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時時有,此人大不同。
今天要隆重給大家推薦的杠精,他懟天懟地、懟了老大懟同事,生生把自己杠成了職場上的“全民公敵”,最后大家忍無可忍,只得聯手從肉體上消滅他。
這個人就是歷經唐朝三任皇帝的宦官魚朝恩。他在玄宗朝凈身入宮,到肅宗時飛黃騰達,跟著代宗飛揚跋扈,最后活活把自己作死了。
魚朝恩來自四川瀘州。他的姓不是于,不是余,也不是虞,就是吃魚的魚。
據考證,他們祖上可能是“子姓”,這個姓大有來頭,據說他們家是商朝王室的后裔,著名的歷史人物有至圣先師孔子,還有被偉大領袖罵作蠢豬一樣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魚朝恩死后將近100年,還有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魚玄機。
不過魚朝恩從來沒有炫耀他的出身,也不和孔夫子、宋襄公套近乎、排轉折親,大概他有足夠的自信,覺得自己的身份已經不需要別人來貼金。
唐朝之后,也少見魚家再有叱咤風云的人物,也許就像宋朝的秦檜害死岳飛之后,就幾乎沒有人以檜為名一樣,覺得是一種恥辱。傳說后世有個秦姓公子中了進士,在西湖邊的岳王廟羞愧難當地吟了一副對聯:人自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扯遠了,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大宦官魚朝恩。
魚朝恩趕上了唐朝盛世的尾巴,很快就陷入了兵荒馬亂的亂世。對別人來說,這絕對是大大的壞事,而對魚朝恩而言,這也是上天賜予的難得機遇。
這個“亂”就是持續(xù)了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紛亂一起,玄宗皇帝帶著妃嬪宮女、文武百官、殘兵敗將逃亡四川。
剛跑到都城長安西邊100多里的馬嵬驛,隊伍不走了,楊貴妃被殺,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揚鑣,這也是魚朝恩做出人生抉擇的關口。
人們大多跟著玄宗走了,這里頭包括魚朝恩的頂頭上司、最大的宦官高力士。這是可以理解的,誰都愿意跟著有權有勢的在任老大混,太子是未來的老大,可還是前途未卜前景不明。魚朝恩雖然是四川人,跟著玄宗是回老家,但還是毅然決然地追隨李亨踏上了北去靈武的道路。
后來的事實證明,魚朝恩的選擇是正確的。李亨在部下的勸說下,忐忑不安而又興高采烈做了新任皇帝。據說,勸進的人群中就有魚朝恩,他就這樣成了肅宗的有功之臣。
另外,魚朝恩善于伺候人,這在宦官倒不算什么;更關鍵的是,魚朝恩粗通文墨、工于心計,因此成了肅宗嚴重依賴的人,一躍成了宦官頭子之一。
魚朝恩后來被肅宗、代宗父子兩代皇帝高度信任,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史之亂使得皇帝對執(zhí)掌軍隊的武將們心懷猜忌,他們想的是,老皇帝玄宗對安祿山那么好,恨不得把心都掏給他,結果那個王八蛋卻恩將仇報、扯旗造反,以后保不齊再出一個安祿山。
二是吐蕃有一年打進長安時,代宗小皇帝嚇得倉皇逃竄,各路勤王兵馬不見蹤影,只有魚朝恩率軍救了他。
既是救命恩人,又是心腹近臣,魚朝恩自然而然在肅宗、代宗兩朝都擔任著觀軍容宣慰處置使,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職務,甚至掛著開府儀同三司的名頭,享受著宰相的待遇,一邊領導著朝廷禁軍神策軍,一邊充當著各路大軍的監(jiān)軍,真是有職有位、有滋有味。
這樣的人事安排,肅宗、代宗都認為萬無一失,卻不料禍患無窮,一方面讓魚朝恩欲望極度膨脹,另一方面給前線平定叛亂帶來極大混亂,兩害匯集,最后是給朝廷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由此開始了魚朝恩一生之中的抬杠多幕劇。
先說第一幕,魚朝恩和名將李光弼的杠。
安史之亂時,肅宗調集李光弼、郭子儀等九大節(jié)度使,組織部隊二十三萬,號稱六十萬,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團團圍困在鄴城。但是這多路大軍不設總指揮,而是由觀軍容宣慰處置使魚朝恩坐鎮(zhèn)監(jiān)督。
魚朝恩不懂軍事,他要只是“觀軍容”,在軍隊里走走看看,也沒事;他要只是“宣慰”,對將士們做做慰問工作,也沒事;壞就壞在“處置”上,他自認為是監(jiān)軍,是皇帝的化身,李光弼、郭子儀這些身經百戰(zhàn)的老軍門都得聽他指揮。
很快就顯出他是瞎指揮了。
安慶緒被圍,官軍勝利在望,可是安慶緒的援軍史思明正大舉南下。李光弼對魚朝恩說:尊敬的魚公公,您看要不要分兵去堵住史思明的援軍?
