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廖是添‖梅州僑鄉(xiāng)客僑民居建筑的活化利用【推薦】



用兼容的手法讓老房子“重生”
梅州僑鄉(xiāng)客僑民居建筑的活化利用
文/廖是添

客僑民居建筑,是客域僑鄉(xiāng)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也是客域僑鄉(xiāng)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佐證。它們類型多樣、形式豐富,包括圍樓式、圍龍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鳳樓式、走馬樓式、縱列式、四點金式、穿堂式、鎖頭式、下山虎式等等,在僑鄉(xiāng)梅州各地星羅棋布俯仰皆是,其建筑主體的宏大氣派,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兼容,不但亮麗了客家州縣鄉(xiāng)村,更洗亮了一拔拔過往游客的眼球。不過,這些在其落成年代,給人留下難于泯滅印象的建筑,沉浸在雞鳴犬吠、墟煙依依的田園風光,大多僅是短短幾十年,客家城鄉(xiāng)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那種快節(jié)奏刷新的巨變,仿佛海市蜃樓,令人興奮的同時,也有點讓人眼花繚亂。
一些客僑民居建筑,受不住光陰咄咄逼人的審視,破敗剝落消沉了;一些客僑民居建筑,隨著人為的糟蹋,灰飛煙滅了;所幸客家州縣鄉(xiāng)村依然還有不少客僑民居建筑,不但默默見證了客僑老祖宗們的地盤 ,從雞鳴犬吠墟煙依依,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歷史變遷,更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與保護,得以再現(xiàn)昔日繁榮重放僑建光華。位于梅縣新縣城車上村的濟濟樓、位于華僑城夏萬秋的萬秋樓、位于江南華建市場斜對面的玉庭樓、位于西陽白宮閣公嶺的喜廬便是其中的幾座受惠僑建。

濟濟樓——展現(xiàn)民間收藏的客博中心

濟濟樓是由民國時期著名的“陳富源匯兌莊”創(chuàng)辦人陳濟軒所建。陳濟軒原名風章,廣東梅縣區(qū)程江西山古塘坪村人。先后在梅城中山街、汕頭、興寧、香港和印尼巴城(今印尼首都雅加達)設有陳富源、陳富通匯兌錢莊,專營國內主要城市以及南洋各埠匯兌,兼營面紗、布匹業(yè)。國內通匯地區(qū)有廣州、上海、汕頭、香港、南京、天津、杭州、北平(今北京)、廈門、潮安等地。國外通匯地區(qū)涉及到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是當時梅州各縣客家地區(qū)匯兌莊中資本最雄厚的一家。興建于1936年的濟濟樓建筑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為三堂六橫的兩層樓房、20個廳堂、235間房屋、18個天井的大型客家圍樓,融合了客家建筑的規(guī)制和西方建筑技術,耗時10年而成?,F(xiàn)在的濟濟樓,主人已經(jīng)遠居海外,房子以委托管理的方式作為民間博物館而存在。它的繁華與寂寞,見證了一個家族在當年的僑鄉(xiāng),依托僑匯成為梅縣最大的金融企業(yè),進而進入棉紗、布匹等實業(yè)的輝煌。濟濟樓主人陳濟軒參與捐資修建梅江橋,既是其熱心公益事業(yè)的縮影,也是作為地方富豪的實力寫照。
濟濟樓這座上世紀30年代的客僑建筑屹立至今,并未因“古、舊、陳”而被城市化的進程淹沒,一方面全憑其客家圍屋的夯實、雕梁畫棟雄偉高雅的氣質,折服了光陰不懷好意的窺視,另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的活化使用。
2007年梅縣民間收藏愛好者鄧培元,為更好發(fā)揮濟濟樓文化價值和保護古宅的角度出發(fā),與濟濟樓后裔達成協(xié)議,把自己20多年精心收藏的藏品,移到濟濟樓免費展出。同年濟濟樓申請為梅縣客家博覽中心、梅縣民間收藏協(xié)會的辦公場所,成為當時梅州地區(qū)面積最大的私人客家文物展覽館。鄧培元還特別聘請專人管理博物館事務和日常的濟濟樓修繕、保護工作。
濟濟樓內展館分為八個展區(qū):一區(qū)客家源、客家史、百家姓;二區(qū)木雕、根雕工藝品;三區(qū)一樓水車窯、古陶瓷、二樓文革藏品;四區(qū)明清家具;五區(qū)瓷器;六區(qū)客家生活用具;七區(qū)古鐘、雜件;八區(qū)一樓客家服飾、刺繡、二樓字畫。各項藏品有上百萬件,價值2億多元人民幣。收藏品中有黃遵憲的牌匾、宋湘的真跡、清光緒皇帝的圣旨等珍貴文物。梅縣客家民間收藏文化博覽中心的成立,填補了梅縣客家民間收藏文化市場的空白,成為“文化梅州”的一大人文景觀的亮點。

