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川老師您好,我今年27歲,1年前相親認識了現(xiàn)在的男朋友,他各方面都還行,就是有一個問題我有點兒接受不了。
我倆別吵架,只要一吵架,他就玩失蹤,電話不接,消息不回,全然不在乎我的感受。
更氣人的是,每次吵架不管誰是誰非,都是我先低頭,否則他絕不理我。
跟他相處真挺累的,可畢竟在一起久了,分手又舍得不得。您說我該怎么辦呢?
許川老師回答:
這位妹妹你好,根據(jù)你的描述,你男友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戀的伴侶“,跟這樣的人談戀愛,確實很累。
回避型的伴侶,就像鴕鳥一樣,一發(fā)生爭吵就逃避問題,一連幾天玩失蹤,消息不回電話不接,你氣得快要爆炸了。
他卻跟你說要靜靜,留下一堆的問題,只有你一個人在想辦法解決。
這種人經(jīng)常給人一種若即若離、捉摸不定的感覺,甚至對你的關心不買賬,從來也不對你表達愛意,讓你感覺跟他的心總有距離。
其實,回避型的伴侶之所以這樣,是有原因的:
1.他們心理容量小、承載情緒的能力較弱
每個人的心理耐受都是有限的,當外界的壓力過大,超出這個承受范圍時,我們就想逃走。
對于回避型的伴侶來說,他們承載情緒的能力就相對較弱,對沖突和壓力的反應更加敏感,耐受力差,一點矛盾就能觸發(fā)他們的報警機制,引發(fā)強烈的焦慮,讓他們想逃避矛盾。
比如,安全型的伴侶心理承受力就會更強,發(fā)生爭吵后他們會積極面對,跟伴侶主動溝通。
而回避型伴侶就會因為爭吵而焦慮,他們會下意識的避而不談,在伴侶溝通時保持沉默,讓伴侶覺得又悶又倔,相處起來特別的心累。
2.他們有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
回避型依戀的人對親密關系會抱有悲觀的預期,他們總會擔心這段關系走不到最后,對伴侶不夠信任,總覺得對方?jīng)]有那么喜歡自己。
在你想深入發(fā)展,獲得他更多的付出和在乎時,他的真實心理想法卻是:
要是我付出那么多,最后還是分手了怎么辦?還不如這樣就好,沒有付出、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
所以,他們甚至會推開你,忽視你的示好,就是因為他們內心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低,不敢回應伴侶的愛和期待。
3.他們自我覺察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差
感情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敏銳細膩的洞察出自己的情緒。
大多數(shù)回避型伴侶發(fā)生矛盾后,腦袋里一團亂,對別人有一肚子的想法,口頭表達出來的卻是“我想靜靜”,或者沉默逃避,裝鴕鳥玩失蹤。
這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很好的捕捉情緒,缺乏自我覺察的能力和用語言表達溝通的能力。
當發(fā)生爭吵時,總是被莫名的煩躁占據(jù)主導,會變得很情緒化,用冷漠、逃避來對待伴侶。
這個時候,我們很難讀懂他的潛臺詞,什么都要去猜,還猜不透,他總是什么都不說清楚,我們會變得很煎熬,只會引發(fā)負面的情緒,讓關系越來越壞。
雖然跟回避型伴侶相處很累,但是如果我們能找到正確的相處、溝通方法,就能建立起穩(wěn)定且甜蜜的關系。
比如:
設定沖突休戰(zhàn)信號,給對方自我調整的時間;
幫助對方找到調節(jié)的方法,鼓勵他們排解負面情緒;
提供穩(wěn)定的情感支持,讓他建立對親密關系的信心;
引導對方打開自己、表達自己等等。
當你能引導對方卸下防備心、袒露自己,讀懂他們行為背后的潛臺詞,給對方提供情感支持時,他對這段關系就會越來越充滿信心,也愿意為你付出更多,你們也就能擁有一個舒適的親密關系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