魚朝恩不高興了:怎么滴?
李光弼忍住心里的火:如果史思明大軍逼近,安慶緒從城中殺出,咱們被內外夾擊、腹背受敵,就會大事不妙?。?
魚朝恩更不高興了:我軍人數遠遠超過敵軍,即便兩股敵軍聯手,又其奈我何?你李大將軍是不是怕死怯戰(zhàn)哪!
李光弼還想再要說服魚朝恩,魚朝恩尤其不高興了:李大將軍,數十萬大軍中,你是一支部隊的指揮,我是全軍的總指揮,是代表皇上的總司令,聽你的還是聽我的,聽你的還是聽皇上的?
李光弼不再說話,他不敢再說話。
戰(zhàn)爭的結果,當然如李光弼所料,叛軍內外夾擊,官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戰(zhàn)、一敗涂地。
魚朝恩會自責、辭職吧?并不!他給肅宗的戰(zhàn)報寫的是,李光弼、郭子儀等人擁兵自重,指揮無能,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肅宗聽了魚朝恩的話,解除了李光弼、郭子儀的兵權,魚公公本人卻安然無恙。
于是安史之亂繼續(xù)亂,平叛戰(zhàn)場繼續(xù)膠著。
叛軍占領東都洛陽后,李光弼覺得暫時不是對手,只得避開敵人鋒芒,退守附近的河陽,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魚朝恩這時候又跳到了肅宗面前:洛陽城里的叛軍,他們都是北方人,久居洛陽,人心思歸,軍心不穩(wěn),只要李光弼率軍進攻,叛軍自然崩潰,洛陽隨即收復。
肅宗覺得魚朝恩說得在理:你去和李光弼說。他想的是拿下洛陽,朝廷就會掙足面子。
哪知李光弼不同意:敬愛的魚公公,您說的都不是實情?,F在叛軍勢力強大,強攻只會損兵折將,為今之計是等到叛軍糧草耗盡、軍無斗志,再全力出擊,一舉殲滅!
魚朝恩頭搖得像撥浪鼓:nonono,李大將軍,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皇上的意思;這考慮的也不僅僅是戰(zhàn)略意義,更多的是政治意義。
魚朝恩的意思是,你李光弼一介武夫,這么深遠的道理你不懂。李光弼再次沉默了,他無話可說,卻再次毫不意外地被算計了。
魚朝恩還有要求,他也要親臨戰(zhàn)場、指揮戰(zhàn)斗:這么偉大的時刻,我怎么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呢?他是要來搶功的。
李光弼不敢反對,只好盡量把風險降到最低:魚公公最好領軍駐扎在邙山,這樣敵軍進攻不易,我軍反攻卻可居高臨下……
魚朝恩哪里會聽李光弼的,聽了就會顯得自己無能,就會顯得自己這個皇帝親信要聽命于一個武夫,他自作主張把軍隊部署在一馬平川的原野上,不出李光弼所料,官軍被叛軍沖擊得七零八落、狼狽逃竄。
不過沒關系,失敗的責任依舊是李光弼的。等到朝廷終于收復洛陽的時候,魚朝恩竟然被封為鄭國公。
一代名將李光弼后來憂郁成疾,死于任上。
再說第二幕,魚朝恩和另一位名將郭子儀杠。
魚朝恩和李光弼鬧騰的時候,其實也一直在和郭子儀過不去,幾次朝廷要任命郭子儀擔任軍隊統帥時,都會被魚朝恩反對。
好在郭子儀比李光弼知道變通,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也是,你反對什么,就不是什么,是也不是;你讓我干,我就好好干;你要不讓我干,我就回家歇著去,不爭不搶,不吵不鬧。
但魚朝恩還是不放過郭子儀,時不時地主動挑釁他,等著和郭子儀決斗。
看到郭子儀不為所動,魚朝恩竟然派人悄悄地把郭子儀的祖墳挖了??茨氵€能不能忍!
