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高陽寨和故縣坪
明日有公務,今日須返程。從老家出發(fā)的最后一班車,卻在十點半就早早發(fā)了車,趕不上就只有長翅膀飛了;抵達火車站后,與后續(xù)行程最匹配的班次,卻又在晚八點以后。這其中,有六七個小時空檔。難道在車站傻等不成?
我決定借此機會,到火車站附近的故縣坪,履約造訪兩位老朋友去。他們,一位是我最早的同事,郭尚潤老師,一位是我最早的學生,立立同學。巧的是,他們還是親舅甥。
說起這兩位朋友,真是一種緣分,而且是僅僅結識一個月,卻斷了幾十年,才剛剛續(xù)接上的奇特緣份。
時光回到1982年春上。
那年我在當地最高學府“野師大”讀書,即將畢業(yè)。四月初,學校安排我們這些未來的“孩子王”去實習,時間一個月,地點就是二三十里外的故縣坪小學。很榮幸的是,當年的我還是實習校長,與教導主任向明、總務主任陳大興等同學組成“三駕馬車”,帶領本班一二十名同學,接管了四年級的語文和數學等課程。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擔任如此重要的“正職”,此前最高“官銜”是初二上的副班長,此后也多為平頭百姓一枚,因此既誠惶誠恐,又興奮自豪。我自忖實無山山水水可以顯露,卻不知學校為何會選中我擔任實習校長,但這份知遇之恩倒是深深記下了!
郭老師是學校的數學老師,當年27歲,留著瀟灑的“三七分”,與任教語文的我其實并無多少教學上的聯系,但他熱情好客,又是當地人,在老師中最帥最年輕,與我們這批“準老師”的年齡差距最小,共同語言自然也最多,很快就成了我們的好朋友;他也像親兄長一般,關心著我們。
郭尚潤老師:當年故縣坪小學最年輕的帥哥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日,郭老師帶著我們,沿著萬丈懸崖峭壁縫中的一條羊腸小道,戰(zhàn)戰(zhàn)兢兢爬上學校后邊那座巍然聳立的高陽寨,憑吊荒草凄凄的高陽觀舊址,俯瞰故縣坪周遭的千山萬壑,在斷壁殘垣中感嘆“往事越千年”的興衰,在滿野春色中體味“一覽眾山小”的豪放……歷史與現實,在這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激蕩著我們幾十顆年輕的心。
高陽觀的廢墟前有塊小坪,散布著大大小小的亂石。我們便或坐或立,環(huán)圍一處,聽郭老師引經據典,為我們當導游。當時的我們尚不知“導游”為何,便按俗話,稱為“講古”,所以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高陽觀遺址
據郭老師介紹,高陽寨之名,源于號為高陽氏的“顓頊”,即上古五帝之一。楚人都是他的子民,像秭歸的屈原,便自稱高陽后人,《離騷》開篇即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當地人為紀念這位老祖宗,就將山命名為高陽寨,并修建了高陽觀,我們都是沾了他的光。只是不知何時何人所修,又何年何因被毀,反正現在只剩下這些廢墟了。
郭老師開玩笑說:那時的巴東可是歸秭歸管的,說不一定屈原還來過我們高陽寨呢!
大家也都會心一笑,附和著說:那是一定的,必須的。
從高陽寨俯瞰故縣坪。小學在鐵路軌道分岔處的左側對岸,密林中隱約可見校舍
郭老師還告訴我們,山下的故縣坪名為故縣,也是有故事的。它以前做過縣城,據說是因為土質太輕,官府怕壓不住陣腳,隋時才遷往長江以北的舊縣坪。又據說當年取土稱重時,舊縣坪的人做了手腳,將土摻了砂石,自然就比故縣坪的土重了。過了五百年后,到南宋時,縣城又從舊縣坪遷回江南,也只留下了一堆遺址供今人憑吊。新的縣城定址于長江南岸的金子山腳下,一個名叫“信陵”的地方……
說到故縣坪的前世今生,郭老師的語氣既充滿自豪,又隱隱有點遺憾,我也深有同感。我想,故縣坪如果一直是縣城該多好,至少我們到縣城去就只有160里,而不是如今的360里了。不過我卻對后來縣城所在的“信陵”之名更感興趣,老覺得應該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信陵君”有某種聯系,可惜我才疏學淺,沒找到依據,故不知所以。
春到故縣坪
無論怎么說,高陽寨和故縣坪這幾處地方,算是當地最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勝地了,日前還聽說有人準備投入巨資,大舉開發(fā)高陽寨的旅游產業(yè)呢。我們卻因為郭老師的導游,提前幾十年飽覽了它們最原始粗獷的風貌,算是占了高陽寨旅游的先聲。于我,這還是第一次歷史文化休閑游呢!
