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會,皇權(quán)至高無上,也讓無數(shù)人眼紅爭奪。但是皇帝在掌握著天下人的生殺大權(quán)的時候,也同樣要擔(dān)負(fù)著最沉重的責(zé)任,一旦擔(dān)不起這份重任,那么輕則皇帝身死,朝廷動蕩,重則天下大亂,王朝覆滅。
起兵謀反的事情也并不僅僅只是王朝末期的亂世才有,即使是在開國盛世,出自帝王之家的王宮貴胄們也會掀起一場場爭權(quán)奪利的流血斗爭。漢朝開國后有呂后臨朝稱制、明朝有燕王朱棣攆走自己的皇帝侄子;清朝有多爾袞、豪格、孝莊太后三方爭奪皇位。
唐朝也不例外,從618年到626年,唐朝才剛剛建立不滿10年,江山也沒有完全穩(wěn)定下來,中原之外,其他各個勢力虎視眈眈,秦王李世民卻引發(fā)了一場劇烈的嘩變。謀反的代價高,成功的幾率小,一不小心就是自己身死,還要連累自己的宗族。
但李世民即使懂得這些道理,他也不得不盡快選擇這條險路求生。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本就出身世家門閥,又是隋朝的唐國公,位高權(quán)重,教育的孩子們都個個不賴,就連女兒平陽昭公主也是封建史上唯一一名真正享有哀榮的女將。
既然孩子們都有能力,便少不了一番龍爭虎斗。秦王李世民無疑是李淵所有孩子中實力最出色的一個,他為唐朝打下了千萬江山,拓展版圖,就連李淵在建國前也曾允諾,會立李世民為太子。
但若按照漢人的宗法制,皇位應(yīng)該傳給嫡長子才對。而且,當(dāng)時的皇權(quán)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士族門閥的制約,李淵為了能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便只能將太子的位置給李建成了,但他卻沒舍得打壓李世民,不僅封他為秦王,還讓他做宰相,權(quán)勢地位僅僅低于李淵和李建成。
李建成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弟不好惹,他想要穩(wěn)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就只能先逐步削弱李世民的權(quán)益,并與李淵合謀;李世民自然也不會甘心被“溫水煮青蛙”地打壓和剝削。于是便導(dǎo)致了父子互相傾軋,兄弟鬩墻。
李世民要趁早起兵,便是因為在軍中的威望仍在,幾乎是一呼百應(yīng)?!杜f唐書》中記載,就連李靖和李世勣等大將也都支持李世民,請命說:“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請申犬馬之力?!?/span>
對于自己謀權(quán)篡位一事,李世民是十分在意的,因此史書也按照他的意思對李建成等人進(jìn)行了一番“抹黑”描寫:“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兇狂,有覆巢之跡?!北M管唐初的這段歷史有被李世民篡改美化的嫌疑,但成王敗寇。
李世民雖是篡位者,最后也證明了自己是一代英明之君。而可憐的太子李建成卻被自己的弟弟親手誅殺,另外一個與其合謀的四王子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手下尉遲敬德所殺,兩人雖貴為太子和王子,卻死得凄慘悲涼。
626年,玄武門之變結(jié)束后后,李世民給李元吉賜的謚號為“剌”,意為“暴戾無親,違背常情”,是一個典型的貶義謚號,可見李世民對弟弟的態(tài)度是極度不滿的。而太子李建成的謚號則有些難選了,最初臣子們?yōu)榱擞侠钍烂?,給李建成選的字是“戾”,意為“不思不順,知過不改”。
李世民不滿意,便讓大臣們再改,最后所有人商議,將李建成的謚號改為“靈”字。這也是一個惡謚,意為“亂而不損、不勤成名、好祭鬼神”等,相當(dāng)于是指責(zé)李建成昏庸無能,不能治理好國家。
李世民左思右想,覺得沒有更好的謚號了,于是便定了下來。但2005年的時候,李建成的墓地在無意中被發(fā)現(xiàn),其墓碑上僅僅只有55個字,沒有任何生平功績描寫,只簡單記載了李建成的謚號,死亡時間和時間及地點。
令專家們感到困惑的是,這塊墓碑上刻寫的李建成的謚號為“隱”字,上面還有明顯的雕鑿改動痕跡。專家們認(rèn)為,謚號“隱”字并不是最初刻上去的字,經(jīng)過查閱歷史典籍,再未刻痕進(jìn)行研究,考古學(xué)家們才一致認(rèn)定,“隱”字之前是個“靈”字。
也就是說,李世民在李建成的墳?zāi)剐藓弥笥趾蠡诹?,將惡謚“靈”,改成了比較偏向中性 的謚號“隱”。隱有多層含義,比如“陷拂不成、隱括不成、懷情不盡、不明誤國”的等等。
李世民最后將“靈”改為“隱”,也是出于對李建成最后奪權(quán)失敗的憐憫,對長兄仍存有一絲感情;同時,李世民也以“隱”字表達(dá)了自己內(nèi)心的對玄武門之變之事既往不咎的仁慈之意,向臣子和民眾釋放出對此事隱晦不談,甚至將此事徹底根除的意思。李世民也確實看到了他想要的結(jié)果,成為了名聲和威望最好的篡位之君,帝王的腹黑學(xué)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