的城防堅守。二來隋朝當時家底還比較厚,國內一些重要地方的隋軍,軍力也還算比較強。所以最后,當各地援軍紛紛前來救援的時候,突厥也就撤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王世充卻演了一出大忠臣的戲碼。
在得知隋煬帝被圍之后,遠在江都的王世充,直接帶上自己全部的家底,千里迢迢趕赴山西救援。據說王世充一路上為了盡快行軍,一直鎧甲不曾離身,睡覺只睡干草堆。不過,從江都到山西,距離實在太過遙遠。等到王世充趕到的時候,突厥軍隊早就撤的沒影了。所以王世充也沒打上什么硬仗,等于是白白帶著軍隊拉練了一趟而已。
但是,王世充的這種表現,卻讓楊廣十分感動。在得知王世充大老遠從江都趕來救自己,帶上了麾下全部的兵馬,再加上王世充行軍途中的那些表現,楊廣自然大為感動。自此之后,在楊廣眼中,王世充就成了一個既有能力又十分忠心的大臣,自然要更加予以重用了。
其實,從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不難看出,王世充遠赴千里救楊廣,其實就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出戲而已。以王世充的才學,不可能不知道從江都到山西要多少時間。王世充肯定知道,當他率兵趕到山西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不過,對于王世充來說,能不能碰上突厥軍隊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借此來向楊廣表示自己的忠心,得到楊廣的器重。
這一次,王世充顯然賭贏了。
當王世充結束的雁門之行,返回江都之后,楊廣很快任命王世充為江都通守,負責整個江淮地區(qū)的防務工作。此時的王世充,已經一躍成為隋朝軍中最具實權的幾個大將軍之一,深受楊廣的信任。而后不久,對王世充深深信賴的楊廣,更是直接親自率領隋朝文武百官,前往江都生活,儼然將江都當成了另一座隋朝首都。
被任命為江都通守之后,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王世充更加賣力的鎮(zhèn)壓江淮地區(qū)的農民軍,先后擊敗了格謙、盧明月等強大的農民軍??恐?zhèn)壓農民軍的戰(zhàn)績,王世充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同時也讓楊廣越發(fā)的信任倚重他。
連續(xù)三次好運,讓王世充從一個兵部員外郎,一躍成為隋朝最具實權的將軍之一。短短幾年之內,王世充便走過了別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官場路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鉆營的性格,善于抓住機會的機敏,再加上好運氣,終于使王世充扶搖而上,官運亨通。
但是,好運氣這東西,始終是會用盡的。
大業(yè)十三年,王世充的壞運氣來了。
這一年,名震河南的瓦崗軍,在攻陷了洛口倉之后,實力驟然膨脹,一躍成為擁兵十余萬的超強農民軍勢力。此后,瓦崗軍領袖李密,正式下令,率領瓦崗軍進攻洛陽。
洛陽是當時隋朝的兩大京城之一,更是隋朝在北方最重要的命脈所在,連接了關中地區(qū)和江淮流域。一旦洛陽被攻克,遠在江都的楊廣,便徹底失去了對關中地區(qū)的控制。
得知瓦崗軍進犯洛陽之后,楊廣火速調集王世充,率領麾下精銳,前去增援洛陽。然而還沒等王世充趕到洛陽,楊廣原來委派的總指揮,隋朝名將薛世雄,便被另一股由竇建德率領的起義軍給干掉了。于是,楊廣不得不火速再追加一道旨意,任命王世充為洛陽戰(zhàn)事的總指揮。
就這樣,王世充開始全權負責洛陽的戰(zhàn)事。
和王世充以前交手過的所有農民軍都不一樣,瓦崗軍雖然也是農民軍,但瓦崗軍的領袖李密,卻是隋朝大貴族出身,精通兵法,遠不是以往王世充打敗的那些農民軍領袖能比的。
對付李密,好運氣不管用,會鉆營的性格也不管用。這場戰(zhàn)事的結果,便只能以雙方的軍事才能,來分出勝負!
