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而從很早以前,就有學者注意到進行古代遺跡考察和古代遺物研究的重要價值,進而形成了考古學。
最終,包括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fā)掘項目、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等在內的10個考古項目入選。這些最新的考古成果,為我國建立和完善區(qū)域文化史、解決“中華文明起源”、“一帶一路”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最新的實物資料,意義非凡。
今天,我就帶你們去看看讓人震撼的南海I號。
迄今為止,南海I號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并且,沉船中陸續(xù)出土了18萬余件文物精品,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
這個故事,要從1987年說起。
那一年,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而也正是那一年,英國救撈公司找到廣州救撈隊,想尋找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結果在廣東陽江海域,沒有發(fā)現(xiàn)“萊茵堡號”,卻挖出了一條鎏金腰帶。
由于發(fā)現(xiàn)沉船的海域位于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專家認為其歷史價值不可估量。當時,將這艘偶然發(fā)現(xiàn)的沉船命名為“川山群島海域宋元沉船”。“南海I號”的名字是后來由中國水下考古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俞偉超先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初命名的。
1989年中日兩國合作,正式開始對南海I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這是中國水下考古隊伍成立之后,在中國海域所進行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調查。
為什么中國的沉船會找日本合作考古調查?是因為那時中國自己的打撈技術和財力有限。從發(fā)現(xiàn)南海I號到正式打撈,整整耽擱了十幾年。
那么長的時間里,沒有能力打撈,又不能讓私人盜撈,國家只好派軍隊警戒,謊稱“海底有當年外國侵略者扔下的炸彈”,如此才保住了南海I號在水下的完整。這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謊言。
同年3月,廣東省發(fā)改委同意籌措資金,在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向人們講述南海I號的故事。
在博物館內走走,你可以看到對古港口實景的模擬,各式穿著的人們、擠擠挨挨的箱子,營造出了一種商貿繁榮、商賈云集的碼頭場景,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之前古船長期沉浸在海水里,已經有了適應的環(huán)境,當被打撈出水后,如果馬上清理、發(fā)掘,船體及其上的文物會因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而被破壞。所以南海Ⅰ號進入水晶宮后,仍會被“浸泡”在海水中進行保養(yǎng),而海水溫度、微生物生長情況等都要與之前的海洋環(huán)境相同。
從沉船上挖出的淤泥,還需要用吊機吊走。
在頂層展廳,因為有吊機吊淤泥的口,所以參觀時能聞到一股非常強烈的腐敗氣味,讓人暈眩??脊湃藛T每天長時間在水晶宮內工作,即使戴著口罩都避不開,他們是為了崇高的考古事業(yè)而奉獻,一點都不覺得辛苦,真的很感人。
宋代是中國瓷器第一個鼎盛時代,出現(xiàn)了定、鈞、官、哥、汝五大名窯。
作為宋代沉船,南海I號現(xiàn)已出水數(shù)千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zhèn)窯、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shù)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看這對綠釉印花卉紋折沿菱口碟,器身內外滿施綠釉,顏色十分飽滿。你真的不敢相信,這是800年前的工藝。
這一對酒壺,器型優(yōu)美、胎質細膩,充滿了異域風情。出現(xiàn)這些瓷器的可能原因是,這艘船是到東南亞的商船,所以有一些迎合東南亞口味的瓷器,但目前尚未完全確認。
這一只碗造型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每一片花瓣都活靈活現(xiàn)。
這應該是盛酒的器具,看上去略顯粗糙,但顏色卻十分濃郁。
南海I號共出水了金手鐲、金項鏈、金戒指等黃金首飾,即使泡在海水中幾百年依然閃閃發(fā)亮。
除了金器,還有其他金屬制品,比如這只錫盤,造型十分古樸。這些物件,正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歷史見證,也是宋朝藝術與技術巔峰的象征。
古代的船上還有一些奇特的裝置,比如這是測風力和風向的“五兩”。
南海I號在海底經歷800年,保存相對完好,這是一個奇跡。
即使到了今天,南海I號還有很多謎團亟待揭開。船主是誰?船是怎么沉的?是風浪肆虐還是船只超載,亦或是觸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