實習結束時,郭老師留給我一張寸照作為紀念,我一直完好保存至今。后來翻檢影集時,每當看到郭老師年輕帥氣的照片,就會想到當年實習的日子,憶起這位特殊的朋友,心里便覺得特別溫暖。只因隔著千山萬水,漸漸斷了音訊。
去年八月的某一天,有人告訴我,火車站東側那座高山就是高陽寨,山下就是故縣坪,這個消息真是讓我喜出望外。我以前聽說火車站在柳家山,卻不知柳家山與故縣坪打隔壁。我這才發(fā)現,我與那段曾經的歷史,曾經的老友竟然如此接近,卻又一次次擦肩而過。
下穿高陽寨的火車線路
于是我決定把郭老師這位幾十年前的老友找回來。
網絡時代要找到郭老師,其實并不難。我把他的照片發(fā)到同學群,沒過多久,姓名、地址、電話包括他已經退休數年等等近況,我也就一一得知了。一通電話打過去,斷了幾十年的線便連上了,兩個人都有說不出的欣喜和激動,故縣坪之約也就一并定下了。
令人高興的是,踐約的機會,今天也到來了。
立立同學是我當年實習所教的四年級班上的學生,在我八年教師生涯教過的數百弟子中,自然是最早的學生之一。立立后來也常以“大師姐”自得,惹得不少同學羨慕嫉妒恨!
說起與這名最早學生的重逢,其實更富戲劇性。
家鄉(xiāng)出才女。這幾年,原楊柳池老八區(qū)的幾位小才女在辛苦打工、掙錢養(yǎng)家之余,還熱情萬丈地弄起了文學,不但寫下了許多精美的文字,還獨自創(chuàng)辦了幾個具有濃郁土家氣息且頗有影響力的文學公號,如莫吟兒的《硒園雅吟》、謝詩艷的《楊柳詩艷》等,打造了一個小小的“本土作家群”。
這就是《硒園雅吟》和《楊柳詩艷》,歡迎搜索關注,美文多多哦這些才女中,有的是我老師的學生,有的是我同學的學生,具有天然的親近感。我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受邀做了她們的群員,“潛水”其中,聽鄉(xiāng)音,憶鄉(xiāng)愁,碰到好文章便推一推、轉一轉。自己碼的字,有時候也貼到群里,討點掌聲。如有群友要加我,我也由以前的基本不接受,改為基本接受。我想,這也算是一種默默的支持吧!
今年六月,一個名叫立立的群友請求加我,我不假思索便同意了,也便因此有了一段奇妙的對話。
微信的那一端,立立似乎有點怯怯地問我:我看您經常提到野三關,您是野三關人嗎?
我很奇怪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便說:我不是呀。你怎么這樣問?你不是楊柳池的人?
立立:我是野三關故縣坪的。您知道故縣坪嗎?
我:知道呀!82年春我在故縣坪小學實習呢!
立立:您當時是實習校長,對不?
我:對呀!你怎么知道?還這樣肯定?
立立:82年我讀四年級,我記得實習校長是楊柳池的一位姓譚的老師,還教我們班語文呢。您真的是譚老師?
我:當然是真的呀!會有這么巧?
立立:我一直記得很清楚,您還到我屋里家訪過!
網上遇到了幾十年前的學生,我自然非常高興。似乎是為了核實真假,我又說了一句:當年我只記得郭老師了!
立立:郭老師是我三舅,我是他外甥女。
我這才知道立立原來是位女同學。更奇妙的是,一個是我找回不久的最早同事,一個是我剛剛網上碰到的最早學生,兩人還剛好是親舅甥!真是無巧不成書!