可惜,論軍事才華,王世充是真的不如李密。所以一番大戰(zhàn)之后,王世充被李密一戰(zhàn)擊潰,駐守洛陽的十多萬精銳隋軍,被李密一戰(zhàn)擊潰。在退回洛陽的路上,又趕上天降大雪,凍死了數萬隋軍。等到王世充回到洛陽之后,原本手里掌握的十多萬大軍,僅剩下了千余人。
僅剩千余人的洛陽,面對兵強馬壯的瓦崗軍,似乎是怎么都守不住了。
但就在這時,王世充的好運氣,似乎又回來了。
就在王世充剛剛返回洛陽之后,大雪忽然越下越大,最后連瓦崗軍也沒法繼續(xù)攻城,只能暫時退守,想要等第二年天氣暖和一些,再對洛陽發(fā)起猛攻。
然而李密萬萬都沒想到,他這一退,這輩子就再也沒機會拿下洛陽了。
在瓦崗軍的攻勢放緩之后,王世充先是自囚起來,向鎮(zhèn)守在洛陽的越王楊侗請罪。楊侗是楊廣的孫子,雖然地位很高,但并沒什么實權。當時的洛陽,又急需王世充堅守,所以楊侗自然不可能真的追究王世充戰(zhàn)敗的責任。雙方在簡單的演戲之后,楊侗釋放了王世充,讓王世充繼續(xù)主持洛陽的軍務。
此后,王世充趁著瓦崗軍攻勢稍緩,開始在洛陽城周圍,搜羅潰敗的隋軍。經過一番搜羅之后,王世充又搜羅到一萬多潰敗的隋軍。與此同時,從其他地方前來增援洛陽的隋軍,也陸續(xù)趕到。就這樣,王世充手里又有了數萬軍隊。依仗洛陽城的堅固城防,此時就算瓦崗軍再打過來,也沒那么容易攻下洛陽了。
不光如此,僅僅兩個月之后,江都方面再次傳來急報:楊廣麾下的禁軍,竟然發(fā)動了政變,把楊廣給勒死了。楊廣死后,楊廣麾下的禁軍,都被叛臣宇文化及接管。而宇文化及打出的旗號,是要帶著這些禁軍,返回關中。如此一來,江都禁軍就勢必要經過瓦崗軍的地盤,勢必要和瓦崗軍展開死戰(zhàn)。
所以,李密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選擇暫時先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轉過頭去打宇文化及。王世充自然樂得于此,所以直接便和李密簽下了停戰(zhàn)協議。
等到李密掉過頭去打宇文化及的時候,洛陽這邊,王世充已經是一家獨大了。與此同時,王世充和洛陽城內的其他幾位隋朝大官,共同擁立越王楊侗為帝。然后,王世充利用自己手里兵權的優(yōu)勢,發(fā)動政變,迅速解決了其他幾位隋朝高官,徹底掌握了所有的權柄。
除此之外,王世充還趁著這個機會,大肆募兵,迅速擴充兵力,重新布置洛陽周圍的防線,擊退周圍幾個強敵(比如趁機進犯的李世民)。幾個月之后,等到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此時的王世充,已經再次擁兵十余萬,徹底恢復了元氣。
到了這會兒,瓦崗軍和洛陽守軍的情況,已經徹底反轉了。洛陽守軍經過幾個月的休整之后,已經兵強馬壯。而瓦崗軍這邊,雖然打敗了宇文化及,但自身亦是損失慘重。偏偏在這個時候,李密又犯了驕傲自大的毛病,認為王世充不過是手下敗將,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根本不把洛陽守軍放在眼里。
眼見如此,王世充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王世充主動率兵,前去主動進攻瓦崗軍。瓦崗軍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zhàn),自然不是王世充的對手。最終,昔日的強敵瓦崗軍,被王世充一戰(zhàn)擊潰。就連李密本人,都不得不逃往關中,前去依附李淵。
擊潰了瓦崗軍之后,王世充抓住這機會,開始迅速侵吞瓦崗軍的地盤。尤其是當李密投靠李淵,最后卻反倒被李淵殺死之后,王世充更是派麾下全力搶占地盤。短短一年之內,王世充的地盤,便囊括了整個河南,再加上河南周圍的廣大地區(qū),一躍成為整個天下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在自身勢力范圍迅速擴充的同時,王世充也撕掉了最后的偽裝面具。公元619年四月,在李淵稱帝十一個月之后,王世充逼迫越王楊侗禪位給自己,正式登基為帝,改國號為鄭。
