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chuàng)
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殺
他被唐高祖李淵賜國姓“李”,追隨唐太宗李世民征戰(zhàn)多年,戍守邊疆。去世時,唐高宗李治親自為他扶棺送行,卻為何在多年后因“謀反”被挖墳毀棺?他料到了后果,臨終前立下遺囑: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殺,不然必造反。卻最終沒有躲過后人的連累。
這位勇武有遠見、英勇善籌謀的大將,就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
1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公?!端逄蒲萘x》中,那位深諳兵法、足之多謀、才能堪比三國諸葛孔明的軍師徐茂公的原型,就是他。
徐世勣生于名門大戶,原本靠著祖蔭,可以過得舒舒服服。但偏偏隋朝末年,兵亂四起,富貴人家也一樣朝不保夕。
徐世勣不甘于隋朝的統(tǒng)治,未滿18歲便投奔了瓦崗軍。
在瓦崗寨時,徐世勣曾與隋朝第一名將張須陀交鋒,當(dāng)時首領(lǐng)翟讓被對方軍力震懾,還沒開打就想逃跑,徐世勣力主迎戰(zhàn),大大振奮了瓦崗寨的士氣,自己也一戰(zhàn)成名。
后來李密主持瓦崗寨,徐世勣被派去鎮(zhèn)守溧陽。
瓦崗寨失敗后,李密投靠了李淵,徐世勣這時再為瓦崗寨守著溧陽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于是他也投靠了李淵和李世民。
但是他并沒有將利溧陽的兵馬錢糧作為自己投靠新主的籌碼,而是把這些物資都算在李密名下,自己毫不搶功。
李密謀反被殺后,李勣向皇帝請命,以臣子之禮下葬李密。這件事,李淵非但沒有反對,反而覺得李勣宅心仁厚,忠義可表。
2
再加上徐世勣跟著李唐四處征戰(zhàn),機智勇猛,李淵對他非常欣賞,便賜給他國姓“李”,為了避諱李世民的“世”字,從此徐世勣就叫李勣,封曹國公。
到了李世民當(dāng)政時期,李勣多次率兵出征,抵御突厥的入侵,在并州守衛(wèi)十六年,使突厥不敢絲毫來犯,為大唐牢筑邊關(guān),立下汗馬功勞。
貞觀年間的所有重要戰(zhàn)役,都有李勣的參與。他戰(zhàn)功顯赫,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除了能征善戰(zhàn),李勣對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醒。
他從不以自己與帝王多年的君臣情感作為籌碼,對帝王家事多加議論。
早先李世民為立太子之事,心中頗為苦惱,他問李勣怎么看,李勣說,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便多言。
多年后繼位的唐高宗李治想廢去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后,這時朝堂上,反對大于支持,李治拿不定主意,也來問李勣。
李勣甩出了多年前回唐太宗一樣的話:這是陛下的家事,為什么要問外人呢?
武則天即位后,排查曾經(jīng)反對立她為后的大臣們,或貶謫或誅殺。李勣則因為當(dāng)初一句中立的話,躲過了這一劫。可惜老將軍一世英名,卻終究沒有躲過子孫的牽連。
李勣一生忠于大唐,不貪錢財,不戀功名。他為家族創(chuàng)下一番基業(yè),很怕后人不知珍惜,輕易敗壞掉。
3
于是在彌留之際,他向弟弟囑咐,若家族后代中出了“高人”,必殺之,以免牽連全族。可惜老將軍一語成讖。
他的孫子李敬業(yè)不服武則天這位女皇的統(tǒng)治,拉攏了一批和他一樣貶謫的官員、文士意圖謀反,途中還想自立為王。李敬業(yè)蚍蜉撼樹,自取滅亡??上乃啦⒉荒芷较⑽鋭t天的怒火。
武皇收回了賜下的國姓,褫奪了徐敬業(yè)父親和祖父的所有榮耀,并且把徐世勣也就是李勣的墓穴挖開,使他的尸骨暴露于荒野之上。
這種奇恥大辱,讓九泉之下的徐懋公也不得安息。
李勣一生,因?qū)εf主講義氣,受到李淵對他人品的肯定;因足智多謀、驍勇善戰(zhàn),為李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最后卻因子孫愚昧,使他的亡魂不得安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