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清代后妃圖,就對她們?yōu)楹螏齻€耳墜很感興趣。
最近的熱播劇《延禧攻略》,服裝配飾的還原度還是很高。劇中,宮中滿清女子一個耳朵上帶三個耳環(huán)的比比皆是,雖然形制和規(guī)格不同,但數(shù)量是不變的。這就是滿族的風(fēng)俗——“一耳帶三鉗”。
劇中富察皇后的原型,就是下圖中這位,據(jù)說是由宮廷畫師郎世寧所繪。
通過圖像可知,她們不像現(xiàn)在,一個耳朵上戴不同的耳釘、耳環(huán),而是一樣的款式來三副,表達一種極致的鋪排與對稱的美學(xué)。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耳帶三鉗呢?
北方游牧民族很多都有男女皆佩耳飾的習(xí)俗,匈奴、鮮卑、契丹等……遼代男女都帶耳環(huán),那時,摩羯紋的耳環(huán)一般是男女通用的款式。(關(guān)于摩羯紋,可以參看摩羯、大魚與龍)
金代女真人深受遼文化影響,女真貴族,不分男女,都戴耳飾。
后來的滿族貴族,同樣,男女皆穿耳為飾。只不過,滿族貴族男子戴耳飾的習(xí)慣,大約入關(guān)后就停止了。
清廷畫家曾為雍正繪了一系列《行樂圖》,其中有一個雍正獵雁的場景,也是戴了一個碩大的耳圈,那只是為了懷念舊俗。
而滿族女子,最初流行一耳多環(huán),有一只耳朵戴四五個耳環(huán)的。順治的皇后、康熙的皇后都是一耳四鉗。
到了乾隆三十一年,他把宮廷的服飾制度正式固定下來,耳飾此時才被定為一耳三鉗,縱向排列。這也出于區(qū)分漢族一耳一鉗的政治考慮。
而且,從皇后到妃嬪,款式都是相似的,并不主張個性的表達。表達身份尊卑,可以通過耳鉗的材質(zhì)來判定。
那時,用來彰顯地位的一個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珠寶就是珍珠。
區(qū)別于南方的南珠,宮廷中使用的珍珠是時人稱為“東珠”或“北珠”的珍珠。
東珠于滿清的龍興之地——松花江、牡丹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獲取十分不易,所以,有清一代,對東珠極其珍視。
把東珠按照大小、光色、圓整度等分為幾個等級,皇太后、皇后用的是一等珠,皇貴妃、貴妃用的是二等珠……東珠的等級就代表了女性的等級。
這就是劇中由一個小宮女升級打怪到令妃的魏瓔珞。令妃,嘉慶生母,就是前面后妃畫像中的令妃。
在她還是宮女的時候,用不到東珠,或其他寶玉石的,往往就帶一個耳墜,剩下兩個就用耳圈替代。這也是當(dāng)時實情。
乾隆四十年,他在選秀時看到很多秀女,沒有遵照他十年前制定的服飾制度,都帶了一個耳墜,大發(fā)雷霆。特意下旨:
旗婦一耳帶三鉗者,原系滿洲舊風(fēng),斷不可改。昨朕選看包衣佐領(lǐng)之秀女,皆帶一墜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著交八旗都統(tǒng)內(nèi)務(wù)府大臣將帶一耳鉗之風(fēng),力行禁止。
可到了清代中后期,政令并不能遏制習(xí)俗的松弛,出現(xiàn)了下圖簡化版的三珠合一的耳飾,或三顆珍珠在一條上的耳環(huán)。
小小的耳鉗,不僅僅是耳邊裝飾,更是政治與等級的符號與象征,承載著世事與人心的無情變遷。
歡迎與最好的陽光一道,
與花見 | 行記 | 物之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