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更曉!
1.神龍政變:歷經(jīng)坎坷,看女皇帝被趕下臺
在大唐武周王朝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則天病重,此時她已垂垂老矣,風(fēng)燭殘年,掌控朝政力不從心。這些年來,盡管她大力培養(yǎng)武氏一族的后輩,讓他們手握重兵,身居高位,但她心里清楚,朝廷內(nèi)外仍有許多反對派——大批忠于李唐王朝的臣子和百姓。深諳政治的她,此刻心懷憂慮,但是她只能躺在病床至上,顯得毫無辦法。
這時候,歷史的舞臺交給了宰相張柬之。張柬之早先是狄仁杰推薦給武則天的,一方面,張柬之確實是個治國安邦的人才;另一方面,狄仁杰深知張柬之一心向著李家,遲早會有行動,恢復(fù)唐王朝的天下。因此,作為大唐的忠臣,又作為武則天一手提拔的重臣,狄仁杰可謂無愧于心了。
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臥病的時機,聯(lián)合一班文武大臣,率軍占領(lǐng)神都紫微城,他們以“張易之和張昌宗密謀造反”的理由誅殺此二人,同時包圍武則天的寢宮,嚴(yán)詞逼迫武則天退位。政治斗爭都伴隨著血腥的殺戮,此時的武則天手里沒有底牌,無法繼續(xù)抗?fàn)?,她被迫下詔,讓太子李顯監(jiān)國,這也就意味著,她默認了政變的結(jié)果,接受了自己退位的事實。
第二天,太子李顯在通天宮正式即位,是為唐中宗。史稱“神龍政變”。
要知道,唐中宗李顯其實是“二進宮”。早在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時候他就曾經(jīng)登基,但是屬于傀儡,由于他性格軟弱,做事沒有主見,一切都是他的母親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甚至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不多久,李顯就被武則天廢掉,改稱“廬陵王”,他甚至被逐出京城。皇位傳給了李顯的同胞弟弟李旦(唐睿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還算是個識時務(wù)的人,做了沒幾天皇帝,就主動上書請辭,表示自己沒這個能力當(dāng)皇帝,隨后他就“名正言順”地被廢黜。就這樣,武則天從皇太后,逐漸成為掌管天下的女皇帝。
神龍政變之后,李顯重掌大權(quán),他就格外器重立下大功的弟弟李旦,任命李旦為宰相,加封他為安國相王,還打算把他立為皇太弟。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當(dāng)然,也是武則天的孫子),人稱“李三郎”,文武雙全,頗有氣度。但他的幼年頗為不幸,父親皇位被廢,母親含冤被殺,被過繼給別人當(dāng)兒子,封爵由“楚王”降至“臨淄王”,乃至受到長達7年的幽禁。直到十四歲的時候,他才重獲自由。弱冠之年,他目睹女皇帝武則天被趕下臺,又看著父親受到重用,他相信,自己的輝煌事業(yè)即將到來。
2.唐隆政變:嶄露頭角,誅殺野心皇后
唐中宗李顯恢復(fù)大唐國號,大赦天下。整個朝野都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之中,他們并不知道,另一場大亂接踵而至。
李顯二進宮以后,并沒有很多長進,依舊懦弱無能,仁慈過了頭。他一方面過分倚重自己的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一方面大力排斥和驅(qū)逐助他上位的張柬之等忠心大臣。
韋皇后是個天生的野心家,她不滿足于僅僅執(zhí)掌后宮,而是渴望成為武則天那樣的女皇,君臨天下。她將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設(shè)計驅(qū)逐了一幫老臣,又害死當(dāng)朝太子李重俊。到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后狠下心來,將李顯毒死,立唐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為帝,改年號為“唐隆”,這完全是武則天故事的翻版。
韋后劇照
李旦是小皇帝李重茂的叔叔,位高權(quán)重,又當(dāng)過皇帝,在朝廷里有大批死忠。這樣,他自然就成了韋后權(quán)力道路上的攔路石。韋后當(dāng)然會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所以磨刀霍霍,計劃將李旦的人馬一網(wǎng)打盡。
在形勢危急的時刻,臨淄王李隆基橫空出世。作為人中之龍,李隆基早有先見之明。他在京師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勢力。李隆基拉攏韋后集團中的兵部侍郎崔日用作為內(nèi)應(yīng),此人將韋后的計劃全盤告知了李隆基。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聯(lián)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瞞著父親李旦,私自結(jié)交禁軍將領(lǐng),密謀政變。他們率軍發(fā)動突然襲擊,韋氏、武氏的羽翼瞬間都被剪除。緊接著,不可一世的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都被擒殺。李隆基還下令全城捉拿韋氏一黨,個頭高于馬鞭的男性一律處死,不留后患。史稱 “唐隆政變”。
大功告成以后,李隆基不慌不忙地找到父親李旦,向他報告整個政變的經(jīng)過。李旦馬上就傻眼了,他只好抱著李隆基,抹著眼淚感嘆:“平定國家之患全都靠你,以后這天下蒼生也都寄希望于你了!”
