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到有關(guān)于人生規(guī)劃的事情,他說他也有一些大目標,但他并不準備去追求。
“ 這并不是因為自信或者能力的事情,我只是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并不是真正想要我想要的 ”
“ 我啊,就考個教師資格證,考個研,做個中學教師,然后隨隨便便教書混日子就好了 ”
他突然轉(zhuǎn)過頭問我:
“ 你不覺得,很多人其實是被『 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就一定要成功 』的價值觀裹挾了嗎? ”
筆者一時失語,只能點頭笑罷。
可是是吧,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并不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為著一個大目標奮斗,他們即使在追求,也可能并不快樂;也許,他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最簡單、最世俗的生活。
可能是我們看相關(guān)的電影、小說、文章看得太多了,把追求成功當成了人生的必然。
不追求大目標,并不代表我們的人生就沒有意義啊,不用太用力的生活,溫暖的小家,簡單的生活和飲食方式,其實本就是人最簡單,純質(zhì)的快樂和意義。
其實,追求大目標的人( 注意,不是追求世俗成功,也不是什么夢想,追求大目標這個概念的范疇要廣得多),在筆者看來,都是受一些強烈的心理暗示驅(qū)動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 不得不 』去做這些事:
也許是一種簡單的本能,也許是想要自我證明,也許是在逃避心中的恐懼…… 某種程度上,稱這些人『 偏執(zhí)』,并沒有多少不合適。
擁有這樣的氣質(zhì),不代表你就能追求到你想要的,其實相反的,和一堆擁有這樣的動力,才華橫溢的人競爭,失敗率是很高的。
他們不是看不到失敗,他們只是傻信,只是喜歡死磕;因為只有這樣,這種人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追求,是一種療傷。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那些高中時知識如此豐富的『 才子 』們,為什么很大一部分在大學里日漸頹廢?
其實,這些在大學里頹廢『 才子 』們,對自己在高中時期閱讀和談?wù)摰臇|西并真正的熱情,他們做這些事,不過是為了緩解高考壓力,通過這種方式顯示『才華 』,來獲得身邊人崇拜、認同;
進入大學,評價標準更加多元,同學們同在一間教室的時間減少,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不再那么能引人注目……無計可施,便只能日漸頹廢掉。
我想說的是,大學里,其實也有這樣的人,他們追求的,是自己的『 創(chuàng)業(yè)者 』形象。
二十來歲,就深深迷戀于自己的所謂靈感,相信十四億分之一的好機會就這樣落到了自己頭上,卻對商業(yè)世界的基本邏輯、對自己涉及到的專業(yè),缺乏基本的認知,缺乏基本的敬畏,整天都在擺『做大事 』的姿態(tài)。
表面上看,這些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 才子 』和『 創(chuàng)業(yè)者 』形象的人,和那些真正追求自己所想的人,并沒有多大區(qū)別:熱情、自律、謙虛又驕傲、情緒起伏大、有一定的能力……是共同特質(zhì)
不過,前者的驅(qū)動力,永遠來自外部,來自他人的認同 —— 把這件不普通的事情做出來,以此來同其他人區(qū)別,鶴立雞群,獲得贊賞。
有的人會說:這難道有什么問題嗎?這種榮耀感不應(yīng)該是一種很好的獎勵、一種動力嗎?
然而事實是,把榮耀感這種副產(chǎn)品,當成了目的本身,你的很多行為,都會變形 —— 大量的時間,都被你花在虛張聲勢,而不是能力的提升上:
高中時抓住一切課上課下的機會做沒必要的高談闊論;大學時一邊繼續(xù)高談闊論,一邊終于開始一些嘗試,當然,嘗試主要還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
所以說,你的驅(qū)動力到底是什么,都簡單的呈現(xiàn)在你的行為中:被虛榮驅(qū)動,只會想著炫耀。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筆者要開始驕傲的宣稱:『 我可不是這樣的傻瓜 』,或者鼓勵你大膽的發(fā)現(xiàn)、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呢?
這種極度不負責的、連鼓勵一下別人的功能都達不到的假雞湯,我不會寫,因為我寫東西是為了解決自己最真實、最迫切的問題,同時我也相信,這也是和我一樣的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
寫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筆者的自我探索,實際上,我也不止一次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偽奮斗者:有時在默默努力,有時在換著花樣炫耀,我到底是受什么驅(qū)動的?
