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皇帝問大臣:你覺得朕是個什么樣的皇帝?大臣回答:天下人都說陛下是堯舜那樣的賢君。
皇帝苦笑:朕其實是想問你,朕和周赧nan王、漢獻帝相比如何?大臣惶恐地回答:陛下的德行,是周朝的成康、漢朝的文景都比不了的,怎么能和赧獻那樣的亡國主類比?
皇帝自嘲地說:周赧王、漢獻帝不過是受制于強臣,朕卻受制于家奴,恐怕還遠不及他們呢!言罷,君臣二人相對泣下。
這可憐兮兮對話的君臣組合,就是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的唐文宗李昂,和學士周墀chi。
唐文宗李昂(809-840),初名李涵,封江王,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子,唐敬宗李湛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哥哥,唐宣宗李忱的侄子,生母是貞獻皇后蕭氏。
按照唐朝的慣例,身為老二的文宗在太子大哥李湛健康長大后,就注定要和皇位無緣,他會從皇帝兒子變成皇帝弟弟,再變成皇帝叔叔、叔祖,蹲在江王府默默無聞的渡過一生。
但是,天底下最大的一塊餡餅偏偏砸到他的頭上,寶歷二年(826)十二月初八,那個比他大四個月、才18歲的馬球皇帝哥敬宗李湛,被宦官劉克明聯(lián)合職業(yè)球手蘇佐明刺殺。
以小宦官劉克明為主的弒君小團伙,準備謀立唐憲宗的六皇子、敬宗的六叔絳王李悟為帝,矯詔任命李悟勾當軍國事,下一步就是把李悟擁上皇位。
劉克明只是敬宗寵信的小宦官,居然拉攏一伙兒烏合之眾弒君另立,身為大宦官、掌控神策軍的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怎么能夠容忍?啥時候大唐的家由著你劉克明來當了,置我等于何地?于是就在當天,王守澄、梁守謙發(fā)兵討賊,誅殺絳王等人,迎立江王殿下上位,就是唐文宗。
唐文宗的上臺,和父親穆宗、祖父憲宗一樣,都是被宦官擁立,而正是這一點,讓文宗耿耿于懷,其實他真沒必要為此產(chǎn)生羞恥的心理,不過,從這一點看,文宗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
早在藩邸時,文宗就知道穆宗敬宗兩朝的弊政,對宦官擅權非常痛恨,畢竟,他李家天子死在宦官手中的可不少,遠有死因不明不白的順宗、憲宗父子,近有敬宗遇弒,幾代都是變起禁中,往事歷歷在目啊!
因此,以唐太宗為榜樣的文宗,從即位那一刻起,內(nèi)心就有“刷君父之仇恥,抒億兆之哀冤”的念頭,而他的一生也在為翦除宦官而努力。
文宗在即位后,一改穆敬兩朝的怠政作風,他勵精求治、勤奮好學,恢復單日視朝的舊例,還去佞幸、出宮人、放鷹犬、裁冗員,省教坊樂工,停貢奇巧珍玩,去奢從簡,一時之間是翕然相賀,人人都以為太平可冀。
但是,文宗要想真正有所作為,和大權在握的宦官產(chǎn)生沖突就是在所難免的,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須把宦官手中的權力拿回來。
眾所周知,大唐李天子自從安史之亂后,總覺得大臣們都是不懷好意,沒有家奴來得可靠,因此開始扶植宦官來制衡大臣。