可是,魚朝恩再次傻了眼。
郭子儀一個大男人、大將軍,從來有淚不輕彈,這回卻跑到肅宗面前哭得稀里嘩啦:我這些年帶兵打仗,治軍不嚴,我的部下不知道挖了多少人的祖墳,現在有人挖了我的祖墳,這是天譴,不是人禍。這都是我的錯,我以后要更加嚴格地約束自己和部下。
郭子儀就這樣四兩撥千斤,輕輕地把這件事和魚朝恩撇清,也把自己和魚朝恩的恩怨撇清。
魚朝恩暗暗罵道,這只老狐貍!
但是他不能保持沉默,他得表現出一種姿態(tài)。突然,有一天,魚朝恩這個和郭子儀老死不相往來的對頭,竟然邀請郭子儀到他家里喝酒吃飯。
這給郭子儀出了一道難題,也把郭府上下嚇了一跳:這難道不是鴻門宴嗎?去了可能有生命危險,萬一飯菜有毒怎么辦?魚朝恩直接動手怎么辦?可是不去又要得罪這個當朝紅人。
魚朝恩也在等著看郭子儀的好戲:看你到底敢不敢來!
可是郭子儀鎮(zhèn)定地說,管他是不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一定要去,而且不帶隨從。
他對家人說的是,我是朝廷重臣,魚朝恩個人絕對不敢對我怎樣;他要是領了皇上的旨意,要取我的性命,我躲也躲不過。
郭子儀的舉動,嚇壞了郭家人,也驚著了魚朝恩,他瞪著眼睛對郭子儀說:郭令公您竟然不帶一兵一卒!
郭子儀呵呵一樂、一語雙關:這樣魚公公動手就方便了?。?
魚朝恩哪里敢動手,他自己感動得哭了:傳言都說我對郭令公有歹心,那完全是胡說八道!郭令公能光臨寒舍,這是我魚某的莫大榮幸。我對郭令公充滿敬意,哪里敢做對不起您的事呢?
有分析說,即便魚朝恩真的有對郭子儀動手的準備,被郭子儀鬧上這么一出,他也不好胡來。一是郭子儀有備而來,二是邪惡終究不敵正義。
郭子儀知道,和小人交往,不能硬來,最好給足他面子。
郭子儀和李光弼是唐朝中期戰(zhàn)神中的雙子座,在戰(zhàn)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卻被一個殘缺之人魚朝恩折騰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過等到他們知道,自己的皇帝在魚朝恩面前也不怎么好過時,他們是心里釋然,還是覺得這是唐朝的更大悲哀呢?
或許是在郭子儀和李光弼那里攢足了勇氣,不知死活的魚朝恩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終于把自己煉成了徹頭徹尾的“全民公敵”。
這第三幕大戲,是魚朝恩和宰相元載杠,甚至也和代宗皇帝杠。
魚朝恩和普通宦官不同的是,他讀過書,有點文化,又喜歡賣弄,時常到國子監(jiān)講《易經》。
他講《易經》不只是做學問,也是做政治報告,朝中大臣都得去捧場。這種場合,經常是他含沙射影批評他人的地方。
有一次,他故意對“鼎折餗覆”一詞借題發(fā)揮,說現在的朝局就是“鼎折餗覆”,宰相們不給力,國事敗壞,軍事糜爛,百姓窮苦,民不聊生,真不知道這些宰相們是干什么吃的!
當時在座的就有宰相元載、王縉,王縉聽到魚朝恩這番高論,氣得勃然變色卻又敢怒不敢言;倒是元載只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他哪里知道,他就此得罪了元載,也已經邁上了通往鬼門關的不歸路。
魚朝恩繼續(xù)發(fā)飆,找各種事、對各種人、發(fā)各種飆。有時候代宗的詔令沒有通過他,就由宰相們批準簽發(fā)了。他口吐狂言:這天下之事,還有不由我就能決定的嗎?