八歲的立立與四歲的發(fā)偉
后來,通過立立的敘述和我的回憶,我逐漸找回了一些遠逝的往事,在心頭拼成了幾幅溫馨的畫面。
當年因為實習老師比較多,語文課的任務分配下來,我其實只給立立所在的四年級教過一篇《鳥的天堂》,總共也就兩三節(jié)課。那時候,實習老師正式上課前,須先試講好幾次,審查過關了才能登臺,教學效果一般還是有保證的。至于立立說我的課如何生動有趣吸引人,師生互動又如何成功,下課時同學們還第一次自發(fā)地給了我熱烈的掌聲等等,我已經毫無印象,便權作對我的例行鼓勵了。
家訪倒是確有其事,我腦海中一直藏有一幅家訪的畫面。有天放學后,我信步走進學校附近一戶農家,見堂屋中間有張小矮圓桌,桌上似乎有個藍色的圓頂紗罩,一個小姑娘側坐一邊,正伏在桌上做作業(yè)。見我突然進來,她吃驚地站了起來,接著高興地叫了我一聲“老師”,又跑到外邊什么地方,喊回了她的父母,然后靜靜地聽我們說話。小姑娘的眼睛很大很亮,頗有點像后來“希望工程”宣傳畫里的那雙大眼睛,所以我印象很深刻。
按照立立描述的場景,當年那個小姑娘應該就是她,只是我沒有記住名字罷了!
我好奇的是,幾十年過去了,立立為何還記得我這個普通的實習老師。立立說,是因為我當著她父母表揚了她,說她學習很認真,作文寫得好,字也很不錯,讓她倍感驕傲和自豪,增強了學好語文的信心,并一直作為前行的動力。
立立的話讓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我?guī)拙淦胀ǖ谋頁P,竟會對一個孩子發(fā)生這么大的積極作用,37年了還被她記著,這至少說明當年的我還是比較稱職的;慚愧的是,后來的八年中,我對學生似乎偏于嚴肅,表揚的話少了點。
網上重逢立立,讓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老師的充分肯定和適時表揚,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該是多么重要!
我想,如果能回到過去,回到課堂,我一定要更加充分地用好“表揚”這一神奇的武器。
遺憾的是,因為多種原因,后來的立立并沒有通過高考之路走出大山。但她后來還是通過努力,不但自己到了山的外邊,還計劃以《遇見嶺上》公號和微商平臺為載體,以宣傳土家美食文化為入口,為山里山外搭起一座橋梁,幫助更多的山民山貨走出大山,更多的資金資源走進大山。
對于立立的今日之舉,作為曾經的老師,我自然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也感到,立立其實也在無形之中,教會了我許多東西,我應該感謝她才對呢!
聽說我要來做客,郭老師特別高興,硬要到車站來接我,怎么也攔不住,只好由他。下午一時許,我在長途客運站下了車,兩個空間上相距千里、時間上相隔37年未見的老同事,便禁不住首先來了一個長長的西式大擁抱。
待松開雙手,我們這才認真地打量起今天的對方來。最大的變化,是幾十年時光過去,我們都老了,當年的小鮮肉成了地道的老臘肉。郭老師大我九歲,理論上應該更臘一點,不過看起來卻差不太多,只是當年瀟灑的“三七分”出現了些許沙漠化跡象,其實我的沙漠化程度比他更嚴重。看來還是武陵的山和清江的水養(yǎng)人呢!
開車陪郭老師接我的,是他的外甥,立立的弟弟發(fā)偉,我已在網上讀過他清朗的文字了。小伙子心細得很,把車洗得锃明瓦亮,宛如新的一般,很是賞心悅目。后來發(fā)現發(fā)偉還是攝影發(fā)燒友,聽我說想拍世界第一高橋——四渡河大橋的倩影,便馬上把我?guī)У搅艘粋€上佳位置,還說下次要陪我去附近海拔最高的娃娃寨,找一個最好的拍攝角度。
世界第一高橋——四渡河大橋,谷底到橋面高達562米
車在山道飛奔,車內笑語聲聲。幾十個春夏秋冬,幾十年人生閱歷,我和郭老師可以天南海北、胡吹海侃的話題簡直太多了。半途中我還決定呼朋引伴,網上找找當年在故縣坪小學實習的同學,可惜回應的只有一位鄰班的同學,估計大家多在旅途,無暇他顧呢。線下找到當年的總務陳同學,也在外縣吃酒,一時半會回不來,便只好作罷了。
半小時彎彎曲曲的車程倏忽而過,我們在一幢黃色調為主的漂亮樓房前停了下來。郭老師告訴我,這是他與外甥發(fā)偉合建的豪宅,一人一半。左邊一溜,便是發(fā)偉家的老屋。如此來說,這也是我當年家訪的所在了。
間隔37年后的合影。中間樹梢處,隱約可見故縣坪小學的白墻紅旗
我打量了一下四周,問道:那學校在哪兒呢?