萬秋樓——展示正宗客家味道的“家”

一個保準讓你嘗盡正宗客家美味的地方,一個令你離開梅州下次還想回來“尋味”的地方,在客都梅城屈指可數(shù),而萬秋樓便是其中之一。
萬秋樓位于梅縣新城辦事處富貴居委扶外村,是由旅居馬來西亞華僑夏萬秋先生所建。夏萬秋,家名夏以澄,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所以又叫夏澄五。夏萬秋當年來到馬來亞霹靂的怡保時,一文不名,被辛亥革命先驅謝逸橋、謝良牧的伯父謝夢池的女婿——梅江區(qū)三角鎮(zhèn)折桂窩人梁璧如,招至麾下,負責管理高丕山錫礦財務。經(jīng)過一番歷練,夏萬秋開始個人創(chuàng)業(yè),先與人合作開發(fā)萬里望石湖錫礦,后獨自開發(fā)東英公司礦地,獲得豐厚利潤。老鄉(xiāng)梁璧如的提攜,是夏萬秋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夏萬秋事業(yè)有成后,愛國思鄉(xiāng)之情日增。1920年派遣他的侄子夏東光作為全權代表,回到故鄉(xiāng)夏屋探親,并與族人商討做屋、辦學、修路等事宜。在族人的大力支持協(xié)助下,于1925年在原籍購地16畝,建造了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萬秋樓”和一座建筑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萬秋學校”(即現(xiàn)在扶外小學),以免費收容當?shù)赝l(xiāng)學子接愛教育。萬秋樓在客家民居的樣式上融合了西方風格,前面是西式的尖屋頂大鐘樓,后面是半圓形的圍樓。等于說前半部是西式的,后半部是中式的,中西合璧。樓房建筑以花崗巖石作梁架,一百多根大理石柱子,墻體石米批蕩,屋頂、屋檐配有各種花卉和浮雕等圖案,可以想見當年萬秋樓名噪一時的風光。據(jù)說,樓房建成后,夏萬秋回來只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聽說有大盜要打劫,便匆匆離去,直至1936年去世,再也沒有回來過。解放后,萬秋樓被人民政府接管,先后被作為療養(yǎng)院、黨校的使用地。1990年歸還給夏萬秋的后裔。1991年移交給梅縣程江鎮(zhèn)政府接管使用。2003年,祖籍五華的臺灣同胞龍振水先生對萬秋樓一見鐘情,出于對家鄉(xiāng)的感情,便和臺灣經(jīng)營餐飲業(yè)的企業(yè)家陳秀錦女士一起買下,投資800萬重修萬秋樓。
以餐飲形式再度亮相的萬秋樓,依然保持其古色古香的一貫豐韻,客人來了,既可在參觀客家民俗文化實物如:礱、碓、風車、水車、斗、火籠、客諺等品種繁多的布展品之余,或靜坐片時,把寸心想后思前,品茶談侃;或解下數(shù)文,沽一壺猜三度四,與友人盡情暢飲;更可以預約廂房,大快朵頤客家美味,慢慢享受一種家的溫暖與舒適。主打客家拿手招牌好菜有“客家鹽焗雞”、“梅菜扣肉”、“客家釀豆腐”、“農(nóng)家串燒肉”、“客家娘酒雞”、“金瓜餅”、“客家炒味粄”、“萬秋素菜王”、“客家干板條”等等。香麻鹽焗雞、風味拌牛肉,串燒腩肉等還獲得了廚藝比賽的大獎。至于“客家擂茶”,更是聲名遠播,蜚聲客都臺海。如今,萬秋樓成為客家茶藝、客家美食等充滿客家民族風情的休閑、旅游觀光景點,在萬秋樓主樓的門口邊上掛著兩個醒目的牌子,寫的是“臺灣同胞接待站”和”臺灣臺胞臺屬聯(lián)誼會”,萬秋樓儼如臺灣同胞遠在大陸的家,這些年來,幾乎每一個來過梅州的臺灣人都品嘗過萬秋樓的美食,到萬秋樓品嘗美食,也幾乎成為到梅州來的游客的必選項目之一。