他說這話的時候,真的忘記了自己只是個宦官,忘記了朝堂之上還有一個皇上。
魚朝恩有個兒子叫魚令徽,十四五歲就在宮里當差。這是魚朝恩收養(yǎng)的干兒子。唐朝后期的宦官,有權有勢又有錢,娶老婆收義子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高力士、李輔國都娶了高官的女兒為妻。
魚令徽是五品官,穿綠袍。有一天上朝,被一個黃門侍郎趕在前頭,撞了胳膊。人家官品高,走在前頭合法合理;撞了胳膊可能是無意之舉。魚令徽的小心臟受不了這等委屈,回去向魚朝恩哭訴,求老爹為他做主。
魚朝恩當然要為兒子做主,這也是為他自己做主,他在上朝時直接對代宗說:我兒子被人欺負,請皇上賜給金腰帶。
代宗皇帝不高興,這不是討官要官嗎?這還得了!
代宗沒吭聲,可是把他驚掉下巴的是,吏部負責朝服的人已經屁顛屁顛地拿來了金腰帶,另外還有紫朝服。
更讓他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的是,魚令徽當場把紫朝服和金腰帶穿戴整齊,趾高氣揚地站在朝堂上。這一路組合拳打下來,魚朝恩、魚令徽、吏部宦官配合得滴水不漏,簡直把他這個皇帝當作空氣。
代宗氣惱的是,唐朝的官員,五品著綠袍,四品穿緋袍,三品才穿紫袍,魚令徽沒有得到皇帝批準,沒有經過組織程序,直接從五品越過四品提升到三品職位,這是宰相的等級。
代宗還在憤憤不平時,魚令徽已經趴在地上叩頭謝恩了。
無數只羊駝在心里跑過的代宗,只好強作歡顏一字一頓地說:這身官服穿在令郎的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代宗覺得這事實在不合適,一直冷眼旁觀的宰相元載也覺得這事大大地不合適。
魚朝恩覺得還不解氣,他又把那個蒙在鼓里的黃門侍郎貶到天遠地遠的地方。
受了氣的元載對同樣受了氣的代宗說,我?guī)突噬鲜帐傲诉@個閹奴吧!代宗不動聲色,只是提醒說:你要小心行事,不要反過來被他所害。
代宗的提醒是必要的,魚朝恩那時掌握神策軍,在內有將軍周皓帶兵護送上下朝,在外有陜州節(jié)度使皇甫溫遙相呼應,除掉他并非易事。
元載有辦法。他一邊奏請代宗,給魚朝恩的封地增加了好幾個縣,這是麻痹魚朝恩的神經;一邊花費大量錢財,收買了皇甫溫和周皓,從此魚朝恩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監(jiān)控之中,這兩人不但不再是魚朝恩的保護神,還成了他的催命鬼。
公元770年的寒食節(jié),代宗在皇宮大宴群臣。魚朝恩是個胖子,聽到他坐著小車吱扭吱扭進宮的聲音,代宗愉快地笑了。
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按照規(guī)定,不能開火,只能吃冷食,不知代宗的宴會是不是也是如此,也不知他選擇這一天收拾魚朝恩是不是別有深意:以后的寒食節(jié)就是魚朝恩的祭日。
宴會過后,代宗把魚朝恩單獨留了下來,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事,他都是目送魚朝恩扭著胖胖的身子離去。要是魚朝恩發(fā)現了這個變化,可能就不會留下來。但是他作威作福慣了,或許是大意了沒有發(fā)現異樣,或許是發(fā)現了也不在乎。
代宗頓時對魚朝恩變了臉色,指責他目無君父、圖謀造反。
魚朝恩面對暴怒的代宗,不是伏地請罪,而是梗著脖子、瞪著眼睛、叉著雙腰,和代宗一句來一句去地吵了起來。
代宗懶得和他再費口舌,他揮了揮手,魚朝恩昔日的保鏢周皓會意地跳了出來,用一根繩子勒死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家伙。
第二天朝廷發(fā)布的公告是,魚朝恩謀反敗露,奉詔自殺。代宗擔心神策軍異動,不敢明說誅殺了魚朝恩,只好這樣遮遮掩掩。
實際情況是,對魚朝恩的敗亡,朝野都出奇地平靜。因為魚朝恩幾乎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了,連自己的保護傘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沒有一個人替他惋惜,也沒有一個人會為了他出頭。他做的事就是作死,他走的就是死路。
但魚朝恩不是唐朝最后一個強勢的宦官,以后還有很多?;实酆统⒍紱]有從李輔國、魚朝恩這樣的宦官身上吸取教訓。
此后的故事,就不再是皇帝除掉宦官,而是宦官不斷擁立皇帝、廢黜皇帝。曾經的盛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文中圖片都來自網絡。轉載本文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