但讓李大家們想不到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強勢君主手下,宦官是維護皇權的忠心家奴,但遇到寬柔有余明強不足的君主,宦官就成了反噬主子的惡犬,不但不是皇帝的保護者,反而會給皇帝造成威脅。
隨著宦官的專權,受到侵害的不只是皇權,還是士大夫們的權利,皇權和宦官有沖突,朝臣和宦官之間沖突更多,畢竟立場不同,所以朝臣們在最初也是很積極的進行反宦官斗爭。
不過,隨著幾次斗爭失敗后,被挫敗了士氣的士大夫們開始失去反對宦官的勇氣,對宦官們的態(tài)度也產(chǎn)生變化,要么與宦官結成利益同盟互惠互利,要么投靠依附宦官唯唯諾諾,剩下少部分不甘心與宦官為伍的,要么被排擠,要么被害死。
唐文宗面對的就是這么個大環(huán)境,宦寺橫行,朝臣碌碌,即便在制科考試有進士在對策中條陳萬言,提出宦官之禍,考官也不敢錄取,可見宦官的威風。
文宗對此等情形是心如刀絞又無可奈何,而在太和元年(827)三月接替致仕的右軍中尉梁守謙的新中尉王守澄,尤為專橫,招權納賄,是毫無顧忌,更是令文宗忿忿。
經(jīng)過認真觀察篩選,文宗認為翰林學士宋申錫沉厚忠謹,是個能干大事的合作伙伴,就擢升宋申錫為尚書右丞,引為心腹,太和四年(830)七月,以宋申錫為同平章事。
宋申錫又引薦吏部侍郎王璠為京兆尹,把文宗想翦除宦官的意圖告訴王璠,想通過京兆府兵來誅殺宦官。但由于王璠行事不謹,走漏了風聲,王守澄很快就得知消息。
文宗有個排行老六的弟弟漳王李湊,素有賢名,王守澄就采納親信鄭注的主意,讓神策都虞候豆盧著誣告宋申錫圖謀擁立漳王,再由王守澄報給文宗,時為太和五年(831)二月。
驚懼交加的文宗信以為真,勃然大怒之下就命王守澄處置宋申錫,王守澄當即要派二百騎去屠宋申錫家,還是飛龍使馬存亮阻攔,才沒有下手。
經(jīng)過王守澄的嚴刑拷打,被屈打成招的人就說宋申錫的確勾結漳王有異謀,憤怒的文宗召集大臣商量給宋申錫定罪,滿朝文武都不信宰相會這么干,還是鄭注擔心拖久了暴露真相,就建議王守澄請文宗從寬處理。
最后,漳王李湊被貶巢縣公,宋申錫貶為開州司馬,稀里糊涂結案,文宗第一次翦除宦官的計劃還沒開始就此流產(chǎn)。
隨著又一次的勝利,也讓王守澄愈發(fā)志驕意滿,越發(fā)強橫,文宗又憤恨又羞恥,生生把自己氣病了,口不能言。
于是,王守澄就舉薦他的親信、善醫(yī)術的昭義行軍司馬、一個謎一般的邪魅男子——鄭注,給文宗看病。
文宗見了鄭注后,又服用了他開的藥,病還真的好了,就和王守澄一樣,文宗對鄭注的態(tài)度也從最初的討厭轉變?yōu)橄矚g信任,很快就以鄭注為太仆卿,繼而兼御史大夫。
肅宗朝宰相李揆的族孫、進士李訓,也走通鄭注的門路,由王守澄舉薦給文宗,因為李訓擅長講《周易》,很快獲得文宗的寵信,得到升職。
被文宗視為奇才的鄭注、李訓非常擅長打雞血,兩人看出了文宗很有抱負,就為文宗規(guī)劃太平策略,先鏟除宦官,次恢復河湟,再次清河北,講起方略是頭頭是道。
文宗對他倆畫的大餅很向往,決定君臣同心、去為實現(xiàn)大唐夢而努力,如果重現(xiàn)大唐盛世,文宗自然就成為中興明主。
明智的人都能看出鄭注、李訓在吹牛皮,就在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朝臣黨爭,要錢沒錢,要兵沒兵的環(huán)境下,去談復興大唐,那不過是忽悠不聰明的皇帝罷了。
鄭注、李訓本身是靠宦官起家的,人人都知道他們心術不正,現(xiàn)在又幫著文宗鏟除宦官,有心的人都會為他們的反復無常心驚,文宗卻引為知己對他們極其重用。