玉庭樓——文青團隊共展身手的“創(chuàng)客空間”

如果你道聽途說,梅城有一座用藝術的手法讓老房子“重生”的所在,那一定是指位于梅城江南梅江四路的玉庭樓。玉庭樓,是梅州市玉庭文化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古民居活化項目,由梅州著名僑商鐘玉庭先生于1923年所建,是一棟中西合璧、走馬樓格局的客家古民居。
愛祖敬宗的鹽商鐘玉庭先生,在百年前玉庭樓新居落成時,也許不會料到,只是歷經(jīng)80多年的山鄉(xiāng)風雨,玉庭樓昔日的繁華就因年久失修,一度變得破敗不堪,部分房子甚至已經(jīng)坍塌,往日輝煌再無法抵擋住時光荏苒。他更料想不到的是,家鄉(xiāng)一幫沒有血緣的70后、80后、90后“客家文青”,會因對客家古民居的喜愛,從北京、深圳、廣州等地毅然回梅,集結在玉庭樓創(chuàng)客空間品牌創(chuàng)始人之一溫亮興和投資人客籍實業(yè)家李飚等的旗下,用藝術的手法讓老房子“重生”。
2013年,鐘玉庭四世孫美籍華人鐘山,為圓父親鐘電(上世紀30年代生于玉庭樓,原是廣東暨南大學的一名教授,國內第一代計算機人,后旅居美國)的心愿,決定修繕父親的出生之地玉庭樓。鐘先生找了好多公司來設計玉庭樓的修繕方案,但總沒遇到一家令其心動的。2014年3月,鐘山先生找到創(chuàng)客空間品牌創(chuàng)始人溫亮興與客籍實業(yè)家李飚,經(jīng)過深入探討,大家一拍即合,成立梅州市玉庭文化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并由他們斥資修復玉庭樓,然后交由投資者經(jīng)營。玉庭樓的改造活化,除了以“物不遷·安于室”的思路進行改造,更添加了許多時尚元素。所謂物不遷安于室就是古為今用,變廢為寶。擇取樓內原來舊物,以藝術的視角巧加設計,洗去其滿是歷史滄桑的鉛華,再點綴上充滿生機的綠色花卉,重新煥發(fā)古宅子新的生命力。通過“文化的視野、藝術的革新、創(chuàng)意的融合、前衛(wèi)的設計”,以及工匠們的精心打造,玉庭樓煥然一新,昔日被光陰遮蔽的迷人風韻,恍若被壓抑后的青春再度勃發(fā)。2014年6月,修葺一新的玉庭樓進行試業(yè),舉辦創(chuàng)客空間試運營和“一見·百年”藝術收藏展,整個玉庭樓雕梁畫棟,勾檐飛角,室內樂音裊裊、水聲潺潺,咖啡館、古琴工作室、文化創(chuàng)意廣告公司等首批進駐大樓的個體站點,文化名流云集,60多件包括宋湘、林風眠等客家名人墨寶以及宮廷藝術類珍貴藏品,不僅抓人眼球,更在梅州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旋風,參觀者無不驚呼享受了一頓文化復古大餐。
用文化藝術活化古民居的“試水”一舉取得成功,新生玉庭樓的良好口碑,儼如為玉庭樓的經(jīng)營者做了持續(xù)不斷的活廣告,入駐的企業(yè)越來越多。2015年10月世界客商大會期間,玉庭樓更成為活化古民居的宣傳窗口,接待了一批批客鄉(xiāng)驕子僑賢僑胞。步入玉庭樓的院子, 打量復古雅致的諸多構建,仿佛有一種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凝重感,然而庭院內外花草依依,樓上樓下獨具匠心的裝飾,卻又無處不給人清新怡然的氣息,使人眼前一亮的同時,更有種無法表達的舒暢徐徐自心中漫溢出來。現(xiàn)在玉庭樓24個房間全部投入使用,入駐企業(yè)大部分屬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