郭老師指向斜對面的半山坡。樹叢掩映中,有幾段白墻和飛檐露了出來,還有面紅旗在高高飄揚。那應該就是學校所在了。我這才發(fā)現,幾十年的記憶還是很有誤差的,印象中我家訪的地方,就在學校對面的操場邊呢!
立立同學也快步迎了上來,親切地叫了我一聲“老師”,并馬上接過了我的雙肩包。與幾十年前的記憶相比,眼前的立立除了那雙大眼睛,似乎很難找到當年的影子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立立當年還是10來歲的小姑娘,現在卻是一名高中生的母親了。立立自己也打趣說:老師老了,您最早的學生自然也跟著老了嘛!大家都笑了。
特地在立立家老房子前留的影。背后就是那顆千年古樹
踏進大門我驚訝地發(fā)現,郭老師他們兄弟姐妹幾大家子,除了在外求學和打拼的孩子們,竟然齊齊整整,都在家里候著我。郭家兄弟們陪我談天說地、四下參觀時,立立母親她們幾姑嫂打過招呼,便又開始忙前忙后,為大家準備午餐。客廳的大圓桌上已經擺上了不少美味佳肴,土家臘豬腳的特有濃香也陣陣襲來,充盈著整個房間。不用說,午餐定是一頓饕餮大宴了。這不由得讓人心里陡然涌起一種溫馨的感覺,如家一般。
能夠享受這樣高規(guī)格的待遇,作為幾十年前僅僅一個月的同事和教過三節(jié)課的實習老師,我確實倍感榮幸。我知道,這并非因為我當年多優(yōu)秀,或者有多大功勞,郭老師一家子尊師重教講情義,才讓我這個同事和老師狠狠沾光了。
吃過午飯,我們便急急驅車上行,興沖沖來到故縣坪小學門口,探訪我心心念念幾十年了的實習學校,途中只在那棵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樹前停了片刻。據說這棵樹是鎮(zhèn)村之寶,充滿靈氣,樹上還有不少人祈禱許愿系上的紅布條,我對它卻無多大印象。我的心,都在學校身上,且早早就飛來了。
故縣坪小學最新全景照片。教學樓背后,樹葉已變得金黃的就是那兩棵法國梧桐
故縣坪是高陽寨下的一塊小臺地,學校在臺地西端,小地名叫鞍嶺包。幾十年過去,學校四周亦如當年,環(huán)繞著樹木和莊稼,只是校門左側建了兩棟樓房,道路顯得擁擠了一點。學校四周也砌上了高高的圍墻,大略因為放假,鐵將軍把著門。幸好郭老師帶路,我們通過鄰樓間的小巷,從后面繞了進去,不然真會不得其門而入了。
進得校園后側,首先撲入眼簾的,是兩棵粗壯高大的法國梧桐,一墻內,一墻外。墻內的那棵枝干旁逸斜出,幾與地面平行,人要通過,只能踏著落葉,低頭從下面小徑鉆過去。
梧桐樹與栽樹人。題圖為墻內梧桐樹的局部。國慶見到它們時,樹葉都還沒黃呢。
郭老師立于墻外梧桐邊的矮墻之上,告訴我們說,這些樹都是他1982年正月初八那天親手扦插的。如此說來,我們實習時才剛剛栽下幾個月,如今卻長成了參天大樹!當時總共十五棵,因為各種原因,現在只剩下這最后兩棵了。說到這,郭老師滿是憐愛和惋惜之情。郭老師在此教了一輩子書,對學校的一草一木自然滿懷深情,何況這些樹還是他手植的呢!