他們要鏟除宦官的具體操作是什么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宦官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以閹制閹、分而化之、再各個擊破。
太和九年(835)五月,鄭注、李訓以右領軍將軍仇士良在文宗即位時有功,卻因為和王守澄不睦一直被壓制,文宗就升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以分王守澄的權力。
六月,左神策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久居中用事,和王守澄爭權不休,鄭注、李訓建議文宗把他們出為西川、淮南、河東監(jiān)軍,八月又以他們勾結朋黨,分別貶謫到驩huan州、象州、恩州,并在押送途中追賜死。
九月,李訓又給文宗出主意,把謀殺憲宗皇帝的宦官、山南東道監(jiān)軍陳弘志召回,在他到青泥驛時,派人就地杖殺。
由于鄭注、李訓都是王守澄引薦,除了仇士良升遷外,其他行動都是打擊王守澄的對手,所以,王守澄并沒有對文宗的行動產(chǎn)生懷疑。
鄭注認為王守澄勢力太大,不好對付,就求出為鳳翔節(jié)度使,到時候內(nèi)外聯(lián)手誅滅宦官,文宗對他是言聽計從,隨即任命他出任鳳翔節(jié)度使。而依靠鄭注顯貴的李訓,隨著勢位俱盛,對鄭注頗為猜忌。
鄭注又建議文宗給王守澄升職為左右神策觀軍容使、兼十二衛(wèi)統(tǒng)軍,對他明為升遷實則奪兵權,王守澄依舊沒有察覺。
接著,文宗任命李訓為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朝中的牛李黨人幾乎被驅逐一空,差不多都換上依附李訓的人。
同時,李訓、鄭注又把王守澄厭惡的宦官田全操、劉行深、周元稹、薛士干、似先義逸、劉英誗等人,分別遣往鹽州、靈武、涇源、夏州、振武、鳳翔巡邊,隨后又下詔追賜死,因為甘露之變失敗,詔書均廢棄不行。
這時候,李訓、鄭注認為可以向毫無戒心的王守澄下手了,當年十月,文宗遣中使李好古去王守澄府邸賜毒酒給他,曾經(jīng)顯赫一時、凌駕在皇帝之上的大宦官王守澄,就這樣死在自己信任之人的計謀下。
王守澄的死真是喜大普奔,也代表著曾經(jīng)橫行的元和逆黨全部伏法,文宗頓時覺得天空怎么那么藍,花兒怎么就那么紅,鄭注、李訓怎么就這么能干。
君臣三人喜氣洋洋的準備繼續(xù)下一步,爭取把大宦官全部殲滅好過年,按照鄭注的計劃,他先去鳳翔任職,到鎮(zhèn)后選幾百個壯士充當親兵,利用在浐chan水埋葬王守澄的機會,把奉圣命前往送葬的高級宦官盡數(shù)誅殺。
要是按照鄭注的計劃,文宗還是有點勝算的,差不多就是唐末崔胤勾結朱溫誅殺宦官的提前上演了。不過,猜忌鄭注的李訓不愿意鄭注獨攬大功,和自己的黨羽商量,在京城提前下手誅滅宦官,同時,也把鄭注鏟除。
李訓也真是利令智昏,大雁還沒打下來就考慮怎么吃了,宦官還沒鏟除完畢就開始搞內(nèi)部傾軋了,也可能是此前的勝利讓他沖昏頭腦,覺得只剩下仇士良一家獨大,不足為懼可以獨占大功了。
十一月初,文宗任命李訓舉薦的大理卿郭行馀為邠寧節(jié)度使,王璠為河東節(jié)度使,羅立言權知京兆府事,韓約為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還有九月份被任命權知御史中丞的宗室李孝本,也是依附李訓得進。