有關(guān)于自己的問題,我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來,不過這個時候,我卻突然想掉過頭去問問我這位決定了要追求平凡的朋友:
嘿,哥們兒,那你怎么知道你這個『 很多人其實是被『 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就一定要成功 』的價值觀裹挾了 』觀念,不是被灌輸?shù)?、或者也只是徒有其表?/span>
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你想要追求什么,好像都不能找到一個扎扎實實的根據(jù)。
這就是懷疑的悖論,當你在懷疑一個觀念的時候,那你這個懷疑本身,也是值得懷疑的,
到這兒還沒完,當你在懷疑你的懷疑的時候,你這個懷疑的懷疑,也應(yīng)當被懷疑……
由此不斷上訴,那就沒有答案了……
回到我們的問題本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當我們在思考自己這一生在追求的到底是平凡還是大目標的時候,確切的根據(jù)是不存在的。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或許應(yīng)該來思考: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確切的根據(jù)嗎?
讀過和『 存在主義 』相關(guān)的書的同學立刻就會反應(yīng)過來:不需要。
因為,『 存在先于本質(zhì) 』—— 所謂的意義、本質(zhì),言語所表達的一切,都是我們在做出選擇,具體行動之后,大腦給出的解釋而已;所謂的『本質(zhì) 』,聽起來具有第一性,實際上,不過是事后解釋。
小到選擇一個商品、大到選擇大學和公司,選擇的時候,你頭腦一片空白,左右為難;但你一旦完成了選擇,你就會給自己無數(shù)個理由:符合我的審美和氣質(zhì)、性價比高、學校氛圍好、公司重視培養(yǎng)人才……
所以,在你決定要過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的問題上,你想給自己一個什么的方向和解釋,你就能夠給自己什么樣的解釋,這都取決于你當時的狀態(tài):
當你遇到了不順心的事,自信心受挫的時候;當你想要偷懶的時候;當你短期內(nèi)看不到明顯的增長,眼巴巴看著腳下的漫漫長路的時候,你都會更加傾向于告訴自己:
我沒有真正的熱情,我不過是追逐虛榮心的傻瓜;
或者是:我沒有那種強大的毅力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我其實想要的是那種簡單平凡的,不需要太用力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我被成功主義蒙蔽了。
而當你受到一些稱贊,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取得進展的時候,你又開始堅定的相信自己是一個真誠的奮斗者。
當然,這只是筆者這樣一個決定了要跑得快一點的人的自我分析,那些決定了要閑庭闊步,慢人生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掙扎。
既然原因都經(jīng)不起懷疑,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這條路,那就不要再多想了,人生經(jīng)不起你那么多折騰,有了選擇,就一步步去給它賦值,通過你的行動,給一切賦予你想要的意義。
不是因為你發(fā)現(xiàn)了本質(zhì)和意義而去做,而是因為你做了,投入了,把自己綁定進去了,你才開始慢慢的給這件事賦予意義,這才是人類幾千年來最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
至于你奮斗的過程、追求簡單世俗的過程,是喜歡張揚還是低調(diào),真的沒有關(guān)系,那不過是不同人自我激勵和確認的方法,一種風格的選擇,一種對別人有意無意的障眼法—— 只要不要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者猜疑就行。
回到我們的標題:“ 我沒什么夢想 ” —— 為什么筆者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在回避『 夢想 』這個詞?我為什么不把追求兩種不同活法的人,稱為追求兩種不同的夢想的人?
那是因為,我們所使用的詞匯會框定我們的思維。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為『 夢想 』這個詞賦予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
當你在用『 夢想 』這個詞來代指自己的規(guī)劃的時候,你將背負巨大的心理負擔;你將落入一個要通過排他,通過鄙視別人,通過反叛,來進行自我確認的怪圈。
所以,不用『 夢想 』來指代自己的規(guī)劃,是為了不斷提醒自己,選擇沒有高下之分,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做了這個選擇。
本文的標題中,還有一句:“ 我只是想讓自己滿意一點 ” —— 當你做出選擇之后,你怎樣看待成功主義和虛榮心對你的影響,都不重要,因為選擇已然做出,剩下的一切,就是通過行動不斷為之賦值,讓自己滿意。
以后的路,希望這句『 我沒什么夢想,我只是想讓我對自己滿意一點 』,伴隨每一個做出了明確的選擇的你我,不再自戀,不再膽怯,不再自卑,開開心心的,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如果你覺得有用,請把這篇文章轉(zhuǎn)發(fā)給你的好朋友,或者點擊『 好看 』轉(zhuǎn)載,感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