梧桐樹邊有橫豎兩棟樓,從中間通道穿過去,整個校園便呈現在眼前。抬眼望去,原來那一長溜上為教師寢室、下為學生教室的土墻房子已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三棟漂漂亮亮的鋼筋水泥校舍,采取一正兩廂房格局,成“品”字形分布。正房對面的操場邊,那面紅旗正迎風飄揚,呼呼作響,似乎在歡迎我的到來。操坪四周也栽有不少樹木,點綴著寧靜的校園。順著高高的樹梢看上去,但見巍巍的高陽寨時隱時現于遠處的云天霧地之中。
蔚藍天空下的高陽寨和故縣坪小學校園一角。此照乃發(fā)偉后來為本文專拍正房為教學樓。在一樓的樓梯口兩側,右邊掛著故縣坪小學的牌子,左邊掛著教育集團的牌子。難道故縣坪小學已經被集團化了?誰知詢問之下,郭老師卻深深嘆了口氣。原來,由于農村人口急劇下降、適齡兒童不斷轉向城鎮(zhèn)等原因,來此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少,哪還敢做集團化之夢呢?
我聽了心里也頗不是滋味。誰愿意自己曾經工作、學習、生活過的地方變得無影無蹤了呢?江家村小學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站,當年也很紅火,后來也一度陷入了低谷,我還因此找過有關人士,為她求情。去年回家,我還悄悄去看過一眼,發(fā)現她已重振雄風,煥然一新了。沒想到我當年的實習學校也遭遇了同樣命運,想想真為她難過!
立立卻告訴我說不要急,料想當地也會想辦法讓她繼續(xù)存在下去,并通過賦予她新的使命,幫她振興起來,鞍嶺包一定會重新響起瑯瑯的讀書聲。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心里才好受一點。我想,有了梧桐樹,何愁金鳳凰呢?
故縣坪小學的部分師生。朋友拍照時大家正在掃地,便特地在落葉上留下了這一瞬間
盤桓許久,我們才從校園出來,沿盤山公路繼續(xù)上行,在半山腰一戶民居前停了車,并登上了他家平臺頂上。在這里,我們可以俯瞰故縣坪及其周邊,將她們盡收眼底。
從鏡頭中往下望去,在故縣坪的小小臺地上,最顯眼的,便是那棵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樹,她威風凜凜地立于坪中,守望著這方土地。在黃的玉米,綠的菜地之間,散布著十數戶民居,多為白墻藍頂,靜默于深秋的晚風,充滿溫馨祥和的氣息。
轉向故縣坪西側,撲入眼簾的那面大斜坡,就是柳家山。它的半山腰,便是2010年建成開通的峽谷火車站。遠遠看去,橋梁、站臺、站房、軌道、水塔、通訊塔等歷歷可見,一列貨車正徐徐進站。由于地形狹小逼仄,她的站房大廳與軌道線路是罕見的垂直布局,一半的到發(fā)線還落在彎彎的高橋之上,因此成了世界奇觀,引得不少人前來觀瞻。
位于柳家山村的峽谷火車站。近處右下方建筑為學校一角,紅旗也隱約可見
我問,故縣坪小學又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郭老師手指火車站臺外側,紅色駁岸的盡頭方向:在那兒呢!你看見那面紅旗了嗎?
我努力睜大眼睛,才在密密樹叢中發(fā)現那面紅旗的小小身影。眼見暮色四垂,四周景物已變模糊,我們決定下山。
回到郭老師家,禁不住再次喜出望外:當年的總務主任陳大興同學已在客廳等著我了。同學相見,分外親切,這也是我們畢業(yè)37年后第一次見面呢!大興同學告訴我,為了今天見上一面,他也是從大老遠的地方,下高速上國道,又下國道上高速,反復折騰好幾次,才匆匆趕來的。這就是老同學的情義,讓人感動和感嘆的情義!
遺憾的是,原定出發(fā)的時間到了,我們無法深聊,只好約定下次再見,并與郭老師他們幾大家子一一話別,然后前往火車站,高高興興地結束了故縣坪訪舊之旅。
但我心里知道:故縣坪,我還會再來的!
高陽寨:萬丈懸崖與山下村落
(感謝為本文提供素材、信息和照片等支持的郭老師、王老師、立立、發(fā)偉等朋友們)
聯系客服