玉庭樓從一座閑置破敗的客家僑建民居,搖身一變,成為集文創(chuàng)作品的研發(fā)、展示、推廣、銷售的小型“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孵化器”,無疑實現(xiàn)了“客家古民居活化樣板”和“老房子創(chuàng)客空間”。從玉庭樓出來的人更是有一番震撼與感慨,是的,活化古民居不是簡單的翻修,老房子依托文化底蘊、藝術氛圍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客家文化。玉庭樓創(chuàng)客空間的華麗亮相,不僅重拾起市民某些逐漸淡忘的記憶,更為僑建民居的保護帶來福音,給鄉(xiāng)村旅游帶來福音。

喜廬——利民惠民的多功能農(nóng)村文化俱樂部

去過西陽白宮的朋友,也許到過林風眠故居、聯(lián)芳樓、牛角屋、棣華居,到過鯉溪、“云水謠”、板蓋坑,可你到過喜廬嗎?今年8月,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按照“六有” 標準,即有姓氏文化、有村史村情、有鄉(xiāng)風民俗、有鄉(xiāng)賢榜、有核心價值觀、有鄉(xiāng)村美景,樹立文明和諧精神家園陣地,決定授予梅江區(qū)西陽鎮(zhèn)閣公嶺村喜廬等18個祠堂,為全市“示范文化祠堂”稱號。那么喜廬到底是怎樣一個場所呢?它又是如何強勢上榜的呢?!
喜廬坐落在閣公嶺村省道333線旁,由該村旅毛里求斯華僑林增安、林厚安兄弟共同出資興建。這是一棟已有78年歷史兩層三堂兩橫的走馬樓,整幢樓宏偉大氣,除了36間正房,還有8間雜屋,中西合璧的門樓更是別具一格。歷時三年竣工堪稱客家民居典范的“喜廬”,據(jù)說是為紀念房屋建造主人父親林開喜而命名的。喜廬林氏后裔開枝散葉,人才輩出,分布在包括毛里求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以及香港、大陸各地。自上世紀60年代起,喜廬先后借用作為白宮公社辦公地,此后開辦過青少宮、幼兒園、青年之家、公社僑聯(lián)、民兵文化室、文化站、體育協(xié)會等,為家鄉(xiāng)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屋主人林厚安先生的女婿李路方老師居住此地時,曾義務辦起青少年文化宮,推動當?shù)匚幕聵I(yè),其事跡和精神至今仍為后人稱道。
那是1977年,出生于梅縣松口鎮(zhèn)二何書院,曾任梅縣教育科科長的李路方老師,決心利用自己的專長,以喜廬為平臺發(fā)揮余熱,組建文化室,為當?shù)氐那嗌倌辍⒗夏耆说忍峁└鞣N文化學習的機會。經(jīng)過一年的籌辦,喜廬青少年文化宮免費對外開放。里面設有圖書室、書畫室、歌舞練習室等,群眾反應良好,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當?shù)卣年P注,于1980年正式授名“梅縣市白宮區(qū)青少年文化宮”。1985年,為解決附近幼兒入學問題,李路方老師又在喜廬開辦了白宮第一所幼兒園——白宮機關幼兒園。李路方老師不顧年邁之軀,擔任義務管理員,為豐富青少年的課余生活,無私奉獻,嘔心瀝血。他堅持在春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開展各種游園活動、歌舞表演。在寒暑假,由縣文化館安排指導老師,開辦英語、書法、歌舞、美術、科學等興趣班。
上世紀八十年代,附城18所學校學生來白宮參加清明掃墓后,再到白宮青少宮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成為傳統(tǒng),很多文學青年更是將這里視作精神家園,紛紛前來踏訪。據(jù)資料顯示,李路方老師僅在1985年1986年兩年,就接待師生近2萬名。
李路方老師去世后,喜廬村委征得屋主后裔的同意,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幾經(jīng)多年努力,一舉使喜廬蝶變成輻射周邊6個村的農(nóng)村文化俱樂部。喜廬農(nóng)村文化俱樂部的建設,是通過村民自籌一點、鄉(xiāng)賢捐獻一點、政府獎勵一點,盡心籌措建設資金的?,F(xiàn)如今已建成集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器樂室、卡拉OK室、棋牌室、展覽室、文藝小廣場、健身場所于一體,滿足群眾多種形態(tài)文化需求的活動中心。既具有休閑娛樂、節(jié)慶聚會、婚宴活動、鄉(xiāng)親議事等多種功能,又凝聚了四平村、大平村、白宮居委、龍崗村、將軍閣村、賽仁村等周邊6000多名群眾的向心力,和諧了鄰里關系。特別是通過農(nóng)村文化俱樂部建設,發(fā)動眾鄉(xiāng)親修葺老祖屋,白宮各地原生態(tài)優(yōu)秀客家鄉(xiāng)土文化漸次得于再現(xiàn),大大促進了古民居保護,別開生面地為客都梅州探索鋪就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游、民俗游、自助游的文化旅游新路子。