此后論功行賞,李隆基被封為平王,官拜宰相,統(tǒng)率禁軍,控制了朝廷局勢。按照慣例,他逼迫傀儡小皇帝李重茂退位,力推他的父親李旦重新上位。李旦登上大位,順?biāo)浦?,立了李隆基為太子?/p>
3.先天政變:同室操戈,親姑姑也不放過
前文提到,在李隆基誅殺韋后的過程中,他曾經(jīng)聯(lián)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跟韋后半斤八兩,風(fēng)格相似,都是利欲熏心之輩,她仗著自己誅殺韋氏、擁立睿宗有大功,所以行事高調(diào),誰都部放在眼里。
太平公主屢屢干預(yù)政事,朝廷但凡有點動靜,她都要插一腳。她的哥哥唐睿宗李旦對她很是信任,有些放任,每當(dāng)討論軍國大事,都要聽她的意見,甚至對她言聽計從。朝堂上就出現(xiàn)“凡事先問太平公主,再問太子李隆基,最后匯報給皇帝”的辦事流程。
不多久,太平公主就飄了。她覺得太子李隆基太過聰明能干,怕是會成為一代明君,對自己的權(quán)力極為不利,就想著心思著把李隆基拉下馬,換個老實人上位,以后便于掌控。
李隆基當(dāng)然不會坐以待斃。他預(yù)料到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不能有絲毫的仁慈之心,不然先死的就是自己。所以他就計劃除掉太平公主。這些明爭暗斗唐睿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妹妹,幫誰都不好,打壓誰都不行,這讓唐睿宗左右為難。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斗爭進入白熱化。太平公主甚至明目張膽找到宰相宋璟,提出更換太子,卻被宋璟嚴(yán)詞拒絕。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頒下詔書,命令太子李隆基監(jiān)國,作為名義上的執(zhí)政者。景云三年(公元712年),他正式傳位給李隆基,改年號為“先天”,當(dāng)然,朝廷重要官員的任免權(quán),軍國大事的決策權(quán)還緊握在手里。李隆基當(dāng)?shù)倪€是掛名皇帝,盡管他手里有錢有兵。
李隆基登基以后,權(quán)力的天平逐漸向他傾斜。另一方面,太平公主內(nèi)心愈加恐慌,決定立即行動。太平公主有兩套方案,一邊是陽謀,率軍南北夾擊李隆基,發(fā)起正面進攻;一邊是陰謀,通過下毒和刺殺來謀害李隆基,走旁門左道。
太平公主的陰謀,再次被李隆基提前捕獲,可見,他的情報機構(gòu)多么有能耐。李隆基就算人品再好,現(xiàn)在也忍不住了,他召集心腹謀臣,決定先發(fā)制人,向姑姑發(fā)難。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又一場流血的政變發(fā)生了。李隆基雷厲風(fēng)行,將太平公主的黨羽一網(wǎng)打盡。太平公主這只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她只身逃入佛寺,派人請?zhí)匣世畹┏雒?,向李隆基求情免死,她表示自己以后不再過問政事,只想安度晚年,但是被李隆基嚴(yán)詞拒絕。
最后太平公主被賜死于家中。史稱“先天政變”。
4.安史之亂:盛極而衰,一騎紅塵妃子笑
先天政變以后,李隆基正式掌握皇權(quán),他把年號改為開元,彰顯自己開拓紀(jì)元,中興大唐的決心。在隨后的數(shù)年里,他重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明的宰相,撥亂反正,勵精圖治,恢復(fù)國家的發(fā)展,將大唐王朝帶到了歷史的巔峰,是為“開元盛世”。
而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王朝到了盛世,就開始走下坡路。唐玄宗老了,變得昏聵,只貪圖享樂,與楊貴妃長相廝守。先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然后是特赦安祿山、放虎歸山,接著是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位,再是楊國忠禍國殃民、哥舒翰慟哭出關(guān)······
縱然有長生殿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也終究歸于“此恨綿綿無絕期”。
他一手造就的大唐盛世,最后還是毀在他手里。雖有人歸罪于楊玉環(huán)這個紅顏禍水,可唐玄宗知道,源頭還在他自己身上。而他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得益于女子呢?
《新唐書》:
女子之禍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數(shù)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fù)續(xù),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鑒矣,而又?jǐn)∫耘印?/p>
李隆基是天生的政治家,他總能洞察局勢,精心布局,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又能縱橫捭闔,知人善任,搶占先機。他的成功是注定的。從祖母武則天,到嬸嬸韋后,到姑姑太平公主,再到他一生的摯愛楊貴妃,這四個女人,影響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和失敗,都與這些人息息相關(guān),這是他的宿命,更是一個王朝更迭、興衰交替的縮影。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若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