李訓讓郭行馀、王璠以赴鎮(zhèn)為名,招募壯士數(shù)百為親軍;讓羅立言糾集京兆府兵三百余人;李孝本糾集御史臺卒二百余人,還有韓約率領的部分金吾衛(wèi)軍。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發(fā)動甘露之變,但由于韓約和王璠的失態(tài),引起仇士良的懷疑,迅速挾持文宗逃進宣政殿,調(diào)集神策軍反攻,李訓眼看大勢已去,就脫下紫袍換上綠衫走馬逃走。
憤怒的仇士良命左右神策副使率神策軍一千人,對朝臣展開無差別殺戮,參與事變的李訓韓約等都被捕殺,毫不知情的兩省官也被砍殺,“死者又千馀人,橫尸流血,狼籍涂地,諸司印及圖籍、帷幕、器皿俱盡。”
按計劃走的鄭注帶兵走到扶風,就聽說李訓提前動手遭到事敗的消息,他迅速返回鳳翔后,也被仇士良派人捕殺。
唐文宗心心念念的翦除宦官復興大唐的中興夢,就此成空,他也在甘露之變后,徹底失去權力,淪為宦官的提線木偶,“殺生除拜,皆決于兩中尉,上不豫知?!?/span>
如果不是宰相鄭覃和李石的堅定,朝廷都幾乎為之癱瘓,淪為宦官的跑馬場;如果不是昭義軍節(jié)度使劉從諫針對仇士良揚言要清君側,震懾住仇士良,文宗用不著抑郁而終,就會提前死在仇士良手中。
很多人提到唐文宗,都為之唏噓,覺得他太不走運了,他節(jié)儉,勤政,愛民,虛心納諫,不折騰,明君的優(yōu)點他都具備,卻偏偏遭遇宦官專權,甚至有人認為文宗要是生在宋、明,就是仁宗、孝宗那樣的仁義君主。
其實,這樣的贊譽對文宗來說,實在是過頭了,他的確具備明君的部分美德,不甘心庸碌一生,但同時,他還有優(yōu)柔寡斷、明強不足、怯懦茍且的致命缺點。
從宋申錫事件和鄭注李訓事件就能看出,他不具備明察善斷的慧眼,更沒有識人之明,對真正的賢臣心懷猜忌,對真正的小人卻視如師友,太容易被小人利用。
你就算不相信弟弟,也該相信自己選擇的宰相?。∨I婺菢有愿竦娜寺犝f宋申錫謀反都表示不信:“人臣不過宰相,今申錫已為宰相,假使如所謀,復欲何求!申錫殆不至此!”
是呀,宋申錫已經(jīng)是你的宰相了,他就是擁戴漳王,又會得到什么報酬呢?他何必呢?但偏偏文宗就是相信了王守澄的構陷,你原本是要鏟除宦官的人,怎么反而會相信來自宦官的構陷呢?難道你腦袋里裝的都是水?
再說甘露之變,王守澄、陳弘志已經(jīng)伏法,就剩仇士良一家獨大,你何必急功冒進趕盡殺絕?蠻可以另外扶植新宦官來分權仇氏,畢竟身為皇帝的是杜絕不了宦官的。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文宗在王守澄死后就收手,局勢絕不會敗壞如斯,不但文宗不會淪為傀儡,后期的帝王也不會任由宦官擁戴。
退一步說,你要趕盡殺絕也就趕盡殺絕了,問題你別耳根子軟?。∴嵶⑶懊嬷贫ǖ挠媱澞銢]意見,李訓在后邊搶先下手你還沒意見?你自己就沒有任何判斷嗎?
好吧,搶先下手也行,關鍵是你要準備周詳啊,就指望那點烏合之眾?就能在宮中鏟除宦官?你當神策軍是擺設嗎?文宗的結局的確令人唏噓,但從他的性格以及依賴的人看,他失敗也是必然的。
唐文宗其實只是空有大志,卻毫無才略,一誤于宋申錫,再誤于鄭注李訓,庸昧不智如此,所用非人如此,自比周赧漢獻,也挺有自知之明的。
作者:李少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