活化只為“看得見的文化,記得住的鄉(xiāng)愁”

古僑建古民居是城市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的重要見證,數(shù)量眾多的古僑建古民居是梅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打造廣東文化高地的形象載體。活化利用古僑建古民居,不斷提升保育水平,更好地傳承歷史文脈,助力打造梅州文化高地,這些年來已成為客都梅州各級政府部分的通識。據(jù)梅州市文廣新局文物科科長葉永忠介紹,梅州目前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43處。其中:國保5處,省保75處,市保99處,縣保264處。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1646處,傳統(tǒng)祠堂、民居等16000多座,歷史建筑存量全省最大且保存狀況最好。
如何讓這些歷史建筑活化成為“看得見的文化,記得住的鄉(xiāng)愁”,活化成為“文化之鄉(xiāng)”鮮活的載體,這是近些年來客都梅州城鎮(zhèn)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棘手的是因歲月的流逝而一天一天衰落下去的古僑建古民居,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修繕這些極有歷史價值的老屋。
“要堅持按照規(guī)劃先行、重在保護、最少干預、合理利用、活態(tài)傳承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引進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古民居的活化利用,努力實現(xiàn)在使用中保護、在保護中發(fā)展。”梅州市文廣新局局長陳銳鋒如是說。
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成文化旅游載體;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身眾創(chuàng)空間;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身娛己怡人的文體中心;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身客博文化展示中心;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身記住客家美食的客家匯;或將古僑建古民居活化變身都市人休閑度假體驗田園的鄉(xiāng)村民宿……在保護傳承古民居中,梅州古僑建古民居的活態(tài)傳承之路越走越清晰。

文/廖是添
作者簡介:廖是添,梅縣區(qū)王壽山下古村落黃沙村人,原名廖世添,筆名田力、老料、周溪、南子等。歷任《世綵文化》《太平洋之聲》《嘉信風華》《客都文學》《梅南鄉(xiāng)情》等報刊雜志主編,《梅州信息報》記者,《僑鄉(xiāng)月報》編輯,現(xiàn)為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會副秘書長、梅縣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梅江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梅江之聲》執(zhí)行主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建設“東亞文化之都”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茶山文芳傳百世,古屋名筑育奇才
林垚廣 朱雪梅 葉建平 | 主家在梅州客家民居中的屋式選擇與變通策略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54)廣東省梅縣水車鎮(zhèn)茶山村
廣東梅州將對僑鄉(xiāng)村古村落進行保護性開發(fā)
藏在梅州城郊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客家民居,槐崗黃氏繼善樓
【廣東歷史文化村】梅州市梅縣區(qū)·茶山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