從一個胡人之子,通過自己數十年的努力,最終成為了一個皇帝。王世充的這段經歷,也算是十分勵志。然而,篡位稱帝,也成了王世充真正的人生頂點。自此之后,王世充人性當中的缺點,開始逐漸顯露出來,最終導致了他的敗亡。
王世充這個人,善于諂媚鉆營,所以才能一路扶搖而上。但等他當上皇帝之后,他已經不需要再諂媚任何人了。這項能力,也就徹底無用。同時,稱帝之后,王世充性格當中,狹隘、偏執(zhí)、自私等缺點,開始逐漸放大,越來越難以服眾。
王世充的性格,注定他可以做一個很厲害的權臣,卻很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皇帝。在王世充稱帝之后,他手下的很多大臣,因為他的性格缺點,對他都不是太服氣。而且,這種性格的皇帝,怎么看也不像是最后會統(tǒng)一天下的人。所以,隨著王世充的性格缺點,逐漸暴露出來之后,王世充的很多手下,都開始紛紛另投明主,紛紛背棄了王世充。
對此,王世充雖然痛恨,卻并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一個人性格當中的缺點,往往是最難克服的。所以,王世充便只能實行嚴刑峻法,希望以此來約束部下,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然而這種操作,卻反倒使王世充麾下大臣們,叛逃得更加頻繁。
又過了一年之后,不斷面臨部下叛逃困境的王世充,終于迎來了滅頂之災。
公元620年,當李唐政權,解決了隴西的薛舉、河西的李軌、山西的劉武周,徹底沒了后顧之憂后,終于開始正式進攻王世充。奉命進攻王世充的,正是軍事才能強到極致的李世民!
相比李密,李世民顯然是一個更加難對付的敵人。
早在兩年之前,王世充剛剛被李密擊敗的時候,李世民就率軍進攻過洛陽。不過那一次,王世充卻擊退了李世民。這倒不是因為,當時王世充表現得多么驚艷。而是因為楊廣當時還在世,洛陽守軍軍心尤在,而且那會兒李世民的后勤補給也不行。攻下一部分地盤之后,就只能撤退。
但這一次,就截然不同了。
已經控制了整個西北的李唐政權,有能力為李世民提供充足的補給。再加上王世充本人并不是一個好皇帝,麾下人心渙散。所以戰(zhàn)事一開,王世充阻止的防線,瞬間就被李世民打得土崩瓦解。李世民分派五路大軍,從各個方向進攻。所到之處,王世充的地盤直接投降。期間甚至還發(fā)生過,雙方大軍開戰(zhàn)在即,王世充這邊的將軍(秦瓊和程咬金),直接臨陣叛逃的事情。
這一仗,李世民打得堂堂正正,沒有一點取巧的成分。隨著唐軍的逐步推進,王世充的地盤被迅速蠶食。等到五路大軍合圍洛陽之后,洛陽已經成了孤城一座,徹底沒了希望。
走投無路的王世充,只能鋌而走險,給河北的竇建德寫信求救。當時整個長江以北,就只剩下了李淵、王世充、竇建德這三家而已。所以,在得到王世充的求救信之后,竇建德本著唇亡齒寒的心思,竟然真的前來救援洛陽,而且是傾力前來救援。
竇建德愿意救洛陽,心思自然也不太單純。按照竇建德的想法,可以趁著李唐和王世充鏖戰(zhàn)之際,自己忽然出兵,一戰(zhàn)解決兩大強敵。不但可以攻下洛陽,同時還能打開通往關中的道路,一舉兩得。就算李唐撤兵了,自己也能攻下洛陽,反正是肯定不會吃虧的事情。
然而王世充和竇建德都沒想到的是,唐軍這邊,領兵的是李世民。李世民軍事才能實在太過逆天,得知竇建德前來救援之后,依然不肯放棄。一方面,李世民留下了主力唐軍,繼續(xù)圍困洛陽。另一方面,李世民率領麾下精銳的玄甲軍,前往虎牢關,打算扼守虎牢關,阻擊竇建德。
后來,李世民到了虎牢關之后,依仗虎牢關天險,竟是真的擋住了竇建德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后,李世民更是趁著竇建德大軍松懈之際,趁機偷襲竇建德大營,直接生擒了竇建德。
竇建德被生擒后,原本麾下的大軍,也頓時作鳥獸散。等到虎牢關這邊戰(zhàn)事平息后,李世民帶著竇建德,回到了洛陽。王世充見到竇建德之后,自知肯定是沒了希望,所以只能開城投降了。
不過,投降歸投降,在投降之前,王世充還是打算給自己爭取一些優(yōu)待條件。
此時的王世充,雖然已經被困在洛陽,但城內還有數萬主力軍隊。而且洛陽城防牢固,城內也不缺糧食。就算繼續(xù)被圍,洛陽還是能撐上很久。如果唐軍強攻的話,更是注定會死傷慘重。所以王世充便以此和李世民談條件,希望自己主動開城投降,但李世民要保證王家一家老小的安全。
出于對洛陽城內百姓的考慮,李世民最終答應了王世充的請求。
得到李世民的回復之后,王世充正式開城投降,隨后被李世民押往了長安。
洛陽一戰(zhàn),對于李世民來說,無疑是他一生當中,最為傳奇的一個戰(zhàn)績。但對于王世充而言,恐怕就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了。被押送長安之后,王世充和竇建德一起被送去李家太廟,以俘虜的身份祭拜。在這之后,竇建德被當街處死,而王世充則是因為李世民之前的承諾,而僥幸活了下來。
能活下來,已經算是最大的幸運了。此時的王世充,已經不再奢望更多,只希望李淵能夠像之前承諾的那樣,將他們一家流放蜀地,饒了他們一家的性命。
但事實證明,李淵的腹黑,還是超過了他的想象。
對于王世充這樣的敵人,李淵從來都只有斬盡殺絕這一個選擇。
就在王世充經歷了太廟獻俘的恥辱,被軟禁在長安城外的一座宅院,馬上就要被押送蜀地的時候,一個意外忽然發(fā)生了。某天,軟禁王世充一家的這個地方,忽然來了幾個唐朝官員,說有李淵的圣旨要宣讀。等到王世充出去接旨的時候,這幾個唐朝官員,直接抽出刀來,將王世充亂刀砍死。
一代梟雄,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后來,經查明,砍死王世充的這幾個人,背后是一個叫獨孤修德的人指使的。這個獨孤修德,他的父親獨孤機,曾是王世充的部下,后來因為叛逃行為被發(fā)現,繼而被王世充處死。所以,獨孤修德便以報死仇的名義,讓自己的手下假傳圣旨,亂刀砍死了王世充。
但是,后世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背后的真正主使者,其實是李淵。因為獨孤修德的爺爺,名叫獨孤藏。而這個獨孤藏,是李淵的親舅舅!而且,假傳圣旨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都是大罪。照理來說,本應該是殺頭的罪過。然而最后,李淵只是對獨孤修德貶官了事,但不久之后又讓獨孤修德重新出仕,甚至還擔任了唐朝的宗正卿。
種種跡象表明,這樁仇殺案之后,真正的主使者,其實就是李淵。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王世充是死在了這場仇殺當中。在其死后,李淵倒是也沒再食言,確實放過了王家其他人,將王家其他人流放蜀地??上г诹鞣怕飞希跫胰擞衷噲D逃跑,結果最后全都被殺了。
從王世充的人生,我們可以看出:王世充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古代弄臣。在古代的時候,這種出身底層,努力向上攀爬的弄臣,性格往往都善于投機,而且善于諂媚他人。但這種性格的人,可以做一個權力很大的大臣,卻注定做不好一個皇帝。王世充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因為性格,敗也因為性格,實在是讓我們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像王世充這樣的人,可以做一個權臣,卻不能做皇帝。在現代社會,何嘗不也是如此?超過自身能力和性格的權勢或者財富,很多時候,也許未必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